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疫苗是预防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上消化道疾病的有效途径。而疫苗的研制是关键和基础。一种好的疫苗完全可结束人与幽门螺杆菌共存的现象。本文综述了幽门螺杆菌疫苗的研究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与慢性胃炎、胃溃疡及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的致病菌。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有效途径,筛选出幽门螺杆菌保护性抗原是设计和构建幽门螺杆菌疫苗的关键。本对与幽门螺杆菌粘附、定植及与其毒素相关的保护性抗原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王宁  邹全明 《生命的化学》2004,24(6):487-489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传统治疗方案面临着耐药性和依从性差的问题,而其治疗性疫苗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综述近年来幽门螺杆菌治疗性疫苗的研究进展,分别阐述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免疫机制、主要抗原、佐剂、已有的治疗性疫苗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呈螺旋状或S形、微需氧的革兰阴性杆菌,专一性定居于人胃,是人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MALT淋巴瘤的主要病因。幽门螺杆菌在人群中的感染率非常高,达40%~90%,通常在儿童期感染,而且一经感染,若不根除治疗,将终生携带,携带者是幽门螺杆菌的传染源。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有侵入性方法如细菌培养、快速脲酶试验等,亦有非侵入性方法如脲呼吸试验、抗体检测等。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机制涉及细菌本身毒力因子、细菌黏附与定植、宿主炎症/免疫反应、氧化应激、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等,情况复杂。迄今,幽门螺杆菌的确切致病机制未有定论。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的治疗普遍采用根除细菌的抗菌疗法。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的疫苗正在研究中。  相似文献   

5.
石云  吴超  邹全明 《微生物与感染》2005,28(6):17-19,36
研制有效的幽门螺杆菌疫苗,是防治该菌感染的有效途径。本文综述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进展,以便深入了解幽门螺杆菌慢性感染的机制,为研制疫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面临着细菌耐药性的威胁,研究该细菌未知基因的功能,寻找新的抗菌靶,将为预防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开辟新途径。将机体适应性免疫应答运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亦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7.
成功地建立了小鼠幽门螺杆菌感染模型,并对两株在体外对幽门螺杆菌有显著抑制作用的乳酸菌,进行了体内预防与治疗作用的初步验证。通过尿素酶反应、细菌培养、病理组织切片检验三种指标测试,证明J16发酵乳能够有效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胃中乳酸菌数量和幽门螺杆菌数量相反。  相似文献   

8.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幽门螺杆菌疫苗候选抗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筛选幽门螺杆菌新的疫苗候选抗原。方法:从TIGRCMR下载幽门螺杆菌26695和J99株全基因组序列,应用生物信息学SignalP、PredTMBB、LipoP、TMHMM、Phobius、PSORT-B和SubLoc等分析软件,筛选幽门螺杆菌新的外膜蛋白和分泌蛋白疫苗候选抗原。结果:从幽门螺杆菌26695株筛选得到54个编码β-桶型跨膜蛋白、脂蛋白或分泌表达蛋白的疫苗候选蛋白抗原,从幽门螺杆菌J99株得到61个呈现上述表达方式的疫苗候选蛋白抗原;且这2株细菌的疫苗候选蛋白呈现良好的交集状况,即有43个候选疫苗蛋白是相同的。结论: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可以从全基因组范围内快速筛选到保守的分泌或表面暴露的疫苗候选抗原,为疫苗抗原的快速筛选与鉴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全世界范围的人类感染病原菌,人感染该菌后可以被诱导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应答和一定程度的细胞免疫应答反应;但是,自然感染往往不能使机体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相反可引起对机体的免疫病理损伤,有效的疫苗应该被设计为能够诱导机体产生非病理损伤的特异的免疫保护反应,以此来预防和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本综述了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生物技术世界》2009,(3):55-56
科技部2009年4月24日宣布,我国率先在世界上研制成功“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简称Hp疫苗)。日前,该疫苗已经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颁发的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可有效预防和控制Hp感染所致的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是(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是导致人类多种胃肠疾病的主要病因,通过多种毒力因子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鉴于目前幽门螺杆菌缺少商业化疫苗且多重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临床上对其根除效果不佳,因此,精准的检测技术是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键,也是评估感染后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尿素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粪便抗原检测、血清学检查、内镜检查、组织学病理检查、聚合酶链式反应及细菌培养,每种方法在临床上皆存在优点与局限性。目前,对于幽门螺杆菌检测的“金标准”尚无统一定论,因此本文重点综述当前应用的幽门螺杆菌检测技术,分析其优点和局限性,并指明精准、快速且便捷的检测技术在流行病学调查等方面具备的优势,旨在为临床和研究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肿瘤疫苗包括肿瘤治疗性疫苗和肿瘤预防性疫苗。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人群罹患传染病或接种疫苗可降低发生肿瘤的风险,为肿瘤的预防和控制提出了新思路。近年来,肿瘤预防性疫苗尤其是抗致癌病原体预防性疫苗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如乙型肝炎疫苗已证实对原发性肝癌具有预防作用,预防宫颈癌的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已上市并广泛应用,预防胃癌的幽门螺杆菌疫苗研究也已进入临床研究。其次,以肿瘤抗原作为有效成分也是制备肿瘤预防性疫苗的一种新思路。简述了病原体感染及疫苗接种对发生肿瘤危险性的影响,并对肿瘤预防性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概述。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幽门螺杆菌由于在人群中具有较高的感染率及被WHO确认为Ⅰ类致癌因子而受到重视,近年来对它的疫苗研究进展迅速,本文对幽门螺杆菌的全菌体疫苗,亚单位疫苗,重组减毒疫苗,微球疫苗及临床实验的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杆菌相关保护性抗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p)是人类上消化道疾病的重要致病菌,为慢性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病因。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所将Hp认定为第一类致癌因子。幽门螺杆菌疫苗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对幽门螺杆菌主要保护性抗原的研究及其特征作了概述,并对未来抗原和疫苗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目前认为人是幽门螺杆菌的唯一自然感染宿主,常见其他动物中虽然螺杆菌属细菌感染相当普遍,但并未发现有幽门螺杆菌的自然感染存在;用临床分离的普通幽门螺杆菌菌株感染动物发现,仅有雪貂等少数动物可感染;从大量菌株中筛选出的能够成功定植大、小鼠的幽门螺杆菌菌(如SS1菌株等),虽在致病机制研究及临床药物筛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其具有与在人类不同的黏附定居机制,无法成功地作为疫苗效果评价中的动物模型使用,国内外使用者均遇到了疫苗动物保护率与在人群中保护率的明显反差问题,成为幽门螺杆菌疫苗发展中的主要瓶颈之一。当前幽门…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作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病原体,大多在儿童期获得,并在成人期持续存在。早期诊断及治疗可有效减少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疾病及不良后果的发生,但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率仍较低,其与幽门螺杆菌药物依从性差及抗生素耐药有关。而欧洲国家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降低,但儿童早期哮喘、炎症性肠病、胃肠道感染及Barrett食管等疾病的发生率增高。了解胃肠道微生物组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互作用可能为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疗及预防提供新的办法。本文就幽门螺杆菌与胃肠道菌群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被认为是引起人类胃部疾病的元凶之一。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s,OMVs)是由细菌外膜自发脱落而形成的囊泡状结构,其具有细菌外膜多数成分,包括外膜蛋白、多糖、脂质以及其他蛋白组分。越来越多的研究正在关注外膜囊泡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同时,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外膜囊泡作为疫苗,在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中也展现了良好的应用潜力。因此,本综述总结了目前关于幽门螺杆菌外膜囊泡组成成分的研究,并讨论了外膜囊泡在幽门螺杆菌存活和致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外膜囊泡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引起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瘤及胃癌等疾病,采用疫苗防治该菌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NAP)是一种有效的疫苗候选分子,我们简要综述了鼠伤寒沙门菌、乳酸乳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麻疹病毒等载体介导的幽门螺杆菌NAP疫苗的研制现状。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可诱发人体产生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其组成成分热休克蛋白A(HspA)可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的免疫反应。用PCR方法从幽门螺杆菌的染色体DNA上扩增出HspA基因片段,将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2b(+)中,并在BL21(DE3)大肠杆菌表达。经测序HspA基因片段有354bp组成,可编码118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SDSPAGE和免疫印迹分析检测发现,HspA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分子量约为15kD,并证实该重组蛋白质可以被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患者的血清所识别,同时将其免疫小鼠可刺激机体产生抗该重组蛋白质的抗体。HspA有可能作为一种有效的蛋白质疫苗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幽门螺杆菌动物模型用于HP相关疾病和HP疫苗作用的研究。常规实验动物包括悉生猪、悉生狗、非人类灵长动物、猫、雪貂、小鼠、大鼠、沙鼠等。猫螺杆菌和雪貂螺杆菌感染也被用于模型研究。最近,转基因小鼠和基因敲除小鼠也被用作幽门螺杆菌动物模型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