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草原上的吸血昆虫虻、蚊、蚋,对牲畜的危害极大,严重影响了牲畜的抓膘、保膘、安全越冬、保胎、仔畜的成活以及毛、乳、肉的数量和质量等。有的蚊、虻亦是人、畜重要传染病的媒介或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威胁着人畜的安全与健康。为了促进边疆牧区生产的发展,确保人畜的健康,我们开展了草原飞机灭虫工作,取得了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2.
放牧对蝗虫栖境结构的改变及其对蝗虫栖境选择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颜忠诚  陈永林 《生态学报》1998,18(3):278-282
放牧是草原植被利用的主要形式,牲畜的牧食极易改变蝗虫生存的栖境结构,本研究表明:在重牧区蝗虫发生的密度最高,而轻牧区蝗虫发生的密度最低,这说明,不同的牧压强度所形成的栖境对蝗虫栖境选择的适合度不一致。  相似文献   

3.
高寒牧区村域生态足迹——以甘南州合作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录仓  高静 《生态学报》2012,32(12):3795-3805
高寒牧区是一类特殊的地域,其生态环境本底和压力明显区别于其它地域类型。从自然本底上讲,"高寒"特征造成生态系统结构单一、节律缓慢、功能稳定性差,因此,脆弱性强,而修复难度大;从压力上讲,"高寒"又一定程度上屏蔽了外界要素的过分介入,导致人口分布的高度离散性和稀疏性,人地矛盾转化为更直观的草畜矛盾。论文结合高寒牧区的特质,对生态足迹模型和生态承载力模型进行了修正,强调了高寒牧区生态承载力的主控因素———牲畜特征、人口特征、生境特征和地域特征,以甘南州合作市为案例,具体测算和分析了41个行政单元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1)人口生态足迹和牲畜生态足迹分布格局大致呈反向态势,说明在高寒牧区,人口与牲畜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2)从人口生态足迹和牲畜生态足迹对总生态足迹的贡献度上看,总生态足迹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牲畜生态足迹,说明牲畜是主控因素。(3)从地均生态承载力分布态势看,低承载区主要分布于北部海拔较高的广大牧区,这里生态结构非常单一,主要以高寒草甸草原和沼泽草原生态类型为主,寒冻风化作用异常强烈,生物有效生长期非常短。而高承载区分布在市区周围和南部洮河谷地沿岸,生态系统除草地生态系统外,还有森林生态系统。从而说明人为条件的改善、自然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程度和自然环境的严酷程度是决定高寒牧区承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4)从生态盈余与赤字的空间分布态势看,赤字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广大的纯牧区,超载过牧是生态状况的关键性致因。因此提高生态承载力、减少生态赤字的关键集结于草畜关系上。有鉴于此,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根据天然草场的承载能力,建立适宜的草畜平衡关系,将超载的牲畜转移出去;二是科学合理的提高草场的生产能力和承载能力,这就需要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三是调整经济结构,减少社会经济发展对天然放牧业的高度依赖性,推进传统草地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  相似文献   

4.
张乐  刘志民 《应用生态学报》2008,19(5):1077-1083
基于多层线性模型,从田块、单户和村庄3个尺度分析了科尔沁沙地西部半干旱草原牧区村庄的农田扩张机制.结果表明:在选择优质土地用于发展农业上,各住户间没有显著差异;家庭劳动力数量多、户主文化程度高和收入依赖于农牧业的住户更倾向开地种粮,而牲畜数量多的住户开地种粮的愿望较低;玉米的种植主要受限于外部经济因素,而水稻的种植主要受限于当地的自然状况.提高草原牧区的基础教育水平会促进草地向农田的转变,而转移牧区剩余劳动力将会延缓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5.
北方草原牧户心理载畜率与草畜平衡生态管理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向阳  尹燕亭  王婷婷 《生态学报》2015,35(24):8036-8045
探讨牧户心理载畜率与草畜平衡生态管理的途径对于草原有效减畜、遏止草原退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生态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角度,采用问卷调查、情景实验及综合分析等多种方法,探讨了北方草原牧户心理载畜率的存在、计算和影响因素,以及牧户生产决策行为特征和可能的生态管理途径。研究发现,在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牧户行为属"有限理性",是有限理性的"生态经济人",风险规避是其基本特征,牧户生产决策表现出禀赋效应、损失厌恶、框架效应等;牧户草场所属草原类型和牲畜存栏数显著影响牧户对草场超载的认知和判断,在不同草原类型区,户主文化水平、性别、民族和是否嘎查干部等亦显著影响牧户对超载的认知和判断;需采取基于进化博弈的分步式、合作式及示范引导式的适应性减畜的生态管理途径,以实现牧户心理载畜率向生态优化载畜率的转移,实现优化牧户生产方式、减少牲畜数量、治理草原退化、北方牧区生态和牧民经济双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西北、内蒙的草原上,牲畜常常因一些蝇类幼虫的寄生而罹致各种蝇蛆症,如寄生在牛的皮蝇,寄生在马的胃蝇,寄生在羊的狂蝇和寄生在各种牲畜的黑须污蝇,都是发生普遍和为害严重的一些种类。近年来我们到内蒙和西北等牧区调查的同时,对黑须污蝇也作了一些初步的观察,现在结合文献资料作一简单的报导。  相似文献   

7.
草原毛虫Gynaephora qinghaiensis是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高寒牧区的一种重要害虫,对高寒草甸植被破坏相当严重。为调查青藏高原高寒牧区草场草原毛虫的分布与危害情况,本研究在青海省玉树州的高寒牧区布设了10个调查样地,连续5年(2015-2019年)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了草原毛虫种群密度,并于2016年同步调查了草原毛虫生境植被指数,并对2016年不同调查样地的草原毛虫种群密度与生境植被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显示,10个调查样地的草原毛虫种群密度在1.0~200.6 头/m^2之间,具有聚集性分布的特点,集中分布在治多草原、嘉塘草原和隆宝草原。根据高寒草甸草原毛虫危害等级划分标准,30%调查样地达到重度、极重度危害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草原毛虫种群密度与植被总盖度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表明随着草原毛虫种群密度的增大,草甸植被总盖度总体呈逐渐减小的趋势。总之,玉树州高寒牧区草场草原毛虫种群分布相对集中,密度较高,对草场植被危害严重,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治理。本研究对草原毛虫种群分布及其生境植被展开的基础调查工作可为草原毛虫灾害的预测预报以及草原毛虫的防控提供科学的基础数据,对保护青藏高原高寒牧区草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草原,是牲畜的“摇篮”。我国大群牲畜的饲草约有五分之三取自天然草原。家畜能把人类不能食用的植物转化为人类喜欢食用的动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中所含的蛋白、动物奶中的乳搪,对人体发育起着重要作用。广阔的草原就象“动物性食品制造厂”一样,为我们廉价地生产肉、奶、蛋等畜产品和内脏、血骨、毛皮等畜副产品,对发展经济起着重大作用。所以,搞好草原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广泛分布在乌鲁木齐市草原上的有毒草对牲畜危害严重,科学地防除草原有毒草并进行开发利用,是减缓草原退化、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游牧就是四季轮牧,其核心和关键是按季转移放牧场地。牲畜是牧民与自然的中介,牲畜只有通过吃草才能存活和繁育。牧民们深刻地了解牲畜与草原的关系,也深深明白要想保持草原的生态平衡,就必须采用游牧方式。牧草生长于四季分明、相隔有距的广袤地域,牧民通常将草场按季节划分为四季营盘,按季节将牲畜转移到水草丰茂并且气候相宜的营盘内放牧。游牧不仅有利于牲畜防疫、长膘,而且能保持草原生态平衡。此外,由于草杂和运动的原因,游牧的牲畜比圈养的牲畜肉质更好。可以说,游牧是一种适应自然和经济规律的畜牧业  相似文献   

11.
立氏副裸头绦虫的生活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0年8—11月,我们在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红原县的阿木柯河和龙日坝二个牧区,共剖检21只喜玛拉雅旱獭(Marmorta himalayana Hodgson),其中有3只感染一种大型的副裸头绦虫(14.29%)共95条,感染强度4—78条。成虫形态经比较研究后鉴定为立氏副裸头绦虫(Paranoplocephala ryjikovi Spassky,1950)。本虫系我国首次记录,其生活史至今尚未阐明。我们用当地的草原地螨感染本虫的怀卵体节,并在地螨体内获得各期发育的幼虫和充分发育的拟囊尾蚴。现将生活史的研究结果报告如次。 n,  相似文献   

12.
扩张莫氏绦虫病的流行学及其自然传播媒介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寄生家畜体内的裸头科绦虫(Anoplocephalidae)约有25种,其中扩张莫氏绦虫对牛羊的侵袭最为严重,特别对幼年牲畜的感染造成大量死亡。有些畜牧场由于莫氏绦虫病而引起80%的幼畜死亡。当莫氏绦虫集中肠管一定部位时,严重妨碍宿主食物通过而引起肠管堵塞,肠套叠,粪滞,肠扭结和肠破裂。虫体代谢产物常使宿主产生中毒和贫血。  相似文献   

13.
草原毛虫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毛虫是我国西部高原牧区的重要害虫,加害莎草科与禾本科牧草,严重影响牧草生长,造成草原缺草,从而妨害畜牧事业的发展。 草原毛虫的种类问题,至今未曾有人讨论过。我们将青海各地、西藏北部和四川北部所采的标本,经鉴定确认为4新种,同隶属于鳞翅目毒蛾科草原毛虫属Gynaephora  相似文献   

14.
侯丽丽  都瓦拉  银山  玉山 《生态学报》2022,42(3):1059-1070
草原火灾给牧区人民生命财产及牧区生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以牧区村落汗敖包嘎查为例,从牧户微观尺度出发,基于实地调查获取的牧民社会经济数据,并结合气象和遥感数据,运用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加权综合法构建了汗敖包嘎查草原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获取了汗敖包嘎查草原火灾风险分布图。结果表明:汗敖包嘎查草原火灾风险从中部地区向四周递减,西北部地区风险高于东部、南部地区,中、高风险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9.85%。研究结果从微观尺度为草原火灾风险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俗称瞎老鼠,是青海牧区主要害鼠之一。它对草场的破坏力很强,严重影响畜牧业生产。国内有关鼢鼠的生活习性及防治的研究,有过一些报道。但多为农区研究工作,而牧区很少有报道。当前,消灭鼠害,保护草场已成为草原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我们于1968年4月—1970年10月间,在青海省贵南县木格滩干草原地区,对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进行观察。现将报道如  相似文献   

16.
草原是我国最重要的植被类型之一 ,也是最重要的可更新资源和草地畜牧业基地。作为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中第二重要的绿色屏障 ,对于维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近几十年来 ,随着牧区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草原的利用强度日益增大 ,加上对草地资源不合理的利用方式 ,使得大面积的天然草原不断退化 ,生产力下降 ,草畜矛盾严重 ;草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破坏 ,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急剧下降及生态环境质量的恶化 ,严重威胁着草原生态系统和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1979年 ,中国科学院在我国草原中最具代表性、典型性和…  相似文献   

17.
杨清  南志标  陈强强  唐增 《生态学报》2020,40(4):1436-1444
草原生态补偿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之一。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的满意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补奖政策实施的绩效。甘肃省针对不同牧区特点,实施了差别化的补奖标准。选取甘肃青藏高原区和西部荒漠区两个不同草原牧区类型351户牧民为调研对象,结合入户深度访谈和调查问卷,构建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测定了不同牧区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满意度,借助Logistic模型分析不同牧区牧民政策满意度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总体满意度偏低,满意度综合指数为67.24%。(2)牧民生计多样化对政策评价具有重要影响。西部荒漠区牧民收入来源较青藏高原区多样化,畜牧业所占比重低于青藏高原区,政策实施对牧民收入影响较小,青藏高原区牧民满意度为62.43%,低于西部荒漠区的72.35%。(3)牧民对政策作用的认知、家庭规模以及对政策的了解,是影响两个区域牧民对政策满意度的共同因素,但两个区域呈现出较大差异性。因此,在后续政策实施中,实施"精准补偿"措施,多样化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加强政策宣传和引导,示范引领安置牧民,延长畜牧业产业链,实现畜牧产业"三产"融合,逐步实现草原生态保护、牧业转型发展和牧民增收三方共赢。  相似文献   

18.
天祝草原是甘肃省的主要牧区之一,列为现代化草原实验基地,并进行一系列草原生态学的研究。草原地区的中华鼢鼠(Myospalaxfontanierii Milne-Edwards)常常造成草场土层结构和植被的破坏,降低草场的生产力。危害严重地区因鼢鼠掘土而形成的土丘每公顷密度多  相似文献   

19.
根据钱学森提出的知识密集型草产业理论,结合我国草原的发展现状,提出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的关键就是要充分利用草产业将生物链变为效益链和就业链。强调发展草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王录仓  高静 《生态学报》2014,34(21):6337-6345
碳排放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纵观碳排放计算,关键涉及到两个环节:一是研究尺度的选择,二是评估参数(即碳排放/吸收系数)的确定。高寒牧区还必须充分考虑牲畜碳排放。以甘南州合作市为例,将研究尺度缩小到41个行政村,并采用最新的土地二调数据,对土地利用碳排放和碳汇、生活和牲畜碳排放进行了系统地测算。结果表明:(1)从土地利用的角度考察,合作市总碳排放表征为"碳亏"态势。总碳排放量为24374.82 t/a,其中土地利用碳排放量为4908.21 t/a,牲畜代谢碳排放量为3703.94 t/a,城乡居民生活碳排放量为15762.67 t/a。而碳汇量仅为1949.74 t/a,"碳亏"量为22425.08 t/a。(2)牲畜是高寒牧区呼吸碳排放的主体,其碳排量为3703.94t/a,其中牛是碳排放的主体,其碳排量占90%以上。(3)城乡居民生活碳排量为15762.67t/a,城镇明显高于农村,生存型碳排放强度高于发展型碳排放强度。(4)碳排放局分布势面与碳汇分布局势面基本呈反向分布态势,但总的碳排放格局取决于碳排放而非碳汇,空间分布表现为从城区—半农半牧区—纯牧区逐级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