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AFP)、人肝癌抗原(PHC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1例给予肝动脉化疔栓塞术(TACE)治疗,实验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枸杞多糖治疗。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VEGF、CTGF及PHCA水平进行检测,应用电化学发光法对AFP进行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前,两组的AFP以及PHCA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AFP及PHC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VEGF和CTGF下降幅度显著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治疗有效率(76.74%)显著高于对照组(60.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生存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杞多糖能够降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AFP、PHCA、VEG以及CTGF水平,提高原发性肝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完全随机化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口服沙利度胺,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均治疗10周。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指数评分标准(PASI评分)评价治疗效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TNF-α、VEGF和bFGF水平,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72.50%,高于对照组的47.50%,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NF-α、VEGF和bFGF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治疗后血清TNF-α、VEGF和b FG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沙利度胺治疗银屑病具有较好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患者血清中TNF-α、VEGF和bF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形成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4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方案,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觉疼痛程度及骨折处骨组织TGF-β、VEGF及BMP-2表达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骨折处骨组织TGF-β、VEGF、BMP-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能有效提高股骨颈骨折患者骨折处骨组织TGF-β、VEGF、BMP-2的表达,促进股骨颈骨折的恢复,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疾病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细胞因子及唾液酸(Sialic acid,SA)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疾病患者136例,包括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81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良性组)55例,另选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女性(对照组)50例,分别检测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肿瘤标志物[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Carbohydrate antigen(CA)125、CA153、Tumor Supplied Group of Factors(TSGF)]、血清细胞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1]及血清SA水平。结果:(1)乳腺癌组血清CEA[(23.12±10.04)μg/L]、CA153[(57.63±18.55)U/m L]、CA125[(48.50±16.44)U/m L]、TSGF[(93.25±15.65)U/m L]、VEGF[(136.80±14.95)ng/L]、TGF-β1[(107.29±13.85)ng/L]及SA[(863.40±132.48)mg/L]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P0.05);良性组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乳腺癌Ⅲ期和Ⅳ期患者血清CEA、CA153、CA125、TSGF、VEGF、TGF-β1及SA水平均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乳腺癌患者(P0.05);其中乳腺癌Ⅰ期患者血清TSGF、VEGF及TGF-β1水平均明显低于Ⅱ期乳腺癌患者(P0.05)。(3)乳腺癌患者治疗后3个月且无转移复发者血清CEA、CA153、CA125、TSGF、VEGF、TGF-β1及SA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转移复发者治疗后各观察指标水平无明显降低或反升。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血清细胞因子及血清SA水平联合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疾病,其中血清TSGF、VEGF及TGF-β1检测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价及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清肝降压胶囊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8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清肝降压胶囊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SBP及DBP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SBP及DBP更接近于正常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脂联素水平均升高,而VEGF及Hcy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脂联素水平较高,而VEGF及Hcy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肝降压胶囊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升高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同时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对下颌阻生牙手术患者血清IL-6水平及牙槽骨密度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就诊的104例行下颌阻生牙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所有患者均行下颌阻生牙手术。对照组患者术后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患者术后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牙槽骨密度水平、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骨密度水平均升高,IL-6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牙槽骨密度水平及临床治疗有效率均较高,IL-6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未出现不良明显反应。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显著提高下颌阻生牙术后患者的创口恢复,且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辅助静脉化疗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收集于我院就诊或住院治疗的60例宫颈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放疗方案,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新辅助静脉化疗方案,21 d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治疗期间密切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对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及时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患者副作用发生率以及临床疗效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TNF-α、VEGF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TNF-α、VEGF水平及副作用发生率较低(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新辅助静脉化疗能够显著提高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减少化疗相关的不良反应,这可能与其降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血清TNF-α、VEG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0例为实验组,另选体检中心健康妇女50例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根据疾病不同分期分为Ⅰ、Ⅱ期(n=24)和Ⅲ、Ⅳ期(n=26)。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对象血清中VEGF和IGF-Ⅰ的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实验组患者血清中VEGF和IGF-Ⅰ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清中VEGF和IGF-Ⅰ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Ⅲ、Ⅳ期患者血清中VEGF和IGF-Ⅰ的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实验组患者血清中VEGF和IGF-Ⅰ的水平变化呈正相关关系(r=0.507,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VEGF和IGF-Ⅰ的水平高于正常水平,并随着病情的加重而不断升高,且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可协同作用加快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血清白介素及多肽生长因子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选取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老年病科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将结果分为无斑块组(20例),稳定斑块组(20例)和不稳定斑块组(20例),选取同期的60例门诊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MMP-9、MMP-12水平,血清白介素IL-6、IL-8、IL-18以及血清多肽生长因子VEGF和TGF-β1水平,对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检测结果以及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及对照组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观察组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MMP-9、MMP-12水平,血清白介素IL-6、IL-8、IL-18水平以及血清多肽生长因子VE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清多肽生长因子TGF-β1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性斑块组体质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稳定性斑块组与对照组相比,BMI、TC及TG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与无斑块组相比,甘油三酯水平也偏高(P0.05)。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及不稳定斑块组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MMP-9、MMP-12水平,血清白介素IL-6、IL-8、IL-18水平以及血清多肽生长因子VEGF和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除血清多肽生长因子TGF-β1水平显著低于其它2组外,不稳定斑块组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MMP-9、MMP-12水平,血清白介素IL-6、IL-8、IL-18水平以及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其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血清白介素以及血清多肽生长因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80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氟尿嘧啶/奥沙利铂(FOLFOX-6)方案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贝伐珠单抗5 mg/kg治疗,d1,两组均进行4个化疗周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并分析血清VEGF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有效率(RR)为52.50%(21/40),高于对照组的30.00%(12/4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VEGF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经秩相关分析显示,结直肠癌患者治疗后VEGF下降幅度与治疗疗效呈显著正相关(r=0.683,P=0.000)。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VEGF水平,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铁蛋白(SF)、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6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98例膀胱癌患者,参照抽签法分作对照组(n=49)与研究组(n=49),对照组采用开放性膀胱癌根治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SF、SIL-2R、TSGF,白细胞数、皮质醇,并发症率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多于对照组,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复发率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两组SF、SIL-2R、TSGF均降低,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白细胞数、皮质醇均上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LRC与ORC的临床疗效相似,均可降低血清SF、SIL-2R、TSGF水平,但LRC的创伤较小,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情况下可作为膀胱癌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为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5 年1 月至2016 年1 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0 例为实验组,另选 体检中心健康妇女50 例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根据疾病不同分期分为I、II期(n=24)和III、IV 期(n=26)。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两组对象血清中VEGF和IGF-I的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实验组患者血清中VEGF 和IGF-I 表达的相 关性。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清中VEGF和IGF-I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III、IV期患者血清 中VEGF和IGF-I的水平明显高于I、II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 相关性分析显示实验组患者血清中VEGF 和IGF-I的水平变化呈正相关关系(r=0.507,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VEGF和IGF-I的水平高于正常水平,并 随着病情的加重而不断升高,且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可协同作用加快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DCE-MRI)联合血清肿瘤相关物质(TSGF)、I型胶原羧基吡啶末端肽(ICTP)、碱性磷酸酶(ALP)对骨肿瘤良恶性鉴别和骨恶性肿瘤治疗后的疗效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骨肿瘤患者16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骨肿瘤良恶性分为良性组(74例)和恶性组(89例),恶性组治疗后根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分为疗效良好组和疗效不良组,比较良性组与恶性组、疗效良好组与疗效不良组容量运转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及1分钟内初始曲线下面积(iAUC)、TSGF、ICTP、ALP,分析Ktrans、Kep、Ve、iAUC与血清TSGF、ICTP、ALP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骨肿瘤良恶性的预测价值。结果:不同组间Ktrans、Kep、iAUC、TSGF、ICTP、ALP比较,良性组低于恶性组(P<0.05),疗效良好组低于疗效不良组(P<0.05);DCE-MRI定量参数中的Ktrans、Kep、iAUC与血清TSGF、ICTP、ALP呈正相关(P<0.05);Ktrans、Kep、iAUC、TSGF、ICTP、ALP及联合预测骨肿瘤良恶性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4、0.804、0.744、0.747、0.773、0.828和0.986,各项指标联合预测骨肿瘤良恶性的AUC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ep、iAUC联合血清TSGF、ICTP、ALP对骨肿瘤良恶性具有较高的鉴别价值,此外Ktrans、Kep、iAUC、TSGF、ICTP、ALP越高,恶性骨肿瘤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越差。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肝硬化原发性肝癌(PHC)直径<1cm超声造影(CEUS)表现及其与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甲胎蛋白异质体-L3(AFP-L3)、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高尔基体糖蛋白(GP73)水平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8月于湖北省襄阳市中医院收治的肝硬化PHC直径<1 cm患者44例,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高分化组、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所有患者术前均完善CEUS和血清AFU、AFP-L3、GPC3、TSGF、GP73水平检查。比较三组CEUS表现、定量时间-强度曲线(TIC)分析、血清AFU、AFP-L3、GPC3、TSGF、GP73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肝硬化PHC直径<1 cm患者的CEUS表现与血清AFU、AFP-L3、GPC3、TSGF、GP73水平的相关性。结果:44例肝硬化PHC直径<1 cm患者的CEUS表现均为肝内单发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病灶边界清晰,周围可见声晕。不同分化程度肝硬化PHC直径<1 cm患者在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CEUS表现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组、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的达峰时间、廓清时间和峰值加速时间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分化组、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的峰值强度增加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组、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的增强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组、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血清AFU、AFP-L3、GPC3、TSGF、GP73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达峰时间、廓清时间和峰值加速时间与血清AFU、AFP-L3、GPC3、TSGF、GP73水平呈负相关(P<0.05);峰值强度增加率与血清AFU、AFP-L3、GPC3、TSGF、GP73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肝硬化PHC直径<1 cm患者的CEUS表现均为肝内单发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病灶边界清晰,周围可见声晕。CEUS表现和血清AFU、AFP-L3、GPC3、TSGF、GP73水平具有相关性,两者可辅助鉴别肝硬化PHC直径<1 cm的不同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戊酸雌二醇联合甲羟孕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对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6月~2018年1月收治的13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6)和观察组(n=58),对照组采用甲羟孕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CA125、CA199、VEGF水平,囊肿直径、月经不调评分、痛经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CA125、CA199、VEGF水平,囊肿直径、月经不调评分、痛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A125、CA199、VEGF水平、囊肿直径、月经不调评分及痛经评分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乏力、失眠及潮热发生,组间总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戊酸雌二醇联合甲羟孕酮能够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有效降低血清CA125、CA199及VEGF水平,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表阿霉素+长春新碱+地塞米松(VAD方案)和环磷酰胺+硼替佐米+地塞米松(PCD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对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诊治的4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VAD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PCD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血清VEGF和β2-MG水平、毒性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50.00%明显高于对照组20.00%(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VEGF和β2-MG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腹胀、血细胞缺乏或减少、周围神经毒性的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且观察组血细胞缺乏或减少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30.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CD方案对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VAD方案,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清VEGF和β2-MG水平,但是必须注意控制剂量,以防止发生周围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碘125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PH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疗效及对血清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胸苷激酶1(TK-1)、可溶性B7-H3(sB7-H3)的影响。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PHC合并PVTT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TACE治疗,60例)和联合组(TACE结合碘125粒子植入治疗,60例)。观察两组疗效、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及癌胚抗原(CEA)]、TSGF、TK-1、sB7-H3。随访3年,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Log-Rank检验)两组患者总生存期(OS)的差异。结果:联合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ALT、AST、TBiL均下降,且联合组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AFP、CYFRA21-1、CEA均下降,且联合组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TSGF、TK-1、sB7-H3均下降,且联合组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联合组的OS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TACE联合碘125粒子植入治疗PHC合并PVTT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减轻肝功能损伤,延长患者OS并调节血清TSGF、TK-1、sB7-H3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和比较GDP与ICE方案对淋巴瘤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胸苷激酶1(TK1)、癌胚抗原(CEA)及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淋巴瘤患者76例,随机分为GDP组(39例)与ICE组(37例),分别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及地塞米松方案和异环磷酰胺联合顺铂及美司那静滴方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LDH、TK1、CEA及CA199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GDP组与ICE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5.4%和58.7%,GDP组有效率高于ICE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LDH、TK1、CEA及CA199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GDP组患者的血清LDH、TK1、CEA及CA199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P方案治疗淋巴瘤的疗效与ICE方案相当,但其能够明显降低患者血清LDH、TK1、CEA及CA199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康力欣胶囊联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FOLFOX4)方案对中晚期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7月~2021年1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80例,根据抽签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为40例。对照组接受FOLFOX4方案治疗,观察组接受康力欣胶囊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以3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的疗效、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状况,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的肿瘤标志物和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2个疗程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的肿瘤相关物质群(TSGF)、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的CD3;、CD4;、自然杀伤细胞(NK)、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总改善率、卡氏评分(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晚期胃癌患者采用康力欣胶囊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在阻止疾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免疫功能方面均效果确切,优于单纯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