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DNA疫苗能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在肿瘤和感染性疾病的疫苗开发中显示出巨大的潜能。以HIV-1核心蛋白P24为抗原基因,构建pVAX1-p24 DNA,经Western blotting和动物活体成像检测证明,pVAX1 DNA携带的外源基因可以在293T 细胞和小鼠肌肉组织有效表达。采用不同的免疫策略免疫BALB/c小鼠 (DNA/DNA,DNA/Protein),实验结果表明:pVAX1-p24单独免疫BALB/c小鼠,可诱导明显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反应;pVAX1-p24与P24蛋白联合免疫诱导的体液免疫反应高于pVAX1-p24单独免疫,所获得的抗体滴度是单独免疫的7.3~8.0倍,但细胞免疫反应则不及单独免疫组。研究结果表明采取不同的免疫策略可以诱导产生不同的免疫反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免疫策略将获得更好的免疫效果。这些研究为艾滋病疫苗的研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研制新型有效的HBV治疗性疫苗,构建了含PreS1与S融合基因的HBV DNA疫苗,即pVRC-HBSS1 (PreS1 21–47 aa融合在S抗原1–223的羧基端),并制备了CHO表达相同结构的蛋白颗粒亚单位疫苗HBSS1。在Balb/C小鼠中采用不同的DNA免疫方式 (即肌肉注射、皮内注射加电转) 初免3次,蛋白颗粒亚单位疫苗 (不同佐剂) 肌肉注射加强免疫1次,然后我们分析比较了各组疫苗所引起的免疫应答特点。抗体检测结果表明:皮内注射结合电转初免组产生的PreS1与 S特异性抗体水平皆高于肌肉直接注射组。进一步还发现DNA疫苗与蛋白颗粒亚单位疫苗两种疫苗联合应用后S抗原特异的细胞免疫应答 (IFN-γ ELISpot分析) 明显高于DNA疫苗或蛋白颗粒亚单位单独应用,其中皮内注射+电转结合蛋白颗粒亚单位疫苗联合免疫组可产生最强的细胞免疫应答。这些研究为新型HBV 治疗性疫苗的优化设计与合理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研究GM-CSF在DV、HCV等几种黄病毒DNA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并分析其作为黄病毒DNA疫苗佐剂的可能性。构建各种真核表达质粒,抽提质粒DNA,分组免疫小鼠,通过ELISA及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血清抗体的动态水平。DV1及DV2prM/E核酸疫苗与GM-CSF质粒共接种的佐剂组小鼠血清抗体水平低于无佐剂的疫苗组,即GM-CSF显示了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其中以DV1prM/E核酸疫苗更为显著;而在HCVC及E1蛋白核酸疫苗中,GM-CSF则具有一定免疫增强作用。GM-CSF作为疫苗佐剂,其作用具有复杂的多样性,因抗原的不同可能会呈现免疫提升或免疫抑制,因此选择其作为核酸疫苗佐剂时需慎重。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出免疫原性最佳的基因Ⅰ型乙型脑炎病毒亚单位疫苗候选抗原,将基因Ⅰ型JEVGS株的prMEIII融合基因、polytope复合表位基因和prMEIII-polytope融合基因分别克隆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上,经诱导表达纯化获得重组蛋白。将制备的重组蛋白免疫小鼠,通过ELISA监测体液免疫反应、通过噬斑减少中和试验滴定中和抗体滴度、通过细胞因子表达丰度和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分析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比较分析制备的乙型脑炎病毒亚单位疫苗候选抗原的免疫原性。结果表明:获得的分子量分别为35kDa(prMEIII)、28kDa(polytope复合表位抗原)和57 kDa (prMEIII-polytope)的重组蛋白均能诱导免疫小鼠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与prMEIII-polytope和polytope重组蛋白免疫组相比,prMEIII蛋白可诱导免疫小鼠产生更高的IL-2和IFN-γ表达丰度和淋巴细胞增殖水平(P0.05)。prMEIII蛋白免疫小鼠诱导产生的中和抗体滴度接近于商品化乙脑减毒疫苗SA14-14-2 (P0.05)。上述研究结果表明,prMEIII重组蛋白可以作为乙型脑炎病毒亚单位疫苗的备选蛋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更有效的肺炎链球菌DNA疫苗和疫苗免疫策略,并探究其中的保护机制。方法 构建重组质粒pcDNA3-dnaJ并表达DnaJ蛋白,实验分别设置重组质粒pcDNA3-dnaJ/蛋白DnaJ免疫小鼠组及单独质粒pcDNA3-dnaJ免疫小鼠组,分别比较肺炎链球菌菌株攻毒后小鼠鼻腔灌洗液细菌载量及生存率,采用ELISA检测免疫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及炎症因子,流式细胞术分析体外BMDCs激活情况及Th1和Th17细胞免疫应答。结果 质粒pcDNA3-dnaJ免疫3次可诱导血清中抗原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并减少肺炎链球菌攻毒后鼻咽部的细菌载量,但在防止致死性感染方面效果较差。然而,与重复质粒DNA接种三次相比,pcDNA3-dnaJ 1次/ DnaJ蛋白加强1次的免疫策略可以显著减少鼻咽中的肺炎链球菌定植,并能够更好的预防致死性感染。此外,与DNA质粒加强免疫相比,DnaJ蛋白加强免疫后可产生更高水平的IFN-γ和IL-17A。结论 重组质粒pcDNA3-dnaJ/蛋白DnaJ异源免疫可能通过活化树突状细胞,进而诱导Th1和Th17细胞免疫应答,抵抗肺炎链球菌感染。  相似文献   

6.
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由于BCG预防效果不佳,研制新型结核病疫苗迫在眉睫。研究开发新型结核病疫苗应根据机体抗结核杆菌感染的免疫应答特点、结合BCG的不足来开展。新型结核病疫苗主要分为三类:重组BCG或重组结核菌;重组痘病毒或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蛋白抗原亚单位或重组融合蛋白抗原亚单位疫苗。由于蛋白亚单位疫苗可以不受机体已被分枝杆菌刺激的影响,能特异性地诱导CD4+Th1细胞和CD8+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并且使用安全性好,而备受研究者的青睐。目前主要是以BCG或重组BCG初次免疫,然后选择亚单位疫苗加强免疫作为结核病疫苗序贯免疫策略。然而,单个蛋白制成亚单位疫苗,其免疫效果有限,因此将多个具有保护效果的抗原或多肽表达成融合蛋白,联合适当的佐剂,制成融合蛋白亚单位疫苗。目前,已有一些融合蛋白亚单位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更多的融合蛋白正处于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室先前分别将构建的猪瘟病毒E2基因重组腺病毒疫苗(rAdV-E2)和猪瘟甲病毒复制子载体DNA疫苗(pSFV1CS-E2)在猪体上进行了免疫效力评价,结果显示,rAdV-E2免疫组所有猪虽然在加强免疫后产生了比较高的猪瘟特异性中和抗体,但攻毒后个别猪表现短期体温升高和轻微病变;而pSFV1CS-E2免疫组猪只虽然在攻毒后得到了保护,但产生的抗体水平较低。为了增强猪瘟甲病毒复制子载体疫苗和猪瘟重组腺病毒活载体疫苗的免疫效果,本研究应用了复制子载体DNA疫苗初免和重组腺病毒疫苗加强免疫的初免-加强(Prime-boost)免疫策略,并在猪体上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所有免疫猪均产生了高水平的猪瘟特异性的中和抗体,用猪瘟强毒攻击后,pSFV1CS-E2初免组所有猪(n=5)均没有出现任何猪瘟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攻毒后在猪血液中也没有检测到猪瘟病毒RNA,而重组腺病毒初免组(n=5)有一头猪出现短期发热和病毒血症及轻微病理变化。这表明初免-加强免疫策略能显著提高重组疫苗的免疫效力。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获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M蛋白基因及其与泛素(Ubiquitin, Ub)基因融合的真核表达质粒,并进一步研究Ub对M基因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利用RT-PCR技术以PRRSV CH-1a株和BALB/c小鼠脾脏组织总RNA为模板,分别扩增出PRRSV M蛋白基因与小鼠的Ub基因,利用SOE技术将PRRSV M基因与小鼠Ub基因进行融合,最终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VAX1-M与pVAX1-U-M。以两种真核表达质粒DNA肌肉免疫BALB/c小鼠后,分别检测体液免疫反应与细胞免疫反应,比较M单基因与Ub-M融合基因DNA免疫所诱生的免疫应答强度【结果】IFA试验表明,pVAX1-M与pVAX1-U-M均能BHK-21细胞内成功表达目的基因;两种重组质粒免疫小鼠后均可诱生PRRSV ELISA抗体与细胞免疫反应,但是pVAX1-U-M诱导的细胞免疫反应明显高于pVAX1-M,差异显著(P<0.05);而其诱导的抗体水平明显低于pVAX1-M,二者差异也显著(P<0.05)。【结论】泛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PRRSV M基因诱导细胞免疫反应,但对体液免疫未见到同样作用。  相似文献   

9.
戊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内包含一个强H-2d限制性Th表位P34。以该表位肽免疫BALB/c鼠,其脾细胞能够在体外识别重组戊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剔除实验表明应答细胞几乎完全是CD4+ T细胞,证明P34表位肽能有效诱导产生特异性Th细胞。以P34肽初免小鼠,再以包含该表位的重组戊型肝炎病毒抗原(E2)免疫,结果表明,10μg、 20μg E2免疫组在免疫后第1周即有部分小鼠产生抗体,到第3周所有小鼠均能够产生抗体;而对照肽P18初免的小鼠,以20μg E2加强免疫亦无法诱导小鼠产生抗体。这表明,Th表位肽P34初免诱导产生的Th细胞能够有效促进小鼠对携带该表位的载体蛋白的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以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的小鼠肝炎病毒DNA疫苗,研究该疫苗的免疫原性。方法:以小鼠肝炎病毒S1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VAX1—S1免疫BALB/c小鼠,ELISA检测其诱导抗体产生情况;再将重组质粒pVAX1—S1电转化到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7207中,构建运送S1基因的重组减毒沙门氏菌SL7207(pVAX1—S1),口服免疫BALB/c小鼠,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鉴定减毒沙门氏菌运送的DNA疫苗的免疫原性。结果:与pVAX1空载体对照组相比,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VAX1—S1免疫组二免及三免后抗体水平分别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和极显著性差异(P〈0.01)。减毒沙门氏菌运送的DNA疫苗SL7207(pVAX1—S1)诱导小鼠产生了特异性的血清抗体。结论:构建的重组减毒沙门氏菌SL7207(pVAX1—S1)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应答。这为进一步研制冠状病毒新型基因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