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笼养鸟类取食高度对其自然行为表达和动物福利至关重要。然而,相关研究却少见报道。本文以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为研究对象,观察笼养状态下其对不同高度取食槽内放置的种子或蔬菜的取食次序,并使用回归分析建立取食高度与偏好值的数学模型。结果发现,笼养蓝马鸡取食种子类食物(玉米粒)最佳取食高度为0cm,并且采食偏好随采食槽高度升高而下降(y=-0.564x+43.146,R2=0.946,y为采食偏好值,x为采食槽高度);油麦菜(Lactuca sativa)的最适取食高度范围为15~25 cm,随着取食槽高度的升高,偏好值先上升,至25 cm处后下降(y=-0.014x2+0.543x+26.487,R2=0.952,y为采食偏好值,x为采食槽高度)。当取食槽高度在65 cm及以上时,蓝马鸡拒食率上升(拒食率≥38.9%)。成年蓝马鸡体高对取食高度影响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笼养蓝马鸡饲养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
外源壳聚糖对干旱胁迫下红掌苗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盆栽一年的红掌苗喷施0.2%、0.4%和0.6%壳聚糖(CTS)溶液的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喷施CTS的红掌苗抗旱能力明显提高,其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都下降,而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增加,与正常浇水的差异不大,花青素含量也有提高,其中以喷施0.6%的CTS的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CBCT观察快速扩弓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合对上气道的影响。方法:选取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合患者22例,采用上颌快速扩弓前方牵引治疗,应用CBCT评估矫治前后上气道的大小和形态的变化。结果: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合患者矫治后上气道的总体积、腭咽、舌咽、喉咽及口咽体积显著增大(P0.05);软腭尖、会厌顶平面上气道的截面积及口咽段最小截面积、软腭尖平面矢状径、横径与会厌顶平面横径均显著增大(P0.05);硬腭平面的截面积、横径与矢状径及会厌平面的矢状径无显著变化(P0.05)。软腭尖平面上气道的矢横径比显著增大,会厌顶平面的矢横径比显著减小(P0.05)。结论:快速扩弓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合患者后上气道变大。  相似文献   
5.
太阳辐射减弱对冬小麦旗叶光合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冬小麦扬麦13号为供试材料,设计了15%(T15)、20%(T20)、40%(T40)、60%(T60)和100%(CK)自然光5个处理,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模拟太阳辐射减弱对
冬小麦旗叶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太阳辐射减弱显著提高了冬小麦叶绿素和叶黄素含量,降低了光合速率(Pn).不同辐射减弱条件下冬小麦Pn日变化差异较大,日最高值表现为CK>60%自然光>40%自然光>20%自然光>15%自然光,其中CK呈双峰曲线变化,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其他各处理均呈单峰型曲线变化,“午休”现象不明显,但峰值出现时间滞后.相关分析表明,太阳辐射减弱是影响Pn日变化的主导因子,但其他因子也显著影响Pn.与CK相比,60%和40%自然光处理中光合有效辐射(PAR)、叶温(Tl)、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与Pn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上述因子对Pn有正效应;冬小麦叶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和气孔导度限制值(Ls)在60%和40%自然光处理中与Pn呈显著负相关,但在20%和15%自然光处理中与Pn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太阳辐射强度高于40%自然光时Ci和Ls对Pn有负效应,太阳辐射强度低于40%自然光时则为正效应.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近十年植被指数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利用2000—2009年的MODIS数据,研究安徽省近10年来植被指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结果表明:近10年来,安徽省年平均NDVI趋势总体增加,但空间分布上有差异,局部地区的植被指数趋于减少,其他大部分地区的植被活动在增强;植被指数的月际变化呈弱双峰型,最大值出现在8月,最小值出现在1月;从各季节的线性拟合斜率来看,春季的植被指数增加最快,秋季次之,冬季最低;安徽省的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的植被指数年际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比较小,表明山区的林地植被指数变化不明显,受外界干扰较小;沿淮的粮食种植区的植被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较大,植被指数年际变化较大,受人为活动干扰强烈。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安徽省不同类型植被与气候环境因子的关系,利用2000-2009年的逐月MODIS/NDVI数据、安徽省80个气象站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和安徽省土地覆盖数据,研究了安徽省近10年来植被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降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近10年来,安徽省各覆盖类型的植被指数变化趋势不一致,作物种植区和城镇的植被指数增加显著,其他覆盖类型的植被指数变化不显著;林地的平均植被指数最高,作物种植区次之,城镇最低;植被指数的月变化在作物种植区呈现双峰型,而其他覆盖类型呈现单峰型.安徽省月平均NDVI分别与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和非线性正相关,降水量对植被NDVI的作用存在一个阈值,但年际关系均呈弱正相关.植被指数与气温的偏相关系数林地最高,作物种植区最低,自然植被区的偏相关系数较人工植被区的大,植被指数与降水的偏相关系数恰好相反.安徽省淮北平原中部和江淮之间北部大部分地区(非水浇地)的植被是由气温和降水的共同作用驱动;淮北中部少数格点和少数水体格点的植被是单独由降水作用驱动;除一些水面的格点是非气象因子驱动外,其他大部分地区的植被是单独由气温作用驱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