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竹黄是腐生于我国南方剑竹上的一种子囊菌。子实体经分离后,菌丝接种,液体发酵。发酵液过滤,菌丝用沸水抽提,乙醇沉淀,去蛋白质,透析后即得粗制品。粗制品经DEAE-纤维素柱层析两次得到白色粉末的两个多醣组分,Sb1及Sb2。Sb1及Sb2分别经玻璃纤维纸高压电泳,凝胶柱层析,气相层析证明为一单一物质。Sb1及Sb2比旋度均为正值。Sb1具890cm~(-1)的红外吸收。两者均不含氮。与碘无反应。经纸层析与气相色谱分析,Sb1含D-葡萄糖,D-半乳糖和L-阿拉伯糖,其克分子比为0.37:1.0:0.07。Sb2含D-葡萄糖,D-半乳糖,D-甘露糖和L-阿拉伯糖,其克分子比为0.25:1:0.47:0.12。  相似文献   

2.
银耳孢子多糖TF-A、TF-B、TF-C的分离、纯化及组成单糖的鉴定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用固体培养法获得的中国福建产银耳孢子(Tremella fucifromis Berk)经热水提取,三氯醋酸-正丁醇除杂蛋白、透析、乙醇沉淀,再通过DEAE-Dextran-Gel A-25柱层析分离和Sephadex G-200柱层析纯化,得到三种白色粉末状的多糖,命名为TF-A、TF-B及TF-C。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及气相色谱分析证明三者均为均一体。TF-A、TF-B及TF-C用酸完全水解,经纸层析和气相色谱分析表明:TF-A由L-岩藻糖、L-阿拉伯糖、D-木糖、D-甘露糖、D-半乳糖和D-葡萄糖组成,摩尔比为葡萄糖:甘露糖:木糖:岩藻糖:阿拉伯糖:半乳糖=1.06:1.0:0.33:0.29:0.037:0.75,TF-B及TF-C都由L-岩藻糖、L-阿拉伯糖、D-木糖、D-甘露糖、D-葡萄糖和葡萄糖醛酸组成,摩尔比分别为:葡萄糖:甘露糖:木糖:岩藻糖:阿拉伯糖:葡萄糖醛酸=0.16:1.0:0.28:0.73:0.036:0.19和0.086:1.0:0.37:0.75:0.058:0.37。  相似文献   

3.
亮菌多糖的研究——Ⅰ.ATM3组分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亮菌系担子菌。分离于腐烂柳木上,经子实体分离后,进行发酵培养。菌丝用热水抽提、乙醇沉淀、去蛋白、逆向流水透析、DEAE-纤维素柱层析两次,得到白色粉末ATM3。ATM3经超离心密度梯度分析,玻璃纤维纸电泳和Sephadex G-200柱层析,证明为单一均匀成分。ATM3的比旋度为[α]_D 95.2°,不含氮,分子量145,000。用红外光谱法、~1H核磁共振和~(13)C核磁共振法证明其糖苷键为α型。经纸层析及气相层析分析,ATM3含D-葡萄糖,D-半乳糖,D-甘露糖,L-木糖和L-岩藻糖,其摩尔比为0.86;0.30:3.91:1.0:0.85。ATM3进行过碘酸盐氧化及Smith降解,证明其结构中的主要连接键型为α(1→6),并有少量α(1→3)。ATM3动物半体内肿瘤抑制率为81%。动物体内抑制率对S-180为26.6%,对HAC为37.7%。  相似文献   

4.
利用水提醇沉提取柿子多糖(WPP),经季铵盐沉淀法和凝胶柱层析对柿子粗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了水溶性的柿子粗多糖(WPP1)和盐溶性的柿子粗多糖(WPP2)两个柿子多糖组分。通过对理化性质、分子量和单糖组成测定结果分析,确定WPP1是含有α糖苷键的化合物,由L-鼠李糖、L-阿拉伯糖、D-葡萄糖和D-半乳糖四种单糖组成,四种单糖的摩尔比为0.8831∶0.6862∶0.7022∶1,分子量为2.05×105Da。WPP2由L-阿拉伯糖和D-半乳糖两种单糖组成,其摩尔比为0.8466∶1,分子量为2.63×105Da。WPP1和WPP2均表现出吡喃糖的特征吸收。  相似文献   

5.
半枝莲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理化性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唇形科植物半枝莲全草的热水提取液经乙醇沉淀、去蛋白、逆向流水透析、DEAE-纤维素柱层析和Sephadex G-100柱层析得纯品半枝莲多糖(S-BP)。凝胶过滤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证明为单一均匀成分。SBP的比旋度为[α]_D~(20)=+26.2°,不含氮,分子量13000,具有890cm~(-1)红外吸收峰。经纸层析和气相色谱分析,SBP含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和葡萄糖,其克分子比为1.14:1.50:0.20:0.75:1.0:2.18。  相似文献   

6.
半枝莲经热水提取,除蛋白质,乙醇沉淀,DEAE-纤维素及Sephadex G-150柱层析分离得到一种白色粉状多糖SPS_4。经琼脂糖电泳、玻璃纤维纸电泳及醋酸纤维素薄膜,凝胶柱层析证明SPS_4为均一性多糖。经进行完全酸水解后纸层析及气相层析分析确定糖基的组成及摩尔组成比为鼠李糖:岩藻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牛乳糖=0.22:0.26:1.0:0.09:0.51:1.82:2.09。平均分子量为10000。体外实验表明,多糖SPS_4对S-180肉瘤细胞及腹水肝癌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香菇菌丝体多糖LeBDl—1的分离纯化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菇(Lentinula edodes)465菌株用添加啤酒发酵醪泥的培养基发酵培养10d后,菌丝体经洗涤、热水浸提、乙醇沉淀,再经DEAE-纤维素柱(CI—型)分离和Sephadex G—100柱层析纯化,得到白色絮状多糖LeBD1—1。经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和HPLC检测纯度,LeBD1—1为均一成分。HPLC法测得分子量为130000Da,红外光谱测定其糖苷键为α型。经完全酸水解后用硅胶薄层层析和气相色谱法分析单糖组成,LeBD1—1中含D-甘露糖、D-葡萄糖、D-半乳糖、D-木糖和D-阿拉伯糖,各单糖摩尔比为2.45:1.00:0.03:0.08:0.10,是一种以含甘露糖为主的杂多糖。  相似文献   

8.
伞形科植物明党参根的热水提取液经乙醇沉淀、去蛋白、逆向流水透析,DEAE-纤维素柱层析和 Sephadex G-100柱层析得纯品明党参多糖(CSP)。凝胶过滤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证明为单一均匀成分。CSP 的比旋度为〔α〕_D~(20)=+170.9(C=0.4,H_2o),不含氮,分子量52000,具有845cm~(-1)红外吸收峰。经纸层析和气相色谱分析,CSP 含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和葡萄糖,其摩尔比为0.09:0.25:0.17:1.0:1.56:11.94。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样品黄芪多糖的结构和单糖组成差异。方法:采用闪式提取、乙醇沉淀法从黄芪根部提取多种多糖化合物,脱除蛋白、凝胶层析后的多糖化合物经水解、乙酰化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黄芪水溶性多糖中单糖组成、结构及其比例,将同样的方法应用到8个不同产地或不同级别的黄芪样品中。结果:黄芪多糖所含单糖种类主要有L-鼠李糖、L-阿拉伯糖、D-木糖、L-木糖、D-核糖、L-核糖、D-半乳糖,D-葡萄糖,D-甘露糖,且不同黄芪样品所含黄芪多糖里含有的单糖种类及含量有较大差别。结论:该研究可为黄芪品种甄别及黄芪多糖品质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样品黄芪多糖的结构和单糖组成差异.方法:采用闪式提取、乙醇沉淀法从黄芪根部提取多种多糖化合物,脱除蛋白、凝胶层析后的多糖化合物经水解、乙酰化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黄芪水溶性多糖中单糖组成、结构及其比例,将同样的方法应用到8个不同产地或不同级别的黄芪样品中.结果:黄芪多糖所含单糖种类主要有L-鼠李糖、L-阿拉伯糖、D-木糖、L-木糖、D-核糖、L-核糖、D-半乳糖,D-葡萄糖,D-甘露糖,且不同黄芪样品所含黄芪多糖里含有的单糖种类及含量有较大差别.结论:该研究可为黄芪品种甄别及黄芪多糖品质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实验室培养的亚心型扁藻为原料,热水提取扁藻多糖。多糖经加热除蛋白、乙醇分级、Sephadex G-50柱层析等一系列纯化步骤后,得到一扁藻多糖(简称PPSc-1)。PPSc-1经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和SephadexG-100柱层析的纯度鉴定,组分均一。将多糖PPSc-1用三氟乙酸全水解,然后进行HPAEC-PAD分析,结果表明组成该多糖的单糖为D-半乳糖、D-2-氨基葡萄糖、D-阿拉伯糖、D-鼠李糖和3种未知单糖。各种已知单糖的摩尔比是D-半乳糖∶D-2-氨基葡萄糖∶D-阿拉伯糖∶D-鼠李糖=59.64∶40.9∶18∶1。  相似文献   

12.
经石油醚脱脂、除胶后,采用热水提取、分步醇沉工艺获得杜仲叶水溶性多糖PsEUL1、PsEUL2、PsEUL3,分别经S-8大孔树脂脱色,Sevag法脱蛋白及透析,其中PsEUL1经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分离得多糖组分PsEUL11、PsEUL12、PsEUL13,抗补体活性实验表明,其中有多个组分有不同程度的抗补体活性,并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活性多糖PsEUL13经硫酸-咔唑反应及气相色谱法测定,单糖组成为:L-鼠李糖、D-岩藻糖、D-阿拉伯糖、D-木糖、D-葡糖糖、D-半乳糖、糖醛酸,含量比为11.8∶1.6∶37.7∶4.2∶10.7∶12.8∶21.2。  相似文献   

13.
鬼臼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鬼臼经乙醚脱脂后用热水抽提,用蛋白酶法和Sevag法相结合除去蛋白质,乙醇分级沉淀,经DEAE-Sepharose和Superdex G-75或Sephacryl S-200HR柱层析纯化得到两种多糖组分EPS-A和EPS-B。经分析该两种多糖均为单一组分,用分子筛层析法测定了EPS-A和EPS-B的分子量分别为15kD和175kD。纸层析和气相层析分析得知,EPS-B含有木糖,阿拉伯糖,鼠李糖,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其摩尔比为0.37:2.20:0.57:9.83:1.0:3.42,而EPS-A中仅含葡萄糖,体内试验结果表明,EPS-B多糖对小鼠腹水肝癌细胞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将大肠杆菌K-12中的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和L-阿拉伯糖异构酶基因araA以串联方式克隆到载体pET-28a(+)上,并转入大肠杆菌BL21( DE3)中进行表达.通过SDS-PAGE分析发现,重组菌株能表达出大量可溶性β-半乳糖苷酶蛋白和L-阿拉伯糖异构酶蛋白.以重悬菌液为酶源,可将乳糖降解为D-半乳糖,并将D-半乳糖转化为D-塔格糖.在温度为50℃,pH 7.0的缓冲液中,经一段时间反应后,D-塔格糖的转化率可达21%以上.加入Mn2+、Co2+和Fe2+均能够使D-塔格糖的转化率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用毕赤酵母表达L-阿拉伯糖异构酶。方法:用PCR法扩增大肠杆菌的L-阿拉伯糖异构酶基因,构建含L-阿拉伯糖异构酶基因的毕赤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9K-ai。通过电转法将pPIC9K-ai转化毕赤酵母GS115基因组。先筛选出高G418抗性的克隆,然后再从高拷贝的克隆中筛选出高表达重组L-阿拉伯糖异构酶的重组子作为工程菌GS115(pPIC9K-ai)。结果:在甲醇诱导下,摇瓶发酵GS115(pPIC9K-ai)3d,分泌表达L-阿拉伯糖异构酶32 mg/L。结论:毕赤酵母表达的L-阿拉伯糖异构酶具有转化D-半乳糖为D-塔格糖的生物活性。每升GS115(pPIC9K-ai)发酵液能转化D-半乳糖生成30 mgD-塔格糖。  相似文献   

16.
将大肠杆菌K-12中的B-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和L-阿拉伯糖异构酶基因araA以串联方式克隆到载体pET-28a(+)上,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表达。通过SDS—PAGE分析发现,重组菌株能表达出大量可溶性B.半乳糖苷酶蛋白和L-阿拉伯糖异构酶蛋白。以重悬菌液为酶源,可将乳糖降解为D-半乳糖,并将D-半乳糖转化为D-塔格糖。在温度为50℃,pH7.0的缓冲液中,经一段时间反应后,D-塔格糖的转化率可达21%以上。加入Mn^2+、Co^2+和Fe^2+均能够使D-塔格糖的转化率提高。  相似文献   

17.
测定了43种碳水化合物对酶活力的影啊。其中半乳糖、甘油醛及纤维二糖使酶活力下降50%以上,D-阿拉伯糖、塔格糖、半乳糖醛酸、D-枝糖、L-阿拉伯糖、D-葡萄糖酸内酯.乳糖及蔗糖使酶活下降到70%左右;而二羟丙酮、2-脱氧-D-半乳糖及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使酶话提高50%左右;其余的碳水化合物对酶活无明显影响。测定了Hg2+、甘油醛及半乳糖对酶的抑制类型。结果表明,Hg2+是a-半乳糖苷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剂,半乳糖及甘油醛是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后两者的K,值分别为8.3及12.5 mmol/L。  相似文献   

18.
细叶小檗果色素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叶小檗(Berberis poiretii schneid)之红色浆果,经压榨得鲜果汁。采用醋酸铅沉淀,正丁醇提取的纯化方法,得到纯化色素。此色素在三种溶剂系统中纸层析,均显示两条不同红色谱带。酸水解后,甙元部分与标准品对照,在三种溶剂系统中进行纸层析,证明含有下面两个花青甙元:(1)天竺葵甙元(pelargonidin)、(2)矢车菊甙元(cyanidin)。纸层析制备后,在0.1%盐酸-乙醇中测定两个花青甙元的吸收光谱,最大吸收峰分别在532mm和547mm。配糖的测定用甲酸水解,与标准糖对照纸层析和薄层层析,证明配糖为葡萄糖和阿拉伯糖。色素经纸层析制备成两条谱带后,分别用高效薄层法直接水解,与标准糖对照层析,证明色素1配糖为葡萄糖,色素2配糖为葡萄糖和阿拉伯糖。  相似文献   

19.
裙带菜经水提法提取得到褐藻糖胶粗多糖,经DEAE-Sepharose FF离子交换层析和 Sepharose 4B层析后,得到Sl、S2两个单一组分,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50 808、38 335.基本结构及单糖组成分析表明,二者均含有岩藻糖、糖醛酸、硫酸基、半乳糖、甘露糖、葡萄糖、鼠李糖、木糖、阿拉伯糖,但含量差别较大,推测与二者的生理活性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20.
李娟  吴敬  陈晟  夏伟 《生物工程学报》2023,39(3):1107-1118
L-阿拉伯糖异构酶(L-arabinose isomerase,L-AI)是D-半乳糖异构化生成D-塔格糖的关键酶。为提高L-阿拉伯糖异构酶对D-半乳糖的活性及在生物转化中的转化率,本研究对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CGMCC2921来源的L-阿拉伯糖异构酶进行重组表达和生物转化应用,并对其底物结合口袋进行理性设计以提高酶对D-半乳糖亲和力和催化活性。结果显示,突变体F279I对D-半乳糖的转化率提高至野生型酶的1.4倍,进一步叠加获得的双突变体M185A/F279I的Km和kcat分别为530.8mmol/L与19.9s-1,底物亲和力显著提高,催化效率提高至野生型酶的8.2倍。以400 g/L乳糖为底物时,突变酶M185A/F279I转化率高达22.8%。本研究在乳糖高值化生产塔格糖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