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采用国际通用的营养价值评价方法 FAO/WHO,对野生蝉花、蝉花液体发酵菌丝体、蝉花固体培养孢梗束和菌质的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进行了全面评价。结果显示,其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9.65%、25.30%、32.90%和16.17%。野生蝉花和蝉花液体发酵菌丝体的第一限制氨基酸是含硫氨基酸(蛋氨酸和半胱氨酸),蝉花孢梗束的第一限制氨基酸是异亮氨酸,蝉花菌质的第一限制氨基酸是赖氨酸。综合评价,蝉花孢梗束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最高,蝉花菌质蛋白质的氨基酸平衡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ITS方法对来自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天竺山、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江苏省溧阳市平桥镇平桥山、江苏省句容市磨盘山和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中村乡6个地区的疑似蝉花样品进行分子鉴定,结果均为大蝉草Cordyceps cicadae,即蝉花。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其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浙江杭州市天竺山、浙江台州市临海、江苏溧阳市平桥山、江苏句容市磨盘山、安徽六安市霍山县和福建三明市三元。使用高效液相色谱对6个产地的蝉花的核苷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江苏平桥蝉花的N-6-(2-羟乙基)腺苷含量最高,杭州天竺山蝉花黄嘌呤和胞嘧啶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3.
人工培养柞蚕蝉花不同部位的代谢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蝉花是传统中药材,前期研究发现柞蚕培养蝉花与野生蝉花成分类似,因此有替代野生蝉花利用的潜力。【目的】揭示柞蚕培养蝉花各部分的代谢组差异,为合理利用人工培养柞蚕蝉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基于HPLC-DAD-TOF/MS代谢组学方法,比较人工培养柞蚕蝉花的虫体、体表菌丝和孢梗束的代谢组差异。【结果】人工培养柞蚕蝉花不同部位代谢组差异显著。蝉花虫体内虽然充满菌丝(菌核),但次生代谢产物并不多,仅二氢神经酰胺和植物鞘胺醇等少数化合物较其他部位多,表明虫体内物质以大分子储藏物质为主。虫体内的植物鞘胺醇含量较高,与蝉棒束孢受柞蚕蛹的免疫损伤有关。虫体表面菌丝中被检测到大量次生代谢产物,这可能是因为虫体内分解的营养成分会优先被菌丝吸收。孢梗束的次生代谢产物相对较少。【结论】柞蚕蝉花不同部位的代谢物显著不同,其虫体表面菌丝次生代谢产物较多,具有较大的代谢物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背景】中国浙江省民间常将一种称为"雄蝉花"(也称独角龙)的虫草误认为是雌蝉花(Isaria cicadae Miquel)的同种,因此有必要为二者作出区分。【目的】通过形态、rDNA ITS序列比较蝉花和独角龙的差异,为2种虫草的鉴别提供理论依据;探究二者内菌核细菌群落组成及功能,加深对2种虫草的理解。【方法】通过分离纯培养技术获得蝉花和独角龙菌株;显微镜观察比较2种真菌产孢细胞的形态特征;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内菌核细菌群落组成并进行功能分析。【结果】经鉴定,蝉花为蝉棒束孢(Isariacicadae),独角龙为独角龙弯颈霉(Tolypocladiumdujiaolongae);在细菌属水平上,蝉花内菌核优势细菌属为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Diplorickettsiaceae未定名属和根瘤菌属(Rhizobium),独角龙弯颈霉内菌核细菌有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沙雷氏菌属(Serratia)等潜在病原菌属;蝉花和独角龙弯颈霉细菌COG数据库预测功能相似,KEGG Pathway丰度相近。内菌核细菌群落涉及24种基因功能家族,其功能大多与转运和代谢相关,其中与新陈代谢相关的丰度最大。【结论】蝉花和独角龙是不同的物种,而且内菌核细菌群落组成差异较大,细菌主要参与2种虫草的代谢过程;独角龙弯颈霉内菌核存在病原性细菌类群,食用独角龙弯颈霉同食用蝉花相比安全性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1种新的昆虫-昆虫病原菌-重寄生菌三级营养关系,其中蝉若虫被昆虫病原真菌蝉花Cordyceps chanhua感染,而蝉花又被重寄生真菌寄生。经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该重寄生真菌为寄生凹孢Syspastospora parasitica。柯赫氏法则验证结果表明:该重寄生真菌可以重寄生于蝉花Cordyceps chanhua、细脚棒束孢Isaria tenuipes以及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等虫草科真菌,寄主范围广泛。  相似文献   

6.
蝉花是我国重要药用真菌,但长期以来其名称特别是学名的使用一直混乱。本文从古代医药典籍记载确认,“蝉花”是历史最久、使用最广的中名,对于其他中名具有优先权。其学名Isaria cicadae系Miquel(1838)根据巴西标本命名,但模式标本已失,原描述文字及插图均极其简单,与蝉花形态差异较大。其有性型迄今未发现,曾先后被认为是小蝉草Ophiocordyceps sobolifera和大蝉草Tolypocladium dujiaolongae (=Cordyceps cicadae Shing)。本文根据文献考证澄清了国内外关于小蝉草和大蝉草的误用,分析了长期以来大量日本文献中的命名混乱对我国认知蝉花的影响,并质疑I. cicadae在中国及其他地区的分布,提出它是一复合种,因此蝉花的分类地位及学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自然生态下蝉花内菌核、菌膜和环境细菌群落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对细菌16S rRNA扩增片段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贵阳市大将山和贵阳森林公园的蝉花内菌核、菌膜及其生境土壤的细菌群落组成、多样性及潜在功能。【结果】蝉花内菌核样本共检测到细菌562个属,菌膜样本521个属,菌际土样本578个属。两地的各组样本细菌群落结构相似,内菌核样本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沙雷氏菌属Serratia占优势地位;菌膜样本中假单胞菌属和氨基杆菌属Aminobacter占优势;土壤样本以未分类的酸杆菌纲Acidobacteria和黄杆菌科Xanthobacteraceae为优势属。Venn图分析显示,菌际土样本包括了菌膜样本的大多数属,内菌核样本拥有较多的特有属,如沃尔巴克氏体属Wolbachia和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等。PICRUSt功能预测结果显示,共计24个基因功能家族,主要与物质能量的代谢运输、细胞的行为发生及调控等功能相关。【结论】蝉花及其微生境中细菌具有丰富多样性,它们的潜在功能可能与营养物质的新陈代谢有关,对蝉花的个体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对蝉花虫草的生态信息数据补充和仿野生栽培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蝉花抗真菌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抗真菌实验进行活性跟踪,采用NKA大孔吸附树脂和硅胶两步柱色谱对蝉花中抗真菌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红外、质谱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抗真菌活性成分为多球壳菌素,对真菌的最小抑制浓度为0.02 mg/mL。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蝉花及制备医药工业所需的多球壳菌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为探究不同干燥方式对蝉花孢梗束品质的影响和为生产中蝉花孢梗束选择合适的干燥方式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自然干燥、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热泵干燥和冷冻干燥对蝉花孢梗束粉的外观、粒度、主要营养和功能成分的影响。运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对不同干燥处理得到的样品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热泵干燥能最好地保持样品的亮黄色色泽,蓝黄度b*为36.74,显著高于其他方式干燥样品,其次是微波干燥;但是这两种方式干燥的蝉花孢梗束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均较低。自然干燥和冷冻干燥的样品感观较差,蓝黄度b*均小于28且二者差异不显著。热风干燥样品色泽仅次于微波干燥,含有较高蛋白质、总氨基酸和总糖,且其脂肪、麦角甾醇和甘露醇的含量最高,分别为4.15 g/100 g、8.65 mg/g和59.20 mg/g。总体考虑,热风干燥能较好地保持蝉花孢梗束的色泽、营养和功能成分,且技术成熟度高,适用于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10.
大蝉草和小蝉草的分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检查了国产蝉花及其近同物的五批样品,可区别为两个种——大蝉草(Cordycepscicadae sp.nov.)和小蝉草 [Cordyceps sobolifera(Hill) Berk.Et Br.],前者是新种。蝉花(Isaria cicadae Miq.)的子囊壳阶段不是小蝉草,而足大蝉草。  相似文献   

11.
蝉拟青霉菌丝体与天然蝉花中化学成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天然蝉花Cordyceps cicadae做对比,对一株蝉拟青霉Paecilomyces cicadae菌株发酵菌丝体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包括粗成分、生物活性成分、无机元素、氨基酸、脂肪酸等。结果表明:蝉拟青霉菌丝体中虫草多糖的含量为33.2mg/g,甘露醇的含量为78.9mg/g,麦角甾醇的含量为0.6256mg/g,腺苷的含量为1.0620mg/g,钙、铁、锌、硒和锰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别为5187.59μg/g、207.23μg/g、41.93μg/g、0.087μg/g和28.24μg/g,18种氨基酸齐全,不饱和脂肪酸是优势脂肪酸,以亚麻油酸、油酸为主,其相对含量分别为53.91%和20.63%,与天然蝉花相比,发酵菌丝体中虫草多糖、甘露醇、麦角甾醇、腺苷、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明显高于后者,其它化学成分和天然蝉花中相应成分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对虫草菌丝体中腺苷类组分的提取方法进行研究,采用薄层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虫草菌丝体中的腺嘌呤、腺苷、虫草菌素、N6-(2-羟乙基)腺苷等4种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虫草菌丝体中腺苷类组分的提取方法采用蒸馏水超声波提取30min效果较好,所测5种虫草菌株都能产腺苷和腺嘌呤,在蛹草拟青霉菌株中含有虫草菌素,在粉被玛利亚霉和蝉拟青霉菌株中含有N6-(2-羟乙基)腺苷,同时发现N6-(2-羟乙基)腺苷的累积与培养时间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重要药用真菌蝉花的分类地位和学名在国内外长期混乱,因其有性型未被发现,长期以来误作为根据巴西标本命名的Isaria (Paecilomyces) cicadae。作者最近在井冈山发现了其有性型,研究了标本及分离物的形态特征及多位点系统发育特征,并与GenBank中相关种类的序列进行了对比,证明I. cicadae是物种复合群,确定蝉花是虫草科虫草属中的新种,使用传统药用真菌蝉花的古老名称将其命名为Cordyceps chanhua。蝉花子座淡橙色到淡桔黄色,子囊壳半埋生,475-602×222-319μm,子囊孢子246-360×1.5-1.8μm,分孢子圆筒形,6.4-13.8×2.1-3.1μm。孢梗束淡黄色至淡黄褐色,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或圆筒形,3.5-10.5×1.5-4.5μm。  相似文献   

14.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的一些虫生真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采自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的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下垂虫草(Co-rdyceps nutans),金龟子虫草(Cordyceps scarabaeicola),蝉拟青霉(Paecilomyces cicadae),撑拟青霉(Paecilomyces suffultus),爪哇拟青霉(Paecilomyces javanicus)和暗绿拟青霉(Paecilomyces atrovirens)等14种昆虫病原真菌。其中撑拟青霉为国内首次报道的新记录种,暗绿拟青霉为一新种。此新种能以(1)在查氏琼脂上菌落暗绿、生长缓慢;(2)瓶梗基部球顶长颈瓶形;和(3)柱形分生孢子聚集成迭瓦状长链与已知种相区别。  相似文献   

15.
宽阔水自然保护区的虫草及其相关真菌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采自贵州省宽阔水自然保护区的9种虫草,它们是多壳虫草新种(Cordyceps polycarpica Liang & Liu Sp.nov.),鼠尾虫草新种(Cordyceps musicaudata Liang et Liu sp.nov.),针孢虫草(Cordyceps acicularis Rev.ex Berk.),罗伯茨虫草(Cordyceps robertsii(Hook.)Gray),下垂虫草(Cordyceps nutans Pat.),沫蝉虫草(Cordyceps tricentri Yasuda),丝虫草(Cordyceps filiformis Moureau),泽地虫草(Cordyceps paludosa Mains)和球头虫草[Cordyceps sphecocephala(K1.)Sacc.]。  相似文献   

16.
人工蝉花孢梗束粗多糖的提取工艺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人工蝉花孢梗束粗多糖的提取工艺,并通过粗多糖对果蝇寿命、果蝇体内SOD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研究了粗多糖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人工蝉花孢梗束粗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20∶1、时间2 h、温度90℃、浸提2次、醇沉乙醇浓度70%、醇沉时间为24 h;在该条件下的粗多糖得率为8.65%。孢梗束粗多糖能明显延长雌雄果蝇的寿命,延长率分别为18.78%和26.23%;孢梗束粗多糖能显著提高雌雄果蝇的SOD活性,并明显降低了雄性果蝇体内MDA含量,说明人工蝉花孢梗束粗多糖具有抗氧化活性和延长果蝇寿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虫草属分子系统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蒋毅  姚一建 《菌物研究》2004,2(1):58-67
近年来的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表明 ,麦角菌目 (Clavicipitales)与肉座菌目 (Hypocreales)以及虫草属[Cordyceps(Fr.)Link]与麦角菌科 (Clavicipitaceae)内的有关种属关系密切 ,但虫草属为一多系群 ,其中只有新虫草亚属的种类形成单系群。虫草属种类的进化与寄主有一定的关系 ,有关研究显示它们在亲缘关系相差很大的寄主之间多次转移。多个独立的ITS序列研究表明 ,阔孢虫草 (CordycepscrassisporaM .Zangetal.)、甘肃虫草(CordycepsgansuensisK .Y .Zhangetal.)、多轴虫草 (CordycepsmultiaxialisM .Zang&Kinjo)、尼泊尔虫草 (CordycepsnepalensisM .Zang&Kinjo)与冬虫夏草 [Cordycepssinensis(Berk.)Sacc.]为同一物种 ;RAPD和ITS序列分析还显示不同地理分布的冬虫夏草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确定有性型与无性型的关系上已经为多种虫草菌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本文主要对虫草属分子系统学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同时就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取样问题、一些分子方法的适用范围以及有性型与无性型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罗晖明  康帅  郑健  王强  过立农  林瑞超 《生物磁学》2011,(17):3355-3358,3369
目的: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古尼虫草和亚香棒虫草进行研究,对其寄主昆虫COI(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 I,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和真菌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equence,内转录间隔区)区的基因序列进行比较,以确定两者亲缘关系。方法:在古尼虫草和亚香棒虫草性状研究的基础上,对两者来源真菌ITS区和寄主昆虫COI基因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对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并与GenBank核酸序列数据库中的序列进行BLAST检索比对。结果:发现古尼虫草和亚香棒虫草的来源真菌ITS区和寄主昆虫COI基因序列均有较高相似度。结论:古尼虫草和亚香棒虫草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9.
粉被虫草无性型的确证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从粉被虫草(Cordyceps pruinosa Petch)新鲜标本分离得到的假定无性型CGAC2281菌株,于室内人工重新养培出了粉被虫草的子实体。经观察表明,人工培养的子实体、子囊壳和次生子囊孢子的形态学特征与野外采集的标本基本相同,从而确证了CGAC 2281菌株是粉被虫草的真正无性型。本文报道了这种真菌的形态学特征,并鉴定它为马利亚霉属一新种,粉被马利亚霉新种(Mariannaea pruinosa Liang sp.nov.)。  相似文献   

20.
经光学显微镜观察,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子囊孢子的发育可分为三个阶段:(1)原子囊孢子期:孢子近球形,椭圆形,卵圆形或长圆形,4.8—10×3.6—6μm。(2)孢子伸长期:从孢子一端突出,伸长生长,出现分隔,隔细胞较长,30—37.5μm。(3)子囊孢子形成期:孢子继续伸长并不断出现分隔,隔间长6—12μm。一般仅有两个孢子成熟,其余多数原子囊孢子败育,不萌发或形成极纤细的丝状物。基于子囊孢子发育的过程,讨论了冬虫夏草及其近缘种的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