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6 毫秒
1.
2004年7月17日~8月20日,由沈阳师范大学组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国两栖爬行动物专家组参与进行了西藏两栖爬行动物考察。本文简要报道藏东队从拉萨到察隅的考察结果,本线路考察共采集到302份两栖爬行动物标本及大量蝌蚪,以及丰富的DNA组织样品和上万张影像图片资料。标本经鉴定隶属7科12属17种。  相似文献   

2.
2004年7月17日-8月20日,由沈阳师范大学组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国两栖爬行动物专家组参与进行了西藏两栖爬行动物考察.本文简要报道墨脱队从派镇到62 k的考察结果,本线路考察共采集到239份两栖爬行动物标本及一些蝌蚪,以及丰富的DNA组织样品和影像图片资料.标本经鉴定隶属8科16属19种,其中有湍蛙属(Amolops)2新种,本文先介绍其鉴别特征,将另文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3.
2004年7月17日-8月20日,由沈阳师范大学组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国两栖爬行动物专家组参与进行了西藏两栖爬行动物考察。本文简要报道墨脱队从派镇到62k的考察结果,本线路考察共采集到239份两栖爬行动物标本及一些蝌蚪,以及丰富的DNA组织样品和影像图片资料。标本经鉴定隶属8科16属19种,其中有湍蛙属(Anuglops)2新种,本文先介绍其鉴别特征,将另文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4.
杨军  温晓敏  原洪 《四川动物》2005,24(3):254-259
2004年7月17日~8月20日,由沈阳师范大学组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国两栖爬行动物专家组参与进行了西藏两栖爬行动物考察.藏北队从新疆经青海进西藏,后经青海、甘肃返回新疆,沿途采集两栖爬行动物标本,在西藏主要考察藏北地区.藏北队共计采集到10种标本,分隶4科6属.通过此次考察,发现一些物种的新的地理分布区,包括红尾沙蜥Phrynocephalus erythrurus、白条沙蜥Phrynocephalus koslowi、变色沙蜥Phrynocephalus versicolor、高山倭蛙Nanorana parkeri、花脊游蛇Coluber ravergieri.  相似文献   

5.
杨军  温晓敏  原洪 《四川动物》2005,24(3):254-263
2004年7月17日~8月20日,由沈阳师范大学组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国两栖爬行动物专家组参与进行了西藏两栖爬行动物考察。藏北队从新疆经青海进西藏,后经青海、甘肃返回新疆,沿途采集两栖爬行动物标本,在西藏主要考察藏北地区。藏北队共计采集到10种标本,分隶4科6属。通过此次考察,发现一些物种的新的地理分布区,包括红尾沙蜥Phrynocephalus erythrurus、白条沙蜥Phrynocephalus koslonvi变色沙蜥Phrynocephalus versicolor、高山倭蛙Nanorana parkeri、花脊游蛇Coluber ravergieri。  相似文献   

6.
李成  顾海军  阳华  刘志君 《四川动物》2006,25(2):305-307
采用编目法调查了四川省汶川县草坡自然保护区和若尔盖县包座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概况.调查表明,草坡自然保护区有两栖爬行动物17种,隶7科3目;包座自然保护区有两栖爬行动物5种,隶5科3目.  相似文献   

7.
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蒋锝斌  罗远周  王绍能  彭桂莲 《四川动物》2006,25(2):294-297,F0003
2004年5月~2005年12月,对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初步调查,新观察和采集到两栖动物10种、爬行动物17种.至此,猫儿山共有两栖动物35种、爬行动物38种.  相似文献   

8.
四川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7月中旬至下旬对四川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共采得两栖爬行动物标本17种,隶属于9科3目.结合文献资料,该保护区现已知有两栖爬行动物27种(亚种),隶属于12科4目.其中,两栖动物13种(亚种),隶属于7科2目;爬行动物14种(亚种),隶属于5科2目.该保护区物种组成较丰富,没有古北界的成分,特有种所占比例较高.马边县新纪录9种,大鲵已被收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大凉疣螈和脆蛇蜥已被收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大鲵和大凉疣螈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该保护区和四川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Sorenson指数为36.7%.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庄浪县发现六盘齿突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12年7月23日至8月3日,笔者等在甘肃省庄浪县通化乡和永宁乡进行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时,采集到一批无尾两栖动物标本.经鉴定其中含有六盘齿突蟾(Scutiger liupanensis)10只,为该物种在甘肃省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境内发现黑头剑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晓煜  雷隽  丁利 《动物学杂志》2013,48(1):139-140
2012年7月22日,于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密兴路获得黑头剑蛇(Sibynophis chinensis)成年标本1例,黑头剑蛇首次于河北省境内发现.标本现存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两栖爬行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11.
西藏蛇类两新纪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9~10月,对西藏东南林芝、易贡、八宿、波密、察隅等地进行了为期1个多月的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快速评估.考察期间,采集到两种蛇类标本,经鉴定,分别为颈槽蛇和绣链腹链蛇,这是它们在西藏的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2.
李建立  李丕鹏 《四川动物》2005,24(3):260-262
2004年7月20日~8月20日由沈阳师范大学资助、赵尔宓院士组织领导,李丕鹏教授任总领队,由全国9个单位的13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IUCN——中国两栖爬行动物专家组2004——西藏考察队”,分别对藏北、墨脱、藏东地区进行了科学考察,此次考察活动也是自1973年以来对西藏地区两栖爬行动物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一次科学考察。  相似文献   

13.
东北两栖爬行动物的多样性及其分布(图版Ⅱ,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尔宓  赵蕙  周正彦 《四川动物》2004,23(3):165-168,i001,i002
目前已知我国东北地区共有两栖爬行动物50种,分隶28属14科4目,其中两栖纲2目6科8属16种;爬行动物2目8科20属34种。各种已知分布范围如本文所述,地名下加横线者为2003~2004年野外考察获得或观察到标本的地方。待本项目考察工作完成后,将进一步作出补充修正。  相似文献   

14.
<正>2020年8月25日,在贵州省荔波县(108.027 637°E,25.217 600°N,海拔735 m)进行两栖爬行动物调查时,于1株灌木上采集到白环蛇属Lycodon Fitzinger, 1826雌性成体标本1号。经形态对比,鉴定为锦白环蛇Lycodon pictus Janssen, Pham, Ngo, Le, Nguyen&Ziegler, 2019(图1),贵州省新记录。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两栖爬行动物标本馆(标本号:CIB 119085)。  相似文献   

15.
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及区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珠峰保护区)是全球海拔最高、相对高差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极高山生态系统、原始的山地森林以及异常丰富的山地生物多样性,但人类目前对区内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了解却十分有限。为了掌握野生动物资源现状,促进保护区的有效管理,2010–2012年,我们先后5次对珠峰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系统的实地调查,共采集到61号两栖爬行动物标本。结果显示:保护区至今已记录到两栖动物9种,隶属1目3科6属;爬行动物11种,隶属1目4科10属。区内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物种占绝对优势,共有17种,古北界物种仅3种;区系特有性明显,中国特有种2种、主要分布在中国的物种6种。古北界与东洋界在区内的分界明显且没有交汇,分界线约在海拔3,600–3,800 m之间。我们相信随着实地调查工作的深入,在保护区南坡沟谷区域的两栖爬行动物物种总数还会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6.
《蛇志》2008,20(4)
由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主办、海南师范大学承办的中国两栖爬行动物繁育与保护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10月17-19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会议在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两天的紧张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预定的学术交流任务。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区主要公园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广西涠洲岛鸟类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6月对广西涠洲岛鸟类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调查,共记录到两栖类7种,爬行类16种,隶属于3目11科.与18年前的调查结果对比,生境的变化使岛上两栖爬行动物的分布范围和多度发生一些改变.2008年初的冰冻灾害使涠洲岛的两栖爬行类损失较大.涠洲岛与邻近大陆的两栖爬行动物物种相似,无特有种.  相似文献   

19.
广西百东河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4年4月~2006年6月对广西百东河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百东河自然保护区现已记录51种两栖爬行动物,其中两栖类1目5科8属17种;爬行类2目11科25属34种。对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区系及资源现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0.
张琼  龚大洁  张可荣  许颖 《四川动物》2007,26(2):329-332
2006年7~8月对甘肃白水江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野外调查。本次调查共采得两栖爬行动物标本49种,隶属于13科4目。结合文献资料,该保护区现已知有两栖爬行动物65种,其中两栖动物28种,隶属于8科2目;爬行动物37种,隶属于11科3目。其区系组成东洋界种类明显占优势,占总物种数的79.63%,古北界成分占14.28%。特有种所占比例较高。根据资源特点,提出了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可持续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