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空气负离子(NAI)作为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以往研究侧重于野外观测试验,关于控制条件下的NAI研究甚少.本研究于2018年9-10月在浙江钱江源森林生态站杭州虎山试验基地人工气候室内控制相同气候条件下,对枫香和红豆杉不同植株数量的NAI浓度进行连续定位监测;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分别设置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不同梯度,监测NAI浓度变化,旨在为探究森林植被和气象因子对NAI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两种植物显著提高NAI浓度.植株数量与NAI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二者在0~50株范围内最符合二次函数关系,枫香、红豆杉的NAI浓度与株数的拟合方程分别为y=-0.0484x2+4.7005x+345.7(R2=0.62)、y=-0.0207x2+1.9189x+365.91(R2=0.34).NAI浓度与空气温度在5~30 ℃范围内呈极显著正相关,拟合方程为y=0.4139x2-9.2229x+89.919(R2=0.92).NAI浓度与空气相对湿度在56%~87%范围内呈极显著正相关,拟合方程为y=3.6508e0.0526x(R2=0.94).  相似文献   

2.
笼养鸟类取食高度对其自然行为表达和动物福利至关重要。然而,相关研究却少见报道。本文以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为研究对象,观察笼养状态下其对不同高度取食槽内放置的种子或蔬菜的取食次序,并使用回归分析建立取食高度与偏好值的数学模型。结果发现,笼养蓝马鸡取食种子类食物(玉米粒)最佳取食高度为0cm,并且采食偏好随采食槽高度升高而下降(y=-0.564x+43.146,R2=0.946,y为采食偏好值,x为采食槽高度);油麦菜(Lactuca sativa)的最适取食高度范围为15~25 cm,随着取食槽高度的升高,偏好值先上升,至25 cm处后下降(y=-0.014x2+0.543x+26.487,R2=0.952,y为采食偏好值,x为采食槽高度)。当取食槽高度在65 cm及以上时,蓝马鸡拒食率上升(拒食率≥38.9%)。成年蓝马鸡体高对取食高度影响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笼养蓝马鸡饲养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周期类运动能量消耗C指标在评价乒乓球多球练习中能量消耗应用的可行性。方法:11名某大学代表队的乒乓球运动员(18±1 yrs, 177±2 cm, 71±3 kg,运动水平≥二级)自愿参加了1次跑台递增负荷测试和2次(正手和反手)发球机多球递增频率测试(3 min × 6级,频率为35~85 stroke·min-1)。用便携式气体代谢仪和心率监测仪检测3次测试的呼吸气体和心率,计算每种频率下每次击球所消耗的能量;采集运动前后的耳血进行血乳酸分析。结果:乒乓球前冲弧圈多球练习的能量消耗C随击球频率的增加而下降(P<0.05)。6种击球频率下,正手前冲弧圈的能量消耗C都高于反手,且差异在35、45、55、65和85 stroke·min-1时显著(P<0.05)。能量消耗C与频率的关系公式分别为y=166.4x-0.731(R2=0.9731)和y=33.21x-0.392(R2=0.8423),其中y为能量消耗C(单位为J·stroke-1·kg-1),x为击球频率(单位为stroke·min-1)。结论:周期类运动项目的能量消耗C可应用于评价乒乓球运动员单一技术动作多球练习的能量消耗,反映乒乓球运动员在不同击球频率下的击球效率。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棉花叶片性状(厚度和油点密度)与其对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抗性的关系,以期为棉花抗盲蝽品种(系)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用对绿盲蝽有不同抗性的20个棉花品种(系)为材料,分别测定其叶片厚度、表皮层厚度和油点密度。结果表明:晋棉26、冀丰989、常D、亚洲棉对绿盲蝽表现为高抗;棉花叶片厚度、表皮层厚度和油点密度在不同生长期均有差异;棉花对绿盲蝽的综合抗性指数与其铃期叶片表皮层厚度和油点密度有显著相关性(y=20.673+0.415x,R2=0.305,P=0.012;y=1.049+0.049x,R2=0.207,P=0.044)。结果显示,在一定的生长期,叶片表皮层厚和多油点棉花品种可以减少绿盲蝽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桃小食心虫在不同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为探索温度对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在室内17, 20, 23, 26, 29和32(±1) ℃,80%±7% RH和15L: 9D条件下,测定了桃小食心虫各发育阶段的历期、存活率和/或产卵量, 组建了桃小食心虫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 桃小食心虫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 初孵幼虫的蛀果率随温度升高而提高,幼虫脱果率与温度之间呈抛物线关系:y=-0.5638x2+27.882x-269.18 (R2=0.9801,P<0.01);结茧率和羽化率在17~29℃间无明显变化,但在32℃时则明显降低;雌蛾的产卵量和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23℃时雌蛾交配率最高.生命表分析表明,种群趋势指数在17~29℃间均大于1,26℃时内禀增长率最高;世代存活率与温度的关系可用S=-0.073x3+4.626x2-92.019x+596.57(R2=0.9832)表示; 内禀增长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可用rm=-0.0008x2+0.0409x-0.4438(R2=0.9851)描述。 据此得出,23~26℃是最适宜桃小食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3种配置模式绿化带降噪效果的空间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配置模式绿化带对噪声衰减效果的空间变化规律,以北京市的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inn.)纯林(代表阔叶纯林)、刺槐-小花溲疏(Deutzia parviflora Bunge)混交林(代表阔叶混交林)和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inn.)Franco〕-圆柏〔Sabina chinensis(Linn.)Ant.〕混交林(代表针叶混交林)3类绿化带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高度、距噪声源不同水平距离和不同噪声频率3组变量,对3类绿化带的降噪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类绿化带的降噪效果由高至低依次为针叶混交林、阔叶混交林、阔叶纯林.在不同高度和距噪声源不同水平距离处,3类绿化带对不同频率噪声有各自的降噪优势;其中,在高度0.5和1.5 m处,阔叶混交林对250~1000 Hz噪声的衰减效果总体上优于阔叶纯林,而阔叶纯林对4000 Hz的噪声衰减效果却优于阔叶混交林,并且,针叶混交林对250、500、1000和8000 Hz噪声的衰减效果总体上优于阔叶纯林;整体上看,在距噪声源水平距离超过10 m处,3类绿化带对125~1000 Hz噪声的衰减效果最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类绿化带的降噪率与噪声频率呈负相关,与距噪声源水平距离和单位面积三维绿量总体上呈正相关.其中,在高度0.5、1.5和2.5 m处,3类绿化带的降噪率与噪声频率和距噪声源水平距离总体上显著相关;而在高度0.5和1.5 m处,3类绿化带的降噪率与单位面积三维绿量总体上显著相关.从3类绿化带的降噪规律看,在距噪声源水平距离相同的位置,高度越低,绿化带的降噪值越大,其中高度2.5 m以下绿化带的降噪值均较大;在相同高度上,距噪声源水平距离10和15 m处3类绿化带的降噪值总体上较大,但在距噪声源水平距离15和20 m处针叶混交林的降噪值明显大于其他2类绿化带.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建议绿化带宽度应在10 m以上,在配置绿化带时,应选择分枝点低、枝叶密度大的树种,且在不影响树木生长的条件下尽量密植并适度配置灌木.  相似文献   

7.
于2012年10—12月在桃红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随机样方法调查了梅花鹿和野猪的生境选择。结果表明:梅花鹿秋季频繁在高海拔(365.5 m±141.7 m)、坡度平缓(17.80°±12.68°)、阳坡、上坡位空间活动,选择高度为0.81 m±0.36 m的灌丛或草丛,灌木高度较高(4.70 m±1.68 m)、密度较小(7.56棵±4.55棵)的生境活动,对乔木直径、郁闭度和覆盖度3个生态因子表现为随机选择;野猪则选择灌林木生境,对其余的生态因子表现为随机选择。逐步判别分析结果显示,坡度、海拔和灌木密度3个变量导致了梅花鹿与野猪之间的生境分离(Wilk'sλ=0.801,x2=24.89,df=3,P<0.001),判别函数方程:F=0.653×坡度-0.546×海拔+0.840×灌木密度+0.144,正确判别率达82.4%。  相似文献   

8.
研究森林可燃物燃烧释放的细颗粒物(PM2.5)的排放因子对于揭示森林火灾对大气和生态系统的影响至关重要,而水溶性离子是细颗粒物的重要化学成分,对颗粒物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自主设计的生物质燃烧系统,模拟内蒙古大兴安岭5种典型乔木(蒙古栎、白桦、兴安落叶松、黑桦、山杨)的3种组成部分(树干、树枝、树皮)及其地表死可燃物(凋落物层、半腐殖质层、腐殖质层)以及3种典型灌木(平榛、二色胡枝子、兴安杜鹃)树枝燃烧,采用ISC1100离子色谱分析仪测定2种燃烧状态(阴燃和明燃)下PM2.5中水溶性离子(Na+、NH4+、K+、Mg2+、Ca2+、F-、Cl-、NO3-、NO2-、SO42-)的排放因子。结果表明:乔木所有组成部分及其地表死可燃物和灌木树枝燃烧所排放PM2.5中检测到的水溶性离子,阴燃以K+、Cl-和Na+为主要组分,明燃以K+、Cl-和SO42-为主要组分。不同燃烧状态下相同乔木树种及其地表死可燃物和相同灌木排放PM2.5中检测到的水溶性离子总量均存在显著差异。灌木树枝在阴燃期间PM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的排放因子比明燃更高。乔木释放的PM2.5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比率为1.26,地表死可燃物为1.12,灌木为2.0,表明颗粒物呈碱性。内蒙古大兴安岭的森林大火不会通过释放水溶性离子导致生态系统的酸化。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鄂西北地区珍稀濒危植物及其多样性空间分布与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关系,于2007-2017年先后对鄂西北8个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对其种类组成、地理成分、生活型及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鄂西北珍稀濒危植物共有262种,隶属于62科149属;(2)该区域珍稀濒危植物地理成分与生活型谱具有地域过渡性和多样性;(3)鄂西北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峰值出现在海拔900~1700 m区段,物种丰富度与海拔区段间具有显著的二次方程关系:y=-0.5107x2-12.43x+7.3111(R2=0.7867,P=0.04);(4)不同空间尺度下,物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D)、均匀度指数(ED)、Margalef多样性指数(KD)随空间尺度的变化均呈幂函数关系,其相关系数分别为R2=0.7303(HD)、R2=0.8858(ED)、R2=0.9805(KD)。研究表明HD、ED、KD值的变化幅度可能与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有关。目前砍伐毁林和过度采挖是该地区珍稀濒危植物最大的威胁因素,建议从珍稀濒危植物物种多样性分布与地理环境特性相结合的角度加强管理,为区域珍稀濒危植物的科学恢复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年定位试验研究了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对潮土耕层土壤有效磷(Olsen-P)含量与作物产量的关系及土壤Olsen-P积累和垂直移动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Olsen-P含量在10~40 mg·kg-1能保证小麦、玉米有较高的产量,土壤Olsen-P含量大于40 mg·kg-1发生显著淋溶,轻壤质潮土Olsen-P发生淋溶的阈值为40 mg·kg-1.连续施用化肥(NPK)和秸秆还田处理(SNPK)施磷量在77~90 kg·hm-2,平均每100 kg P·hm-2使耕层土壤Olsen-P提高0.63~0.72 mg·kg-1,每年提高0.49~0.65 mg·kg-1,达到淋失阈值需要45~60年.有机肥与化肥结合(MNPK、MNPK2和1.5 MNPK),年施磷量为210 kg·hm-2时,土壤Olsen-P(Y)与施肥年度(x)的关系为:Y1.5 MNPK=4.506x+6.4464 (R2=0.8862),平均每年增加4.5 mg·kg-1,连续施用8年可使耕层土壤Olsen-P达到淋失阈值;年施磷量为125和140 kg·hm-2时,土壤Olsen-P与施肥年度的关系为:YMNPK2=2.4765x+13.563 (R2=0.9307)和YMNPK=3.1097x+6.9615 (R2=0.8562),平均每年增加2.47和3.1 mg·kg-1,连续施用11年可使耕层土壤Olsen-P达到淋失阈值.有机无机肥结合处理土壤Olsen-P积累速度是化肥处理的3.5倍,过量施用有机肥增加了土壤Olsen-P的积累和淋失.  相似文献   

11.
不同类型绿化带对交通噪声的衰减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绿化带对交通噪声的衰减效应,在北京市郊国道边或市区内有代表性的绿化带设置30 m宽林带23个,测试不同类型林带对实时交通噪声、模拟交通噪声、白噪声和不同频率噪声(125~8 000 Hz)的降噪值,并分析了季节和距噪声源的距离对各林带降噪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林带的降噪效果有明显差异。对于实时交通噪声,降噪效果最佳的是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纯林和油松-刺柏(Pinus tabulaeformis-Juniperus formosana)混交林,最弱的是旱柳(Salix matsudana)纯林;对于模拟交通噪声,降噪效果最佳的是刺柏-侧柏(Juniperus formosanaPlatycladus orientalis)混交林和国槐(Sophora japonica)纯林,最弱的是旱柳纯林和加杨(Populus×canadensis)纯林;对于白噪声,油松纯林的降噪效果较好,银杏-圆柏(Ginkgo biloba-Sabina chinensis)混交林降噪效果较差。冬季不同林带对不同噪声的衰减效果总体上小于夏季,其中,针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或针叶纯林在夏、冬季对实时交通噪声和模拟交通噪声或白噪声的降噪效果接近。10 m宽林带的降噪值随距噪声源距离的变化而差异明显,离噪声源越近降噪效果越好。不同林带对中低频率(2 000 Hz以下)噪声的整体降噪效果优于对高频噪声的降噪效果,其中对500 Hz噪声的降噪值最大,对5 000和8 000 Hz噪声的降噪值最小。为了充分发挥绿化带的降噪功能,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在公路绿化带建设中应优先选用针叶混交林或分枝高度较低且分枝多、叶片小而密集的树种;绿化带的宽度至少10 m且应规则种植。  相似文献   

12.
夏季城市河流宽度对绿地温湿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河流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小尺度定量测定的技术方法,分析了北京市三环至五环附近7条不同宽度城市河流对其旁侧绿地温湿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 城市河流宽度是影响绿地温湿效应的重要因素.当河流宽度为8 m时,绿地具有一定的增湿效应,但降温效果不明显;当河流宽度为14~33 m时,绿地降温、增湿效果明显;当河流宽度超过40 m时,绿地降温、增湿效果显著且趋于稳定.7条河流旁侧绿地与各自对照间的温、湿度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且显著发挥温湿效益的河流宽度为44 m.河流旁侧绿地夏季温度(x)、湿度(y)关系的回归方程为y=173.191-3.247x,相对湿度每升高1.0%,温度降低约0.3 ℃.  相似文献   

13.
城市带状绿地宽度与温湿效益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带状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城市绿地的建设和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其他绿地不可替代的作用。选择北京市西四环旁侧6块不同宽度带状绿地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小尺度定量测定的技术方法,分析城市带状绿地宽度与温湿效益的关系,为城市带状绿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每天8:00-18:00,每2h分别对6块不同宽度带状绿地和对照处的温度、相对湿度进行同步测定,连续测定7d。结果显示:(1) 当城市绿地宽度为6m时,绿地内部具有一定的增湿效应,但降温效果不明显;当绿地宽度为16-27m时,绿地内部的降温增湿效果较明显;当绿地宽度为34m时,绿地内部的降温增湿效果明显;当绿地宽度超过40m时,绿地内部的降温增湿效果极其明显且趋于稳定。经SPSS方差分析,6块绿地与对照间的温、湿度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通过Duncan’S两两比较(P=0.05),认为城市园林绿地可以明显发挥温湿效益的关键宽度为34m左右(绿化覆盖率约80%),此时绿地已经表现出较佳的温湿效益;可以显著发挥温湿效益的关键宽度为42m左右(绿化覆盖率约80%)。(2)绿地对旁侧人行道的增湿降温效应存在一定影响,但由于其受周边环境影响较大,规律不明显。 (3)根据3d内6块绿地平均温湿度值进行相关性分析,作出夏季带状绿地温、湿度关系的回归方程Y(相对湿度)=184.721-4.038x(温度),温度每升高1.0℃ ,相对湿度降低约4.0%。  相似文献   

14.
上海城市绿地植物群落降噪功能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因子分析法,对上海19类绿地植物群落30m宽度的噪声相对衰减量与8个群落结构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绿地群落的降噪效果明显,其与草坪的降噪效果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声波在绿地中有额外的声衰减.3组不同降噪能力绿地群落的30m噪声相对衰减量分别为≥10dB(A)、6~10dB(A)和?6dB(A);影响绿地群落降噪效果的结构因子为叶面积指数、群落平均枝下高、平均高度、盖度和平均冠幅,它们与噪声相对衰减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43、0.318、0.285、0.226和0.193.结构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65.47%.在降噪绿地设计中应着重考虑这5个结构因子.  相似文献   

15.
绿化带降噪机理及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目前绿化带降噪机理及不同配置模式的绿化带降噪效果的研究进展。从单变量和多变量两方面总结了已有的绿化带降噪模型,普适性较差,精确性较低是目前已有模型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对绿化带降噪模型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可以使用非线性生态模型找出影响绿化带降噪量的主要参数,并分析主要参数与降噪量的关系,最终拟合出不同绿化带降噪量的非线性预测模型,从而指导道路绿化带的设计与建设。  相似文献   

16.
人类活动产生的噪声污染对动物和人类的影响正受到日益增多的关注。本文以雄性成年金色中仓鼠为实验动物模型,探讨了北京市主干道交通噪声对其焦虑行为及血象、应激生理的影响。分别以北京主干道噪声(80±10 dB SPL)暴露为实验组,实验室环境噪声(50±4 dB SPL)暴露为对照组,噪声处理动物1小时后进行旷场行为学测试,然后取血对比观测两组鼠血液学指标和应激响应、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道路交通噪声没有导致仓鼠出现明显的焦虑行为;不过,实验组血小板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44),其他血象指标两组间差异不显著;噪声对血清皮质醇,谷丙、谷草转氨酶影响不显著;实验组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01),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总抗氧化能力 (TAOC) 和丙二醛(MDA)水平两组间差异不显著;血清溶菌酶活性实验组降低较明显,接近显著水平(P = 0.0507)。我们的结果显示道路交通噪声胁迫导致了金色中仓鼠血象指标发生了变化,这提示北京市主干道交通噪声刺激对金色中仓鼠生理功能产生了一定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文辉  祖元刚 《植物研究》1998,18(1):118-118
在不同生境条件下的固定样地内,观察分析了裂叶沙参种群的地上部分在一个生长季的生长过程和物侯特点。生长于灌木群落下,裂叶沙参地上部分生物量生长(y,g)与时间(x、d)的关系可以用公式:y=0.2872-0.0187x+0.0009x^2表示;地上各器官茎、叶、花枝、花芽、花和果的生物量(y,克)与生长时间(x,天)的关系可以用公式:y=b0+b1x+b2x^2表示。从4月10日到8月15日的速生期  相似文献   

18.
城市植物群落的减噪效果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上海市区选取23个有代表性的城市植物群落进行减噪效益的测定。结果表明,植物群落对噪声的减弱效果和群落的结构组成有关。针叶树林和常绿阔叶树林的减噪效果最好,噪声衰减值均大于10dB;植物群落对噪声的减弱效果明显优于空旷地;建群种相同、林下层次多、植物种类丰富的群落对噪声的衰减效果优于林下无植被的群落;以落叶植物为优势种的群落在生长期对噪声的衰减值比落叶期高4~5dB。  相似文献   

19.
准确理解天然林林分群落特征及其与物种多样性耦合关系是提升天然林管理、达到多样性保护的关键。选择大兴安岭呼中地区典型落叶松林、杂木林、白桦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特征(高度、胸径、冠幅、盖度等)进行调查并计算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旨在探究林分间差异及其耦合关系变化。结果表明:(1)乔木层的树高、枝下高表现出杂木林落叶松林白桦落叶松(P0.05);落叶松林的胸径比白桦落叶松林和杂木林的高出6%和11%;灌木层的高度、盖度、地径、冠幅和草本层多度、盖度、高度在森林类型间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2)3个森林类型的乔、灌、草丰富度指数R、Shannon-Wiener指数及Simpson指数均表现出杂木林最大,乔木层和草本层呈相同规律,即杂木林白桦落叶松林落叶松林,而灌木层表现出杂木林落叶松林白桦落叶松林;白桦落叶松林和杂木林的乔木层均匀度Pielou指数和Alatalo指数约为落叶松林的3倍左右,而在灌木层和草本层在森林类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3)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林分群落特征和生物多样性关系存在明显森林类型间差异。总体表现为灌木特征(冠幅、地径)、草本层特征(盖度、多度和高度)对多样性均有较大影响;白桦落叶松林和杂木林的胸径对多样性影响明显,而落叶松林的乔木高度(树高、枝下高)对多样性影响较大。杂木林随着灌木盖度、草本高度的增加,草本物种多样性降低、乔木多和灌木物种多样性增加;而落叶松林相同的多样性变化多伴随草本高度增加、多度和盖度变小。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增加多与乔木和草本物种多样性降低相伴随,在杂木林中同时伴随着乔木胸径和草本的盖度、多度增大、灌木冠幅变小,而白桦落叶松林则伴随灌木冠幅和草本多度盖度的减小。以上结果表明,林分群落特征与物种多样性存在耦合关系,上述解耦合结果为通过维持良好森林结构、多样性保护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长江航运业的快速发展导致长江中船舶数量激增,相应的水体噪声污染可能对同水域的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本研究采用宽频录音设备对长江和畅洲北汊非正式通航江段的各类常见大型船舶(长>15m且宽>5m)的航行噪声进行了记录,并分析其峰值-峰值声压级强度(SPLp-p)和功率谱密度(PSD)等。结果表明,大型船舶的航行噪声能量分布频率范围较广(>100kHz),但主要集中于中低频(<10kHz)部分,各频率(20Hz~144kHz)处的均方根声压级(SPLrms)对环境背景噪声在该频率处的噪声增量范围为3.7~66.5dB。接收到的1/3倍频程声压级(TOL)在各频率处都大于70dB,在8~140kHz频段内都高于长江江豚的听觉阈值。说明大型船舶的航行噪声可能会对长江江豚个体间的声通讯及听觉带来不利影响,如听觉掩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