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乳酸菌细菌素的研究动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文淼  刘稳 《生物技术》1999,9(6):32-36
乳酸菌是一类发酵糖产生大量乳酸、分解蛋白质但不产生有毒物质的细菌,主要包括乳球菌(Lactococcus)、明串珠菌(Lactobacillus)、片球菌(Pediococcus)、乳杆菌(Leuconostoc)和肉食杆菌(Carnobacterium)等属?..  相似文献   

2.
乳酸菌遗传育种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乳酸菌是一大类发酵糖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通称 ,主要包括乳杆菌、双歧杆菌、乳球菌、链球菌、肠球菌、明串珠菌、片球菌、芽胞杆菌等属。乳酸菌在医药、工业、农业等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领域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如乳杆菌、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发酵的酸奶 ,应用于保健食品 ;植物乳杆菌应用于青贮饲料 ;乳杆菌、双歧杆菌等应用于临床医疗。但目前很多菌种都是野生型的 ,其某些性状、功能不太令人满意。因此 ,许多研究者通过微生物遗传育种来改良野生型菌株的某些遗传性状 ,以更适合开发利用其价值。1 传统的乳酸菌菌种改良方法1 1 …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新疆传统发酵乳品中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并检测其耐药性。方法利用传统形态学鉴定法和生化鉴定等方法对新疆发酵乳中乳酸菌进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鉴定的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从新疆发酵乳品中共分离出8株乳酸菌,经鉴定分别为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马乳酒样乳杆菌(Lactobacillus kefianofaciens)、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副干酪乳杆菌类坚韧亚种(Lactobacillus paracasei subsp.tolerans)、哈尔滨乳杆菌(Lactobacillus harbinensis)、希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hilgardii),并且发现8株乳酸菌对万古霉素、庆大霉素、阿莫西林、多西环素、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孟多具有一定敏感性。结论新疆发酵乳品中以乳杆菌居多,对常见抗生素具有一定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背景】传统的酸马奶是由鲜马奶自然发酵而成,鲜马奶中的微生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酸马奶的品质。然而,鲜马奶中的微生物组成却鲜有报道。【目的】解析鲜马奶中细菌多样性,比较分析鲜马奶和酸马奶中微生物的差异,探究马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方法】采用PacBio SMRT测序技术,对6份采集自内蒙古锡林浩特牧区的鲜马奶中细菌16SrRNA基因序列全长进行测序,在种水平解析鲜马奶样品的细菌组成,并与前期同一地区的酸马奶菌群组成作对比。【结果】鲜马奶中包含大量的乳酸菌,主要为乳酸乳球菌(12.43%)、格氏乳球菌(3.53%)、肠膜明串珠菌(1.77%)等。此外还有部分板崎肠杆菌等条件致病菌的存在。马奶发酵前后菌群变化较大,鲜马奶中微生物多样性显著高于酸马奶,其中乳酸乳球菌和瑞士乳杆菌为鲜马奶和酸马奶的共有细菌。鲜马奶中的肠膜明串珠菌与乳酸乳球菌、格氏乳球菌呈正相关关系,与嗜水气单胞菌等有害菌为负相关关系,表明在马奶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可能会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结论】在马奶的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的大量生长抑制了马奶中有害菌生长,降低了马奶中微生物的多样性,提升了酸马奶的品质。为酸马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乳酸菌(LAB,lactic acid bacteria)是一群能大量发酵碳水化合物并产生乳酸的革兰阳性细菌,包括乳酸球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十几个属。乳酸菌是人和大多数动物肠道内的常见细菌,因其在食品工业各个领域中的长期应用已证明不具有致病性,被公认为安全级(GRAS,generally recogn  相似文献   

6.
乳酸乳球菌作为黏膜免疫活载体疫苗传递抗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乳酸菌是人和动物肠道内的常见细菌,被公认为安全级(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GRAS)微生物。近年来,对于乳酸菌作为宿主菌表达外源蛋白或抗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是乳酸菌的代表菌种,以其生长迅速、易于操作等优点成为表达外源抗原,作为黏膜免疫活载体疫苗的理想菌株。随着对乳酸乳球菌基因工程的研究逐渐深入,已发展了一系列组成型和诱导型乳酸乳球菌表达系统以及蛋白定位系统。破伤风毒素片段C、布氏杆菌L7/L12蛋白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抗原已成功在乳酸乳球菌中表达,并已证明部分重组乳酸乳球菌作为黏膜免疫疫苗可以同时刺激局部黏膜免疫应答和系统免疫应答。目前,如何使活载体乳酸乳球菌以最佳方式向黏膜免疫系统提呈抗原继而诱导有效免疫反应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巨大挑战。实现外源抗原在乳酸乳球菌中的准确定位及与细胞因子的共表达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乳酸乳球菌作为黏膜免疫活载体疫苗传递外源抗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背景】传统制作奶豆腐和酸性奶油(乌日莫)是内蒙古农牧地区最喜爱的食品,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乳酸菌资源,亟待开发利用。【目的】通过解析内蒙古农牧地区传统自制奶豆腐和乌日莫样品中乳酸菌多样性及分布特征,为优良菌株选育与利用提供资源和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纯化乳酸菌,测定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种属关系,阐明乳酸菌系统发育、遗传分化及菌群结构。【结果】传统自制样品中共分离得到乳酸菌81株,主要归属于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食二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diolivorans)、奥塔基乳杆菌(Lactobacillus otakiensi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开菲尔乳杆菌(Lactobacillus kefir)、乳酸乳球菌(Lactoc...  相似文献   

8.
作为宿主系统的几株乳酸菌的表型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乳酸菌载体-宿主系统。方法:采用涂片染色和形态特征观察,用鉴别生化实验如过氧化氢酶实验,碳水化合物发酵产酸实验,精氨酸水解实验及抗生素抗性实验等对含有pMG36e质粒的乳酸菌MG1363,乳球菌IL1403和乳杆菌ATCC4356进行研究鉴定。结果: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MG1363,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IL1403含有质粒pMG36e的MG1363致及嗜酸乳杆菌ATCC4356其表型特征分别与伯杰氏手册中相应细菌特征一致,质粒pMG36e含有红霉素抗性基因,结论:此乳酸菌宿主一载体系统可用载体来源的红霉素抗性进行筛选,用于外源基因在乳酸菌中克隆和表达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副干酪乳杆菌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属于乳杆菌属中的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群。本文简单介绍了副干酪乳杆菌的分布、分类学地位及其主要鉴定手段,综述了该菌种及其细菌素和质粒在L-乳酸的工业生产、食品发酵及防腐、医疗保健、废料的循环利用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信息库     
乃用 《工业微生物》2004,34(4):58-60
1 乳酸乳球菌基因工程菌产生甘露醇  甘露醇对健康有利 ,发酵时增加食品中甘露醇的含量可以提高发酵食品的营养价值。甘露醇是一种低热量甜味剂 ,在小肠中吸收很慢 ,它还是氢氧根的清除剂。在人的肠道中 ,甘露醇可以转化成短链脂肪酸 (如丁酸 ) ,可以预防结肠癌发生。  异型发酵乳酸菌在果糖发酵时通过甘露醇脱氢酶产生甘露醇。而在同型发酵乳酸菌中 ,只有失去NAD+ 再生能力的菌株才能形成甘露醇。本研究组曾报道 ,乳酸乳球菌的乳酸脱氢酶缺失株可以合成甘露醇和甘露醇 1 磷酸。但是 ,在葡萄糖耗尽后甘露醇很快被吸收和代谢。本研究…  相似文献   

11.
芝麻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多样性及其演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乳酸菌是白酒发酵过程中一类非常重要的微生物,其种类及动态变化对于白酒品质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目前对于芝麻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群落结构及其演替规律的认识并不全面。【目的】揭示芝麻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的多样性及菌群的演替规律,为更好地探索白酒酿造机理和控制白酒品质提供生物学依据。【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芝麻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乳酸菌菌群演替进行跟踪分析,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的生物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芝麻香型白酒发酵过程涉及5个属的乳酸菌:魏斯氏菌属(Weissella)、片球菌属(Pediococcu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和乳球菌属(Lactococcus),共计43种乳酸菌。其中,在发酵过程中平均相对丰度大于0.5%的乳酸菌有10种,分别是类肠膜魏斯氏菌(Weissella paramesenteroides)、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a)、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假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pseudomesenteroides)、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耐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etotolerans)和Lactobacillus sp.。在堆积发酵过程中,Weissella属占细菌总量的50%以上,其次是Pediococcus属和Lactobacillus属,而Leuconostoc属和Lactococcus属相对较少。在窖池发酵过程中Lactobacillus属的乳酸菌逐渐成为优势细菌,尤其是Lactobacillus sp.在窖池发酵中后期相对丰度达到80%以上。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堆积发酵和窖池发酵前期乳酸菌总量变化不大;从窖池发酵5 d开始,乳酸菌总量迅速上升,30 d时达到最大值。【结论】对白酒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种类及动态变化的研究有助于探究白酒酿造过程中乳酸菌功能,进而解析白酒酿造机理,最终达到控制白酒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乳酸菌细菌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李平兰  张篪  江汉湖   《微生物学通报》1998,25(5):295-298
乳酸菌是一类能从可发酵性碳水化合物产生大量乳酸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通称。它们在人、动物体内及人类环境中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一些定居在嘴、鼻粘膜中;一些定居在消化道、肠道(双歧菌、肠球菌和一些乳杆菌)和阴道粘膜中(一些特殊的乳杆菌)。在这些生境小区里,它们中大多数不仅不致病,相反有益,可以抑制一些腐败菌和病原菌,从而维持体内这些小生境尤其是肠道内正常的微生态平衡[’]。同时,乳酸菌也是一类重要的工业微生物,广泛应用于轻工业、医药工业、食品工业、发酵工业和饲料工业上。通常在食品和发酵工业中应用的乳酸菌…  相似文献   

13.
植物乳杆菌细菌素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乳杆菌细菌素不仅种类多,产生菌在发酵过程中还可产生良好的保健功效,因此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对植物乳杆菌细菌素的种类、分子结构、抑菌机制及遗传控制做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并简要介绍了植物乳杆菌细菌素在食品、医药、饲料中的应用,为进一步研究植物乳杆菌细菌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薏苡仁作为发酵基质,确定利于提高发酵液体外活性的较优乳酸菌种,并分析优势乳酸菌种薏苡仁发酵液对斑马鱼胚体黑色素生成的抑制作用。通过比较分析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和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3种单一乳酸菌和三者复合乳酸菌的薏苡仁发酵液的还原糖、总酚、游离氨基酸、蛋白、总酸和乳酸含量等理化指标及体外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酪氨酸酶活抑制率确定较优发酵菌种,采用高通量测序测定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结构;利用斑马鱼模型研究发酵液对黑色素生成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乳酸乳球菌、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3种乳酸菌复合发酵比单一乳酸菌发酵更具优势。使用以上菌种复合发酵薏苡仁过程中,乳酸乳球菌和嗜热链球菌为发酵前期优势菌群,发酵中后期则以保加利亚乳杆菌为优势菌群。经复合乳酸菌发酵后,薏苡仁发酵液的羟自由基清除率和酪氨酸酶活抑制率分别提高了20.82%和87.26%;斑马鱼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薏苡仁发酵液可以显著减少斑马鱼体表黑色素分布,当使用含量为2.0%时,对黑色素生成抑制率达到59.45%。研究结果为利用薏苡仁多菌发酵液开发为具美白肌肤性能的功能性新原料提供了科学数据支撑,并希望进一步推进薏苡产业的升级。  相似文献   

15.
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菌为革兰阳性无芽胞杆菌,细胞形态呈多样性,一般形成链杆状或球杆状。DNA的G+C为32~53mol%,因能发酵糖类产生大量乳酸而得名。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有些菌株是人和动物口腔、肠道及阴道的正常菌群之一。乳杆菌与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不同,乳酸菌指的是一类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产乳酸的细菌通称,  相似文献   

16.
[目的]验证来源于丁香假单胞菌的冰核蛋白在乳酸乳球菌表面展示外源蛋白的可能性.[方法]以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基因gfp为报告基因,以冰核蛋白基因的N末端和NC端作为展示单元,构建乳酸菌表面展示载体pHZ101和pHZ102,并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JM109和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MG1363.[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重组大肠杆菌和乳酸乳球菌均能检测到绿色荧光.Western blot结果表明GFP蛋白在重组大肠杆菌和乳酸乳球菌中均得到表达,并且INPN-GFP蛋白多数滞留于乳酸乳球菌细胞质内,而INPNC-GFP蛋白则大部分定位于乳酸乳球菌的细胞膜上.[结论]以上结果表明丁香假单胞菌的冰核蛋白能引导外源蛋白定位于乳酸乳球菌的细胞膜上,为乳酸菌表面展示系统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细菌素的合成与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素是由细菌产生的抗菌蛋白,可以杀死与产生菌相近的细菌。很多乳酸菌产生不同多样性的细菌素,虽然这些细菌素都是由发酵或非发酵食品中发现的乳酸菌产生的,但是迄今只有乳酸链球菌素(Nisin)作为食品防腐剂被广泛应用。和抗生素不同的是,细菌素由核糖体合成,需经翻译后修饰活化并且通过特定转运系统输到胞外才能发挥其功能,它一般通过作用于靶细胞膜来抑制靶细胞的生长,同时本身合成细菌素的细胞对其产物具有免疫性。细菌素能安全有效地抑制病原体生长,在食品行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酸肉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消长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我国传统发酵酸肉中的微生物种群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到大量的米酒乳杆菌、戊糖片球菌、乳酸片球菌、明串珠菌等多种乳酸细菌和德巴利氏酵母、球拟酵母等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有一个动态的变化。发酵全过程中优势微生物种群是乳酸细菌、微球菌、德巴利氏酵母和球拟酵母,为高效天然肉品发酵剂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从60例健康女性阴道中筛选出产生细菌素的优势乳杆菌进行鉴定,并为研制开发微生态制剂提供优良可靠菌种。方法利用牛津杯法筛选出19株乳杆菌,其菌株发酵乳酸量高并且产生细菌素。对19株乳杆菌进行了多项理化鉴定。结果19株乳杆菌分别为:格氏乳杆菌9株,唾液乳杆菌1株,卷曲乳杆菌9株。结论筛选的19株乳杆菌是健康女性阴道中的优势有益菌,具有较强的产酸能力,都产生细菌素,其中16株产生过氧化氢,某些菌株具有较高的生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将分离自猪肠道粘膜、食糜和粪便的乳酸菌,通过产乳酸能力、生长性能、耐酸和耐胆盐性能及抑菌能力评价,筛选适应养猪生产的潜在益生特性的菌株。【方法】共分离获得155株乳酸菌纯菌株,从中筛选出4株产酸能力较强的乳酸菌,结合生理生化试验及细菌16S rRNA测序鉴定其种属,评价候选乳酸菌的生长情况、耐酸、耐胆盐及抑菌特性。【结果】综合变色时间(8 h)、pH值(3.9)和乳酸含量(100 mmol/L),筛选出4株(L45、L47、L63和L79)候选菌株,经鉴定依次为罗伊氏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约氏乳杆菌和粪肠球菌。该4株乳酸菌均可在体外快速生长;L47和L79能够耐受pH 2.5的酸性环境,L47能够耐受0.5%胆盐环境;各乳酸菌上清液与指示菌共培养,发现对E coli K88和沙门氏菌均产生了抑制作用,其中L47上清液对指示菌的抑制作用较强。【结论】L47具有较好的产酸性能与生长性能、可耐受猪胃酸和肠道胆盐环境,对E.coli K88和沙门氏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说明该乳酸菌具有潜在的益生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