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耳鸮的繁殖习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耳鸮(Asio otus)是重要的森林益鸟,是鼠类的天敌。1988年和1989年两年间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的山地阔叶林中对其繁殖习性作了研究,简报如下。 一、数量变化及活动规律 长耳鸮为留鸟。我们在 30公顷和 10公顷的样地中,采用 50×50米的方格法(Holmes and Sturges,1975;Holmes et al.,1979a)对数量的年度变化作了调查。繁殖季节(3—7月),1988年为1.5只/公顷,1989年为2.0只/公顷;非繁殖季节(8—2月)由于样地内繁殖的长耳鸮雏鸟出飞,井活动分散而范围较广,因此数量较低,1988年为0.5只/公顷,1989年为0.75只/公  相似文献   

2.
苦豆子是一种典型的防风固沙先锋植物, 其生长分布呈典型的斑块化格局。于2017年6月至9月在宁夏灵武市宁东镇刘家寨地区选取了LJZ2017A(01—08斑块)和LJZ2017B(01—06斑块)两个样地共14个苦豆子植物斑块, 调查了各斑块内苦豆子种子害虫(豆荚螟)的种群数量及其危害率。结果表明: 在LJZ2017A样地斑块面积平均为1457.79 m2, 种子害虫数量平均为0.69只每荚, 密度为0.65只•m-2; 在LJZ2017B样地斑块面积平均为949.87 m2, 种子害虫数量平均1.46只每荚, 密度为1.30只•m-2。种子害虫对豆粒的危害率在LJZ2017B样地为49.91%, 明显高于LJZ2017A样地的24.50%。种子害虫密度与斑块面积的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随着斑块面积的增大而呈显著下降趋势(F =16.58, P = 0.0015, R=0.7617), 对豆粒的危害率随着生境破碎化程度增加呈增加趋势(F =7.45, P =0.0183, R=0.6189)。  相似文献   

3.
2010年1~3月在四川省稻城地区对有鹮嘴鹬(Ibidorhyncha struthersii)觅食的河段进行调查,发现鹮嘴鹬87只,密度为1.24只/km,集群平均个体数为(2.12±0.89)只/群。采用样方法调查其觅食地的生境特征,调查其觅食地样方41个,对照样方54个。逐步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鹮嘴鹬冬季觅食地选择的关键因子是:直径大于30 cm石头盖度、河心岛面积、干扰距离、水深、河滩的宽度。其觅食频率为(18.39±2.36)次/min(n=50),觅食成功率为29.39%±13.24%(n=50)。样方调查(n=50)发现9种食物资源,鹮嘴鹬觅食河段中石蛾(Trichoptera)幼虫(37.72%±12.96%)、石蝇(Plecoptera)幼虫(36.36%±6.06%)和甲壳类(17.76%±7.74%)比例较高,共占样方内食物数量91.84%。  相似文献   

4.
蛇类数量调查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2—1984年,笔者在陕西秦岭、长巴山和米仓山区的蛇类动物数量调查,采用:路线(条带)、样方、收购统计以及访问调查等方法,太白县黄柏塬林区,每公顷颈槽游蛇1.02、黑春蛇0.20、蝮蛇0.41,反映了调查区蛇类动物的数量等级,为蛇类资源的保护及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小兴安岭红松针阔叶混交林的取样技术。通过对三个群落类型的取样研究,认为所应用的无样地方法适用于该植被类型。研究结果指出,应用无样地方法中的中点象限法,其最小点数是16—18个点,点间距为15m,样线间距为20m。16—18个样点的数据,相当于 600m2的样地资料。林下植被的最小面积是28—32m2,为7—8个2×2(m)随机或均匀分布的样方。  相似文献   

6.
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木本植物种-面积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睿智  国庆喜 《生态学报》2016,36(13):4091-4098
种-面积关系研究是了解植物群落结构的重要途径,是群落生态学的基本问题。不同的研究方法对种-面积关系影响很大。利用黑龙江省小兴安岭两个10.4 hm2样地和5个1.0 hm2样地的调查数据,采用移动窗口法确定各样地的最小取样面积,避免了巢式取样法及随机样方法的不足。并采用4种种-面积关系模型进行拟合,评价各关系模型的适合度。在此基础上,基于最小面积进行模拟随机取样,探讨取样大小对物种数估计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拟合曲线模型的适用性及曲线外推可靠性问题的存在,采用拟合曲线的方法所估计的最小面积与实际值偏差较大。实际调查得到的各样地最小面积40 m×40 m—45 m×45 m,说明小兴安岭地区阔叶红松林群落所需的最小面积基本一致,但各样地群落结构的差异却在对取样数量的要求上体现出来。其中丰林与大亮子河样地物种数分布相对均匀,所需最小样方数量较少;而方正与胜山样地物种数分布异质性较大,差异的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滇南热带雨林物种多样性的取样面积探讨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通过不同面积样方种数的比较、物种多样性指数等的计算和逐步扩大样地面积的调查, 本文研究了滇南热带雨林种数/面积关系、个体/种数关系、物种多样性及树种的频度分布规律, 认为滇南热带雨林群落学调查的最适取样(样方)面积是0.25 hm2, 这个面积接近该类型热带雨林理论上的群落最小表现面积。 为能体现一个具体森林(群落)类型的基本的植物区系组成, 需设置4~5个这样的样方(总面积累计1 hm2以上)。从与世界不同地区热带雨林的比较亦可见,云南热带雨林有类似的树种频度分布规律,单位面积上的物种多样性比典型的东南亚低地热带雨林稍低,但比非洲的热带雨林要高。  相似文献   

8.
摸清珍稀濒危抗旱植物铁坚油杉(Keteleeria davidiana)的种群数量及其分布情况, 能够为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工作提供基础数据。该文对云南省新平县6个乡镇铁坚油杉群落进行样方调查分析, 每个乡镇设置3个样方, 样方面积为20 m × 20 m, 记录样方生境信息、统计群落物种组成及其数量特征, 对群落类型及其结构特征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主要结果: (1)在调查样地内, 共有维管束植物163种, 隶属于58科131属; (2)植物群落区系分布类型有12种, 以热带成分和中国特有种为主, 热带成分占优势; (3)群落内乔木和灌木植物最多, 占62.58%, 其次是多年生草本植物; (4)按照建群种和生活型, 可将18组植被样方数据划分为3个群系17个群落类型; (5)年龄结构不合理, 铁坚油杉种群结构呈衰退趋势, 自然居群已成为小种群。如果铁坚油杉群落没有足够的幼苗进行更新和补充, 铁坚油杉将退出当前的群落。  相似文献   

9.
山西霍山植物群落种-面积曲线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标准样方调查法,对霍山植物群落的物种数、面积和物种多样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对数)-面积(对数)曲线在各海拔处的R2值较种-面积曲线和种-面积(对数)曲线大,中海拔处的平均物种数最多,群落Margalef丰富度指数(R)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也最大,而Jaccard系数(J)最小.各海拔样地物种数的观察值与种-面积曲线和种-面积(对数)曲线在各海拔样地物种数的预测值接近.  相似文献   

10.
罗传文 《生态学报》2005,25(1):135-140
森林生产力可以由独占圆推导的原则所优化 ,独占圆是以林木为圆心 ,以其邻体距离的 1/ 2为半径所画的圆。已经证明独占圆有如下 3个特性 :(1)独占圆之间不会重叠 ,最近的关系是相切 ;(2 )完全均匀分布格局的独占圆总面积与植物株数无关 ,而且是样地总面积的 2倍 ;(3)从样地上去掉一株植物 ,只会增大某些独占圆的面积 ,而不会减少其它独占圆的面积。定义均匀度 (L )为 :样地上的独占圆总面积除以完全均匀格局的相同样地上的独占圆总面积。均匀度 (L )服从分布 :L~ x2 (2 n) / 2πn,且有E(L) =1/ π=0 .318,L 的方差 D(L) =1/ nπ2 ,可见 E(L)与 n和样地面积均无关 ,L 是一个相对指标。 L 可以用于对格局类型的检验。“增面积林木”定义为 :去掉它可以增加独占圆总面积的林木。第二邻体距离大于第一邻体距离 2倍的林木就是增面积林木 ,这就是所谓 2原则。在所调查的样地上 ,随意性地将样地分成 6块 ,在每块样地上其增面积林木的比例均约为 1/ 2 ,无一例外。在随机格局的假设下 ,推导了 6块分割样地的增面积林木的期望比例 ,其值为 0 .35~ 0 .4 4。显然 ,期望值与抽样值的差异明显 ,而引起差的原因尚难以解释 ,有待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在择伐中增加林地均匀度的两条原则 :(1)独占圆面积偏小 ;(2 )增面积林  相似文献   

11.
孔庆仙  信忠保  夏晓平 《生态学报》2018,38(8):2698-2709
种-面积关系是群落生态学的基本问题之一,是了解植物群落结构的重要途径。为摸清北京山区河流河岸带植物群落调查最小样方面积,在北京市怀柔区怀九河河岸带沿线,采用基于河岸带立地条件逐步扩大样地面积的方法布设50个80m长样地,调查计算并拟合不同类型河岸带所需的最小样地面积。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怀柔区怀九河河岸带植物种数255种,隶属于70科185属。通过聚类分析将怀九河河岸带分为自然河岸带、近自然河岸带、人工岸坡乔灌草河岸带、人工岸坡观赏性乔灌草河岸带、人工岸坡疏乔灌草干砌石河岸带和人工岸坡浆砌石河岸带6种类型。根据赤池信息量准则AIC可知自然河岸带、近自然河岸带、人工岸坡乔灌草河岸带和人工岸坡疏乔灌草干砌石河岸带优先选取S=c-ae~(-bA),人工岸坡观赏性乔灌草河岸带优先选取S=aA/(1+bA),人工岸坡浆砌石河岸带优先选取S=c/(1+ae~(-bA))。满足相同比例植物种调查,不同类型河岸带所需最小样地面积存在明显差异,当满足河岸带植物调查80%植物种时,人工岸坡浆砌石河岸带(84m~2)和自然河岸带(217m~2)所需样地面积较小,其次是人工岸坡疏乔灌草干砌石河岸带(362m~2),近自然河岸带(450m~2)和人工岸坡乔灌草河岸带(460m~2)所需样地面积相似,而人工岸坡观赏性乔灌草河岸带所需样地面积最大为571m~2。所得出的河岸带植物调查最小样地面积对于河岸带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指导河岸带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四川平武县王朗自然保护区蓝马鸡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 Pallas)在国内的分布,除青海、宁夏和甘肃等省区外,还见于四川北部的若尔盖、阿坝、松潘、茂汶和平武等地,是典型的森林灌丛鸟类。有关四川蓝马鸡的生态生物学至今尚未进行过系统研究。为了给保护、增殖、驯养和利用这一珍贵雉类资源积累资料,作者于1983—1984年间,在平武县王朗自然保护区对蓝马鸡的生活习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数量统计5月间,曾选择5个不同林型和坡向的样地作了蓝马鸡绝对数量统计,结果为:样地(面公顷积)坡向生境日期数(只量)(平只均/公密顷度)王朗王朗洗澡圹沟楚家磨沟竹根岔…  相似文献   

13.
2004年6~7月,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和洱海国家自然保护区选取4种年龄段(6~10、11~15、16~20、31~40年)的松林和保护区周围的非保护区选取7种年龄段(1~5、6~10、11~15、16~20、21~30、31~40、50年以上)的松林,每种松林设3个重复,共33个样地,在样地内随机选取3个5m×5m的样方,调查并记录样方内草本植物和灌木的种类、数量、覆盖度。在每个样地按5条样线布笼100个捕捉小兽,每天检查捕获的种类和数量。计算珀氏长吻松鼠和赤腹松鼠在小兽群落中物种优势度、时间生态位宽度、两种小兽的时间生态位重叠度;用逐步回归分析两种松鼠与松林栖境因子的关系。上述结果表明,在保护区珀氏长吻松鼠出现的时间早于(6~10年的松林开始捕获到)赤腹松鼠(16~20年的松林内开始捕获到);在非保护区,分别在31~40年和21~30年的松林内才捕到珀氏长吻松鼠和赤腹松鼠。保护区31~40年的松林内珀氏长吻松鼠和赤腹松鼠种群数量分别是同年龄段非保护区松林的3倍和3·75倍。松林底层的灌木对两种小兽的种群数量有重要影响。珀氏长吻松鼠种群数量与灌木密度呈正相关;赤腹松鼠种群数量与灌木覆盖度呈正相关,而与草本植物覆盖度呈负相关。非保护区树底植被的异质性降低,延迟了两种松鼠在松林里建立种群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在生境要素及植被发育程度相似的黔中喀斯特石漠灌丛林内,一次性完成12个200 m2样地及其中96个25 m2样方的调查,采用改进的巢式样方法研究植物多样性指数值随样地面积增加的变化规律,并为确定植物多样性研究的最小调查样地面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有序样地面积增大,灌木植物Patrick指数、Gleason指数及Margalef指数值增加,Shannon指数、Pielou指数及Alatalo指数值先增后减,样地间6种植物多样性指数值的差异性显著; Simpson指数及McIntosh指数值也先增后减,但样地间2种植物多样性指数值的差异性不显著。8种植物多样性指数按信息保存量≥80%划分,最小调查样地面积被划分为2种类型:100 m2样地包括Patrick指数,反映物种数量多少; 25 m2样地包括Gleason指数、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Pielou指数、Alatalo指数及McIntosh指数,反映植物多样性及均匀度。8种植物多样性指数值的ConnorMcCoy模型拟合效果较好、de Caprariis模型及Michaelis-Menton模型拟合效果较差,Patrick指数和Margalef指数的Arrhenius模型及Logistic模型拟合效果也较好。8种植物多样性指数与96个样方的灌木植物平均高度和草本植物平均盖度的相关性显著,与草本植物平均高度的相关性不显著。主成分分析表明,立地要素、林分密度及林分空间属性对石漠灌丛林灌木植物多样性的贡献率分别为4.3%~11.7%、35.4%~67.9%和20.4%~60.2%,灌木植物多样性主要受林分结构及发育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金华北山地处中亚热带北部, 在植被区划上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亚地带。该区植被是遭砍伐后恢复的次生林, 目前正处于快速的正向演替进程中, 这为研究常绿阔叶林植物群落动态演替机制及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了平台。为进一步了解金华北山地区主要植被类型的群落特征, 该文以国际上通用的大样地调查方法, 采用固定样方对其南坡主要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 其中森林样方面积30 m × 30 m, 灌丛样方面积为20 m × 10 m、30 m × 10 m。调查群落物种组成及其数量特征, 记录群落生境信息, 计算木本植物重要值, 分析群落的类型及特征, 并制作每个样方主要木本植物的空间分布图。论文提供了24组详细的群落样方数据(包括21个森林样方和3个灌丛样方), 含有11个群系。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金华北山地处中亚热带北部,在植被区划上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亚地带。该区植被是遭砍伐后恢复的次生林,目前正处于快速的正向演替进程中,这为研究常绿阔叶林植物群落动态演替机制及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了平台。为进一步了解金华北山地区主要植被类型的群落特征,该文以国际上通用的大样地调查方法,采用固定样方对其南坡主要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其中森林样方面积30 m×30 m,灌丛样方面积为20 m×10 m、30 m×10 m。调查群落物种组成及其数量特征,记录群落生境信息,计算木本植物重要值,分析群落的类型及特征,并制作每个样方主要木本植物的空间分布图。论文提供了24组详细的群落样方数据(包括21个森林样方和3个灌丛样方),含有11个群系。  相似文献   

17.
种—面积关系常用于确定自然植被调查的取样面积, 但其在城市植被中的应用依然少见报道。基于重庆市3个行政区共54个样地, 采用巢式样方法和随机样方法同时调查样地所有植物, 揭示城市植物种—面积关系, 分析城市植物调查的取样面积推算方法, 并通过遗漏曲线揭示两种调查方法遗漏植物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巢式样方法下, 种—面积曲线符合Logistic函数和Allometrica1函数的变化规律(R2>0.90), 相关公式可用于推算最小取样面积, 且取样精度越高则所需最小取样面积增加量越大。公园及居住区绿地, 调查到植物种数的比例从60%逐渐增加到90%时, 所需最小取样面积的平均值从17.7 m2逐渐增加到162.0 m2。在巢式样方法下, 取样面积从100 m2增加到625 m2, 公园和居住区绿地中遗漏的植物(未被调查到的植物), 种数比例分别从15.17%和13.98%降低至1.42%和0.42%。目前城市植物调查中常用的100 m2样方面积下, 公园和居住区中遗漏的物种中, 分别有78.1%和81.8%为频率3.7%的低频物种。公园和居住区绿地中, 遗漏植物的频率—种数关系均符合Hyperb1函数曲线(R2>0.95)。草本植物调查中常用的随机样方法(3个1 m × 1 m样方), 遗漏草本植物的种数平均为公园草本植物的41.44%、居住区草本植物的49.58%, 其中A级频率物种分别占公园及居住区的93.48%和93.22%。随机样方法下, 公园和居住区绿地遗漏草本植物的频率—种数关系符合Logistic函数曲线(R2>0.94)。研究结果和方法可为城市植物多样性调查取样方法的确定和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啮齿动物和鸟类对东灵山地区辽东栎种子丢失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20 0 0年 8月中旬至 10月上旬 ,在北京东灵山地区小龙门林场选取两块辽东栎分布近似而坡向不同的样地 ,并对样地内种子库与啮齿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两块样地种子雨持续 4 0天左右 ,且种子下落趋势基本一致 ,高峰期都集中在 9月中旬 ,不同坡向的种子产量差异显著。在两样地随机各设置 2 4个种子方形收集器 (0 5m2 )和 2 0个地表样方 (1 0× 0 5m2 )调查种子产量。通过比较收集器内壳斗和种子数量 ,发现二者无显著差异 ,说明鸟类对林冠层种子丢失作用不明显 ;而收集器和地表样方种子数量差异显著 ,表明辽东栎种子库扩散主要由林中啮齿动物完成。标记重捕发现辽东栎林中啮齿动物群落包括大林姬鼠 ,社鼠 ,棕背鼠平和花鼠 ,其中大林姬鼠为优势种 ,占群落的 77.2 %。  相似文献   

19.
[目的]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是一种危害极隐蔽、具有毁灭性的林木蛀干害虫.北京市延庆区栽植的洋白蜡Fraxinus pennsylvanica,受白蜡窄吉丁危害严重,当地林业保护站积极采取多种防控措施,其中阻隔网作为一种新的防控方法,可有效控制白蜡窄吉丁的危害.本研究调查不同防控管理措施林地内洋白蜡的受害情况,并估算不同管理措施所需的费用,以期评价阻隔网技术的防治效果.[方法]2017-2019年,在北京市延庆区选择使用阻隔网防治白蜡窄吉丁(样地1)、伐除受害严重的白蜡树后更植其它树种(样地2)和仅伐除受害严重的白蜡树(样地3)的样地3块,调查各样地内洋白蜡受害情况,调查指标包括:树冠枝枯梢率、树冠活力等级、羽化孔数量、萌蘖枝条数量和啄木鸟刻痕数.通过Tukey检验对各样地内地面调查指标进行差异性比较,并统计不同防控措施下每年单位面积样地的防治成本.[结果]样地1内白蜡保存率(100%)高于样地2(80%)和样地3(34%),且样地1的白蜡受害情况在树冠枝枯梢率、树冠活力等级、羽化孔数量、萌蘖枝条数量和啄木鸟刻痕数指标上显著低于样地2和样地3.样地1每年单位面积的防治成本为2150元/hm2,低于样地2(5625元/hm2)和样地3(5720元/hm2).[结论]使用阻隔网防治白蜡窄吉丁成效显著,且防治成本低,建议今后可与其它无公害防治技术相结合进行害虫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20.
祁连山东段高原鼢鼠对高寒草甸危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延山  花立民  楚彬  刘丽  姬程鹏  田永亮 《生态学报》2016,36(18):5922-5930
为了客观评价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对高寒草甸的危害程度,在祁连山东段研究了高原鼢鼠不同种群密度与草地质量之间的关系,共设置了3个高原鼢鼠种群密度梯度,调查了3个危害等级变量(鼠丘数、鼠丘面积和鼠丘产草量)和6个生境变量(草地产草量、总盖度、可食牧草产量、植被组成、土壤水分和土壤紧实度),通过One-Way ANOVA检验法研究这些因子与高原鼢鼠危害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设置的3个种群密度梯度下,草地产草量、总盖度、可食牧草产量和鼠丘产草量无显著性差异;草地植物群落结构、新鼠丘面积占调查区面积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除高原鼢鼠采食深度(0—20 cm)外,3个种群密度区土壤紧实度无显著性差异,而0—30 cm处土壤水分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本研究中不同高原鼢鼠种群密度区的草地质量没有显著性差异。此外,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样地大小与危害评价有着密切关系,在高寒草甸区,单个样方调查面积以0.5 hm~2以上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