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分析河南省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HIV-1)流行株的基因特征和传染来源,我们从一位HIV-1感染的有偿献血员体内分离HIV-1毒株.提取感染细胞的全基因组DNA,扩增病毒全基因组,Walking法测得全长序列.与HIV-1 RL42和HIV-1 HXB2株比较,分析基因特征.用Anthewin软件比较分析CNHN24株和RL42株env蛋白的二级结构.用Clustal软件对国内HIV-1分离株和国际参考株的全基因组、env基因和V3环基因分别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发现,CNHN24株为HIV-1 B'亚型,富含嘌呤,含量达到60.26%.与RL42株及HXB2株比较,pol基因和gag基因变异度较小,env基因及非结构基因变异度较大.与RL42株相比,env蛋白二级结构变异不大,但env保守区C4的氨基酸呈高度变异.系统发育分析显示,CNHN24株与RL42株遗传距离最近,HIV-1Lai株和HXB2株次之,与国内的HIV-1 B/C及AE/BC重组毒株的遗传距离较远;从V3序列的比较可以发现,CNHN24株与来自云南省的毒株HIV-1 CR206及RL42遗传距离最近.认为HIV-1 CNHN24株可能由云南传入.  相似文献   
2.
合成引物扩增HIV 1p2 4基因 ,并将其克隆到 pQE 30质粒中 ,使其在大肠杆菌E .coliM 15中以IPTG诱导高效表达 ,经SDS PAGE分析 ,该表达产物约占菌体总蛋白 2 0 % ,并且以可溶蛋白的形式存在于细菌裂解液上清之中。经镍离子柱亲和层析一步纯化 ,洗脱产物中 p2 4蛋白纯度达95 %。ELISA分析表明 ,该蛋白可与HIV感染者血清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以此蛋白交联Sepharose 4B ,亲和层析纯化HIV感染者血清中的抗体 ,用所得抗体与HIV确认试剂反应 ,发现该纯化抗体仅与确认试剂中的 p2 4蛋白反应。上述结果表明在大肠杆菌中已经高效表达了可溶性HIV 1p2 4蛋白 ,该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河南省某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耐药性毒株的进化演变规律.方法 将河南省南部某地74例接受齐多夫定(AZT)+去羟肌苷(ddI)+奈韦拉平(NVP)联合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纳入研究队列,分别在抗病毒治疗后3、6、12、18个月进行随访调查,通过逐一访谈了解一般情况、服药方案、服药依从性及保障措施、抗病毒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等,同时采集14 ml EDTA抗凝静脉血,检测CD4/CD8细胞数、病毒载量及基因型耐药性.结果 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中,发生频率最高的耐药突变位点是:67、118、151和215.治疗3、6、12、18个月时AZT耐药发生率分别为6.76%、13.51%、14.86%和9.46%,ddI的耐药发生率分别为2.70%、6.76%、8.11%和5.45%,AZT的耐药发生率高于ddI,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的耐药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的耐药发生率高于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发生频率最高的耐药突变位点是:103和181.治疗3、6、12、18个月时,NVP耐药发生率分别为9.46%、18.92%、22.97%和32.43%.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耐药发生趋势.耐药和不耐药患者的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无显著性差异.服药依从性差可能是耐药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本组患者中已出现对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的高度耐药,服药依从性是耐药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加强服药的监督管理,改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原核表达重组APOBEC3G蛋白,为其功能及免疫原性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提取H9细胞全细胞基因组RNA,通过RT-PCR获得目的基因,经纯化、酶切后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获得表达工程菌株,并对表达条件和纯化条件进行优化;利用Western Blot分析鉴定目的蛋白。结果:构建了APOBEC3G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Apo-His-pET32a,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表达,目的蛋白以可溶性蛋白形式存在;经Ni-NTA亲和层析柱一步纯化,获得了高纯度的重组APOBEC3G蛋白,蛋白浓度可达1.2mg/mL;Westem Blot显示获得了目的蛋白。结论: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纯化了可溶性APOBEC3G蛋白,为进一步对其进行免疫原性和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HIV-1包膜基因变异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亚型测定、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等方法,观察了HIV-1 ⅢB毒株在实验室长期传代过程中包膜基因变异的情况.研究的毒株包括:经过实验室8年多连续使用而获得的毒株、在MT4细胞长期连续传代而获得的每间隔10代的毒株样品及多次更换宿主细胞传代而获得的毒株.主要结果有:(1)各种毒株包膜基因变异均不显著,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大于92%,变异距离均小于7.5%,且随着传代数增加核苷酸趋于稳定,代间同源性由92%上升至99%,而变异距离由7.5%下降为0.6%.(2)在传代过程中HIV-1亚型保持稳定,各种毒株均为HIV-1 B3亚型.结果显示HIV在体外长期传代培养的过程中变异不大,遗传性状稳定,可能是体外生长的环境十分稳定,缺乏机体免疫学压力.结果也提示体外长期传代HIV毒株仍然适用于各种HIV的应用研究,用长期传代的方法发展HIV-减毒活疫苗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6.
用ET-NANBH感染的两只猴(R5和R6)含病毒颗粒的粪便悬液和肝组织悬液分别接种7只和4只恒河猴,分别有5只猴和4只猴在攻毒后20—49天内ALT开始升高,持续时间为7—10天,肝组织学的特征性改变为肝细胞的嗜酸性变和嗜酸小体的形成。在猴ALT升高前2—3天和升高后一周内均检查到大量的27—34nm的病毒样颗粒,这些颗粒只与ET-NANBH病人血清、黑猩猩和猴感染后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发生特异性聚集。在猴感染后血清中未检出抗-HAV、抗-HAV-IgM、HBsAg和抗-HBe-IgM。结果提示:恒河猴是研究ET-NANBH较适宜的动物模型;病人和猴粪便中的27—34nm的病毒样颗粒是ET-NANBH的病原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型纳米银体外对临床感染常见细菌的广谱抗菌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临床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涂布法检测新型纳米银的广谱抗菌作用,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菌呼吸链脱氢酶活性和细菌细胞膜的渗漏性改变,探讨新型纳米银的抗菌作用机制。结果新型纳米银浓度超过0.05μg/mL对临床感染常见的5种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浓度5μg/mL的新型纳米银体外作用临床感染常见细菌5min,可100%抑制细菌生长。电镜观察新型纳米银可吸附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菌体表面,改变了细菌形态结构。新型纳米银可明显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埃希菌的呼吸链脱氢酶活性;较高浓度的新型纳米银可破坏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埃希菌的细胞膜,导致细菌胞浆内容物外漏。结论新型纳米银对临床感染常见细菌具有广谱高效的抗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新型纳米银吸附在细菌表面,抑制细菌表面生物大分子功能或活性有关,研究结果为新型纳米银抗菌作用的深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合成引物扩增HIV-1 p24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QE-30质粒中,使其在大肠杆菌E.coli M15中以IPTG诱导高效表达,经SDS-PAGE分析,该表达产物约占菌体总蛋白20%,并且以可溶蛋白的形式存在于细菌裂解液上清之中.经镍离子柱亲和层析一步纯化,洗脱产物中p24蛋白纯度达95%.ELISA分析表明,该蛋白可与HIV感染者血清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以此蛋白交联Sepharose 4B,亲和层析纯化HIV感染者血清中的抗体,用所得抗体与HIV确认试剂反应,发现该纯化抗体仅与确认试剂中的p24蛋白反应.上述结果表明在大肠杆菌中已经高效表达了可溶性HIV-1 p24蛋白,该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河南省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1(HIV-1)流行株的基因特征和传染来源,我们从一位HIV-1感染的有偿献血员体内分离HIV-1毒株。提取感染细胞的全基因组DNA,扩增病毒全基因组,Walking法测得全长序列。与HIV-1RL42和HIV-1HXB2株比较,分析基因特征。用Anthewin软件比较分析CNHN24株和RL42株env蛋白的二级结构。用Clustal软件对国内HIV-1分离株和国际参考株的全基因组、env基因和V3环基因分别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发现,CNHN24株为HIV-1B′亚型,富含嘌呤,含量达到60.26%。与RL42株及HXB2株比较,pol基因和gag基因变异度较小,env基因及非结构基因变异度较大。与RL42株相比,env蛋白二级结构变异不大,但env保守区C4的氨基酸呈高度变异。系统发育分析显示,CNHN24株与RL42株遗传距离最近,HIV-1Lai株和HXB2株次之,与国内的HIV-1B/C及AE/BC重组毒株的遗传距离较远;从V3序列的比较可以发现,CNHN24株与来自云南省的毒株HIV-1CR206及RL42遗传距离最近。认为HIV-1CNHN24株可能由云南传入。  相似文献   
10.
为了比较MT4细胞株感染H1V-1的IIIB株前后的蛋白质表达差异,我们分别提取MT4细胞及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rV)的MT4细胞的总蛋白质,通过双向电泳分离,使用Image Master 2D Elite 3.10图像分析软件分析获得的凝胶图谱,寻找差异点,使用质谱仪鉴定获得的差异点蛋白质。结果表明感染HIV和未感染HIV的MT4细胞有40个蛋白质点差异,HIV感染后减少的蛋白质点有12个,增多的有28个,通过质谱分析,29个蛋白质得到鉴定。其中HIV感染后下调的蛋白质有能量代谢相关蛋白、肌动蛋白相关蛋白及假想蛋白等;上调的蛋白有肌动蛋白、酶类蛋白、免疫蛋白及假想蛋白等。通过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宿主细胞感染HIV病毒后有多个蛋白发生变化,可能和HIV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有关。为了研究HIV感染的机制必须去除高丰度蛋白,针对特定功能的蛋白质进行具体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