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平颏海蛇毒的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家树  吴秀荣 《动物学报》1990,36(3):268-274
用CM-sephadex C-50柱层析,醋酸铵缓冲液洗脱,从平颏海蛇(Lapemis hardwickii)毒腺提取物中分得15个蛋白组分。其中2个有磷脂酶A_2活性,用免疫学方法证实为肌肉毒组分。其中10个是能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毒组分。肌肉毒的蛋白质含量约占粗毒蛋白质总量的32.2%。神经毒的蛋白质含量约占粗毒蛋白质总量的52.3%。神经毒的毒性比肌肉毒的毒性强。这些结果提示,平颏海蛇毒有肌肉毒和神经毒两种。神经毒是平颏海蛇毒的主要毒性成分。  相似文献   

2.
曹宜生  刘志平 《蛇志》1993,5(3):6-8
应用羧甲基纤维素盐浓度阶段洗脱柱层析法分离湖南眼镜蛇毒获得15个蛋白峰,其中四个神经毒素峰,产率12%.两神经毒主峰合并对小白鼠皮下注射半数致死量为0.13mg/kg,全毒为1.27mg/kg,广西产克痛宁(眼镜蛇神经毒)为0.35mg/kg。本室制备的蛇神经毒活性较全毒提高近9倍。较广西产克痛宁高1.5倍。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四个神经毒峰蛋白迁移率分别为0.64,0.70,0.76,0.82。克痛宁为三条神经毒蛋白带,全毒为10条以上蛋白带.  相似文献   

3.
经Sephadex G-50,sp-Sephadex C-25二步柱层析法,从山东马氏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ch)粗毒中分离出四种对美洲(虫非)蠊有强直麻痹反应的毒性蛋白组份。其中二个组分在SDS聚丙烯酰胺电泳和等电聚焦电泳上均呈现单一区带,命名为BmK IT-Ⅰ,BmK IT-Ⅱ其pI分别为8.2和8.4,分子量分别为8400和7560。同时还分析了二个组份的氨基酸组成。经DABITC/PITC双偶合法测定了BmKIT-Ⅰ和BmK IT-Ⅱ的N端部份氨基酸排列顺序,它们分别为H_2NVal.Arg.Asp.Ala……H_2NVal.Arg.Asp.Gly……。 电生理学研究表明,纯化的BmK IT-I(1×10~(-5)g/ml)对(虫非)蠊腹Ⅵ神经节的突触传递有阻断作用,阻断后用生理溶液洗,则突触传递可恢复。从同一蝎毒粗毒中分离纯化的哺乳动物类神经毒素BmKⅢ在浓度高出100倍(1×10~(-3)g/ml)时也可以阻断(虫非)蠊腹Ⅵ神经节的突触传递,但用生理溶液冲洗没有观察到恢复。  相似文献   

4.
张玉雄  蓝晓莲  张炎安 《蛇志》2013,25(1):30-31
目的探讨血循毒和混合毒毒蛇咬伤患者凝血功能与致伤蛇种及就诊时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222例毒蛇咬伤患者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及致伤蛇种、就诊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我院蛇伤(血循毒和混合毒)患者以竹叶青蛇、烙铁头蛇、五步蛇、眼镜蛇为常见,少数为乡城烙铁头蛇、白头蝰蛇、眼镜王蛇,其它蛇伤罕见。(2)五步蛇伤早期(6h内)容易出现凝血功能障碍。(3)除五步蛇、蝰蛇外,其它血循毒和混合毒毒蛇咬伤6h后就诊者凝血功能障碍机率高。结论我院蛇伤以竹叶青蛇、烙铁头蛇、五步蛇、眼镜蛇咬伤常见,五步蛇咬伤早期(6h内)易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其它血循毒、混合毒毒蛇咬伤6h后凝血功能障碍率高;早期凝血功能障碍对五步蛇咬伤有诊断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尖吻蝮(Agkistrodon acutus)蛇毒的分离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用二乙氨乙基纤维素柱层析法将尖吻蝮蛇毒分成15个组分,并对粗蛇毒及各分离组分进行了各种生物活力的测定,结果表明:1.粗蛇毒中存在有精氨酸酯酶,蛋白水解酶、碱性磷酸酶,磷酸二酯酶,5′—磷酸二酯酶,5′—核苷酸酶,ADP酶、ATP酶,L—氨基酸氧化酶及磷酸酯酶A等10种酶活力;但不存在胆碱酯酶及核糖核酸酶的活力;2.蛋白水解酶,5′—核苷酸酶及ADP酶普遍存在于粗蛇毒经分离后的各组分中;3.精氨酸酯酶存在于组分6—13中,以第8组分的活性最高;4.第1及5—13组分显示有较高的凝血活性,第1—2组分及9—15组分显示有出血毒,第12(小鼠死亡率2/5)及第13组分(小鼠死亡率3/5)显示有较高的毒性;第1—2,9—15组分显示有纤溶活性。  相似文献   

6.
成友军  孔天翰  董伟华 《蛇志》2006,18(3):173-177
目的从眼镜蛇毒组分CⅡ中寻找抗肿瘤有效组分并研究其对多药耐药K562/A02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用SephadexG-75、SephadexG-25层析法从蛇毒中分离、纯化抗肿瘤有效组分,经SDS-PAGE电泳、HPLC分析、鉴定,用MTT法观察细胞毒性作用。结果CⅡ-3-1(近似电泳纯)的LD50为(0.622±0.007)mg/kg。CⅡ-3-1对耐药K562/A02及敏感K562细胞均有抑制作用。结论中华眼镜蛇毒中组分CⅡ-3-1对K562及K562/A02细胞都有显著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7.
胡建国 《蛇志》2012,24(1):56-57
蛇毒是从毒蛇头部毒腺分泌的有毒液体,是一种重要的天然动物毒素,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现已被应用于溶栓、抗癌、止血、止痛等方面。传统上蛇毒分为神经毒、血循毒与混合毒。尖吻蝮是我国十大剧毒蛇之一,其毒液主要作用于血液系统,引起出血、肿胀与局部组织坏死。已经发现尖吻蝮蛇毒多属丝氨酸蛋白酶、金属蛋白酶和磷脂酶屯家族,部分蛋白质可能属于去整合素家族[1]。现就尖吻蝮蛇毒生理活性及药理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世界范围内眼镜蛇属约28种[1]。我国有舟山眼镜蛇(naja atra)和孟加拉眼镜蛇(naja kaouthia)两种,前者过去又称为中华眼镜蛇[2]。眼镜蛇是腺管牙类毒蛇,其毒腺分泌的毒液是以神经毒为主的混合毒,即神经毒和血循毒。眼镜蛇毒神经毒素(cobra neurotoxin,CNT)是其毒液中毒性最大的成分,它能使动物产生呼吸抑制和骨骼肌麻痹,甚至死亡[3]。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蛋白质组学的发展,眼镜蛇毒神经毒素的一些组分已得到分离、纯化、测定,并广泛应用于科研和临床。本文就眼镜蛇毒组分中神经毒素的研究与应用进  相似文献   

9.
罗艳萍  陈远志  黎肇炎 《蛇志》2009,21(2):90-93
目的研究短尾蝮蛇毒磷脂酶A2的分离纯化及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方法磷脂酶A2的分离纯化采用CM-SephadexC-25、DEAE-SepharoseCL-6B、SephacrylS-200、SephadexG-75柱层析法,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其蛋白分子质量,以磷脂酶Az测定方法测定其酶活性,用比浊法测定其对二磷酸腺苷(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从短尾蝮蛇毒中纯化所得磷脂酶A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0×10^3(非还原)、17.6×10^3(还原),它具有磷脂酶A2活性,能明显抑制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并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此方法成功地从短尾蝮蛇毒中分离纯化出磷脂酶A2,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10.
肉毒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肉毒毒素是肉毒梭菌产生的一种神经毒素,能够通过抑制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释放而引起肌肉麻痹.肉毒毒素在培养液中以复合物形式存在,其中的毒性组分由3个非同源性结构域组成,是一种新型的金属蛋白酶.不同血清型的肉毒毒素能够特异性地作用于不同底物,这些底物在神经细胞的胞外分泌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肉毒毒素在胞吞胞吐机制的研究以及临床医学应用方面具有宝贵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纯化眼镜蛇毒蛋白对乙酰胆碱受体通道的阻断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培养的抓蟾胚胎神经和肌肉细胞上用膜片箝技术研究了从中国华南产眼镜蛇毒分离出的神经毒组分对乙酰胆碱受体(ACh-R)通道的影响,发现它在微终板电位和单通道水平上都有明显的阻断作用。完全阻断神经肌肉接点传递的剂量约为2.0μg/ml,对乙酰胆碱受体通道的半阻断量约为0.23μg/ml。这表明它与α-银环蛇毒有相似功效。  相似文献   

12.
刘晓丹 《蛇志》2004,16(1):79-79
尖吻蝮蛇毒纤维蛋白溶解酶是一种具有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蛋白水解酶 ,常具有出血活性 ,因此 ,寻找具有纤维蛋白溶解活性 ,又无出血活性的纤维蛋白溶解酶十分必要。作者对尖吻蝮蛇毒无出血活性纤维蛋白溶解酶(NHFLE)进行了分离纯化及其理化性质的研究。应用凝胶过滤和离子交换柱层析法分离纯化收集具有酶活性的蛋白峰 ,用 1 2 %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作纯度鉴定和测定纤维蛋白溶解酶的相对分子量 ,采用纤维蛋白平板法测定活性。结果从尖吻蝮蛇毒 NHFLE的分离纯化得的单一峰纤维蛋白溶解酶为单一条带 ,其相对分子量为 2 50 0 0 ,没有…  相似文献   

13.
鸡胚脊髓背角中神经营养活性物质的初步分离和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u YB  Xue QS  Xiao YP  Wang XR 《生理学报》2001,53(4):321-324
从9d龄鸡胚脊髓背、腹角组织提取液中,用SephadexC-75凝胶层析法分离出DⅠ和DⅡ,VⅠ和VⅡ各组蛋白质组分,体外培养检测各组分对鸡胚背根节的神经营养活性,结果表明,DⅡ组分具有明显的促背根节神经突起生长的作用,而DⅠ组分无此作用;经SDS-PAGE电泳检测,DⅡ组分中蛋白质的分子量范围是61-15kD。而腹角的分离组分VⅠ和VⅡ对背根神经节神经突起的生长并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原矛头蝮(P.mucrosquamatus)蛇毒对小鼠脏器形态结构的影响,从组织学角度探讨该蛇毒的致病机理。方法:用原矛头蝮攻击小鼠,待小鼠死亡后,立即进行解剖,观察心脏和大血管内部血栓形成情况。取心脏、血管、周围神经、肾脏、肝脏、脾脏和肺,观察外形,并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用健康小鼠相同器官为对照,比较二者的差异。结果:被原矛头蝮攻击致死小鼠的心脏、肝脏和肺发生了显著收缩;心腔和血管腔被血栓堵塞;在心脏、肝脏和肾脏组织血管中观察到了血栓;脾脏中白细胞显著增多;肺泡收缩,细支气管严重收缩致管腔堵塞;股动脉血管内膜发生了脱落;在股神经中发生了脱髓鞘现象。结论:急性凝血和窒息是导致小鼠死亡的重要原因;原矛头蝮蛇毒兼具血循毒和神经毒的特征;原矛头蝮蛇毒可导致多种脏器内部结构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5.
采用柱层析法提纯狂犬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柱层析法提纯狂犬病毒的研究顾鸣,邵益斌,顾勤,曾蓉芳(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上海200051)关键词狂犬病毒,柱层析法迄今,分离提纯包膜病毒的方法多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亲和层析法和等电聚焦法等,这些方法有一定的优点,但用在处理量很大的病毒疫苗...  相似文献   

16.
灰葡萄孢BC7-3菌株除草活性组分的纯化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蒙  徐扩  董金皋 《微生物学报》2008,48(10):1362-1366
[目的]植物病原真菌毒素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源除草剂,本研究旨在找到一个新的具有除草活性的化合物结构.[方法]在前期薄层层析法、柱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的基础上对灰葡萄孢诱变菌株BC7-3的代谢产物中具有除草活性的5个不同组分分别进行了液相色谱制备.[结果]本研究得到了一个纯度达99.38%对单子叶杂草马唐具有较强杀除活性的纯组分,通过对纯组分的物理性状测定并结合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以及核磁共振波谱等分析方法鉴定化学结构为10-顺-二氢化灰霉二醛.[结论]研究的结果为微生物除草剂的创新和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蛇毒神经毒的镇痛作用的研究沈阳生物资源医用研究所覃志忠经过对中华眼镜蛇毒中神经毒的一系列研究,发现其有较为理想的镇痛作用。我们通过观察小白鼠的热痛觉实验对此进行了探讨:一、神经毒的制备:制备神经毒用的原料系中国蛇协蛇毒研究所提供的眼镜蛇毒(Najan...  相似文献   

18.
胶质细胞,细胞因子与神经毒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胶质细胞、细胞因子与神经毒作用胡树仙赵忠君(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神经免疫药理实验室)目录一、小胶质细胞与神经毒作用(一)奎宁酸(二)反应性含氧介导物(三)反应性含氮介导物(四)谷氨酸盐二、与神经毒性有关的细胞因子(一)白细胞介素1β(二)白细胞介素...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了用SephadexG—100柱层析法纯化样品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纤溶酶组成成分的分子量的研究结果。经柱层析分离的纤溶酶电泳测定分子量结果为11条带,分别为68,000、49,000、42,000、41,000、36,000、29,000、27,000、26,000、25,000、21,000和12,000。而纤溶酶的主要组分集中在21.000与42.000之间,为其活性组分。  相似文献   

20.
据报道凡含有神经毒的蛇毒都具有与终板区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从而阻断神经肌肉传递的突触后阻遏作用,其中只有银环蛇毒和澳大利亚虎蛇毒等兼有突触前阻遏作用。本工作对蝮蛇(Agkistrodon halys Pallas)毒阻遏神经肌肉传递的作用点进行了分析。当小鸡颈二腹肌标本在蝮蛇毒作用下出现传递完全阻遏之后,其肌肉对乙酰胆碱还保持着约50%的敏感性,同时由离子电泳注射法测知,蝮蛇毒能降低大白鼠膈肌终板区的乙酰胆碱敏感性。蝮蛇毒对神经肌肉传递除具有突触后作用外,尚应具有突触前作用。在较低浓度(40~100微克/毫升)蝮蛇毒作用下,小终板电位频率和终板电位的量子含量都有一短暂的增加,然后逐渐下降,但在高浓度下(200微克/毫升),两者在逐渐下降之前均无暂时增加现象。增加溶液中的镁离子浓度或降低钙离子浓度均能使蝮蛇毒引起的神经肌肉完全阻遏的出现时间延长。这些又进一步证实了蝮蛇毒中除含有作用于突触后的成分外,尚含有作用于突触前的成分。从蝮蛇毒中分离神经毒成分的方法已初步建立,根据本工作的启示,再进一步分离突触前毒素的工作已初获成功,有关资料将另行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