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下颌骨骨折患者采用可吸收内固定材料进行固定,同时结合牙弓夹板或自攻钛钉进行术后颌间牵引固定,探讨两种牵引方式对患者口腔情况和术后咬合关系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对65例下颌骨骨折病例在完成骨折坚固内固定的基础上分别应用牙弓夹板和自攻钛钉进行颌间牵引,14 d后拆除颌间牵引,术后3-6月进行复查,对患者术后及复查期间口腔情况和咬合关系进行评估,采用两组间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35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两种技术相结合,即使全面部骨折和陈旧性骨折都获得了良好的疗效,不同颌间牵引结果显示采用自攻钛钉治疗更加简便,口腔卫生情况明显好于采用牙弓夹板的患者;复查显示两组患者咬合关系恢复理想,两者骨折愈合、张口度及咬合关系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可吸收材料进行颌骨固位是一种较先进的坚固内固定方法,颌间自攻钛钉是恢复及维持咬合关系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两者结合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髁突-翼外肌解剖复位与游离复位治疗髁状突骨折的疗效,促进髁突形态恢复。方法:收治的80例单侧髁状突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行髁突-翼外肌解剖复位术,B组行髁状突游离复位术,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髁突形态及下颌骨运动功能变化。结果:A组治愈率为90%,高于B组的70.00%(P0.05);术后3个月A组髁状突吸收、张口受限、开口偏斜、咬合关系紊乱、关节弹响发生率分别为12.50%、15.00%、15.00%、7.50%、12.50%,均低于B组的32.50%、35.00%、37.50%、25.00%、35.00%(P0.05);术后6个月A组张口受限、关节弹响发生率为5.00%、2.50%,均低于B组的20.00%、20.00%(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髁突-翼外肌解剖复位术保留髁状突骨折患者骨折断端血运,髁突形态及下颌骨运动能力恢复良好,疗效优于髁状突游离复位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粘接性牙周夹板固定修复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5例(93颗松动患牙)慢性牙周炎患者,记录牙周治疗前、采用粘接性牙周夹板固定修复后即刻、3、6及12个月的牙周状况,包括菌斑指数(PLI)、探针深度(PD)、牙龈出血指数(BOP)、牙龈指数(GI)和附着丧失(AL)的变化;检测牙龈龈沟液中卟啉单胞菌、血链球菌数量的变化;评估患者行固定夹板修复后对美观、舒适、咀嚼、发音等方面的满意度。结果:经牙周夹板固定修复后,各阶段的PLI、PD、GI和AL的指标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固定后各阶段之间的牙周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龈卟啉单胞菌和血链球菌数的数量在固定后各阶段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少(P0.05),但固定期间各阶段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固定修复后,各阶段患者的满意度均较高。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经完善的牙周基础治疗后,应用粘接性牙周夹板固定修复,能够有效固定患者松动患牙,恢复其咀嚼功能,有效地控制慢性牙周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联合颌间牵引钉内固定术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其在临床的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颌骨骨折患者共60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与单纯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和微型钛板联合颌间牵引钉内固定术治疗方法。分析比较这两组患者4周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术后4周两组间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显示:采取微型钛板联合颌间牵引钉内固定术治疗的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给予单纯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的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过程均顺利实施,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情况较好,经比较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钛板联合颌间牵引钉内固定术是治疗颌骨多发骨折有效安全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分别经单纯空心钉、空心钉加内侧支撑钢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113例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n=55,单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和B组(n=58,空心钉加内侧支撑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髋关节功能、术后疼痛及复位质量,记录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术中出血量多于A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均P0.05);B组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短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ris评分呈升高趋势,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呈下降趋势(P0.05);B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ris评分高于A组,VAS评分则低于A组(P0.05)。与术后3 d相比,A组患者术后6个月正位、侧位Garden指数降低(P0.05);B组术后6个月正位、侧位Garden指数评分高于A组(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与单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相比,空心钉加内侧支撑钢板虽然术中出血量多,手术时间略长,但其术后恢复效果更佳,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关节镜下缝合法和钢丝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年收治的87例胫骨髁间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固定方法:不同分为A组(40例)组(37例),其中A组患者使用缝线法固定组患者使用钢丝固定,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后随访患者影像学资料观察两组患者骨折骨折复位愈合情况,包括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关节屈伸活动度,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术前Lysholm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Lysholm评分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Lysholm评分与术前相比均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第12个月两组患者膝关节屈伸活动度比较A组患者显著优于B组患者A组愈合时间短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关节镜下缝合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稳固、利于关节早期的康复,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纯颈椎后路复位CPSS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患者95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单纯颈椎后路复位CPSS内固定治疗,而对照组采用单纯颈椎前路复位CPSS内固定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神经功能分级(ASIA)。结果:两组术前ASIA分级B、C、D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较佳,A级患者治疗后仍为A级,但较术前明显改善。两组患者治疗前的ASAI等级在治疗后均有改善,研究组改善程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断钉或螺钉松动等并发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椎间隙显著增宽,且后路组优于前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颈椎后凸畸形Cobb角均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颈椎后路复位CPSS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侧外固定架对不同部位胫腓骨严重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关节恢复功能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共收治胫腓骨严重开放骨折行单侧外固定术治疗患者,根据骨折部位的不同将所有病例分为三组,A组12例,为胫腓骨近端骨折或波及膝关节,固定时需要跨膝关节固定,B组30例,为胫腓骨中段骨折,固定时不跨关节,C组18例,为胫腓骨远端骨折或波及踝关节,固定时需跨踝关节固定。分别对其进行单侧外固定架手术治疗,术后对所有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及膝、踝关节活动度统计,对比观察各组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不良事件发生,A组下肢功能优良率为83.3%;B组为96.7%;C组为83.3%。下肢功能恢复情况B组与A、C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膝、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膝66.7%,踝91.7%;B组为膝93.3%,踝96.7%;C组为膝94.4%,踝72.2%。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A组与B、C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C组与A、B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外固定架对不同部位胫腓骨严重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效果良好,关节恢复情况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研究医院口腔颌面部骨折(OMF)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OMF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相应治疗方案,分析对比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患者男女比例为2.14:1,平均年龄为34.6±4.2岁,其中20~30岁所占比例最高,达42.96%。骨折原因主要为交通事故,占45.19%。骨折类型以单纯型下颌骨骨折最高发,占46.67%。切开复位并行钛板钛钉内固定较单纯接受钛钉颌间牵引内固定,前者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MF高发于男性青壮年,主要骨折原因为交通事故,且以单纯型下颌骨骨折类型居多,临床治疗切开复位并行钛板钛钉内固定疗效显著优于单纯接受钛钉颌间牵引内固定。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研究髓内固定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Gamma钉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2.50 %,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 %,P<0.05)。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感染、褥疮、固定松动、股骨头坏死及严重疼痛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明显优于Gamma钉治疗,可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牙周夹板联合正畸治疗对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咀嚼功能和龈沟液中前列素E2(PGE2)、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p2l活化激酶5(PAK5)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间接收的93例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分为对照组(46例,牙周基础治疗、牙周夹板治疗)和研究组(47例,牙周基础治疗、牙周夹板治疗联合正畸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牙周情况,咀嚼功能、美观度,龈沟液PGE2、s ICAM-1、PAK5水平。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牙周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牙龈指数(GI)、附着丧失(AL)、龈沟出血指数(SBI)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探诊出血率、前牙咬合低于对照组,咀嚼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度、牙槽骨高度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龈沟液PGE2、s ICAM-1、PAK5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周夹板联合正畸治疗可有效恢复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牙周功能和咀嚼功能,且美观效果好,还可减轻对龈沟液PGE2、s ICAM-1、PAK5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内固定法治疗锁骨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其中15人接受双克氏针钢丝环绕法治疗,钢板螺钉内固定处理17例,30人应用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从手术时间、优良率、愈合时间、术中出血及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锁骨骨折组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术中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组的术后并发症与双克氏针钢丝环绕法组及钢板螺钉内固定处理组相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锁骨骨折的优良率与其它两组相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法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双克氏针钢丝环绕法、钢板螺钉内固定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头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74例老年股骨头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A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B组(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每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结果:手术时间和术后卧床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P〈0.05),A组术中出血量较B组明显减少,差异显著(P〈0.05)。术后1、3个月Harris评分A组均高于B组(P〈0.05);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相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可更早负重、恢复好,而且并发症少,是较为理想的治疗老年股骨头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伤椎置钉与不置钉短节段内固定对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炎症损伤介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7月期间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269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n=131,给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和B组(n=138,给予伤椎置钉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影像学指标、血清炎症损伤介质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1周、术后半年、术后1年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B组术后半年、术后1年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均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1周、术后半年、术后1年Cobb'S角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且B组术后半年、术后1年Cobb'S角均大于A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3d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均升高(P<0.05),但两组术后3d血清炎症损伤介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椎置钉与不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可获得相似的临床疗效,且对患者损伤程度基本一致,但伤椎置钉在恢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Cobb'S角方面更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环经皮内固定架(Infix)固定联合后路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8月到2018年2月诊治的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61例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前环经皮Infix固定联合后路固定,记录与观察两组预后。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与骨折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与术中透视次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钉道感染、神经损伤、静脉血栓、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5%vs.33.3%, 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Majeed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3.5%和73.3%,骨折复位优良率分别为96.8%和7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环经皮Infix固定联合后路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能减少创伤,促进骨折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骨盆复位质量与骨盆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载距突螺钉固定术治疗膝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膝关节内骨折的患者80例,根据患者骨折固定方法而分为实验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实验组采用载距突螺钉固定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开口后观察骨折程度,并对关节周围平整性进行修复,如需固定可借助克氏针,部分可运用牵引手法等进行修复。两组患者术后均予以常规抗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总有效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HSS评分比较,实验组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载距突螺钉固定技术能够提高膝关节内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膝关节的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Bold螺钉和普通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单纯内踝骨折的疗效。方法:空心螺钉治疗单纯内踝撕脱骨折57例,分为A组Bold螺钉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25例,B组使用普通空心螺钉内固定32例。结果:两组57例均获得随访,两组病例远期均能得到较坚强的固定和良好的功能恢复,但Bold螺钉组相对普通螺钉组愈合时间更快(P<0.05),下床活动时间更早(P<0.05),早期踝关节功能评分高(P<0.05),但六个月后没有明显差异。结论:Bold螺钉内固定有助于内踝骨折早期愈合和早期功能锻炼,是一种比较好的内固定材料,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切开复位组和闭合复位组,每组30例。闭合复位组患者给予闭合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固定治疗,切开复位组患者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掌倾角、尺偏角以及桡骨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水平均升高(P0.05);与闭合复位组相比,切开复位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评分水平较高(P0.05),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水平较高(P0.05),临床治疗的优良率较高(P0.05),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闭合复位相比,切开复位能够明显恢复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掌倾角、尺偏角以及桡骨长度,但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较多,临床疗效较好,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空心钉张力带钢丝联合应用内固定在髌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于我院就诊的150例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行钢丝环扎内固定术,实验组患者给予空心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临床治疗优良率以及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缩短,但手术时间较长,治疗优良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钢丝环扎内固定术比较,空心钉张力带钢丝联合应用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