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云南石林地区石灰岩山地种子植物区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云南石林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世界地质公园。分析了云南石林地区石灰岩山地植物区系从科到种的 组成特征。调查统计分析的植物共有维管植物147科533属889种,其中种子植物占133科508属846种。 种子植物科级区系成分中,以亚热带科为主,暖温带科次之。属级区系成分中,热带分布属占优势,占总属数 的56.2%,温带分布属也占近三分之一,这表明该植物区系的过渡性即亚热带性质。在其种级区系组成中,中 国特有种有328种,占总种数的40%,其次是东亚分布种和热带亚洲分布种。石林石灰岩山地种子植物区系, 从科到种的组成都充分说明了该植物区系的亚热带性质及组成上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2.
滇川干暖河谷种子植物区系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金振洲   《广西植物》1998,18(4):313-321
本文论及滇川干暖河谷种子植物区系成分由科级到种级的研究结果。所统计分析的植物共692个种,分属于336个属,111个科。科级区系成分中,明显以亚热带科为主,暖温带科次之,热带科很少。属级区系成分中,热带属多于温带属,有14个特有属。热带科属偏多说明本河谷历史上有过以热带区系为主体时期和近代区系发源于热带。种级区系成分中,有中国特有种421种,占61.90%,其次是温带种多于热带种。干暖河谷的植物区系标志种有158种,分三个等级,一级为本河谷特有种,有18种,二级103种,三级37种。干暖河谷的特有区系成分和各级植物区系标志种均较好地反映本河谷区系演化的近代趋势及其独特性。  相似文献   

3.
南岭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Ⅰ.植物区系的组成和特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南岭山地地质历史较为古老.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孕育了比较丰富的植物资源,计有维管束植物3831种.隶属1184属.248科.蕨类植物以亚热带及亚热带至热带分布科属为主,起源古老;裸子植物多数为原始古老的子遗成分;被子植物大多数科属的分布中心都在中国或华夏的亚热带及其附近热带地区.研究表明.南岭山地植物区系是典型的亚热带植物区系,具有由热带性区系成分向温带性区系成分过渡的特点;亚洲热带、温带和亚热带植物区系成分在发生上是统一的;北美植物区系和华夏植物区系有着共同的起源,是在联合古陆漂离之前通过欧洲一北美古陆发展过去的.  相似文献   

4.
山西中条山植物区系的特征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中条山植物种类丰富,含种子植物132科,479属,935种。中条山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属的地理成分复杂,以温带成分占优势(295属,占69.09%),反映出中条山植物区系的温带性质。中条山地处暖温带南部,成为热带、亚热带分布植物与温带分布植物的交汇地和由西南向东北分布的通道,说明中条山植物区系显著的过渡性。  相似文献   

5.
河南种子植物种分布区类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河南省地处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的重要地带 ,植物区系成分非常复杂。本文在最新植物区系资料的基础上 ,从种的层次上对河南省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进行了划分与分析。结果为 ,本省 2 95 3种野生种子植物归为 15个分布区类型和 2 4个亚型 ,其中中国特有分布有15 14种 (占 5 2 2 2 % ) ,分属 2 2个亚型。 2 95 3种种子植物在性质上属于热带亚热带分布的有910种 ,属于温带分布的有 94 9种 ,属于跨亚热带和温带分布的有 92 0种 ,其余少数为广布种 ,前三者大约各占近三分之一。这种比例关系充分显示了本省植物区系的南北过渡性。  相似文献   

6.
云南潞江坝怒江干热河谷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潞江坝1300m以下干热河谷地区计有种子植物(不包括栽培)81科,259,361种,其中的肠须草属,为云南未见记录的属。本植物区系明显是热带性质,热带,亚热带科占51.2%,热带属77.6%;一些属种与印度,非洲甚至美洲稀树草原相同或相似。这意味着该植物区系在起源和联系上较古远,具有古南大陆的残余背景。C4禾本科植物的分布与气候有相关性。本文认为这类植物的多少可以作为生境干热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广东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研究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廖文波  张宏达   《广西植物》1994,14(4):307-320
广东种子植物区系共有219科1434属4986种。其中:①热带区系成分占有较大的比例,约占非世界属的62.3%,表明广东区系受到热带区系的强烈渗透,次之为亚热带(至亚热带山地)成分约占32.2%,及中国特有分布占5.6%;②以单型属(72属),单种属(585属)和寡种属(562属)占绝对优势,共占85.0%,充分显示了广东区系的古老性和过渡性特点;③从区系组成和植被结构的特征成分来看,以华夏植物区系成分为主,包括:亚热带分布,亚热带山地分布,中国特有分布,东亚—北美间断分布,及一些亚洲热带分布中以亚热带为主的属:④在这些属中有东亚特有属132属,中国特有属75属以及华南—西南—中南半岛特有属68属等;这些属的存在毫无疑问地说明,广东区系是华夏植物区系的核心地区之一,同时也显示了热带区系与亚热带区系有着不可分隔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8.
河南鸡公山木本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之一,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是华中、华东和华北三大植物区系的交汇区之一,木本植物种类比较丰富。据初步统计,该区有木本植物71科、181属、543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5属、7种。该区木本植物区系具有下列基本特点:1)区系成分比较丰富;2)古老和孑遗成分繁多;3)区系成分过渡性明显。该区木本植物可分为14种地理成分(分布区类型),其中热带属占35.0%,温带和亚热带分布的属占65.0%。  相似文献   

9.

现生真蕨目马通蕨科(Matoniaceae)植物仅存MatoniaPhanerosorus两属, 集中分布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热带地区。马通蕨科植物在中生代时期全球广布, 且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 有近9个属, 被作为热带、亚热带气候的标志性植物化石之一。本文梳理总结了中国中生代的马通蕨科化石记录并分析其多样性特征, 共计有2属16种, 包括异脉蕨属(Phlebopteris) 15种和准马通蕨属(Matonidium) 1种。对其化石记录和地质地理分布分析表明, 晚三叠世时期, 异脉蕨属植物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湿热气候区, 包括华南一带的四川、湖北、 云南、西藏、福建等地; 早侏罗世时期, 其分布逐渐向北方扩展, 在南、北方植物区系界线附近均有发现; 中侏罗世局限于湖北、青海等地; 早白垩世时仅在黑龙江和西藏少量发现。准马通蕨属仅在黑龙江地区的早白垩世地层中发现。整体上, 马通蕨科在中国中生代的分布范围变迁与气候带范围变化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晚白垩世化石木及其古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3种出自黑龙江省嘉荫县晚自垩世的化石木:嘉荫柏型木(Cupressinoxylon jiayinense WangR.F.,Wang Y.F.et Chen Y.Z.)、柳杉型木(Taxodioxylon cryptomeria Schonfeld)和黑龙江原始云杉型木(Protopiceoxylon amurense DU N.Z.)。它们分别与现存的柏木属(Cupressus)、柳杉属(Cryptomeria)和油杉属(Keteleeria)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综合化石本研究与其现存近缘3属的地理分布区的环境分析和已有的植物叶大化石及孢粉的研究成果,黑龙江嘉荫地区晚自垩世的植被类型为针阔叶混交林,植物群由松柏类和阔叶树种组成,大多数是亚热带-暖温带分子,少量是温带分子。同时,嘉荫柏型木中真菌菌丝的侵入生长指示湿热生境的存在。上述证据表明黑龙江省嘉荫县晚自垩世为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暖温带气候。  相似文献   

11.
甘肃悬钩子属系统分类及区系地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肃省产悬钩子属植物34种、8变种、隶属于3组11亚组,其中5个种为甘肃分布新记录、个新种及1个新变种。本文根据实地调查和标本鉴定,编制了系统检索表,并对甘肃悬钩子属植物区系成分及区系成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粤东代表山地铜鼓嶂的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结果表明,铜鼓嶂植物区系种类丰富,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63科598属1166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5属6种,被子植物158科593属1160种,含有16种广东省新记录植物。铜鼓嶂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区系中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同时也受到温带成分一定程度的影响,铜鼓嶂植物区系与热带植物区系联系强于温带地区。铜鼓嶂特有科仅有大血藤科(Sargentodoxaceae)1科,中国特有属8个,在种的水平上特有现象很强,中国特有种515种,占44.9%,其中中国温带一热带亚热带特有种25种,中国热带亚热带特有种490种(包括广东特有种9种,粤东特有种6种)。  相似文献   

13.
滇川干热河谷种子植物区系成分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金振洲   《广西植物》1999,19(1):1-14
论及滇川干热河谷种子植物区系成分由科级到种级的研究结果。用于统计分析的植物共1707个种,分属于752个属,165个科.科级区系成分中,除广布科外,明显为主,其次为暖温带科和热带科,热带科有27个科,远比干暖河谷区系中的热带科多。属区系成分中,热带属占明显多数,有523个属,占75.03%,温带属158个,占22.67%,有个中国特有属。种级区系成分中,有中国特有种622个,占37.42%,热带种791个,占47.59%,温带种249个,占14.88%。干热河谷的植物区系标志种很丰富,有437种,分三个等级,其中一级为本河谷特有种,有45种,二级199种,三级193种。热带科、属、种偏多说明本河谷历史上以热带区系为主和近代区系源于热带。干热河谷的特有区系成分和区系的标志种均较好地反映本河谷区系成分组合特征、演化的近代趋势、区系的多样性及其独特性。  相似文献   

14.
广东山区兰科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英强  陈邦余 《广西植物》2001,21(2):137-145
初步统计 ,广东山区共有兰科植物 71属 2 0 8种。其中以热带分布属 4 7属 ( 66.2 % )为主 ,占绝对优势 ,其次为热带—亚热带属 1 3属 ( 1 8.3% )。主要属为虾脊兰属、羊耳蒜属、玉凤花属、石斛属、兰属、石豆兰属 ,其中 2属为世界分布属 ,2属为热带分布属 ,2属为热带—亚热带分布属。广东山区兰科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较为复杂、多样 ,以热带亚洲成分 (占 39.4 % )为主导成分 ,其次为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成分 ( 1 6.9% )。广东山区没有特有属 ,但特有种丰富 ,产中国特有种 39种 (占 1 8.8% ) ,其中广东特有种 6种 (占 2 .9% )。广东山区具有兰科植物从最原始到最进化各类型的代表。区系成份比较表明 ,本区与云南、广西和中南半岛兰科植物区系有较密切的联系。结果表明本区兰科植物区系的古老原始性 ;具有从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特点 ;与热带亚洲兰科植物区系具有密切的关系 ;可能是中国兰科植物演化中心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至80年代,几乎所有关于江汉盆地跑马岗组和渔洋组的古生物文献都将其时代确定为晚白垩世。李伟同在深入地研究了跑马岗组标准剖面上的轮藻化石后提出跑马岗组大部分属于古新统。取自层位与跑马岗组相当的渔洋组上段上部的岩芯样品经分析后获得了丰富的孢粉化石。这一组合总的面貌与王大宁等获得的晚白垩世渔洋组的第三组合区别明显,而与古近纪的新沟嘴组的第四组合相似处很多。在该孢粉植物群中,常见于当地的晚白垩世分子,如希指蕨孢属、克拉梭粉属、江汉粉属、刺参粉属、鹰粉属等没有或极少见到。而在本组合常见的南岭粉属、五边粉属、漆树粉属等多出现在我国南方古新世地层中。因此,其时代很有可能为古新世。如果是这样,渔洋组上部有可能跨越了白垩系和古近系界线。从当前孢粉植物群含有很多亚热带成分以及麻黄粉属以及胡颓子粉属、忍冬粉属等看,它反映了江汉盆地当时偏干旱的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腹部芳3井紫泥泉子组所夹灰色泥岩中产丰富的盘星藻、葡萄藻等藻类、疑源类化石及一定数量的孢粉化石。孢粉化石计75属160种,并首次在新疆地区发现了可靠的鹰粉型化石Aquilapollenites以及在我国主要产于松辽盆地和广东三水盆地上白垩统的“大孢子”化石Balmeisporites,建立Schizaeoisporites grandus-Parcisporites parvisaccus-Liliacidites creticus(GPC)组合。通过对部分孢粉属种已知地质分布的分析以及与国内外部分地区晚白垩世孢粉组合的对比,将GPC组合的时代确定为晚白垩世坎潘期至马斯特里赫特期。根据紫泥泉子组的沉积特点及孢粉组合特征,认为晚白垩世准噶尔盆地应归属西北-东南孢粉植物区,局部层段沉积时期气候比较湿润,孢粉组合具有我国东北孢粉植物区与西北-东南孢粉植物区的过渡特点。  相似文献   

17.
广西植物区系的特有现象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文统计了广西植物区系的特有属和特有种.分析了广西植物区系的特有现象.结果表明.广西植物区系有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61个.占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总数的23.7%;其中广西本地特有属12个.特有程度仅次于有15个省级特有属的云南。广西植物区系共有696个被子植物特有种.隶属于104科285属.它们有着强烈的热带亚热带性质.石灰岩山地的特有化发展则是广西植物区系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在696个特有种中.有230种为石灰岩山地专性特有种。这种石灰岩的特有化发展在苦苣苔科中表现得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小陇山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及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毛学文  张海林  孔红 《植物研究》2003,23(4):485-491
小陇山位于秦岭的西端,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区域,种子植物区系组成丰富,有种子植物150科805属2400多种。100种以上的大科有菊科,蔷薇科、禾本科、蝶形花科,50~100种的有毛莨科、百合科、伞形科、莎草科、唇形科、忍冬科等,这些科属大多为温带性质。该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具有15个种子植物属的分布类型,表明了与世界各地区植物区系的联系程度。温带分布的类型占绝对优势,由于小陇山地理位置特殊,决定了其成为多种地理成分的汇集地,区系中单种科、少种科属及古特有属相对丰富,孓遗植物和珍稀植物较多,说明了该区系的古老性。  相似文献   

19.
东灵山地区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与若干山区植物区系的关系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3  
马克平  高贤明 《植物研究》1995,15(4):501-515
东灵山地区拥有高等植物997种,隶属于127科、476属,其中,种子植物有97科、430属、935种。最大的科是菊科,共有116种,其它超过25种的科还有禾本科等7科。这8个科共457种,占东灵山种子植物种总数的近46%。430属种子植物分别属于15个分布类型,占第一位的是北温带分布类型,有155属之多。各类温带分布类型共298属,各类热带、亚热带分布类型仅有76属,说明东灵山地区植物区系具有很强的温带地质。此外,世界分布类型有50属,中国特有分布类型有8属。根据吴征镒等学者的理论,本文对植物区系谱的概念和分析方法进行了改进,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对东灵山地区植物区系与我国其它地区植物区系所构成的植物区系谱进行了定量研究,探讨了东灵山地区的植物区系在我国一系列山区植物区系中的地位。对我国包括东灵山地区在内的29个山区植物区系进行了定量分析,降维效果很好,前2个轴的累计贡献率近于80%,前3个轴已超过92%。通过常用的热带属与温带属比率(R/T)的计算也得到了与此相近的结果、R/T值随着纬度的升高近于单调下降,植物区系纬向地带性规律得到了很好地显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地区多口探井样品分析,见丰富的孢粉化石,建立了PiceapollisPodocarpidites-Tsugaepollenites,Parajunggarsporites-Piceaepollenites,Protohaploxypinus-Striatoabieites-Hamiapollenites三个孢粉组合。根据孢粉母体植物形态和生态特征、干湿度环境和气候环境,对其孢粉植物群反映的植被类型、干湿度类型和气候带类型进行了划分,认为晚中新世孢粉植被类型为针叶林,所处的气候环境为湿润的暖温带;早白垩世孢粉植被类型为混交林,所处的气候环境为湿润的亚热带-暖温带;晚石炭世时期其植被面貌是以阔叶植物为主,所处的气候环境为半干旱的暖温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