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是一类开发中的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物。有充分证据证明,糖尿病并发症与醛糖还原酶有关。醛糖还原酶和山梨醇脱氢酶一起构成了多元醇途径,在此途径中,第一步醛糖还原酶利用辅因子NADPH使葡萄糖还原成山梨醇;第二步山梨醇脱氢酶利用NAD~+使山梨醇氧化成果糖。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醛糖还原酶高通量模型对中药方剂平糖舒目散的筛选,探寻其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用高通量醛糖还原酶筛模型来筛选平糖舒目散,研究方剂平糖舒目散对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结果:平糖舒目散对醛糖还原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是0.8 g/L。结论:中药方剂平糖舒目散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作用机制之一是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将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相关基因醛糖还原酶 (aldose reductase, AR) 基因与腺相关病毒(adeno associated virus, AAV) 表达载体pSNAV2.0重组,使其在HEK293细胞中表达,以基因工程表达的AR为靶向,建立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aldose reductase inhibitor, ARI) 细胞筛选模型。方法:首先采用酶切、连接等方法构建含有人AR基因序列的AAV表达载体pSNAV-hAR,将重组质粒转染HEK293细胞,通过活性测定、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目的基因转染及表达的情况。结果:PCR、酶切、DNA测序均证实表达质粒pSNAV-hAR构建正确。转染HEK293细胞后,一系列分析结果显示,腺相关病毒表达载体介导的AR真核细胞表达产物是具有功能活性的目的蛋白。应用经典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Sobinil 和 Zopolrestat 对此模型进行了验证。结论:AR高表达细胞模型的建立,为进一步筛选ARI、探讨多元醇通路学说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针对先后建立的酵母细胞与真核细胞模型的特点及三种AR活性测定方法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其代谢异常导致血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高于16μmol/L,称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目前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不仅与心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病变、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肝硬化等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而且在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就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肾脏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进一步明确其在肾脏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重要性,将可能为肾脏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慢性疾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鉴于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伤害,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mia,Hcy)对全身器官损害多有报道,随着研究的深入,Hcy目前对于肺部疾病的影响也受到重视。部分学者提出同型半胱氨酸可能是COPD发病机制中又一重要因素。Hcy在体内可以刺激产生大量的ROS和自由离子,并引起内皮细胞应激,还可降低肺脏内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处于高表达状态,且其高表达水平与患者疾病的程度成相关性。本文将通过总结Hcy在肺脏及体内的代谢、各种应激反应等方面阑述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COPD的相关性,并总结高水平的同型半胱氨酸相关的COPD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4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和同期住院的80例非脑梗死疾病患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年龄、吸烟、血压、饮酒、糖尿病、血脂、同型半胱氨酸和磷脂酶A2等指标,然后进行卡方检验、相关性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实验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为82.43%,对照组为12.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吸烟、高血压、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磷脂酶A2(LP-PLA2)血症是经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且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LP-PLA2水平、血压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有关(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病理基础,与高龄、吸烟、高血压、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磷脂酶A2(LP-PLA2)血症有关,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LP-PLA2和高血压患者要关注其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同型半胱氨酸: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中间产物。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与遗传因素和营养因素有关。与同型半胱氨酸代谢有关的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和胱硫醚-β-合成酶(CBS)的基因突变,酶活性下降,引起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病发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Cheng S  Feng J  Wang X 《生理科学进展》2011,42(5):329-334
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其代谢异常所导致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已被许多研究相继证实与心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疾病、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肝硬化、慢性肾病相关。本文将简要介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其发病机制,重点综述利用叶酸、维生素B6、B12、甜菜碱、阿托伐他汀、异黄酮、牛磺酸和某些中药治疗方面取得的新进展,同时分析各个治疗方案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使用DEAE纤维素柱层析、PBE-94层析聚焦、NADP~+-Sepharose 4B亲合层析及SephadexG-100凝胶过滤分离纯化了人脑醛糖还原酶。在DEAE层析中,用咪唑-HCI缓冲液替代了磷酸缓冲液,改善了分离效果。在聚丙烯酰胺及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纯化的人脑醛糖还原酶均呈一条区带。它的pI为5.6,最适pH为6.5,分子量为36,000,底物特异性和氨基酸组成与其它哺乳动物的醛糖还原酶有相似性。开链式醛糖是醛糖还原酶的真正底物,它在开链式和半缩醛的平衡体系中占比例极小,因而推知醛糖还原酶对此底物有很高的K_(cat)和K_(cat)/K_m值,能有效地将它们还原成相应的醇。  相似文献   

10.
观察栀子提取物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采用Wistar雄性大鼠70只,随机抽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喂以普通维持饲料,其余60只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ip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7d后选取成模大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盐酸二甲双胍对照组、栀子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0.2、0.4、0.6 g/kg),每组10只.连续ig给药4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血糖、血脂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变化.栀子提取物ig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同时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相似文献   

11.
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心血管病和出生性缺陷的一个危险因素 .5- 1 0-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活力的降低是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一个重要原因 .克隆了人和大鼠的 5- 1 0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的cDNA ,构建了人MTHFR的原核表达载体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MTHFR的蛋白质 .并且初步发现 ,IL- 1和同型半胱氨酸均可以促进大鼠MTHFR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nd-stage renal disease,ERSD)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人们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蛋白质组学技术逐渐被应用于这一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中,为人们探索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本文对蛋白质组学在糖尿病肾病研究中的新近进展进行了综述和讨论,并通过具体实例介绍了如何对蛋白质组学数据进行系统分析,揭示潜在的新调控网络及其生理与病理生理意义,为糖尿病肾病的研究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糖尿病并发症的候选新药中,人们关注的焦点就是大日本住友制药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S-3201”。从30多年前起,就有许多企业尝试开发针对醛糖还原酶的药物,但无论哪种化合物都由于活性不足,无法证明其有效性,最终都陷入终止开发的境地。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痛的发病率也逐年提高,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同时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也使得人们对冠心病有了更进一步的研究.近年来同型半胱氨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众多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冠心痛的独立危险因子,可以影响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但是迄今为止,同型半胱氨酸在冠心病发病中的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认为主要与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凋亡、破坏凝血纤溶系统、影响糖、蛋白质、脂质代谢等方面有关.针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治疗,对于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疗效.因此,本文就同型半胱氨酸冠心痛的关系作一综述,从而为临床更好的防治冠心痛提供相关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是当今众多慢性疾病中的一种,多重复杂的因素包括遗传和生理的改变导致1型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然而,关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新近研究发现,微小RNA(miRNAs)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有密切联系。本文概述近年关于miRNAs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为理解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病理机制提供了新的观点,并可能为寻找治疗糖尿病的新方法提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uctase,AR)是糖代谢多元醇(山梨醇)通路的第一个关键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正常血糖(3.8-6.1mmol/L)下,细胞中的葡萄糖主要由己糖激酶将其磷酸化转化为葡萄糖-6-磷酸,并进入糖酵解途径。只有微量的非磷酸化的葡萄糖(约3%)进入多元醇通路。然而,在高血糖状态(7 mmol/L)下,大于30%的葡萄糖通过多元醇途径代谢。多元醇途径中的第一步反应是由AR催化的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NADPH)依赖性还原反应,将葡萄糖还原为山梨醇,并消耗NADPH。第二步反应是由山梨醇脱氢酶催化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依赖性氧化反应,将山梨醇氧化为果糖,并消耗NAD产生NADH。AR在糖尿病性白内障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AR活性增高可以引发细胞内渗透压的改变,非酶糖基化的激活,氧化应激等,不同结构的AR抑制剂可以有效的阻止白内障的形成。本文主要对AR引起的这些改变在糖尿病性白内障形成过程中参与的机制以及AR抑制剂的研发与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脑利尿钠肽、同型半胱氨酸与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关系及强化治疗后三者的变化.方法:实验组:116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量(UAER)和血肌酐水平分为4个亚组:正常蛋白尿组(NA组)32例;蛋白尿组40例(MA组);临床蛋白尿组32例(ODN);肾功减退组12例.正常对照组(NC)47例.将所有的糖尿病患者行降糖、护肾等综合治疗后重新测定血清血清脂联素、脑利尿钠肤、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1、脑利尿钠肽、同型半胱氨酸在糖尿病早期肾病中明显增高;2、糖尿病肾病(DN)各组脑利尿钠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5,P<0.01),且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肾病(DN)各组间的血清脑利尿钠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逐渐递增,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3、二者与尿微量白蛋白有很好的相关性;4、强化控制后脑利尿钠肤、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利尿钠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及血糖的变化密切相关,可作为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是危害人群健康的一种慢性疾病。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特异性病变,其并发症主要包括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及神经病变。而其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其发生机制研究已形成多种学说,主要有非酶糖基化、多元醇通路、氧化应激及己糖胺通路学说等。近年来硫辛酸对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治疗作用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硫辛酸是高效抗氧化剂,清除自由基和活性氧,再生体内谷胱甘肽等其他抗氧化剂,减弱氧化应激,从而硫辛酸可减弱多种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诱发因素,并干预多元醇通路与己糖胺通路,对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中的相应靶器官有保护作用,本文就硫辛酸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的应用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1969年,在研究患有同型半胱氨酸遗传代谢疾病的儿童血管生理时,首次提出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同型半胱氨酸理论。事实上,自从1969年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的同型半胱氨酸理论后,许多回顾与展望人类的观察性研究已经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同型半胱氨酸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氧化应激,内皮功能障碍和炎症;微生物,脂蛋白和脆性斑块的形成;基质金属蛋白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  相似文献   

20.
Zhou J  Zhang Y  Lu HY 《生理科学进展》2009,40(4):372-374
高糖环境下体内积聚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主要致病因素.AGEs可通过对蛋白的修饰直接作用于机体或通过受体介导的作用影响机体.本文就AGEs的来源、病理生理作用,尤其是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治疗干预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