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2017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恐龙蛋化石—繁殖受挫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权  汤卓炜 《化石》1995,(3):27-28
  相似文献   
2.
恐龙蛋化石──繁殖受挫的证据──记山东莱阳恐龙蛋化石的进一步研究左权,汤卓炜目前在世界上好多地方陆续发现爬行类,尤其是恐龙的蛋化石,按形态结构可大致分为短圆蛋和长形蛋两种,蛋的大小变化范围很大,蛋壳厚度及其内外部“纹饰”,蛋壳结构及锥状层和柱状层比例...  相似文献   
3.
本文列举并梳理了有关北京猿人生存环境研究的各种不同观点,发现以往研究主要根据孢粉、动物群和沉积物三方面证据进行,通过论证作者在每方面都指出了自己支持的观点,并探讨了第7层环境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最后将三种要素反映的北京猿人生存环境变化情况基本统一。  相似文献   
4.
吉林乾安大布苏晚更新世动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比较了在吉林省乾安县大布苏泡子新发现的鬣狗科化石Crocutaultima。依据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 6目 1 2科 1 8属 1 9种脊椎动物化石组合 ,结合含化石地层的孢粉分析和1 4 C测年数据推测 ,大布苏一带在晚更新世晚期曾经以草原景观为主 ,兼有森林及荒漠 ,而且经历了从干凉草地向较潮湿凉爽的疏林或森林草原 ,直至干凉半荒漠草原环境变迁的历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中国东北地区目前所知较早的双塔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动物遗存及其生存环境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古代人类的生存模式。本项研究的主要材料基于2007年双塔遗址一期地层及遗迹单位出土的三万多件以脊椎动物为主的动物遗存,并结合孢粉分析的研究成果。研究工作主要采用比较解剖学、动物地理学、动物生态学,以及文化历史考古学的分析方法。约一万年前双塔遗址周围处于干旱的沉积环境,气候较冷,双塔一期早中段,植被覆盖率较高,呈现出草甸为主的植被景观,还曾有林地和一定规模的河湖;然而,晚段的植被覆盖率降低,环境变为半荒漠;人们采用的是以蒙古兔、环颈雉等小型动物为主要狩猎对象,兼营渔捞的广谱型肉食资源获取的经济形态;结合对遗址出土的石制工具组合分析,推断当时人们采用的是以渔猎采集经济为主的广谱型生业模式,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可持续性发展的生存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中国东北地区目前所知较早的双塔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动物遗存及其生存环境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古代人类的生存模式。本项研究的主要材料基于2007年双塔遗址一期地层及遗迹单位出土的三万多件以脊椎动物为主的动物遗存,并结合孢粉分析的研究成果。研究工作主要采用比较解剖学、动物地理学、动物生态学,以及文化历史考古学的分析方法。约一万年前双塔遗址周围处于干旱的沉积环境,气候较冷,双塔一期早中段,植被覆盖率较高,呈现出草甸为主的植被景观,还曾有林地和一定规模的河湖;然而,晚段的植被覆盖率降低,环境变为半荒漠;人们采用的是以蒙古兔、环颈雉等小型动物为主要狩猎对象,兼营渔捞的广谱型肉食资源获取的经济形态;结合对遗址出土的石制工具组合分析,推断当时人们采用的是以渔猎采集经济为主的广谱型生业模式,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可持续性发展的生存对策。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金斯太洞穴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2001年间,金斯太洞穴遗址先后经历了两次发掘,面积约80m2, 发掘出土石制品4000余件和大量动物化石。洞穴地层堆积厚达6m以上, 可划分为8层。第3层以下为旧石器时代文化堆积,可分为上、中、下三个文化层。遗址经过14C测年, 旧石器层位年代为距今3.6万年至1.8万左右, 处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过渡至晚期之末。通过对石、骨制品和部分动物化石的分析可知, 这是一处以旧石器遗存为主,兼有全新世遗存的洞穴遗址。遗址石器工业整体上属于小石器工业, 中文化层阶段出现了勒瓦娄哇技术, 上文化层阶段出现了细石叶工业,并占主体地位, 与小石器工业并行发展。该遗址的发掘为探索北方主工业的分布范围和文化内涵提供了新的材料, 对于探讨旧石器时代的文化交流以及细石叶工业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吉林乾安大布苏发现完整原始牛骨架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7月长春科技大学(原长春地质学院)退休教师刘翰先生在赴吉林省乾安大布苏泡子一带进行地质旅游考察过程中,在大布苏泡子东北命字井村牛道沟口(东经123°41'46",北纬44°43'45")发现并抢救性挖掘到一具比较完整的牛科骨架化石。该化石角心粗大,弯曲,横断面近圆形,基部侧伸且较直,并逐渐向前转向,角面上具有明显的纵沟。额部与枕部夹角小于90°,枕孔近圆形。牙齿粗壮,上臼齿近方形,磨蚀的上、下臼齿的原尖、次尖呈扁圆形或圆形,齿柱较发育。另外,经过对修复后的左侧盆骨观察,发现其髂骨颈较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