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镍是一个广泛分布的元素,土壤中含有10~1,000ppm,平均40ppm。苏格兰某些田间作物曾因受镍毒而不能生长,由蛇纹石发育的土壤含有很高的镍,往往使作物中毒,但在这种土壤上生长的野生植物多是含镍高的和耐镍的。  相似文献   

2.
采集我国12种土壤,进行盆栽水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土壤上盆栽水稻糙米中镉、铜、锌、镍和铬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35ppm、4.82ppm、23.45ppm、1.09ppm和0.102ppm,铅在糙米中未检出。 按自然地带划分,不同土壤上生长的糙米中6种元素除铬外,均以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含量高。 不同土壤投加6种元素后种植水稻,以有机质含量高,pH适中的土壤上水稻生长较好,但各类土壤上生长的水稻均表现出受害症状。重金属在糙米中的累积随土壤pH升高而降低,随土壤有机质含量增高而减少。与土壤中<0.01毫米和<0.005毫米粒径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对应分析方法研究了辽河平原土壤中14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将其分为亲氧、亲硫、易淋溶元素3个组群。土壤类型、成土母质、土壤机械组成和有机质对元素分布有一定影响。指出了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是产生分异的内在原因,土壤机械组成中的大于0.01mm的粘粒仅对易淋溶元素分布有一定影响,0.01-0.001mm粒级的粘粒与亲硫元素、土壤有机质与亲氧元素分别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对浙江雪胆各器官主要金属元素分布及其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浙江雪胆原生土壤中Fe元素的含量最高,其次是K元素,Mn和Zn含量较低;2)植物的各器官中,均以K元素含量最高,其次是Ca和Mg,微量元素Fe、Mn和Zn含量均相对较低;3)Fe、Mn和Zn 3种微量元素均以根中含量为最高,Mg和Ca元素均以块茎中较高,K则以叶中最高;4)同一器官元素分布均呈正相关,而不同器官之间的元素分布整体上呈负相关;5)根中Mg、K和Ca均与土壤元素含量整体上呈负相关,块茎中元素均与土壤元素含量均呈正相关,叶中除Fe元素外,其他元素均与土壤元素含量均呈负相关;6)各器官大量元素的富集系数较高。  相似文献   

5.
锌污染对植物的毒害及植物的忍耐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锌在土壤中的总含量一般为10—300ppm,个别土壤可达500—1000ppm;在一些铅、锌矿区土壤的含锌量可高达2800ppm,甚至更高。锌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元素,但环境中过量的锌会造成环境污染,使一些植物受害不能生存,一些植物可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喀喇昆仑、昆仑山地区87种植物12个元素含量的特征。在含量水平上>10000ppm的元素有K,Ca,800—5000ppm的元素为Na、Mg,Fe、Al,10—100ppm的元素有Ba、Sr、Ti,Mn,V与Be的含量<10ppm。大多数植物Fe、V,Sr的含量高于一般的自然含量。植物中K含量的频数分布呈正态分布,其余元素的频数分布呈对数正态分布。不同植物种元素含量差异较大,Na的变异系数最大,Ca、Mg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同种植物在不同地点元素含量有较大差异,不同植物种差异也不同。如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垫状驼绒藜(Ceratoides compacta)>鼠麴凤毛菊(Saussurea gnaphaloides)。植物中元素含量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Fe、Al,V,Ti之间分别达极显著相关水平。用植物中12个元素的资料,对22种植物进行分类和排序,区分出Na,K型植物和Fe,Al,V,Ba型植物。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城市化对城市土壤环境的影响,从新疆乌鲁木齐市“城-郊-乡”梯度带采集77个表层土壤样品,测定其中As、Cd、Ni、Pb、Hg、Cu、Zn、V和Co等9种微量元素含量,利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和生态风险预警指数,对比分析沿城市化梯度带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中Hg元素在城区、郊区和乡村土壤中的平均含量均超出乌鲁木齐市土壤背景值,As元素在城区和郊区土壤中的平均含量超出背景值,Zn和Pb元素在城区土壤中的平均含量超出土壤背景值,其余元素在梯度带各土壤中的平均含量均低于相应背景值,所有重金属元素在城区土壤中的含量比乡村土壤中的含量高;梯度带上Hg元素呈现极强生态风险态势,其他8种元素呈现轻微生态风险态势;从生态风险预警指数来看,Hg元素在梯度带呈现重警、中警和重警态势,As元素在城区和郊区呈现预警态势,Zn元素在城区土壤中呈现预警态势,其余元素均呈现无警态势。整体上,研究区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其潜在生态风险沿城市化梯度带呈现较明显的减少趋势。研究区梯度带表层土壤中Hg元素是最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其潜在生态风险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8.
薛荔果中几种生命元素和果胶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广泛分布的野生薛荔果实中几种生命元素和果胶在不同生长期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发现薛荔果中几种生命元素和果胶的含量变化随其生长期而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通过与土壤中的元素组成比较,发现成熟的薛荔果中的生命元素含量与土壤的元素组成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探究野生和栽培产地滇重楼根际土壤中16种无机元素的5种化学形态分布规律及其与药材品质的相关性,为滇重楼科学化种植及药效功能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采用BCR顺序提取法提取不同化学形态的无机元素,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进行元素含量测定,再利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滇重楼的野生品和栽培品的根际土壤中16种无机元素主要以残渣态为主,且野生品和栽培品在各元素含量方面差异明显,栽培品高于野生品;Ca、Mg元素在水溶态和交换态中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元素,P、Mo元素含量则较低;Ca、Mg、Fe、Al元素在有机态和铁锰氧化态中的含量明显较高,但Na元素未检测出;相关性分析表明,滇重楼中重楼皂苷的积累与根际土壤中的P、K元素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Fe、Al、Se、Ba等元素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滇重楼根际土壤中的无机元素大部分以残渣态形式存在,P、K元素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重楼皂苷的积累,Fe、Al、Se、Ba等元素促进了重楼皂苷的积累。  相似文献   

10.
三江平原沼泽生态环境的化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金泰龙 《生态学报》1987,7(4):289-296
本文研究了三江平原沼泽生态系统的土壤、植物、地表水等生态环境要素中15种植物主要营养元素的含量、分布及其迁移特征。研究表明:(1)沼泽土壤中,N、P、K、Na、Zn、Co等元素的含量相对较丰富,Ca、Mg、Fe、Ni、Al等元素的含量相对较贫乏,而且这些元素在垂直分布上呈分层性、水平分布上呈分带性等特征;(2)沼泽植物具有富集K、Ca、Fc和Mo元素的特点。在15种化学元素中,P、Mo、Mn等元素被生物迁移或转化的能力较强,Co、Na、Al等元素被生物迁移或转化的能力较弱;(3)沼泽水体中,除Mo以外的其他元素含量均较其它天然水体中高。在15种化学元素中,Ca、Mg、Cu、Mn等元素的水迁移能力较强,Fe、Mo、K、Zn等元素的水迁移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1.
长白山土壤动物在物质循环中作用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陈鹏  富德义 《生态学报》1984,4(2):172-180
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质的生物循环过程中,对于生命元素的转换、储存和释放,土壤动物作为中间环节具有特殊的功能性作用。 本文讨论了长白山北坡四个垂直景观带的土壤动物类群的数量和分布,分析了其化学元素含量和生物富集量。探讨了土壤动物在每公顷土地面积上对绿色植物必需的常量元素K、Na、Ca、Mg、Fe以及微量营养元素Cr、Mn、Co、Ni、Zn、Cu、Sr、Mo的转换量。  相似文献   

12.
土壤病毒生态学研究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韩丽丽  于丹婷  贺纪正 《生态学报》2017,37(6):1749-1756
病毒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实体,每克土壤中可包含数以亿计的病毒,它不仅影响土壤中其它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土壤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还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物种进化,甚至影响植物、动物和人体健康。目前人们对土壤中病毒的种类及丰度、分布特征以及功能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还知之甚少。在概述病毒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土壤病毒的提取、纯化、定量及分子生态学方法等基本流程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建立一套快速简便、高效稳定的适用于土壤病毒研究的方法,并用于研究土壤病毒的多样性及分布特征,探讨病毒在环境中的生存和传播机制,为土壤病毒的防控及开发利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3.
红土丘陵广布我国中亚热带,其特征是土壤酸性,pH 4—6,质地常为粘性,有机质含量低,仅1—2%,有的在1%以下;所含有效磷也低;钾、钙、镁等元素亦常不足;因为红壤(即红土)地区热量高,水分足,有机物分解快,土中的盐基物受淋溶作用,大部被洗去。当生长其上的植被遭受破坏后,水土流失更为容易,常造成干旱和瘠薄的环境。浙江省的红土丘陵大抵如此。如嵊县的红土低丘,速效磷仅为1 ppm,速效钾则在50ppm以下。红土丘陵地区常是人烟较为稠密之地,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表明,网纹甜瓜卷须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以N6大量元素+MS其他元素+NAA 0.5 ppm+BA 3.0 ppm最好;愈伤组织的增殖以MS+BA 2.0 ppm或4.0 ppm为好;胚状体的形成和茎叶分化在MS+BA 4.0 ppm培养基上分化发育最佳。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大冶钢绿山矿区海洲香薷(Elsholtziahaichowensis)及其群落中几种主要植物Cu、Mn、Zn、Cd、Pb的累积分布,植物与土壤元素、Cu矿的关系,并对海洲香薷的重金属耐受性、铜矿的指示作用作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海洲香薷植物中的元素表现为Cu>Mn>Zn>Pb>Cd.其中Cu、Mn、Pb元素含量表现为根>叶>茎,Zn、Cd表现为叶>根>茎.和其它植物相比,海洲香薷中的Cu、Mn、Cd含量均高于其它植物,是其它植物的1~10倍.海洲香薷与土壤元素关系中,Cu的相关性最显著,其次为Pb.海洲香薷集中分布于矿区内含Cu较高的土壤上(1645~8950ug/g),其分布与Cu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喀喇昆仑山-西昆仑山地区土壤中23种元素的自然含量进行了论证。用对比和区域分异系数的方法,讨论了本区土壤元素在世界、我国和区域内的异同和分异特征。通过相关分析和主成份分析,揭示了土壤元素的共生组合关系和表现在土壤类型上的聚类特征,进一步说明了元素在本区土壤中的相关性和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17.
喀喇昆仑山—西昆仑山地区土壤元素的自然含量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对喀喇昆仑山-西昆仑山地区土壤中23种元素的自然含量进行了论证。用对比和区域分异系数的方法,讨论了本区土壤元素在世界、我国和区域内的异同和分异特征。通过相关分析和主成份分析,揭示了土壤元素的共生组合关系和表现在土壤类型上的聚类特征,进一步说明了元素在本区土壤中的相关性和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18.
喻阳华  程雯  杨丹丽 《广西植物》2019,39(1):108-116
为了阐明群落水平上的土壤矿质元素特征,该研究以贵州喀斯特山区典型人工林为对象,以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进行类型划分,探讨了土壤矿质元素含量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该区典型人工林土壤矿质元素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且同一元素在不同树种之间的变化幅度各异,锌、铬、铁、钛、铝、镁、镍、钴等的变化规律较为一致,钙、锶等的变化趋势较为相似,砷、硒、硅在桉树(Eucalyptus robusta)林、柏木(Cupressus funebris)林和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林中的含量较高,硫、钠、氯等元素含量则相反;不同矿质元素随林分类型的变化规律不完全一致,表明植物根系对养分的提取和富集能力存在差异;矿质元素之间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不同矿质元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各异,表现出增强或抑制效应,尤其以铁、钙等元素与其他元素的关系更为密切;矿质元素之间的互作效应及其计量平衡关系是分析元素特征的关键,是未来值得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该研究结果有利于掌握养分元素积累特征与调控规律,对于该区域典型人工林土壤养分管理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应用复合个体-距离法分析了鄂尔多斯草地退化过程中多种群和优势种个体分布格局,应用统计方法分析了土壤有机碳和氮元素的异质化过程。结果表明:在鄂尔多斯草地退化过程中,多种群和优势种个体分布格局大多表现出不同尺度下的随机分布和聚集分布,但多种群的个体分布格局在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 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群落中出现均匀分布;优势种油蒿和牛心朴子(Cymanchum komarovii)在油蒿 牛心朴子群落中均出现了均匀分布。土壤元素在单一优势种群落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异质性,油蒿群落中异质化程度最强;在共优势种本氏针茅 油蒿群落中,出现了土壤元素相对均质化,油蒿 牛心朴子群落中,异质化程度相对减弱。由于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竞争,使共优势种群落出现植物的均匀分布,土壤元素相对均质化。土壤元素先后异质化过程首先表现为土壤有机质的异质化过程,然后才表现为土壤氮的异质化过程。土壤元素先后异质化过程表明异质化过程首先表现为植被异质化,植被的异质化导致土壤某些元素的异质化。  相似文献   

20.
太原市土壤中汞污染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在城市的生产和生活等活动中长期排放含Hg的废弃物,致使城市土壤中的Hg含量越来越多,城市土壤的Hg污染越来越重,它所产生的危害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太原市不同地点的土壤中Hg含量进行监测,阐明了太原市土壤中Hg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从而为太原市土壤Hg污染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