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导致的疾病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中国目前已经上市的HEV疫苗为万泰沧海生物技术公司(INNOVAX)研发的大肠杆菌表达的I型中国分离株ORF2 p239重组疫苗HEV 239(Hecolin),它能形成病毒样颗粒从而产生更好的免疫原性。该疫苗在HEV高危人群和高流行地区的使用将对戊型肝炎的流行起到积极的防控作用。回顾了HEV疫苗研究的历史过程,并探讨了目前HEV疫苗评价方法面临的问题及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是引起全球多地区大规模流行和散发病例的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我国是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流行的高发区.HE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猪是人HEV病毒的主要储库,因而HE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的公共卫生问题.对HEV的病毒学和基因组特征、临床表征、流行病学、主要抗原表位以及HEV诊断试剂和疫苗研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猪戊肝病毒准种存在情况,采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法(RT-nested-PCR)对四株猪戊肝病毒(Hepatitis E virus)第2可读框(ORF2)部分序列进行PCR扩增,将产物克隆后,每个毒株分别随机挑取20个阳性克隆测序,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4株HEV不同克隆间的ORF2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8%~99.7%、98.8%~99.7%、98.8%~99.7%和100%,有变异的克隆核苷酸序列与上海株(SAAS-JDY5)同源性为96.8%~100%。由此证实感染戊肝病毒的猪个体内存在HEV准种。  相似文献   

4.
禽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与人、猪HEV同属于肝炎病毒属,它们在遗传性和抗原性上有一定的相关性。自禽HEV被分离鉴定以来,许多国家从血清学或分子流行病学方面证实了该病毒的存在和流行。目前,GenBank上共有5个禽HEV的全基因组或接近全基因组的序列,分为3个基因型,并且其全基因组包含3个ORFs,其中ORF2基因编码病毒的衣壳蛋白,包含病毒主要的抗原表位,是血清学检测和疫苗设计的主要靶蛋白。禽HEV由于其对家禽养殖业的危害以及人畜共患的可能性,正被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结合国内禽HEV的分离鉴定从禽HEV病原学、致病性以及衣壳蛋白抗原性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概述。  相似文献   

5.
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临床人群中进行HE的诊断对于疾病传播的预防与控制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对HEV抗原新指标的建立和发展进行综述,同时将其与现有指标进行比较,对其应用前景和优化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正>戊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单链核糖核酸构成的无包膜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会导致人类的急性肝炎。当前市面上无戊型肝炎疫苗(HEV)可用。HEV繁殖缺乏合适的细胞培养系统,HEV假衣壳(ORF2蛋白)既可以在大肠杆菌、也可以在昆虫细胞中产生,在猴子抗病毒和避免人感染HEV方面这种伪衣壳都是有效的。我们计划开发一种新的抗HEV感染的疫苗,其使用腺相关病毒(AAV)作为HEV衣  相似文献   

7.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引起的戊型肝炎在临床症状上与甲肝相似,但病死率更高,妊娠晚期病死率可高达15%~25%[1].近年来,戊肝在世界各地暴发不断;而我国戊肝发病迅速增长,已经成为普遍流行、危害严重的疾病之一[2].  相似文献   

8.
<正>戊型病毒性肝炎(戊肝)是全球最主要的病毒性肝炎之一,由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导致。戊肝多数呈自限性,孕妇罹患戊肝的病死率高达20%,慢性肝病合并戊肝、老年人戊肝症状较重、易导致肝衰竭。HEV主要通过肠道传播,常导致大的暴发流行,1986~1988年我国新疆发生一次国内外有文献记载的规模最大的戊肝大流行,共发病  相似文献   

9.
通过 Western blot、体外捕获PCR、ELISA阻断实验及合成的多肽库等方法,对23株抗戊型肝炎病毒(HEV)单克隆抗体(单抗)识别HEV ORF2表位的作用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7株线性单抗识别表位都位于ORF2aa408~458之间,16株构象型单抗识别表位都定位于ORF2 aa459~606之间,大部分构象型单抗识别表位都在天然病毒表面.对这些单抗识别表位系统地了解将为HEV疫苗、诊断、病毒受体和病毒感染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提供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0.
采用PCR技术扩增基因IV型HEV(Hepatitis E Virus,HEV)开放阅读框2(Open Reading Frame 2,ORF2)的缺失突变体(aa384-606),亚克隆到表达载体后,转化到大肠杆菌中进行诱导表达,表达蛋白命名为rP24。SDS-PAGE和免疫印迹实验表明,rP24获得了高效表达,且和单克隆抗体15B2具有强的反应活性。rP24经过包涵体洗涤、溶解复性、离子交换层析和分子筛层析纯化后,免疫印迹实验表明,纯化rP24能与抗HEV ORF2中和单克隆抗体8C11以及HE(Hepatitis E,HE)阳性血清发生很强的免疫反应性,说明rP24上具有构象型中和表位,模拟了HEV衣壳蛋白的空间结构。动态光散色测量结果表明,rP24的平均水化半径为7.48 nm;纯化rP24免疫动物实验表明,rP24具有强的抗原性,小鼠阳转周期短,抗体持续时间长;纯化rP24作为包被抗原检测HE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结果显示rP24对HE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检出率与北京万泰公司的抗HEV-IgG检测试剂盒的检出率一致。这些实验结果说明,具有较好免疫反应性和免疫原性的rP24获得了高效表达,该蛋白模拟了天然病毒衣壳蛋白的中和表位,为进一步研究基因I型和基因IV型HEV感染不同宿主细胞差异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新疆地区猪戊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戊型肝炎(HE)是一种经粪-口传播的疾病,在发展中国家造成非常严重的健康问题.近年来的研究证实发达国家也存在戊型肝炎问题.该病主要威胁青壮年,孕妇病死率可高达20%.我国自1982年起就有HE的报道,新疆是HE的高流行区.由于HEV的组织培养研究尚不成熟,因此其诊断手段主要是利用RT-PCR检测病毒RNA,或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体.而用于血清学检测的抗原主要来自HEV ORF2和ORF3的产物,并且用ORF2产物建立的检测法有足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自Meng[1]1997年从美国猪体内克隆出戊型肝炎病毒(HEV)基因后,我国以及加拿大,西班牙,新西兰,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也都克隆出本国猪HEV基因.虽然我国也进行了猪HEV的检测,但在1988年爆发过人源戊型肝炎的新疆地区猪群感染HEV的情况还不清楚.本研究调查了HEV在猪群的感染状况,对新疆不同地区,猪场,年龄段及品种的猪进行HE的血清学检测.  相似文献   

12.
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感染引起的一类病毒性肝炎。自从20世纪80年代HEV被发现以来,近30年里人们对戊型肝炎的研究不断深入。戊型肝炎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最近研究发现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器官移植接受者或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等感染HEV,甚至普通人感染后,均可能发展为慢性戊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E,CHE)。然而,目前国际上尚无治疗慢性戊型肝炎的特异性药物及方法,本文将对国内外临床上慢性戊型肝炎的治疗方法及潜在药物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寻找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衣壳蛋白ORF2的相互作用蛋白,探讨其在HEV感染中的作用。采用酵母双杂交方法从人肝细胞文库中筛选与HEV ORF2相互作用的蛋白,结果显示CD63与HEV ORF2相互作用。Pull-down实验提示原核表达的ORF2与CD63结合较弱,而免疫共沉淀实验提示真核表达的ORF2能与CD63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HEV易感细胞PLC/PRF/5细胞膜表面的CD63表达水平普遍低于HEV非易感细胞。过表达CD63抑制PLC/PRF/5细胞的HEV感染,而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干扰CD63表达则促进HEV感染。结果提示,CD63能与HEV ORF2相互作用,可能抑制HEV感染肝细胞。  相似文献   

14.
戊型肝炎病毒实验感染恒河猴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用戊型肝炎(Hepatitis E, HE)病人粪便悬液感染恒河猴后的组织病理学、血液生化与免疫学以及病毒学分子生物学检测的结果.三只实验猴在感染后第3~4周均出现ALT异常;粪便以及肝脏与胆囊组织超薄切片中电镜观察到27~34nm大小的病毒样颗粒;病理组织切片观察表明,肝脏组织有典型的急性炎症病灶;粪便与血清经RT-nPCR扩增到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 HEV)特异性片段,粪便排毒从感染后第7天持续至第50天左右,病毒血症迟于粪便排毒,出现于感染后两周左右,维持1~2周;ELISA检测发现,实验猴血清中HEV IgG抗体水平在感染后3~4周阳转,4~5个月后转阴.这些实验结果提示,恒河猴作为HEV感染实验动物模型是理想的,建立系统的恒河猴实验模型对探讨HEV感染发病机理、机体免疫应答以及临床诊断与疫苗研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戊型肝炎病毒DNA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PCR方法获得1 163 bp的戊型肝炎(Hepatitis E Virus,HEV)开放读码框架(Open Reading Frame,ORF)ORF2之3’大片段和369bp ORF3的完整片段,分别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构建两种含有HEV主要抗原表位的质粒DNApcE2和pcE3,分别或混合免疫Swiss小鼠三次(0时,第2周,第4周),观察其在小鼠体内诱发的体液免疫应答。ELISA检测结果表明,pcE2和pcE3在小鼠体内均可诱导出一定水平的HEVIgG抗体,且在第三次免疫接种两周后,100%的小鼠抗体阳转。与两种质粒单独免疫相比,两者同时注射的抗体水平较高。本研究为HEVDNA疫苗的研究打下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利用PCR方法获得1163bp的戊型肝炎(Hepatitis E Virus,HEV)开放读码框架(Open Reading Frame,ORF)ORF2之3'大片段和369bp ORF3的完整片段,分别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构建两种含有HEV主要抗原表位的质粒DNA:pcE2和pcE3,分别或混合免疫Swiss小鼠三次(0时,第2周,第4周),观察其在小鼠体内诱发的体液免疫应答。ELISA检测结果表明,pcE2和pcE3在小鼠体内均可诱导出一定水平的HEV IgG抗体,且在第三次免疫接种两周后,100%的小鼠抗体阳转。与两和中质粒单独免疫相比,两者同时注射的抗体水平较高。本研究为HEV DNA疫苗的研究打下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是常见的急性病毒性肝炎之一,它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感染引起。患者以中青年以及老年人居多,老年人、孕妇和肝脏疾病患者若感染HEV可能引发重症肝炎且病死率高。孕妇感染戊型肝炎病毒后,病死率可高达20%-30%[1,2]。戊型肝炎呈全球性分布,以散发多见,流行主要发生在亚洲、非洲和中美洲的发展中国家。1986-1988年新疆南部地区发生的戊型肝炎水型流行是迄今世界上最大一次流行,共计发病119 280例,死亡707例[3]。近些年来包括美国、日本、中国和印度等在内的一些发达及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戊型肝炎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重型肝炎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控制该病已刻不容缓,但目前临床上还没有戊型肝炎标准化的治疗方案,本文针对戊型肝炎治疗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8.
粘膜免疫戊型肝炎试验性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核表达的戊型肝炎病毒结构区基因(HEV ORF2)编码蛋白,与新型人用疫苗佐剂类MF59配制成试验性疫苗,通过粘膜免疫途径免疫实验小鼠,研究其产生粘膜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效果。结果表明,通过滴鼻和灌胃两种粘膜免疫途径免疫BALB/c小鼠,均能诱导小鼠产生针对HEV ORF2试验性疫苗的血清IgG和IgA,血清IgG的抗体滴度为1:800~1:1600,血清IgA抗体滴度为1:100~1:200。对免疫小鼠血清中IgG的动态观察表明,血清抗体可持续存在至少6个月以上。比较类MF159佐剂和传统铝盐佐剂经注射免疫所诱导产生的血清IgG抗体滴度,发现类MF59佐剂可有效增强HEV0RF2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4倍左右。类MF159佐剂可诱导粘膜免疫反应,在肠道粘膜部位产生SIgA,滴度为1:100。这些结果为新型戊型肝炎病毒基因工程重组疫苗的研制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为寻求新型表达系统来研制戊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利用甲醇营养型酵母pichia pastoris表达系统表达戊型肝炎病毒(HEV)结构区ORF2蛋白。采用PCR方法从HEV cDNA中扩增得到ORC2基因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PIC3.5K上,构建成重组质粒pPIC3.5KORF2。该质粒转化酵母菌GS115,经G418筛选得到高拷贝转化子,转化菌株经Mut表型鉴定后,用含甲醇的培养基诱导表达,SDS-PAGE及ELISA筛选高表达活性菌株,放大培养后进行亲合层析纯化。在该系统中成功地表达了高生物活性的HEV ORF2蛋白,经亲和层析纯化后扫描分析重组蛋白分子量约为59kD,纯度可达96%。Wester blotting证实,它与HEV ORF2单克隆抗体有特异性反应。HEV结构区ORF2蛋白在甲醇营养型酵母中的成功表达,以及初步纯化得到的具有强免疫学活性的重组蛋白,为研究新型戊型肝炎基因工程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寻求新型表达系统来研制戊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 ,利用甲醇营养型酵母 pichiapastoris表达系统表达戊型肝炎病毒 (HEV)结构区ORF2蛋白。采用PCR方法从HEVcDNA中扩增得到的ORF2基因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PIC3.5K上 ,构建成重组质粒 pPIC3.5KORF2。该质粒转化酵母菌GS115 ,经G418筛选得到高拷贝转化子。转化菌株经Mut表型鉴定后 ,用含甲醇的培养基诱导表达 ,SDS PAGE及ELISA筛选高表达活性菌株 ,放大培养后进行亲合层析纯化。在该系统中成功地表达了高生物活性的HEVORF2蛋白 ,经亲和层析纯化后扫描分析重组蛋白分子量约为 5 9kD ,纯度可达 96 %。Westernblotting证实 ,它与HEVORF2单克隆抗体有特异性反应。HEV结构区ORF2蛋白在甲醇营养型酵母中的成功表达 ,以及初步纯化得到的具有强免疫学活性的重组蛋白 ,为研制新型戊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