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钙调素对细胞周期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C3细胞是一种用真核表达载体1~(CaM)转染NIH 3T3细胞建成的可调钙凋素(Calmodulin,CaM)高表达细胞模型。通过分子杂交及蛋白免疫印迹方法证实在地塞米松(Dexamethasome,DXM)作用下,RC3细胞可高表达CaM。CaM的过表达使G_1期细胞减少,S期细胞增加;CaM拮抗剂三氟拉嗪(trifluoperazine,TFP)则使G_1期细胞增加,S期细胞减少。高表达CaM使细胞分裂指数提高,G_2期细胞减少,有丝分裂前期细胞增加,M中期细胞比例下降。而TFP处理则使分裂指数下降,G_2期细胞增加,M前期细胞减少,M中期细胞增加。实验结果表明CaM在G_1/S、G_2/M和M中期/M后期3个位点上对细胞周期进行调控;通过加速G_1至S期,G_2至M期和M中期至M后期的进程,使细胞倍增时间缩短,促进细胞增殖。本工作表明,RC3细胞作为CaM表达可调细胞模型,是研究细胞周期调控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2.
以放射自显影的方法研究了三尖杉酯碱对小鼠L-1210白血病细胞的杀伤动力学。三尖杉酯碱20微克/只腹腔注入后3小时,部分腹水细胞出现明显的核损伤,如核碎裂,而胞质的损伤则不明显。以~3H-TdR 脉冲标记后0.5小时腹腔注入三尖杉酯碱20微克/只,损伤的标记细胞在给药后5小时为26.1%,损伤的非标记细胞占11.9%,标记指数也随给药而逐时下降,到24小时由对照的28.9%下降到4.6%。给药后3~9小时有丝分裂指数明显下降。以~3H-TdR 进行脉冲标记后,用秋水仙酰胺阻断,再给三尖杉酯碱30微克/只,观察标记有丝分裂指数的变化,发现药物强烈抑制S 期细胞进入M 期。药物杀伤结合秋水仙酰胺抑制实验证明,给药时正处于M 期的细胞仍可继续完成分裂,而G_2期细胞进入M 期明显受到抑制。连续16小时腹腔注射5微居里/只后,不标记的G_0期细胞占52.3%,此时注射三尖杉酯碱后5小时G_0期细胞的损伤达19.7%。体内、体外试验发现三尖杉酯碱对~3H-TdR、~3H-L-门冬酰胺的参入有明显抑制,在给药后0.5小时即下降至最低点,并持续12~48小时才恢复正常。药物对~3H-TdR 参入的抑制与细胞的平均标记颗粒数的减少存在平行关系。根据以上结果认为三尖杉酯碱系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但对S 期细胞杀伤较明显。  相似文献   

3.
本报告应用γ-射线诱发微核、放射性自显影等技术分析细胞周期,研究淋巴细胞微核形成与细胞周期间的定量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经400rad照射的静脉血,在室温下放置1.5小时,或在37℃下放置5小时,此时淋巴细胞属G_0期。和照射前相比,两组微核率均显著增加(P<0.01)。(2)照射静脉血经pHA刺激培养23—24小时收获细胞,此时转化淋巴细胞应属G_1期,分别计数转化和未转化(G_0期)淋巴细胞微核,与照射前未培养淋巴细胞相比有显著增加(P<0.01)。(3)400rad照射静脉血培养72小时后,淋巴细胞微核较培养前增加14.5倍。根据放射性自显影等细胞周期分析结果表明,微核在细胞周期各阶段均可形成。  相似文献   

4.
以放射自显影的方法研究了三尖杉酯碱对小鼠L-1210白血病细胞的杀伤动力学。三尖杉酯碱20微克/只腹腔注入后3小时,部分腹水细胞出现明显的核损伤,如核碎裂,而胞质的损伤则不明显。以~3H-TdR脉冲标记后0.5小时腹腔注入三尖杉酯碱20微克/只,损伤的标记细胞在给药后5小时为26.1%,损伤的非标记细胞占11.9%,标记指数也随给药而逐时下降,到24小时由对照的28.9%下降到4.6%。给药后3~9小时有丝分裂指数明显下降。以~3H-TdR进行脉冲标记后,用秋水仙酰胺阻断,再给三尖杉酯碱30微克/只,观察标记有丝分裂指数的变化,发现药物强烈抑制S期细胞进入M期。药物杀伤结合秋水仙酰胺抑制实验证明,给药时正处于M期的细胞仍可继续完成分裂,而G_3期细胞进入M期明显受到抑制。连续16小时腹腔注射5微居里/只后,不标记的G_0期细胞占52.3%,此时注射三尖杉酯碱后5小时G_0期细胞的损伤达19.7%。体内、体外试验发现三尖杉酯碱对~3H-TdR、~3H-L-门冬酰胺的参入有明显抑制,在给药后0.5小时即下降至最低点,并持续12~48小时才恢复正常。药物对~3H-TdR参入的抑制与细胞的平均标记颗粒数的减少存在平行关系。根据以上结果认为三尖杉酯碱系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但对S期细胞杀伤较明显。  相似文献   

5.
用猪血清代替小牛血清作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短期培养,进行染色体分析及淋巴细胞转化的研究。在94例姐妹染色单体差别染色的培养中,培养液分别加入小牛血清与猎血清,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分别为3.91%和3.78%;21例常规法培养中,分裂指数分别为9.10%和9.21%;5例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小牛血清和猪血清培养的转化率分别为69.52%和69.59%;16例阉割后公、母猪血清加入培养基中,细胞分裂指数(SCD法)分别为2.96%和3.14%。以上各项对照试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证实,猪血清可用于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短期培养。  相似文献   

6.
 SMMC-7721人肝癌细胞株在10μmol/L的视黄酸(又称维甲酸,Retinoic Acid,RA)处理后,增殖明显受到抑制。RA作用后的细胞~3H-TdR总参入量明显下降,而单个细胞的~3H-TdR参入率却变化不明显。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该细胞株G_0/G_1、S及G_2+M期的百分率分别为49.6%、16.7%、33.7%,而RA处理3天的细胞则相应地为59.1%、15.4%、25.5%。经RA处理3天后,细胞染色体的主流范围由对照细胞的48—56转变为44—50,其中二倍体细胞数由4%上升至15%。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观察到10μM Taxol对CHO细胞的G_1→S→G_2→M期的进程不产生影响,但使CHO的有丝分裂中期大大延长,不能形成纺锤体,凝集的染色体散在于胞质中,不形成中期板。经Taxol处理的CHO细胞的TM要比正常CHO细胞TM长13倍,不能完成胞质分裂,形成带有3—15个微核的细胞,最小的微核只含有1个染色体的DNA含量,微核化细胞形成率可高达96%左右。微核化细胞可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形成更多微核的细胞。用1×10~(-4)M二硝基苯酚(DNP)不影响微核化细胞的形成,加进10微克/毫升环己亚胺后7小时使微核化细胞形成速率减慢。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PHA一次性注入黑斑蛙腹腔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剂量的PHA对黑斑蛙的细胞遗传学效应。结果表明,PHA剂量为0.3mg/g(体重)时,骨髓和血淋巴细胞转化率分别为77.49%和79.17%;分裂指数为9.40%和10.87%;此外,统计结果说明,PHA处理24小时和处理48、72小时相比,骨髓和血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五、致敏淋巴细胞对相应抗原的转化反应 淋巴细胞在刺激物的作用下转化成核体变大的转化细胞是免疫反应的重要现象之一。在非特异刺激物的作用下,如多克隆性致有丝分裂原可使大量的淋巴细胞群体发生反应(8~12%的PHA,23~26%的ConA),因此,细胞转化率高达80%。在抗原和不完全抗原的作用下,只有少部分被致敏的淋巴细胞变成转化细胞。因此细胞转化指数不高(转化率15~30%),在致有丝分裂原作用下淋巴细胞转化首先可用于评价淋巴细胞的活性。但是淋巴细胞对抗原的类似反应,尽  相似文献   

10.
一种高效率细胞同步化方法的改良与运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实验改良了Rao的高压N_2O气阻断方法,获取高同步率和收获率的4个周期时相细胞,并进行了测定分析。将指数生长的细胞用过量TdR(2.5mmol/L)预处理后,放在新设计的高压罐内,并直接将罐放入恒温箱内,经高压N_2O气处理,细胞被阻断在有丝分裂中期。收集M期细胞在37℃下孵育释放2小时,细胞即可进入G_1期;在中G_1期再次用过量TdR处理与释放,于不同时间分别收集S期与G_2期细胞。各时相细胞通过膜表面ConA受体再分布也表现进显著的时相差异性。每个时相细胞均能继续贴壁生长,活力高,适于各种相关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1.
采用体内~3H-TdR标记法测定L615白血细胞的增殖时(Tc)为13.8小时、合成前期(G_1)2.8小时、合成期(S)8.6小时、合成后期(G_2)1.8小时、分裂期(M)为0.65小时。~3H-TdR单次脉冲标记率(LI)为53%,连续标记24小时后标记率>99%,其增殖比例近于1。 用稀释法接种不同浓度L615白血细胞所得的结果表明:接种细胞数与小鼠存活时间呈直线的对数关系。“单个”L615白血细胞接种至小鼠死亡需时13.2天。 由于L615白血细胞的增殖时短而合成期较长,因而使用烷化剂及抑制合成期的抗癌药物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3H-thymidine标记B7-2EC细胞及其经HMBA诱导的分化细胞。根据连续标记和脉冲标记核百分率,计算和分析这两种细胞的细胞周期各时相特点。结果表明,未分化EC细胞的周期是18小时,其中G_1期1.7小时,S期13.6小时;分化细胞的周期是30小时,G_1期8.6小时,S期17.1小时。因此,B7-2分化细胞与未分化的相比,主要是G_1期和S期时相相应拉长。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测定G_1期和中S期细胞内放射性变化的方法(RC)测出小鼠KHT肉瘤的细胞周期时相的时间及其变异系数(CV)。腹腔注射~3H-UdR后,8小时再注射~(125)I-UdR,按2小时间隔取肿瘤制成单个细胞悬液,DNA特异性染料色霉素A_3染色,根据细胞DNA含量用FACS荧光激活细胞分类器分离出纯的G_1期和中S期细胞,分别测定细胞中~(125)I和~3H的放射性,用多室数学模型根据每个细胞内~(125)I和~3H的放射性变化,计算出TG_1为6.7小时,Ts为9.0小时,TG2M为3小时,生长指数为1。  相似文献   

14.
转化的C_3H_(10)T_(1/2)细胞表现增殖速度加快、表面微绒毛增加,细胞变圆,叠层生长,ConA受体呈帽状分布,微管、微丝、纤粘蛋白分布明显减少。与增殖有关的癌基因c-fos表达增强,同时发现与细胞增殖、转化和细胞骨架调节有关的钙调素(CaM)基因表达加强。用1mmo/Ldb-cAMP处理转化细胞,观察到CaM基因和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分别在处理后1小时和2小时急剧下降。处理后4—5天,转化细胞表型趋正常化,大部分细胞恢复单层生长。细胞表面微绒毛和泡状物减少,ConA受体帽状分布消失,恢复分散分布在细胞膜上的特点。细胞生长明显被抑制,用优先在G_1期表达的4F_1 cDNA为探针进行分子杂交,证实了经db-cAMP处理后的细胞被阻抑在G_1期。经db-cAMP处理6天的转化细胞中微管、微丝、纤粘蛋白基本恢复正常分布。实验表明CaM的表达增强与转化细胞表型变化和细胞骨架组装减弱密切相关,db-cAMP作用后CaM表达下降是抑制转化细胞增殖并使细胞表型和细胞骨架分布趋于正常的关键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15.
黑麦叶肉原生质体系用纤维素酶溶去壁后分离出来的。酶液混合液为:纤维素酶(2%)、果胶酶(0.5%)溶于0.65M的甘露醇中,保温在24~26℃。将生长5—6天的黑麦叶片在酶掖中处理2—3小时后,就可使90%以上的原生质体分离下来。将每毫升含有5×10~4—10~5密度的原生质体培养在液体培养基中(表1),其中附加2,4-D(1毫克/升)、6BA(0.5毫克/升)、CH(1克/升)和0.56M蔗糖。培养条件为光照800—2000米烛光,温度23—26℃。培养48小时后长出新壁。第3天出现第一次分裂,4—7天进行第二、三次分裂,9天后形成细胞团,25天后长成大细咆团。此后,定期加等体积的新鲜培养液,继续培养一个时期后便形成了幼小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16.
用流式光度计、放射自显影和荧光标记等方法研究了体内艾氏腹水癌(EAC)细胞经cA-MP诱导后,在其增殖过程中细胞周期和细胞膜表面ConA受体复合物分布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接种后5—9天实验组S期细胞增加45.3%,同时ConA受体复合物分布呈帽状的比率和LI(~3H-TdR掺入)均大于对照组。但G_2+M期细胞的比率及MI却小于对照组,后者呈断续簇状分布的细胞比率大于实验组。至接种后11天,实验组细胞继续簇状分布的比率急剧增加,达6.18倍。这时S期细胞比率和LI均下降,而G_2+M期细胞反而大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探讨了生长因子和胞质微管在刺激G_0期C3H/10 T1/2细胞进入S期合成DNA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PPP(pla- telet-poor plasma)不具有刺激DNA合成的能力,浓度在30ng/ml以上的EGF仅能刺激部分G_0期细胞进入S期,而50ng/ml EGF与5%PPP共同作用时,则表现出它们间具有较强的协同剌激作用,其刺激DNA合成的效果基本上达到与10%血清相同。Taxol可抑制微管的解聚,G_0期细胞经其处理后,使微管处于稳定状态时能明显抑制血清或EGF+PPP对细胞合成DNA的刺激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在G_0期细胞进入S期的早期阶段即表现出来,说明只有生长因子的刺激作用而无微管的解聚,细胞便不能从G_0期进入S期。G_0期细胞经秋水仙酰胺处理使微管解聚后,则能提高血清或EGF+PPP对DNA合成的刺激作用。同样地,这种刺激作用也在G_0期细胞进入S期的早期阶段即表现出来。但秋水仙酰胺单独处理G_0期细胞,虽使微管处于解聚状态,若无生长因子存在,则无刺激作用,G_0期细胞便不能进入S期。因此,生长因子之间的协同刺激作用和微管的解聚是G_0期C3H/10 T1/2细胞进入S期进行DNA合成的两个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在一定PGE_2浓度(4.8×10~(-9)mol/L)作用下,小鼠骨髓细胞CFU-GM经4.5d和7d培养后,其增殖状态下的细胞G_n/G_r期细胞数均比对照组增加,S期细胞数减少,G_2 M期细胞数也有下降,但不明显。在不同PGE_2浓度(2.8×10~(-9)~2.8×10~(-6)mol/L)作用下,经4d培养,随着PGE_2浓度增加,G_n/G_1期细胞数递增,而S期细胞数却随PGE_2浓度增加而减少,G_2 M细胞数也减少,但与PGE_2剂量关系不明显。以上实验结果提示,PGE_2主要抑制G_1期细胞向S期细胞的转化,阻断S期细胞生长。 此外,通过流式细胞光度术(FCM)对小鼠骨髓细胞CFU-GM集落细胞的前向角和90°散射光测定,与对照组比较,前者无变化,后者变化较明显。此结果表明,PGE_2对细胞内部颗粒的折光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赤麂及其杂种(赤麂×小麂)外周淋巴细胞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培养了24小时均未出现分裂相。到36小时,赤麂只有1.4%而杂种麂已有10.5%的分裂细胞进入第2次分裂。在48小时,赤麂细胞尚未进入第3次分裂,而杂种麂却已有4.7%和0.2%的分裂细胞分别进入第3次和第4次分裂。在72小时,赤麂及其杂种的大多数分裂细胞仍处于第2次分裂阶段,进入第3次和第4次分裂的细胞数量也随之增多。赤麂的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在48和72小时分别为5.08±0.33/细胞和5.33±0.30/细胞;向杂种麂的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分别为4.76±0.21/细胞和5.40±0.74/细胞。  相似文献   

20.
丁酸钠对M期同步的HeLa细胞的阻断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mM的丁酸钠对M期的同步的HeLa细胞主要阻断在早G_1期,并且给药后立即发挥阻断效应,9小时以内完全阻断在早G_1期,9小时以后有少量细胞进入中、晚G_1期及S期。早G_1细胞进入中、晚G_1期的中位数时间,5mM丁酸钠处理组比对照组长4倍,G_1期进入S期的速率完全是由早G_1期进入中、晚G_1的速率所决定的。看来丁酸钠的主要作用点是阻断和大大减缓早G_1期向中、晚G_1的进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