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马菁菁  姚堃  汤华民 《病毒学报》2019,35(2):323-330
人类疱疹病毒6型(Human herpesvirus 6,HHV-6)是双链DNA病毒,其原发感染引起婴幼儿急疹,潜伏感染后的再激活亦引起多种严重疾患。近来,该病毒特有的潜伏感染形式—病毒基因组的宿主染色体整合(包括机制及临床相关性)被不断报道。HHV-6基因组的末端区域含有端粒重复序列,病毒基因组通过该重复序列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中建立潜伏感染。当宿主免疫力受到抑制时,整合于宿主染色体上的病毒基因组会再次活化,引起疾患。本文综述了HHV-6基因组染色体整合的主要机制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比较MT4细胞株感染HIV-1的ⅢB株前后的蛋白质表达差异,我们分别提取MT4细胞及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MT4细胞的总蛋白质,通过双向电泳分离,使用Image Master 2D Elite 3.10图像分析软件分析获得的凝胶图谱,寻找差异点,使用质谱仪鉴定获得的差异点蛋白质.结果表明感染HIV和未感染HIV的MT4细胞有40个蛋白质点差异,HIV感染后减少的蛋白质点有12个,增多的有28个,通过质谱分析,29个蛋白质得到鉴定.其中HIV感染后下调的蛋白质有能量代谢相关蛋白、肌动蛋白相关蛋白及假想蛋白等;上调的蛋白有肌动蛋白、酶类蛋白、免疫蛋白及假想蛋白等.通过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宿主细胞感染HIV病毒后有多个蛋白发生变化,可能和HIV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有关.为了研究HIV感染的机制必须去除高丰度蛋白,针对特定功能的蛋白质进行具体研究.  相似文献   

3.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即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致死率极高的慢性传染病。如何有效控制和预防AIDS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HIV DNA整合在CD4+T细胞基因组中形成HIV储存库,使部分HIV逃避了宿主免疫清除和抗病毒药物的治疗作用。如何彻底清除患者体内HIV储存库成为功能性治愈艾滋病的重大障碍。了解HIV储存库的病毒学特征及其检测方法,是目前HIV研究的热点之一。现对HIV储存库特征及其主要检测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microRNA(miRNA)对调控基因表达有着重要作用,病毒与宿主在miRNA水平存在着复杂的"对话"。研究显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可能编码病毒miRNA(vmiRNA),通过维持病毒潜伏、保护感染细胞免于凋亡或外力刺激下的细胞死亡等方式,在HIV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宿主miRNA则参与到了抗HIV的防御性机制中,但也面临HIV调控相应宿主miRNA、编码RNA沉默抑制物等多种阻力。深入研究HIV与宿主间miRNA水平上的动态相互作用,有助于进一步了解HIV的致病机理,开发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通过与靶细胞膜的融合感染宿主细胞,研究表明阻断HIV与受体靶分子的结合可以阻止HIV进入宿主细胞,抑制HIV病毒的感染。设计合成了一个包含CD4和CCR5与HIV-1结合的主要功能结构区,及Flt3-L和Mip-3α分子的融合基因,构建了2个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ABK-CKR5-CD4/Flt3L-Mip3α (pABK-HIV-MF) 和pABK-CKR5-CD4 (pABK-HIV-MT),在人胚肾293细胞中进行了表达。RT-PCR、细胞免疫荧光技术、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融合基因在真核细胞中获得了正确的表达,这为进一步研究其对于HIV-1的拮抗并靶向树突状细胞 (DC) 清除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HIV-1整合酶是由HIV病毒pol基因编码的分子量为32KD的蛋白质,是HIV病毒复制的必需酶之一,它催化病毒DNA整合入宿主染色体DNA。人类细胞中没有HIV 整合酶的类似物[1],理论上抑制整合酶对人体副作用很小。因此HIV-1整合酶成为继HIV-1蛋白酶,逆转录酶后治疗艾滋病的富有吸引力和合理的靶标。本文综述了HIV整合酶结构,抑制剂的研究以及以HIV-1 整和酶为靶点治疗AIDS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潜伏感染的静息记忆CD4+T细胞是清除HIV-1病毒的一个重要障碍。处于潜伏状态的病毒多以原病毒c DNA的形式整合至宿主基因组中,但是病毒基因表达处于沉默状态,因此潜伏感染的细胞难以受到病毒的致细胞病变效应或机体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的杀伤,也不易受到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药物的作用。如何减少潜伏感染的细胞储存库是艾滋病治疗中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体内及体外HIV-1潜伏感染模型有助于深入了解HIV-1潜伏感染的建立、维持或打破机制,评价潜伏感染再激活剂的活性。在此侧重于介绍采用永生化细胞系、原代静息CD4~+T细胞或活化的CD4+T细胞建立的HIV-1潜伏感染体外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8.
为了比较MT4细胞株感染H1V-1的IIIB株前后的蛋白质表达差异,我们分别提取MT4细胞及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rV)的MT4细胞的总蛋白质,通过双向电泳分离,使用Image Master 2D Elite 3.10图像分析软件分析获得的凝胶图谱,寻找差异点,使用质谱仪鉴定获得的差异点蛋白质。结果表明感染HIV和未感染HIV的MT4细胞有40个蛋白质点差异,HIV感染后减少的蛋白质点有12个,增多的有28个,通过质谱分析,29个蛋白质得到鉴定。其中HIV感染后下调的蛋白质有能量代谢相关蛋白、肌动蛋白相关蛋白及假想蛋白等;上调的蛋白有肌动蛋白、酶类蛋白、免疫蛋白及假想蛋白等。通过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宿主细胞感染HIV病毒后有多个蛋白发生变化,可能和HIV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有关。为了研究HIV感染的机制必须去除高丰度蛋白,针对特定功能的蛋白质进行具体研究。  相似文献   

9.
《生物磁学》2011,(4):I0004-I0004
艾滋病病毒(HIV)存在潜藏机制可以长期潜伏在细胞中而逃逸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目前已上市的抗HIV药物均不能选择性地杀伤感染细胞而根除病毒。新的研究思路对开发新型抗HIV药物显得非常重要,研究具有选择性地杀伤HIV感染细胞而保护正常细胞不受伤害的抗艾滋病药物是极有前景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在线发表于《自然-遗传学》上的一项研究公布了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原因--人乳头瘤病毒(HPV)的病毒整合位点图。病毒整合是病毒将自身DNA插入宿主DNA的过程,这也是感染HPV后导致宫颈癌产生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Ding Ma等人利用高通量病毒整合检测方法在超过100个宫颈癌样本中找到3667个HPV整合位点。他们鉴定出9个基因在至少5个样本中存有整合位点,另外33个基因在至少4个样本中存有整合位点。依据病毒整合到基因中的位置,病毒整合会导致宿主基因表达或丢失或增加,  相似文献   

11.
被膜蛋白糖基化在HIV感染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HIV感染过程中,病毒被膜蛋白糖基化起着重要作用。它使病毒粒子具有高度糖基化的表面,帮助HIV逃避人体免疫细胞识别和攻击。在病毒入侵时,被膜糖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并进行一系列构象变化,使病毒粒子顺利地与宿主细胞膜融合。介绍近年来对被膜蛋白糖基化过程与HIV成熟、感染和逃避免疫应答等方面分子水平作用机理的深入了解,这些作用机理将会有助于艾滋病疫苗的研制和以“糖链为靶”药物的开发。  相似文献   

12.
制备了工程化靶向融合蛋白XE-TNFαm2。其中,XE为HIV/SIV辅助受体CXCR4的第二胞外域。TNFαm2是经突变改型的TNFα,其毒副作用已降低18倍,己用于临床治疗恶性肿瘤。本研究所用的整合有HIV的标准细胞株J-Lat Tat-GFP(H2/9855),为美国NIH艾滋病试剂中心所赠送。其中,一个经缺失突变后的HIV被整合在Jurkat细胞的染色体上,成为5’LTR-Tat-GFP-3’LTR。不同剂量的XE-TNFαm2加于一定量的JurkatH2/9855细胞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荧光蛋白的表达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续而增加,并有XE-TNFαm2剂量的依赖关系。这一结果表明,XE-TNFαm2可强力激活潜伏于细胞染色体中的HIV,使之重新繁殖起来。鉴于己有的研究表明,XE-TNFαm2可杀灭受HIV/SIV感染的细胞。据此,当重新繁殖的HIV开始出芽时,其gp120必然出现在宿主细胞表面,且此gp120必然被XE-TNFαm2中的XE所结合,并其TNFαm2的杀伤信号将转导进入细胞。这样,这些宿主细胞将被杀灭。细胞的死亡导致未成熟HIV繁殖的中止。最后,在重新繁殖且成熟起来的HIV导致细胞破碎并释放出细胞之前,细胞内尚无感染力的未成熟HIV将同死亡的宿主细胞一起被清除。  相似文献   

13.
余邹邹  李云  宋银宏 《病毒学报》2018,34(4):586-59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CD4~+T细胞,造成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导致适应性免疫和固有免疫均发生异常。肠道是人体重要的CD4~+T细胞库,因此,肠道也是病毒感染的主要目标,此外,人肠道内居住着数以亿计的微生物,近年来发现这些微生物群在人类健康中起关键作用。HIV感染除了直接改变肠道CD4~+T细胞组成,也改变了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功能。本文综述了HIV引起的肠道微生物改变,并探讨这些改变在HIV感染个体中产生的局部及系统效应与相关的系统病理损伤,以及用肠道微生物进行靶向调节HIV感染和相关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HIV感染中的细胞凋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D4^ T细胞的丢失在HIV感染引起免疫缺陷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造成CD4^ T细胞丢失的具体机制还不清楚,细胞凋亡可能是CD4^ T细胞丢失的一个重要因素,HIV感染以后,病毒蛋白的持续性产出导致免疫系统的持续性激活,引起Th1细胞的丢失,Th1细胞通过合成Ⅰ型细胞因子,抑制淋巴细胞的自发凋亡,另外,病毒蛋白或其他因素能够使CD4^ ,CD8^ T细胞和APC转化为凋亡的效应细胞,通过Fas/FasL或其他途径引起细胞凋亡,HIV感染人体后凋亡细胞不仅有CD4^ T细胞,还包括B细胞,NK细胞,粒细胞,神经细胞和单细胞,凋亡作为机体的自我防护措施,在清除感染细胞的同时,并没有抑制HIV在单细胞/巨噬细胞内的复制,反而造成大量未感染细胞的凋亡,导致对HIV复制的失控,发展为严重的免疫缺陷,引起AIDS相关的机会性感染。  相似文献   

15.
去年有关AIDS疫苗研究的争论达到顶峰,由于实验室和临床应用方面的问题很多,使人们对AIDS疫苗的研究战略产生怀疑,对这方面已有详细的报道,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86岁的脊髓灰质炎和麻疹病毒疫苗发明者——微生物学家Albert Sabin,他认为脊灰病毒和麻疹病毒疫苗的成功是由于这些病毒是游离的,不寄宿于细胞内;而HIV不同,它可以在细胞内增殖,将病毒的基因产物整合到宿主细胞的DNA中去,但在受感染的细胞表面却没  相似文献   

16.
孟庆峰  刘晓勇 《昆虫学报》2013,56(8):925-933
杆状病毒与昆虫宿主相互作用是一种基本的分子和生态问题, 不仅在农业上, 而且在真核表达系统、 基因治疗、 蛋白表面展示 系统以及基因工程疫苗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实际应用。杆状病毒还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病毒杀虫剂, 而且对环境来说是安全的。研究这些相互 作用也产生了许多重要和有价值的发现。杆状病毒生命循环中存在两种不同形式的病毒, 即包埋型病毒粒子(occlusion derived virus, ODV) 和出芽型病毒粒子(budded virus, BV)。ODV包裹于多角体中, 主要负责宿主的原发感染; 而BV由感染的宿主细胞释放后引发继发 感染。病毒侵染起始于敏感的昆虫宿主食用了污染包涵体病毒的植物。在宿主中肠的碱性环境中, 多角体溶解释放ODV, ODV与宿主肠道 柱状上皮细胞细胞膜融合, 通过内吞体进入细胞。之后核衣壳从内吞体中逃脱并被转运到细胞核。病毒转录和复制在细胞核进行, 新生 的BV粒子从基底膜出芽引起全身感染。杆状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包括从病毒结合和进入时的相互作用, 到宿主基因表达调节, 以及 修饰与调节细胞和机体所发生的生理和防御的相互作用的复杂和微妙的机制。本文主要以杆状病毒侵染昆虫宿主的过程为线索, 总结和评 述了杆状病毒与昆虫宿主相互作用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 特别是杆状病毒基因在病毒入侵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人类基因组计划提供的海量基因信息以及功能基因组学理论和技术的出现,为研究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病毒作为一种严格的细胞内寄生物,感染宿主后会引起宿主细胞形态和功能的改变。这些变化主要由于病毒感染导致宿主细胞基因表达变化所引起。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病毒感染宿主的基因表达谱变化,可以发现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在分子水平上的应答,从而为病毒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疾病,而致瘤性DNA病毒是多种恶性肿瘤的主要致病因子.致瘤性DNA病毒的整合可以使宿主细胞正常组织逐步向炎症组织转变,并可导致癌变.病毒整合可引起宿主细胞基因组不稳定和重排,产生新的融合基因,并导致宿主基因表达异常,也是病毒本身得以复制,逃避宿主免疫识别并长期维系自我生存的机制之一.本文综述了目前对致瘤性DNA病毒整合规律以及致瘤性DNA病毒整合致瘤效应的研究和进展,并展望致瘤性DNA病毒整合的研究方向以及在肿瘤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正> 自1984年发表该工作组的第一份报告以来,得到了关于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潜在免疫异常的许多临床重要意义的大量资料。曾广泛研究过该病毒对免疫系统的细胞病的影响、导致严重免疫缺陷的机理以及易患HIV感染和影响该病进展的免疫学因素,主要研究计划在于了解宿主可能抗病毒感染的要素,研制疫苗以及结合抗病毒疗法恢复免疫功能的合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高活性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显著地降低艾滋病患者血浆中的HIV病毒载量,但对潜伏的病毒库无效.对HIV的基因治疗包括诱导HIV潜伏感染的休止的CD4 T记忆细胞增生,使潜伏的HIV激活进入复制循环,结合药物治疗和激活潜伏的HIV基因表达但并不诱导细胞增生,而是通过载体携带的基因使细胞凋亡,以清除HIV潜伏感染的细胞,利用载体携带目的基因治疗脑中的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