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201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白×梅山杂交组合肉质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定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寻找影响猪肉质数量性状基因位点的染色体区域 ,以 3头英系大白公猪和 7头梅山母猪建立F2 资源家系。随机选留 14 7头F2 代个体 (1998年 81头 ,2 0 0 0年 66头 ) ,经检测均获得肉质性状表型数据。对资源家系内的所有个体位于染色体 1、2、3、4、6和 7上的 48个微卫星位点进行扩增。利用线性模型最小二乘法分别对各年度及两年综合后的肉质性状进行数量性状位点 (QTL)区间定位 ,利用置换法确定显著性阈值。研究结果表明 :在 2 0 0 0年群体中 ,猪 4号染色体 (SSC4)上定位了肌内脂肪QTL ,达到染色体极显著水平 (P <0 0 1)和基因组显著水平 (P <0 0 5) ,解释表型变异为 5 2 4% ,梅山猪具有增加肌内脂肪QTL ;两年度群体综合后 ,在上述 4号染色体同一区间 ,肌内脂肪QTL接近染色体显著水平 ;股二头肌pH值和半棘肌pH值QTL分别定位在SSC1和 3上 ;在 1998年和 2 0 0 0年群体中分别发现 1个和 3个达染色体显著水平 (P <0 0 5)的系水力QTL ;在 1998年群体中 ,肌肉含水量QTL位于SSC6;两年综合群体中 ,SSC2、6和 7上定位了肌肉含水量QTL ,达到染色体显著水平 ,含水量QTL均有印迹效应 ,梅山和大白猪各有增效基因  相似文献   
2.
猪2号染色体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与QTL定位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构建了猪2号染色体的遗传连锁图谱,并进一步进行了重要生产性状数量性状位点的定位,结果表明,7个微卫星位点均为中高度多态性位点,多态信息含量为0.40182-0.58477,可以满足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的要求,构建的资源家系遗传连锁图谱总长152.9cM,位点的排列顺序与USDA结果一致,但除了Sw2516与Sw1201标记区间外,所有标记区间距离均大于USDA图谱,将连锁图谱与性状记忆结合起来,进一步进行了猪数量性状位点定位的研究,在2号染色体发现了显著影响活体估测瘦肉率等活体估测性状的QTLs,此外还发现眼肌高度和背最长肌大理石纹的QTLs,其中影响活体估测瘦肉率的QTL达到了染色体显著的水平(P<0.01),且解释性状的表型变异达21.55%,影响眼肌高度和背最长肌大理石纹的QTLs分别可以解释10.12%和10.97%的表型变异,影响活体估测性状的QTLs加性效应与显性效应作用方向相反,影响眼肌高度的QTL加性效应与显性效应相同,在大白猪中具有增效等位基因,定位的QTLs效应较大,为在群体中开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戊酸雌二醇联合甲羟孕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对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6月~2018年1月收治的13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6)和观察组(n=58),对照组采用甲羟孕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CA125、CA199、VEGF水平,囊肿直径、月经不调评分、痛经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CA125、CA199、VEGF水平,囊肿直径、月经不调评分、痛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A125、CA199、VEGF水平、囊肿直径、月经不调评分及痛经评分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乏力、失眠及潮热发生,组间总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戊酸雌二醇联合甲羟孕酮能够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有效降低血清CA125、CA199及VEGF水平,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猪资源家系MC4R基因扫描及其与脂肪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黑素皮质激素受体-4(Melanocortin-4 Receptor,MC4R)是在人类肥胖研究中发现的重要调节因子,它可以与瘦蛋白(Leptin),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α-黑素细胞刺激激素(Alpha-melanocyte-stimulating hormone,α-MSH)第一起调节动物体重和采食量。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了MC4R基因部分片段在猪资源家系群体中的TaqⅠ酶切片段多态性分析。MC4R基因多态性与生长肥育性状,肉质性状,胴体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MC4R基因型频率在不同品种群体中的分布不同;MC4R基因与猪胸腰椎间膘厚,臀部膘厚,平均背膘,眼肌宽度,眼肌面积,皮率呈显著性相关。MC4R基因主要以显性作用方式发挥作用,加性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大白×梅山猪资源家系生长性状QTL的检测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以大白猪和梅山猪为父母本建立F2 资源家系 ,在 2 0 0 0年 ,随机选留 6 6头F2 代个体 ,获得出生重、6 0日龄体重、出生至 6 0日龄平均日增重及 6 0日龄至屠宰前平均日增重的表型数据。结合 4 8个微卫星标记构建的猪 1、2、3、4、6和 7号染色体遗传连锁图谱 ,用线性模型最小二乘法对各数量性状进行QTL区间作图 ,利用置换法(permutation)确定显著性阈值。研究发现 ,猪 4号染色体上有一个染色体水平极显著 (P <0 0 1)的QTL影响 6 0日龄至屠宰前平均日增重 ,并达到基因组显著水平 (P <0 0 5 )。在染色体水平 ,出生至 6 0日龄平均日增重QTL位于 2号染色体 ,6 0日龄体重QTL位于 1号染色体。 6号染色体的出生至 6 0日龄平均日增重QTL达到建议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猪1、3号染色体微卫星位点多态性及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18  
利用 3头英系大白猪和 7头梅山猪为父母本建立了F2 参考家系。F1 公猪 5头 ,母猪 2 3头 ,随机交配产生 147个F2 个体。根据美国肉畜研究中心 (USDA MARC)公布的猪遗传连锁图谱 ,在 1号和 3号染色体上等间隔 (2 0cM)选择 8个和 9个微卫星标记 ,对参考家系全部的F0 、F1 和F2 个体进行扩增 ,获得各标记位点基因型。研究结果表明 ,等位基因数介于 2到 5之间 ,平均每位点 3.35个等位基因 ;部分等位基因片段长度超过USDA MARC所报道的结果。标记位点杂合度为 0 .385 3~ 0 .70 97,平均 0 .5 795。有信息的减数分裂数为 35~ 30 5 ,平均 2 40。利用此参考家系和CRI MAP软件包构建的 1号和 3号染色体图谱分别长 182 .3cM和 180 .2cM。 1号染色体的母畜图谱短于公畜图谱 ,而 3号染色体正好相反。与USDA MARC报道相比较 ,微卫星排列顺序与报道相同 ,但 1号染色体长 44 .8cM ,3号染色体长 6 3.3cM。此连锁图的构建为以后的数量性状基因位点 (quantitativetraitloci,QTLs)定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猪特异性脂肪细胞膜蛋白是近年来才被报道的一种可能与前脂肪细胞生长、发育和脂肪沉积调控有关的蛋白质。采用PT-PCR和PACE技术,首次获得猪特异性脂肪细胞蛋白基因cDNA 5‘端的克隆和序列。  相似文献   
8.
猪MSTN基因多态性及其SNPs的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双臀基因 (MSTN)在发育和成熟的骨骼肌中特异表达 ,并对肌肉具有负调控作用。采用PCR SSCP技术研究猪MSTN基因的第 2外显子和第 3外显子区域的DNA多态性。结果发现在两个外显子中均存在PCR SSCP多态性 ,在大白猪中 ,第 2外显子的多态性表现出 3种基因型 (CC、CT和TT) ;第 3外显子的多态性表现出两种基因型(AG和GG)。与猪生产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 :第 2外显子的多态性与生产性状基本无相关 ,第 3外显子的多态性与猪的背膘厚呈显著性相关 (P <0 0 5 ) ,与瘦肉率相关不显著 (P >0 0 5 )。对具DNA多态性的片段测序分析发现 :位于MSTN基因cDNA序列第 4 80处 (第 2外显子 )发生了单碱基的改变 (G→T)和第 10 0 8处 (第 3外显子 )发生单碱基的改变 (A→G) ,两处碱基的改变均没有导致氨基酸的变化 ,但第 10 0 8处碱基的改变 ,产生了ApaⅠ限制性内切酶位点 ,并建立了以ApaⅠ酶切位点的PCR RFLP分子标记技术  相似文献   
9.
猪胴体脂肪沉积性状的QTL定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市场生猪价格的决定因素之一是背膘厚度,因此,对养猪行业来说,确认影响这一性状的基因组区域就显得非常必要,1998年,由大白和梅山猪杂交繁殖的资源家系,随机选留81头F2,全部屠宰,用48个微卫星标记进行1-4,6-7号染色体(SSC)的扫描,用线性模型最小二乘法对胴体脂肪性状进行区间作图,除SSC2外,其余5条染色体共有14个QTL影响脂肪沉积,其中SSC7上4个QTL有印记效应存在,平均背膘厚QTL定位于SSC1,4和7,SSC4平均背膘厚QTL达染色体极显著水平(P<0.01),SSC1和7上平均背膘厚STL与多个文献报道结果一致,可能是家猪中普遍存在的QTL,花油率QTL定位于SSC6,内脂率QTL定位于SSC7,肥肉率等其他4项脂肪性状定位在SSC3,4和7。  相似文献   
10.
IGF2基因PCR-RFLP多态性与脂肪沉积相关性状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刘桂兰  蒋思文  熊远著  郑嵘  屈彦纯 《遗传学报》2003,30(12):1107-111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2在胎儿生长发育、肿瘤细胞增殖、肌肉生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是影响猪瘦肉量的主要候选基因。采用PCR RFLP技术 ,分析了IGF2基因第 8内含子部分片段在猪资源家系群体中的NciⅠ酶切片段多态性分布。IGF2基因该片段具有两个NciⅠ酶切位点 (切点位于第 8内含子 ,分别记录为位点A和位点B) ,两位点在资源家系中均具有多态性。IGF2基因B位点酶切未突变个体均比酶切突变的个体背膘薄 18 2 8% (P<0 0 1) ,肥肉率低 2 2 4 3% (P <0 0 1) ,瘦肉率高 8 71% (P <0 0 1) ,位点A具有相同的影响趋势。在该研究群体中 ,IGF2基因发挥作用的方式主要为加性效应 ,可作为猪提高瘦肉率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