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鲮鱼(Cirrhinus molitorella)鱼种的粘孢子虫病,在广东流行较广,佛山、肇庆、惠阳、湛江等地区都有发现。1975—1977年期间我和我校应届的工农兵学员对其作了观察、试验和调查,现综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鲮鱼遗传改良的研究——Ⅰ.杂交育种和遗传性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用杂交选育方法改良鲮鱼(Cirrhinus molitorella)耐低温能力的试验经过和已取得的进展。同时,分析讨论了杂交后代(一代和二代)性状遗传的某些结果。对鱼类低温适应和抗冻、抗寒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和讨论,并认为只有把鱼类耐低温性状遗传的分子机理彻底阐明,人们才有可能直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定向地改良像鲮鱼等不耐寒物种的抗寒性能。此外,我们也对如何改进鱼类杂交选育的技术措施提出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用杂交选育方法改良鲮鱼(Cirrhinus molitorella)耐低温能力的试验经过和已取得的进展。同时,分析讨论了杂交后代(一代和二代)性状遗传的某些结果。对鱼类低温适应和抗冻、抗寒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和讨论,并认为只有把鱼类耐低温性状遗传的分子机理彻底阐明,人们才有可能直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定向地改良像鲮鱼等不耐寒物种的抗寒性能。此外,我们也对如何改进鱼类杂交选育的技术措施提出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广东贺江暴发了由等足类寄生虫引起的严重的鱼类外寄生虫病,给当地网箱养殖和野生鱼类资源造成了严重危害.根据虫体的口器、触角、腹肢等形态学特征将其鉴定为等足目(Isopoda)、扇肢亚目(Flabellifera)、纺锤水虱科(Aegid ae)、海弯水虱属(Alitropus)的典型海弯水虱(Alitropus typus).为了弄清典型海弯水虱对贺江内野生鱼类资源的危害及其种群季节动态变化规律,作者从2006年5月份到2 007年4月份,用刺网定时定点捕获野生鲮鱼(Cirrhina molitorella),检查典型海弯水虱的寄生状况.结果发现:典型海弯水虱对鲮鱼的感染率、感染强度和平均密度均从20 06年5月份开始上升,至7月份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于次年的2月份达到最低点,从3月份开始有所回升.典型海弯水虱种群在不同月份及不同体长鲮鱼中均为聚集性分布,且聚集强度随着平均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典型海弯水虱种群在鲮鱼中的感染参数与水温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宿主的体长无明显的相关性.周年种群结构动态变化分析表明: 典型海弯水虱 1年只繁殖1次,繁殖受水温的影响,6、7月份是其繁殖高峰期 [动物学报 5 4(3):407-415,2008].  相似文献   

5.
瓦氏雅罗鱼染色体组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是一种适应高寒盐碱化水体生活的主要经济鱼类。用瓦氏雅罗鱼精液和鲮鱼精液混精授精所得的鲮鱼耐寒力有所提高。而对于这类喜冷鱼类细胞培养和染色体核型,迄今国内尚未见报道。为了进一步探讨和利用瓦氏雅罗鱼的耐寒性能,作者先就该鱼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鲮鱼的微卫星位点筛选和群体遗传多样性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程飞  叶卫  叶富良 《动物学研究》2007,28(2):119-125
利用鲤科鱼类微卫星引物在鲮鱼中进行扩增,结果在24对引物中,13对引物能成功扩增,且在鲮鱼中的扩增产物表现稳定,其中11对有较高多态性,等位基因数在2—7个之间,扩增的条带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随后利用筛选的微卫星座位对鲮鱼野生和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鲮鱼野生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5.2个;观测杂合度在0.25与0.8之间,平均观测杂合度(Ho)是0.61±0.2 ,平均期望杂合度(He)是0.8±0.09 ;群体座位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72±0.1。相比之下,养殖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o)和平均期望杂合度(He)都低于野生群体,分别是0.59±0.2、0.75±0.1。两群体间的遗传相似度为0.7774、遗传距离为0.2518。研究表明用其他鱼类分离出的微卫星引物可以快速筛选到适用于鲮鱼遗传分析的微卫星座位。  相似文献   

7.
珠江水系鱼类群落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珠江是我国南方第一大河,是我国重要淡水渔业生产基地和水生生物资源基因库。珠江鱼类在维持生物多样性、提供鱼类种质资源方面举足轻重。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其鱼类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甚少。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各种水工建设和过度捕捞使得渔业资源急剧衰退,鱼类空间分布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2015年对珠江全流域13个站位进行了全面调查,共采集渔获物10119尾,隶属于94种72属17科。鲤科鱼类占显著优势,其次种类较多的依次为鲿科、鳅科。采用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NMDS)方法对鱼类群落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珠江鱼类被划分为3个类群,即以餐、南方拟餐、黄颡鱼等小型鱼类为主的中上游类群、以赤眼鳟、鲮鱼、广东鲂等中型鱼类为主的中下游类群和以罗非鱼为主的重要支流类群。同时发现中下游物种多样性高,上游及河口江段多样性低的格局。采用冗余分析方法(RDA)分析了鱼类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发现年均气温、降雨量、年均径流量、河流宽度与透明度是珠江水系河流鱼类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中年均气温是影响鱼类群落分布的最关键因子之一。与历史资料对比后发现,珠江鱼类种类明显减少、空间分布也发生了巨大改变。研究是珠江水系野生渔业资源长期调查的一部分,研究结果将对渔业资源的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程飞  叶卫  叶富良 《动物学研究》2007,28(2):119-125
利用鲤科鱼类微卫星引物在鲮鱼中进行扩增,结果在24对引物中,13对引物能成功扩增,且在鲮鱼中的扩增产物表现稳定,其中11对有较高多态性,等位基因数在2—7个之间,扩增的条带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随后利用筛选的微卫星座位对鲮鱼野生和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鲮鱼野生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5.2个;观测杂合度在0.25与0.8之间,平均观测杂合度(Ho)是0.61±0.2,平均期望杂合度(He)是0.8±0.09;群体座位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72±0.1。相比之下,养殖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o)和平均期望杂合度(He)都低于野生群体,分别是0.59±0.2、0.75±0.1。两群体间的遗传相似度为0.7774、遗传距离为0.2518。研究表明:用其他鱼类分离出的微卫星引物可以快速筛选到适用于鲮鱼遗传分析的微卫星座位。  相似文献   

9.
针对在广东等地的城市学校,开展初中阶段的第1个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中存在的困难,提出用鲮鱼鱼苗代替鼠妇的探究方案。实践表明,该材料更易得,操作更简单,需时更短,现象更明显,减小了教师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工作量,提高了实验课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这里記述的一些哺乳动物化石,其中一部分是1954年广东省文物保管委員会在肇庆收集到的,另一部分是賈兰坡先生于1956年在广东肇庆采集的。肇庆的标本发現于該县七星岩一洞穴中,其中有一块合化石的岩石标本,岩性:黃褐色粘土,胶結致密,比较坚硬,其中常見有石英、方解石等碎块。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利用28SrDNAC1-D2区序列分析采自鲤科鱼类中6亚科宿主和寄生在花鲈、梅花鲈上的共17种指环虫的系统发育关系。同时,通过比较宿主鲤科鱼类与指环虫的系统发育树,检验指环虫与其宿主是否存在协同进化关系。结果表明:17种指环虫形成5个进化支(Clade),其中寄生在团头鲂(亚科)和鲢、鳙(鲢亚科)上的6种指环虫聚为一支(Clade1),而它们的宿主鱼类在系统发育分析中也表现为近缘关系;寄生在鲮鱼(野鲮亚科)上的D.quanfami(Clade5)位于系统树最基部,鲫鱼和鲤鱼(鲤亚科)的寄生指环虫处在系统树的次基部位置,而鲤亚科与野鲮亚科组成的姐妹群在宿主系统树上同样处在基部位置,寄生虫和宿主在进化上较为原始的地位得到了很好地相互印证。因而,本研究首次利用分子系统学手段分析指环虫属远缘物种间的系统关系,揭示了指环虫属与宿主鱼类之间存在协同进化关系。另外,本研究首次发现,野鲮亚科鱼类也可能是指环虫类的早期宿主,这与先前认为鲤亚科鱼类为指环虫类的祖先宿主的推测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简讯     
“全国生物高新技术开发与产业化会议”在广东召开 由中国微生物学会酶工程专业委员会主办“全国生物高新技术开发与产业化会议”于2002年5月21~24日在广东肇庆召开,来自大学、科研院所及工厂企业、公司的近百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有51项生物工程新产品,手性化合物新技术,新药、保健品、医学诊断药盒等在大会上推出,应用基因工程、蛋白  相似文献   

13.
正广东肇庆鼎湖区(112°30'~112°57'E,23°05'~23°15'N)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珠江三角洲北部,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位于肇庆鼎湖区内的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成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2020年9月15日,于广东肇庆鼎湖区葫芦田发现1号成体雄性蛇类标本(采集号:HSR20138)。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对2010至2018年珠江下游肇庆江段广东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的生物资料调查,探究了其体长-体重关系以及肥满度及年龄结构年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10至2018年珠江下游肇庆段广东鲂种群的体长及5+龄以上个体占比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2010至2018年珠江下游广东鲂种群体长-体重幂函数相关的条件因子a为0.011~0.004,异速生长因子b为2.816~3.261。广东鲂种群在2010、2011和2014年呈现负异速生长,而在2013及2015至2018年份表现出正异速生长。2010至2018年珠江下游广东鲂种群肥满度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此外,2010至2018年珠江下游肇庆段日平均水温20℃以上天数占比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而洪峰数量减少且相对集中。本研究发现广东鲂异速生长因子与日平均水温和径流量呈现一定线性正相关关系,揭示栖息地环境与广东鲂生长潜在的关联性。持续的高捕捞压力加快了广东鲂种群生长速度,并导致了该种群负异速生长。珠江禁渔期制度实施及其栖息地水温变化,可能是珠江下游广东鲂种群肥满度逐渐升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两种淡水鱼类假叶绦虫的生活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 假叶绦虫对鱼类养殖有很大的危害性,如寄生在海鸥Larus tridactylus等鸟类的舌形绦虫(Ligula intestinalis)其后充尾蚴寄生在鱼类腹腔内,成长后虫体的体积和重量几与宿主相等,此舌形绦虫病(ligulosis)蔓延在内陆的淡水湖或水库造成巨大损失。其他如三枝钩绦虫Trianophorus nodulosus是狗鱼常见的寄生虫,其后充尾蚴寄生在河鲈等鱼类,无论幼虫或成虫均是淡水养殖及资源保护的敌害。广东省九江头槽绦虫(Bothriocephalus  相似文献   

16.
基于单位补充量模型的西江广东鲂种群资源利用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是珠江中下游最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 但由于过度捕捞和栖息地破坏, 资源日趋衰退, 科学评估其资源利用现状, 对合理开发与科学养护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9—2015年西江肇庆江段渔业资源调查监测数据, 分析了广东鲂生长与死亡相关特征及参数变化; 利用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ield per recruitment, YPR)模型、单位补充量产卵群体生物量(Spawning biomass per recruitment, SBR)和生物学参考点评估了西江肇庆江段广东鲂资源利用状况。结果表明: 西江广东鲂体长(L)和体重(W)关系为W=1.518×10–5L3.051(R2=0.962, n=2252), 生长方程为Lt=419.989[1–e–0.225(t+0.172)]; 现有捕捞强度(F平均1.27/年)远超过种群开发可承受水平(F40%=0.53, F0.1=0.27, F20%=0.94); YPRave=30.58 g, 远低于YPR0.1(36.73 g)和YPRmax(45.89 g); SBR=11.5%, 低于20%的下限临界参考点。西江广东鲂种群资源已过度开发, 处于补充型捕捞过度和生长型捕捞过度状态。目前珠江禁渔期制度的实施对广东鲂资源补充起到了良好作用, 但提高开捕体长至250 mm资源恢复效果将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鲑鱼GnRH的一种类似物:(D-Arg~6,Trp~7,Leu~8,Pro~9NET)-LHRH(sGnRH—A)和多巴胺拮抗物domperidone对诱导鱼类GtH分泌和排卵具有非常高的活性。sGnRH-A和DOM同时一次注射能促使大鳞副泥鳅和鲤鱼的GtH大量迅速释放,并有效地诱导它们以及草鱼、鲢鱼、鳙鱼、鲮鱼等排卵或产卵。  相似文献   

18.
几种鱼类线粒体ATP酶活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比较了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瓦氏雅罗鱼(Leucisous waleckii)和鲮鱼(Cirrhinus molitorella)在常、低温驯养时,肝细胞线粒体ATP酶活性;并采用吐温80处理线粒体,观察其对线粒体ATP酶活化能Arrhenius图折点温度的影响,讨论了线粒体ATP酶活性与鱼类低温适应能力的相关性。认为鱼类线粒体ATP酶活化能折点温度在常、低温驯养时的差异程度和鱼的抗寒性能有关;低温驯养时,线粒体ATP酶活化能折点温度的高低和鱼的低温耐受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9.
裴男才  陈步峰  史欣 《生态科学》2018,37(5):191-194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为发达的三大城市群之一。为了更好地掌握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和生态环境质量等基本特征, 建立起广东珠江三角洲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研究区域涉及广州(主站点为帽峰山)、佛山、中山、肇庆等地, 也是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重要成员(CFERN; http: //www.cfern.org/index.asp)。该文较为全面地梳理了近15 年来以广州市帽峰山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的各类公开发表文献, 主要是生物基本要素(植物多样性、群落和景观多样性、鸟类多样性等); 生物多样性资源监测结果可为相关研究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广藿香(Pogostemoncablin)为唇形科刺蕊草属植物,是常用的芳香化湿中药。有芳香化湿,开胃止呕,发表解暑之功效,是著名成药“藿香正气丸(水)”的“君”药,被历代医家视为暑湿时令之要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广藿香原产菲律宾,宋朝时引入我国,在岭南一带引种成功,且普遍种植,故有南药之称,也是著名的“十大南药”之一。广州石牌、棠下等地原是广藿香的主要产地,商品称石牌藿香、枝香、正枝香,传统经验认为其品质最优。50年代末,广东肇庆地区,湛江地区及海南岛(今海南省)相继大量种植广藿香。但除肇庆高要县出产的与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