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兰泡子和贝尔湖上架着两道“龙门”。跳过“龙门”并不能变成龙,但是鱼儿们被天性中洄游的力量驱使,纷纷跃出水面,想要跳过去,甚至撞到头破血流……中蒙两国为了保存自己的渔业资源而设置的闸口,人为设置的国界,成了鱼儿们的“国门”。  相似文献   

2.
正救命的屁"走,去水面上捞气球鱼去!那里密密麻麻漂了好几层!"几只水鸟高高兴兴地说道。这些漂在水面上,肚子鼓鼓的鱼,叫灰鳉。它们最喜欢吃美洲河流中的一种藻类,不过,吃过之后,灰鳝很爱放屁。灰鳉如果不放屁,就会鼓成气球鱼,鼓囊囊地漂水面,无法沉到水中去,水鸟吃得笑嘻嘻,灰鳝心里哭啼啼。  相似文献   

3.
吉林乾安大布苏晚更新世动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比较了在吉林省乾安县大布苏泡子新发现的鬣狗科化石Crocutaultima。依据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 6目 1 2科 1 8属 1 9种脊椎动物化石组合 ,结合含化石地层的孢粉分析和1 4 C测年数据推测 ,大布苏一带在晚更新世晚期曾经以草原景观为主 ,兼有森林及荒漠 ,而且经历了从干凉草地向较潮湿凉爽的疏林或森林草原 ,直至干凉半荒漠草原环境变迁的历程。  相似文献   

4.
知识果味派     
<正>探索小勇士:李依冉(武汉)砸来的问题:鬣狗会咧着嘴巴,发出好笑般的叫声,它们是在嘲笑对手吗?鬣狗为什么咯咯"笑"?在非洲草原上,时常会响起鬣狗刺耳的"奸笑"声,它们"咯咯"叫着,仿佛在嘲笑懒惰的狮子或是疲惫的豹。其  相似文献   

5.
解惑     
以前在湖面上经常看到那些蹦来蹦去的小昆虫,它们叫什么名字?为什么它们不会沉到水里去?这些能够在水面上停留、奔跑、跳跃的昆虫叫作水黾,它们是一种生活在湖水、池塘、水田和湿地中的小型水生昆虫,体长大约1厘米,身体轻盈,可在水面上划行,水黾有6条细长的腿,足上有纤毛,4条长腿用于在水面上划行,另外两条前腿则用于捕捉猎物。  相似文献   

6.
“人死不能复生”,这是一句古话,可是科学家居然提出了挑战,有的冷冻死人为将来有朝一日复活做准备;有的深入研究起绝种动物猛犸的复活问题来了,而且取得了一些进展。那么,猛犸能不能复活呢?现在可以这样说:有可能性,但目前还不行。事情要追溯到5年以前,在苏联马加丹省科累马河上游挖掘出一头保存得极完整的小猛犸。几年来,许多部门的专家共同对这头小猛犸进行了研究,几乎使用了现代科学的一切手段。研究成果丰硕,已出了专家,书名就叫《马加丹的小猛犸》。使用放射性碳测定法测得的结果证明,这头小猛犸约死于4万年前。根据现有的地质学、地貌学和古生物学知识,可以复原当时的生活环境,小猛犸生活时气候条件和现在差不多,有原始森林和森林冻土带。当时的草原和现在的高山草原相似。野生动物群落中有野马、披毛犀、  相似文献   

7.
翟艺 《生命世界》2013,(10):4-9
同性恋这个词,笔者上中学之前完全没有概念。六年前人们比现在保守,不像现在gay、“基友”随便叫,很多人或是不知道,或是知道但羞于说出口。互联网却不这么拘束,有一种小说题材叫做“耽美”。  相似文献   

8.
正"皎洁的月光温柔地在非洲南部草原铺展开,出发吧,薮猫第一帅!"库帕在微博上输完这段文字,再配上一张有两只"电灯泡"的自拍照,确认没有错别字后,它愉快地点了个"发送"。在距离库帕十几米远的地方,一只肉墩墩的小田鼠捧着刚出土的甜脆草根,兀自陶醉。库帕盯了小田鼠半晌,突然笑了:"你在草原上看食物,看食物的我在不远处看你。啊呜,我真是只有才猫!"呃,今夜草原上的捕食者和被捕食者都格外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9.
千年古莲苏醒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北京植物园参观的人,总爱先看看叶大如碾盘的莲中之冠——王莲;然后看看莲中之最长寿者——苏醒开花的千年古莲。 1952年,我园派人到辽宁新金(原叫普兰店)附近的泡子屯村,在一个干枯了的旧池塘、距地表1—2米深处的泥炭层里挖掘出来一些古莲子,使其发了芽。1955年古莲又开了花(图1),并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草原繁殖鸟类群聚组成之比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颜重威  邢莲莲  杨贵生 《生态学报》2000,20(6):992-1001
利用 5月份温带草原鸟类繁殖期 ,在荒漠草原、草原、湿地、沙地和山地等植被 ,选取 1 1个面积 1 0 0 hm2 ( 50 0 m×2 0 0 0 m)同样大小的样区 ,由 3人各隔 1 50 m作平行的穿越线调查 ,并记录所见鸟类的种类与数量。同时 ,也在每一样区任取面积 1 m2 之植被样方 ,记载样方内植物的种类、垂直高度、覆盖度和植物鲜重。调查结果显示草原繁殖鸟类的种类不多 ,在无树的荒漠草原植被是 4~ 6种 ,草原植被在 5~ 8种之间 ,湿地植被 1 5种 ;在有树的沙地植被是 9~ 1 2种 ,山地植被 6种。鸟种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不大 ,由大而小依序是沙地植被、湿地植被、山地植被、草原植被、荒漠草原植被 ;密度也不高 ,由大而小依序是无树草原的湿地植被、草原植被、荒漠草原植被 ,而后是有树草原的沙地植被、山地植被。鸟类食性分布方面 ,荒漠草原和草原植被以食杂性鸟类为优势 ;湿地植被以食虫性鸟类为多 ;沙地植被以食杂与食肉性鸟类为胜 ;山地植被以食虫和食杂性鸟类较多 ,并增加一些食肉性鸟类。  相似文献   

11.
观鸟趣无穷     
不止一人问我:为什么喜欢观鸟?我说:缘分。 4年前不经意参加一次公园观鸟活动,听指导老师说那普通又普通的小水鸟叫“小鸊(厂虎鸟)”,多怪的名字!我忽然觉得前世就认识它,我得再去看它,从此开始了一发而不可收的观鸟之旅。 每个观鸟人对鸟的体会不同。有人从小喜欢鸟,喜欢逮鸟、养鸟,如今眼看野外鸟儿越来越少,听说有不伤害鸟的观鸟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不透水面的粤港澳大湾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不透水面是反映城市化程度和城市环境质量的关键指标,基于不透水面研究城市景观格局演变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利用遥感数据结合景观格局指数探讨了粤港澳大湾区2006-2016年城市不透水面时空演变状况,分析了基于不透水面的景观格局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2006-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不透水面扩张显著,总面积从12127.69 km2增至20188.87 km2,年增长速率高达806.12 km2·a-1,并且在珠江东、西两岸分布形成广佛、深莞高密度聚集区.总体上,湾区内不透水面斑块数量明显增多,斑块密度和边缘密度变大,不透水面的优势度越来越突出,不透水面斑块形状趋复杂化,聚集程度降低,整体景观格局呈无序、破碎化、不规则化的趋势.湾区内各城市不透水面的景观格局演变具有明显差异,其中,澳门、香港的不透水面连通性最强,城市景观趋于稳定性、规则化、聚集性;惠州、江门市的不透水面斑块形状复杂,城市景观趋于破碎化.  相似文献   

13.
降水时间对内蒙古温带草原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群  胡中民  李轩然  李胜功 《生态学报》2013,33(15):4808-4817
全球气候变化下降水时间的改变将深刻影响草原生态系统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而草原生态系统ANPP是区域碳循环的重要过程.利用1998-2007年的SPOT-VEG NDVI数据并结合111个样点的ANPP地面样方调查数据,获得了内蒙古温带草原1998-2007年的ANPP区域数据,依此分析了中国内蒙古温带草原以及区域内的3种植被类型(荒漠草原、典型草原、草甸草原)降水时间对ANPP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整个内蒙古温带草原来说,一个水分年内(从上一年9月份到当年地上生物量达最大值时的8月份)影响ANPP较为重要的降水月份为2-7月份,其中,5-7月份降水尤为重要.具体到每个月降水的影响,研究发现,7月份降水最重要,而仍处于生长季的8月份降水相对于其他生长季降水作用最小;影响不同草地类型最重要的降水时期存在一定差异,对荒漠草原和典型草原地区来说,ANPP达最大值前3个月(5-7月份)的生长季降水最重要,而8月份降水影响较小,而草甸草原地区8月份和非生长季的3、4月份降水最重要,但各个降水时期降水对ANPP的影响都较荒漠草原和典型草原小,大部分地区降水对ANPP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城市热岛问题的日益显现,关于不透水面与地表温度的关系研究成为热点。在遥感技术的支持下,以乌鲁木齐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从不透水面出发,分别对不透水面类型、变化强度进行研究,探讨不透水面的时空变化特征。引入景观生态学理论,分析不透水面景观类型的空间格局及规律。以反演的地表温度为基础,分析了不透水面相关变量与地表温度的关系。结论如下:(1)研究区不透水面指数主要集中在0.3—0.7之间,占总面积的90%以上;(2) 2000年以来,15.89%的区域不透水面指数连年下降,分布在主城区,20.07%的区域不透水面指数连年上升,分布在城市的郊区,增长区域的幅度主要集中在10%以下;(3)不透水面的景观类型多样性减弱,以中、高覆盖区为主,其中高覆盖区的聚集指数最高,高达87.71,不透水面类型斑块形状由复杂向规则化推移;(4)研究区地表温度,增温明显,2000年地表温度均值25.94℃,2016年地表温度的平均值高达35.51℃;(5)不透水面对地表温度影响,存在阶段性、正负相关的交替性特征,整体表现为"M"形状;(6)不透水面类型面积百分比、不透水面类型景观指数对地表温度的影响相对复杂、差异明显,不能从单一的不透水面覆盖分析对地表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美雅  徐涵秋 《生态学杂志》2018,29(11):3735-3746
城市空间的扩展使得大量的不透水面取代了以植被为主的自然地表景观,尤其是在规模较大的城市,其高比例的不透水面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生态质量.本研究以中、美2个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上海和纽约为研究区,基于上海1989、2002和2015年和纽约近同期的1991、2001和2015年的Landsat影像,利用归一化不透水面指数(NDISI)提取研究区各年份的不透水面信息,通过遥感生态指数(RSEI)评价城市不透水面大幅增长导致的城市生态质量变化,并借助景观指数分析上海和纽约两种不透水面空间分布格局对城市生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20世纪90年代初到2015年,上海和纽约的城市不透水面增长速率和空间变化模式存在显著差异.研究期间,上海不透水面的总增加面积是纽约的17.4倍,年均增长速率是纽约的62.2倍.上海的城市扩张方式主要表现为由城市中心向周边乡村扩展,而纽约的城市无明显扩张,不透水面以填充的方式在城市内部增加.2种不同的不透水面变化模式和空间分布格局对城市生态质量产生了不同影响.上海的RSEI均值从1989年的0.717下降到2015年的0.453,总体降幅达 36.8%;而1991和2015年纽约的RSEI分别为0.552和0.514,下降6.9%,其幅度远小于上海.在不透水面斑块面积大、斑块内部高度连通和聚集的区域,城市生态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16.
蛇类奇录珍闻丁志贤南京军区司政机关医院内科210016飞蛇是一种稀有珍贵的动物,我国古代叫“塍蛇”,《荀子,劝学》中即有“塍蛇无足而飞”的记述。它的眼睛圆大有神,尾巴细长,颜色漂亮,十分引人注目。在莫桑比克鲁伍马河流域的草原上,生活着一种当地人叫“飞...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不同类型草原光合植被覆盖度对降水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举凤  何亮  陆绍娟  吕渡  黄涛  曹琦  张晓萍  刘宝元 《生态学报》2020,40(16):5620-5629
植被是影响土壤侵蚀过程的重要因素。论文基于MODIS遥感数据和同期降水数据,用相关和回归分析方法从不同时间尺度揭示了内蒙古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2002—2016年光合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Photosynthetic Vegetation,f_(PV))的变化规律及其对降水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2002—2016年间多年平均f_(PV)草甸草原为46.5%,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分别为36.3%和22.4%;草甸草原f_(PV)随时间变化呈不显著增长趋势(线性变化斜率为0.29%/a),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f_(PV)呈不显著下降趋势(线性变化斜率分别为-0.04%/a和-0.21%/a);相应时期年降水量随时间变化都呈现不显著波动上升趋势。(2)内蒙古草原的月植被覆盖度对月降水量存在明显的1—2个月滞后效应和显著的累积效应,且表现出草原类型越干旱,滞后效应越明显的特征;相比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植被对降水量变化更加敏感。(3)内蒙古3类草原年平均植被覆盖度对降水量的响应,均表现出年、季、月尺度上分别受当年降水量、生长季降水量以及6、7、8月份降水量的显著影响的特征;3类草原年植被覆盖度与生长季降水线性拟合结果都较好,内蒙古3种草原类型的年植被覆盖度与降水量具有的强相关性,可为区域土壤侵蚀动态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新疆阿勒泰地区草地类型及植物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基于33个样地、99个样方的野外调查资料,分析了新疆阿勒泰地区草地群落的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草地群落间的植物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丰富度由山地草原、经山地草甸、荒漠草原、草甸化草原、平原荒漠、高寒草甸到山地荒漠依次下降,均匀度指数由山地草原,经草甸化草原、荒漠草原、平原荒漠、山地草甸、高寒草甸,到山地荒漠依次下降,多样性指数从山地草原,经草甸化草原、荒漠草原、山地草甸、平原荒漠、高寒草甸,到山地荒漠呈下降趋势。在群落多样性梯度上,物种丰富度对多样性的贡献率要比均匀度的贡献率小。草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升高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峰值出现在1800~2000m的山地草原,且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9.
狼的价值     
我在内蒙古边境草原插队11年,那时的草原还处于原始游牧状态,水草丰美的大草原上还存有大量的狼群。我曾亲手养过一条小狼,近距离、零距离地“与狼共舞”,并在后来的30年中一直关注并研究狼。我认为狼具有多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摘要】深入探讨城市不透水面时空演变及其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 对于促进城市协调发展和优化城市生态系统意义重大。以西宁市2001、2009和2017年Landsat TM/OLI影像为数据源, 利用增强型归一化差值不透水面指数提取不透水面, 采用单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 分析了西宁市不透水面和地表温度的时空分布特征, 并对二者进行回归分析和对比分析, 研究了不透水面的增温效应。结果表明: (1)2001-2017年西宁市不透水面扩张显著, 总面积由41.58 km2增长到96.23 km2, 年增长率高达8.22%; (2)2001-2017年, 不透水面下垫面温度分布主要以中温区、次高温区和高温区为主, 且中温区、次高温区比例呈下降态势, 而高温区比例持续上升, 高温区面积由2001年5.36 km2增长到2017年的37.91 km2, 年增长率达12.8%; (3)城西区、城中区、城东区高温区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前期, 而城北区高温区在整个研究期均呈显著增长; (4)不透水面覆盖比例与地表温度正相关, 不透水面比例每增加0.1, 地表温度增加0.7-1 ℃, 城市不透水面增加对地表温度的升高和城市热环境的恶化作用明显; (5)各城区不透水面增温效应存在差异性, 城北区不透水面增温效应最强, 城中区、城西区不透水面增温效应最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