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菌体形态对发酵法生产番茄红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菌体形态是影响霉菌代谢的重要因素。主要考察了煤油和不同表面活性剂对三孢布拉氏霉菌菌体形态及番茄红素合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添加煤油和triton-X100形成菌丝球时,该菌丝形态不利于物质的传递,细胞合成番茄红素的能力无明显变化。而当添加水溶性表面活性剂span-20时,形成粗、短分散型的菌丝体,强化了传质,促进了番茄红素的合成,番茄红素生产能力提高了近3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红球菌SY095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对正十六烷的溶解性、微生物降解正十六烷的效率、菌体生长及菌体表面疏水性的影响。方法:测定添加不同生物表面活性剂的降解体系中菌体生物量、细胞表面疏水性、正十六烷含量的变化。结果:生物表面活性剂对疏水性底物正十六烷具有很强的增溶作用,可以显著提高正十六烷的表观溶解度;生物表面活性剂对正十六烷的生物降解具有促进作用,添加量为100 mg/L时,96 h正十六烷去除率达93.32%;生物表面活性剂能明显促进红球菌SY095生长,添加量为300 mg/L时,菌株32 h生物量为未添加生物表面活性剂对照组的2.7倍;生物表面活性剂还能引起红球菌SY095菌体表面疏水性明显增大,添加量为25 mg/L时,菌株对数生长期BATH值达66.94%,高于未添加生物表面活性剂对照组的42.99%。结论: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增加菌体的表面疏水性,促进微生物对正十六烷的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3.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生物丁醇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丙酮-丁醇发酵的产物浓度过低(丁醇终浓度约为1.3 wt%),导致后期分离成本过高,从而影响了该过程的经济性,限制了其工业化进程。本文研究了高添加量的小分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生物丁醇发酵的影响。以吐温80为例,实验表明,当表面活性剂添加量超过其临界胶束浓度后,丁醇发酵的终浓度会随着表面活性剂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添加量达到5 wt%时,丁醇终浓度可以达到1.6 wt%,远高于该菌种的抑制浓度(0.8 wt%)。为阐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机理,实验考察了吐温80对丁醇的增溶效应以及对发酵菌体表面亲疏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吐温80对丁醇的增溶效果很小,而对菌体表面的亲疏水性有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培养条件对里氏木霉306菌体形态和t-PA生物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里氏木霉(Trichoderrna reesei)306是能够生物合成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基因工程菌株。在对其液态深层培养时,发现随培养夸件和培养时间的变化,其菌体能以松散和菌丝球的两种形态存在。菌体形态和t-PA的产生密切相关。培养基中无机盐和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添加量以及接种量和pH等培养条件是影响里氏木霉306菌体形态和t-PA合成的主要因素。在液态深层培养过程中,菌体以松散的菌丝体形态生长,形成纸浆状发酵液,利于t-PA的合成。  相似文献   

5.
三孢布拉霉中类胡萝卜素合成与脂肪酶活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三孢布拉霉(Blakeslea trispora)为对象,考察了起始 pH、金属离子以及表面活性剂等对菌体类胡萝卜素和胞外脂肪酶活力的影响.研究表明:一定条件下,类胡萝卜素合成与脂肪酶活力密切相关.培养基最佳起始pH为7.0,此时类胡萝卜素产量和脂肪酶活力都达到最大.分别考察了Cu2 、Mn2 、Zn2 、Ca2 、Fe2 、Ba2 和Sr2 等金属离子的作用,发现Ca2 的促进作用最大,2×10-3 mol/L Ca2 ,脂肪酶活力为原来的两倍,菌体的类胡萝卜素提高34%.表面活性剂Triton-X 100和Tween-80均促进脂肪酶的活力,促进类胡萝卜素的合成.Triton-X 100的最佳浓度为0.75 g/L,脂肪酶的活力和菌体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75%和15%;Tween-80的最佳浓度为10 g/L,脂肪酶的活力和菌体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35%和53%.  相似文献   

6.
在有表面活性剂和乙醛的反应系统中,面包酵母和白地霉可利用AMP1、腺苷或腺嘌呤为底物,通过酶促磷酸化作用合成ATP。缺少表面活性剂和乙醛或其中之一都不能有效地合成和积累ATP。季铵盐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增加细胞壁透性的效果显著。菌体内合成ATP,的酶系可逸出体外,酶促反应在体外进行。葡萄糖除作为能源外,对己糖激酶的释放有促进作用。酶促合成ATP的途径是AMP被直接磷酸化生成ADP后,再由葡萄糖酵解途径磷酸化合成ATP。在反应过程中未见到有积聚腺苷的阶段。在反应系统中加入乙醛可促进ADP形成ATP,乙醛起受氢体的作用。在进行酶促合成ATP 的反应时,好气菌受细胞壁透性和受氢体的限制,厌气菌则不受此二者的限制。细胞壁是阻挡菌体内酶系的逸出,而不是限制底物进人细胞内。  相似文献   

7.
采用酶抑制剂法和前体喂养试验法初步研究了结构新颖的活性蒽醌化合物1403C的合成途径.研究表明,甲羟戊酸合成途径的关键酶抑制剂邻氨基苯甲酸、柠檬酸三钠对单位菌体1403C产量影响比较小;莽草酸途径关键酶氨基苯甲酸合成酶的抑制剂三甲胺在低浓度时(3、6 mmol/L)对单位菌体1403C产量没有影响,而高浓度(12 mmol/L)时由于较大程度改变发酵液pH而降低了单位菌体1403C产量;莽草酸途径中间产物莽草酸的添加对单位菌体1403C产量没有明显的影响;添加聚酮合成途径聚酮合酶的专一性抑制剂碘乙酰胺对1403C的合成产生强烈的抑制,抑制程度达94.2%;添加丙二酸对1403C的合成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单位菌体1403C产量最大增加了59.2%.乙酸钠和丙二酸混合比例为1∶ 4时对单位菌体1403C产量具有最大促进作用,最大提高量为102.7%.由此推断Halorosellinia sp.(No.1403)可能通过聚酮途径合成1403C.  相似文献   

8.
黑曲霉S1生淀粉糖化酶生物合成的调节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对黑曲霉S_1(Aspergillus niger S_1)生淀粉糖化酶生物合成调节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该菌生淀粉糖化酶的合成与菌体生长呈负相关,即酶的合成过程是典型的选择性合成过程。该菌生淀粉糖化酶的合成受降解物阻遏调控,缓慢供给低浓度易利用碳源和添加环腺苷磷酸(cAMP)可使酶的合成消阻遏,通过研究放线菌素C_1(Actinomycin C_1)等抑制剂对酶合成的影响而推断黑曲霉S_1生淀粉糖化酶合成的阻遏调控发生在转录水平上。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耐高温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ZY-3的生理生化特性,并通过测定发酵液的菌体密度、表面张力和乳化活性等指标,研究不同碳源和初始pH对菌株ZY-3生长和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影响,同时对其所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进行了初步分离和性质分析。菌株ZY-3被初步鉴定为芽胞杆菌属(Bacillus),具有产酸、不产H_2S、还原硝酸盐等特性。在以淀粉为碳源、初始pH 6.0的培养基中发酵,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多且稳定;在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中都有淀粉的条件下,菌体生长较多,降低表面张力和乳化的作用均较强,所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使发酵液的表面张力从72.1 mN/m降到53.1 mN/m,乳化活性从0升高到24%。初步判断产物为糖脂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分离自海水的芽孢杆菌dhs-330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培养条件和产物特性,采用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种,对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氮源、p H值和培养温度进行优化,采用飞行时间质谱进行产物鉴定及抑菌圈法考察产物抑菌活性。结果显示,该菌株与Bacillus mojavensis菌株16S r DNA的序列相似性为99%。菌株发酵液表面张力可由70 m N·m-1降低至27 m N·m-1。发酵培养基的最适碳源、有机氮源和无机氮源分别为甘油、酵母膏和尿素;p H值为6.5~7.0、温度为30~35℃条件下,菌体生长和生物表面活性剂合成最为有利。发酵产物为脂肽-糖脂混合型生物表面活性剂,对海洋污损微生物Bacillus pumilus dhs04有显著的抑菌活性。菌株dhs-330是能合成脂肽-糖脂混合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海洋污损微生物防除潜力的优选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