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厦门市交通主干道绿化带结构及其减噪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厦门市主干道绿化带种类结构调查以及噪声测定等,分析了厦门市主干道绿化带结构及其减噪效果。结果表明,厦门市主干道绿化带可分为4种结构:单一乔木型、乔木+疏灌木/绿篱型、乔木+密灌木型以及乔木+小乔木+灌木/绿篱型,带宽多在4~10 m。厦门市主干道绿化带总体减噪能力为0.93~12.96 dB,绿化带对交通噪声超标治理率达70%。绿化带减噪能力y(dB)与带宽x(m)呈显著的线性关系:y=1.2251x+0.2416(R2=0.8603);绿化带的附加衰减与总衰减亦呈显著正相关:y=0.4535x+0.2698 (R2=0.9242),噪声的附加衰减主要受绿化带结构的影响,上述四种结构对噪声附加衰减平均值分别达0.93、2.25、4.43和6.72 dB。绿化带的宽度和结构均是影响其减噪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桃小食心虫在不同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为探索温度对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在室内17, 20, 23, 26, 29和32(±1) ℃,80%±7% RH和15L: 9D条件下,测定了桃小食心虫各发育阶段的历期、存活率和/或产卵量, 组建了桃小食心虫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 桃小食心虫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 初孵幼虫的蛀果率随温度升高而提高,幼虫脱果率与温度之间呈抛物线关系:y=-0.5638x2+27.882x-269.18 (R2=0.9801,P<0.01);结茧率和羽化率在17~29℃间无明显变化,但在32℃时则明显降低;雌蛾的产卵量和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23℃时雌蛾交配率最高.生命表分析表明,种群趋势指数在17~29℃间均大于1,26℃时内禀增长率最高;世代存活率与温度的关系可用S=-0.073x3+4.626x2-92.019x+596.57(R2=0.9832)表示; 内禀增长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可用rm=-0.0008x2+0.0409x-0.4438(R2=0.9851)描述。 据此得出,23~26℃是最适宜桃小食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3.
岷江上游亚高山川滇高山栎林的降雨再分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基于2007年6-9月岷江上游地区的气象数据,采用定位研究方法对该区川滇高山栎林的降雨再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林外总降雨量486.7 mm,林内穿透雨量、树干茎流量和林冠截留量分别占总降雨量的82.6%、0.9%和16.5%;穿透雨量和树干茎流量与降雨量均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P<0.01,n=49),穿透雨率和树干茎流率与降雨量的关系可用非线性曲线表示;当林外降雨量>3.2 mm时开始出现树干茎流,且树干茎流量(L)与树干基面积(cm2)呈明显的指数关系(R2=0.623).林冠截留率随降雨量(mm)的增加呈双曲线递减;林冠截留率与降雨量、降雨持续时间、降雨强度、降雨时空气相对湿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n=49),而与风速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n=49).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鄂西北地区珍稀濒危植物及其多样性空间分布与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关系,于2007-2017年先后对鄂西北8个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对其种类组成、地理成分、生活型及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鄂西北珍稀濒危植物共有262种,隶属于62科149属;(2)该区域珍稀濒危植物地理成分与生活型谱具有地域过渡性和多样性;(3)鄂西北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峰值出现在海拔900~1700 m区段,物种丰富度与海拔区段间具有显著的二次方程关系:y=-0.5107x2-12.43x+7.3111(R2=0.7867,P=0.04);(4)不同空间尺度下,物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D)、均匀度指数(ED)、Margalef多样性指数(KD)随空间尺度的变化均呈幂函数关系,其相关系数分别为R2=0.7303(HD)、R2=0.8858(ED)、R2=0.9805(KD)。研究表明HD、ED、KD值的变化幅度可能与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有关。目前砍伐毁林和过度采挖是该地区珍稀濒危植物最大的威胁因素,建议从珍稀濒危植物物种多样性分布与地理环境特性相结合的角度加强管理,为区域珍稀濒危植物的科学恢复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湿地由于具有较高的初级生产力以及较低的有机质降解速率而成为缓解全球变暖的潜在有效碳汇.虽然近年来中国湿地生态系统CO2交换过程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但尚缺乏对数据进行系统性整合分析.基于29篇文献的数据,对中国21个典型湿地植被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生态系统呼吸(Reco)、总初级生产力(GPP)、NEE的光响应参数以及Reco的温度响应参数进行整合分析,并探讨了这些指标对温度与降雨的响应.结果表明: 年尺度上,气温和降雨量对NEE(R2=50%,R2=57% )、GPP(R2=60%,R2=50%)和Reco(R2=44%,R2=50%)均有显著影响(P<0.05).生长季尺度上,NEE (R2=50%)、GPP (R2=36%)和Reco(R2=19%)与气温呈显著相关(P<0.05);同时NEE(R2=33%)和GPP(R2=25%)也与降雨量呈显著相关(P<0.05),但Reco与降雨量的相关关系不显著(P>0.05).生长季降雨量与最大光合速率(Amax)之间呈显著相关 (P<0.01),但与表观量子产率(α)、白天生态系统呼吸速率(Reco,day)无显著相关(P>0.05).生长季气温对α、Amax和Reco, day均无显著影响(P>0.05).生态系统基础呼吸速率(Rref)与降雨量无显著相关(P>0.05),但是生态系统呼吸的温度敏感系数(Q10)与降雨量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P<0.05),同时气温对Q10(R2=0.35)、Rref(R2=0.46)均产生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6.
初小静  韩广轩 《生态学杂志》2015,26(10):2978-2990
湿地由于具有较高的初级生产力以及较低的有机质降解速率而成为缓解全球变暖的潜在有效碳汇.虽然近年来中国湿地生态系统CO2交换过程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但尚缺乏对数据进行系统性整合分析.基于29篇文献的数据,对中国21个典型湿地植被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生态系统呼吸(Reco)、总初级生产力(GPP)、NEE的光响应参数以及Reco的温度响应参数进行整合分析,并探讨了这些指标对温度与降雨的响应.结果表明: 年尺度上,气温和降雨量对NEE(R2=50%,R2=57% )、GPP(R2=60%,R2=50%)和Reco(R2=44%,R2=50%)均有显著影响(P<0.05).生长季尺度上,NEE (R2=50%)、GPP (R2=36%)和Reco(R2=19%)与气温呈显著相关(P<0.05);同时NEE(R2=33%)和GPP(R2=25%)也与降雨量呈显著相关(P<0.05),但Reco与降雨量的相关关系不显著(P>0.05).生长季降雨量与最大光合速率(Amax)之间呈显著相关 (P<0.01),但与表观量子产率(α)、白天生态系统呼吸速率(Reco,day)无显著相关(P>0.05).生长季气温对α、Amax和Reco, day均无显著影响(P>0.05).生态系统基础呼吸速率(Rref)与降雨量无显著相关(P>0.05),但是生态系统呼吸的温度敏感系数(Q10)与降雨量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P<0.05),同时气温对Q10(R2=0.35)、Rref(R2=0.46)均产生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PM2.5污染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长期暴露在高浓度PM2.5的环境中会对人体造成严重损害。空气负离子(NAI)作为改善空气质量的“维生素”,是衡量一个地区空气清洁程度的重要指标。然而,气象条件和植被类型的复杂多变,导致PM2.5与NAI的关系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本研究以暖温带典型造林树种栓皮栎为研究对象,基于2019和2020年6—9月森林植被叶面积相对稳定条件下定位观测获取的NAI、PM2.5和气象数据,研究气象条件相对稳定状态下PM2.5和NAI的时空变化特征,确定PM2.5与NAI的关系,阐明自然状态下PM2.5对NAI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NAI随PM2.5的升高呈指数下降趋势,二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1148.79x-0.123。在PM2.5浓度为0~20、20~40、40~80、80~100和100~120μg·m-3  相似文献   

8.
北方四种城市树木蒸腾耗水的环境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8年6-8月,以大连市劳动公园内雪松、大叶榉、水杉和丝棉木4种树木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热扩散探针(TDP)法对其树干边材液流进行了连续动态测定,并同步测定了土壤水分与小气候等环境因子.结果表明:观测季节内,树木所处立地条件下不存在水分胁迫,树木液流与土壤湿度相关性不显著(R2<0.05,P>0.211,n=1296).4种样木白天液流速率与太阳辐射变化存在“时滞”现象,液流速率的相关系数(R2)在0.624~0.773(P=0.00,n=1296),其影响主要集中在5:00-8:00和18:00-20:00辐射骤变期间(R2 >0.700,P<0.05).水汽压亏缺(VPD)是影响样木夜间蒸腾的主要因子(R2>0.660,P<0.05,n=1872),与全天液流速率的R2值在0.650.~0.823(P=0.00,n=1296),以VPD建立的统计模型可以解释90%以上全天液流的变化(P=0.00).风速与树木液流呈极显著相关关系,但R2值 小于前两者(R2<0.380,P=0.00,n=1296).此外,树木液流的环境响应存在饱和现象.  相似文献   

9.
榆木蠹蛾幼虫龄数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弄清榆木蠹蛾Holcocerus vicarius Walker幼虫的发育情况及预测其发生时间, 通过测量榆木蠹蛾幼虫的头壳宽、 体长、 体宽、 前胸背板宽、 上颚长和上颚宽, 运用Crosby生长法则和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来找出判定幼虫龄数的最佳形态指标, 推断其幼虫的龄数。结果表明: 各龄幼虫头壳宽平均值的变异系数和Crosby指数最小, 其他5项指标的变异系数和Crosby指数较大, 头壳宽为最佳分龄指标。根据头壳宽将榆木蠹蛾幼虫分为20龄, 不同龄幼虫头壳宽值符合Dyar定律提出的幼虫头壳宽增长规律, 头壳宽和龄数的回归方程为y=0.233+1.686x+0.127x2-0.005x3 (R2=0.996)。榆木蠹蛾幼虫龄数的确定为研究其发生规律、 生物学习性及进行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曼地亚红豆杉蒸腾速率日变化及因子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应用LI-1600 稳态气孔计对曼地亚红豆杉(Taxus media cv.Hicksii)叶片的蒸腾速率、气孔阻力和几个生态因子的日变化同步进行了测定。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曼地亚红豆杉叶片蒸腾速率与影响因子的关系, 结果表明:影响曼地亚红豆杉蒸腾速率的主要因子是叶温、气温;其次是光量子通量密度、空气相对湿度、气孔阻力。灰色关联度分析与多元回归分析结论基本一致。对曼地亚红豆杉叶片蒸腾速率与气孔阻力的相关关系分析表明:蒸腾速率和气孔阻力间属非线性关系, 其方程为:Tr=12.789-13.419 lg Rs(R2=0.971 7)  相似文献   

11.
光照强度对筛豆龟蝽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喆  崔娟  毕锐  高宇  史树森 《昆虫学报》2019,62(5):645-652
【目的】为明确光照强度对筛豆龟蝽 Megacopta cribraria 种群生长发育及生殖力的影响,进一步探索筛豆龟蝽对光环境的适应规律。【方法】在温度24±1℃,相对湿度60%±10%,光周期 16L ∶8D 条件下,通过测定寄主植物大豆上筛豆龟蝽在不同光照强度(500, 2 500, 4 500, 6 500, 8 500 和10 500 lx)下的生长发育及繁殖指标,包括各虫态发育历期、成虫寿命、存活率、若虫期营养积累效率等;利用生命表方法进一步分析光照强度对种群趋势变化的影响。【结果】光照强度对筛豆龟蝽各虫态发育历期、存活率以及成虫生殖力等均产生显著影响。各阶段的发育历期有随光照强度增加而缩短的趋势,其发育速率和若虫期营养积累效率均与光照强度呈显著正相关。各阶段发育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模型分别为:卵期 V 1= 0.129968exp(0.011310 L I)(R^2=0.610, P <0.0001),若虫期 V 2=0.000767LI^0.014182 ( R^2 =0.980, P <0.0001),雌虫产卵前期 V 3=0.019000 L 0.418000 I ( R^2 =0.837, P <0.0001);若虫期营养积累效率与光照强度之间符合三次函数模型 y =0.0004 x^3-0.0064 x^2+0.0361 x +0.0660 ( R^2 =0.983, P <0.0001);筛豆龟蝽种群趋势指数 I 随光照强度增加而显著增大,光照强度低于2 500 lx时,其种群不能完成生殖过程。【结论】光照强度可显著影响筛豆龟蝽种群生长发育及生殖力。较高的光照强度(10 500 lx)更有利于其种群数量增长,而较低的光照强度(≤2 500 lx)将导致种群逐渐消亡。  相似文献   

12.
利用断棍模型(BSM)、生态位优先占领模型(NPM)、优势优先模型(DPM)、随机分配模型(RAM)和生态位重叠模型(ONM),对石灰岩山地淡竹林演替序列3类群落15个样地的种 多度关系进行拟合,并利用卡方(x2)和赤池信息量准则(AIC)检验.结果表明: 淡竹纯林、竹阔混交林和阔叶林最优物种多度分布格局模型分别为:DPM(x2=35.86,AIC=-69.77)、NPM(x2=1.60,AIC=-94.68)和NPM(x2=0.35,AIC=-364.61);BSM对混交林和阔叶林的拟合效果较好,对淡竹纯林的拟合欠佳;RAM和ONM对3类群落的拟合均不能接受;在淡竹纯林向阔叶林演替过程中,物种数逐渐增加,多度分布均匀,物种多度分布格局由DPM向NPM转变.由生境过滤作用主导转换成种间竞争作用主导是淡竹林演替序列物种多度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采用多种模型和检验方法综合分析群落演替内、外因素变化,将有助于深入理解群落演替的生态过程.  相似文献   

13.
空气负离子(NAI)是衡量一个地区空气清洁度的重要指标,对人体的心理健康和生理机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植被光合过程中光电效应是NAI产生的重要来源和影响因素,但光电效应极其微弱而难以直接监测,而植物电信号是间接反映光电效应的重要指标,以往研究多侧重在不同森林群落中NAI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目前关于NAI...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光照条件下添加不同电子受体对土壤甲烷排放的影响及微生物的响应,本研究在土壤中添加3种电子受体(Fe3+、NO3-、SO42-)共设计8个处理,即黑暗+ Fe3+(DF)、黑暗+ NO3-(DN)、黑暗+ SO42-(DS)、黑暗+蒸馏水(DCK)、光照+ Fe3+(LF)、光照+ NO3-(LN)、光照+SO42-(LS)、光照+蒸馏水(LCK),通过20 d的严格厌氧培养,分析甲烷浓度的变化以及细菌、古菌、真菌及6种土壤功能微生物基因丰度的变化。结果表明: 除Fe3+处理组外,NO3-、SO42-和对照(CK)组在光照条件下的甲烷排放显著低于黑暗条件下。土壤细菌、古菌、真菌丰度分别在DN、DCK、LF处理组中显著上调。产甲烷菌mcrA、硫酸盐还原菌Dsr、固碳菌CbbL基因丰度均在LF组中显著上调,而甲烷氧化菌pmoA、铁还原菌Geo、反硝化细菌nosZ基因丰度分别在LN、DCK、LCK组中显著上调。Pearson相关性及冗余分析表明,CH4排放与CO2浓度、pH、铵态氮、总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N2O浓度、氧化还原电位、硝态氮、总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黑暗条件下甲烷排放浓度与古菌、pmoA基因丰度呈正相关,与其他功能基因均呈负相关。光照条件下甲烷排放浓度与微生物及功能基因丰度均呈负相关。总体上,光照条件下的甲烷排放显著低于黑暗条件下(除Fe3+处理外),说明光照条件有助于甲烷减排,且甲烷排放的增减和环境中的电子受体种类及微生物的功能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以‘储良’和‘石硖’2个龙眼品种的成熟叶为材料,对叶片的周长、长、宽、长/宽、宽×宽、长×长、长×宽等指标与叶面积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建立9种模拟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储良’和‘石硖’的叶面积均可用叶片的周长、长、宽、长/宽、宽×宽、长×长、长×宽等指标进行估算,基于叶长×叶宽建立的9种叶面积回归方程R2均最高,拟合效果最好,且相关性最大,因此叶片长×宽可作为龙眼叶面积估测的首选指标。基于叶长×宽建立的9个回归方程中,一元线性方程、二次方程、三次方程、幂函数能较好拟合,其中以幂函数估算的精度最高,较适合用来估测龙眼的叶面积。‘储良’和‘石硖’叶面积对应的较为精准的叶面积幂函数方程分别为:y=0.751x1.006和y=0.986x0.973。最适合两个龙眼品种的总叶面积幂函数方程为y=0.869x0.988。  相似文献   

16.
紫胶园异质性栖境下的蚂蚁共存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弄清紫胶园中蚂蚁群落共存的机制,在云南省墨江县雅邑乡紫胶园中调查了蚂蚁群落组成、蚂蚁发现及掌握食物资源的能力,并探讨了蚂蚁身体大小与其在不同栖境类型中发现食物能力的相关性.紫胶园中共存的6种主要蚂蚁类群为飘细长蚁、粗纹举腹蚁、立毛举腹蚁、黑可可臭蚁、邻居多刺蚁和巴瑞弓背蚁.6种蚂蚁头宽(x)与后足长(y)呈异速生长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0.56+1.02x+5.97x2-10.85x3.不同种类蚂蚁在不同的栖境中发现食物资源的实际次数和相对次数均存在显著差异,但其实际掌握食物资源的次数无显著差异.头宽、身体大小指数大的蚂蚁发现简单栖境中食物资源的能力强,头窄、后足短、身体大小指数小的蚂蚁发现复杂栖境中食物资源的能力强.栖境的异质性使蚂蚁共存,身体较小的蚂蚁生活于复杂栖境中,身体较大者则生活于简单栖境中;数量占优势的蚂蚁类群不能占据所有资源,从而给其他种类蚂蚁获得资源的机会,实现共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