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乳果糖VI服液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F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4例儿童F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予以饮食调整、多饮水、规律排便和加强排便功能锻炼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加用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乳果糖口服液治疗,对照组患JLDI用单纯乳果糖口服液治疗,疗程均为6周。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随访观察6个月和1年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χ2=4.46,P〈0.05)。治疗中观察组出现4例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2例,症状均较轻,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05)。结论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乳果糖口服液治疗儿童Fc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乳果糖口服液治疗,安全性较佳,并能降低其复发率,具有预防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贝飞达灌肠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贝飞达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直肠炎,观察益生菌制剂灌肠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将贝飞达1 260 mg(治疗组)、柳氮磺胺吡啶1 g(对照组),溶解于100ml生理盐水中,睡前排便后保留灌肠每晚1次,1个疗程2周。治疗2个疗程后复查电子结肠镜。结果 χ^2统计2组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贝飞达灌肠的方法治疗溃疡性直肠炎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乳果糖联合美常安(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治疗成人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平行对照试验.按入选标准选择成人便秘患者64例,随机进入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2例.试验组服用乳果糖15 mL bid和美常安500 mg tid;对照组服用乳果糖15 mL bid,疗程2周.观察排便次数、大便性状及便秘伴随症状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48 h首次排便率(78.12%)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P<0.05);试验组平均每周排便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大便恢复正常率分别为87.50%和60.00%(P<0.05),试验组腹胀缓解率(84.00%)及排便困难缓解率(92.5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6.52%和65.38%)(均为P <0.05);试验组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乳果糖联合美常安治疗成人功能性便秘比单纯应用乳果糖治疗症状改善快、效果好、安全.  相似文献   

4.
邓孝智  谢晓丽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0,32(10):1154-1156, 1161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金双歧)联合乳果糖口服液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探索临床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的良好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10例功能性便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患儿均予以基础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乳果糖口服液治疗,治疗组患儿给予金双歧联合乳果糖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4%和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5 0,P=0.036 2)。治疗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对照组为1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153 0,P=0.272 0)。随访1年后,治疗组患儿远期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乳果糖口服液对儿童功能性便的疗效优于单用乳果糖口服液,患儿远期复发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粪菌移植联合乳果糖对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胃肠功能、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55)。对照组给予乳果糖口服治疗,研究组则采用粪菌移植联合乳果糖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胃肠功能以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变化,并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首次自主排便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胃肠减压引流量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自评量表(PAC-QOL)评分、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S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PAC-QOL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降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粪菌移植联合乳果糖对顽固性功能性便秘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改善患者胃肠功能和心理状态,同时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布拉酵母菌联合乳果糖对儿童功能性便秘(FC)患者血清脑肠肽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金华市浦江第二医院儿科门诊治疗的儿童FC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儿均常规给予饮食调整和加强排便功能锻炼等基础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乳果糖口服液(5mL/次,2次/d,口服)联合布拉酵母菌散剂(0.25g/次,1次/d,温开水冲服)治疗。对照组患儿只给予单纯的乳果糖口服液治疗,剂量、方法与疗程同观察组,两组患儿均连用8周。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脑肠肽指标[P物质(SP)和神经降压素(NT)]水平的变化,并评估其临床治疗效果及随访半年的复发率。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儿血清SP和NT水平均明显上升,且观察组上述指标上升幅度更大(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04,P0.05)。对治疗有效者随访半年,观察组患儿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85,P0.05)。结论布拉酵母菌联合乳果糖治疗儿童FC患者效果肯定,能降低患儿复发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升高血清SP和NT水平,促进肠道蠕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乳果糖对糖尿病便秘患者脑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8月在我院内科门诊治疗的糖尿病便秘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予建立良好生活习惯、饮食调整、适当运动、排便锻炼及药物控制血糖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乳果糖口服液15 mL/次,2次/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复方嗜酸乳杆菌片1.0 g/次,3次/d,温开水服用。两组均连用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脑肠肽[一氧化氮(NO)、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及便秘症状评分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效果。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血清NO和VIP水平及Wexner便秘症状评分较前下降,血清SP水平较前上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6%(χ~2=4.040,P=0.046)。结论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乳果糖治疗糖尿病便秘患者的效果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脑肠肽分泌,减少NO和VIP分泌,促进SP分泌,从而提高结肠传输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肠舒片治疗骨科术后便秘的疗效。方法:共观察骨科术后便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胃肠舒片,对照组口服复方芦荟胶囊,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便秘症状总积分和单项症状积分变化及药物毒副作用。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60%,对照组为40%,治疗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便秘主要症状总积分为2.22±0.97,明显低于对照组总积分3.18±1.08。治疗后治疗组便秘症状单项积分分别为:大便性状0.52±0.11,排便难度0.50±0.13,排便间隔时间0.48±0.09,每次排便时间0.47±0.04,排便不尽或肛门阻塞感0.25±0.06,对照组便秘症状单项积分分别为:大便性状0.71±0.13,排便难度0.84±0.22,排便间隔时间0.81±0.15,每次排便时间0.79±0.08,排便不尽或肛门阻塞感0.38±0.03,治疗组便秘症状各单项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胃肠舒片治疗骨科术后便秘具有疗效好,无明显毒副作用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乳果糖对儿童功能性便秘(FC)患者血清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取儿科门诊就诊的儿童FC患者7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儿均予以多饮水、调整饮食和加强排便锻炼等常规治疗。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乳果糖口服液治疗4周,其中酪酸梭菌活菌散0.5 g/次,2次/d;乳果糖口服液5 m L//次,2次/d。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血清胃肠激素P物质(SP)和生长抑素(SS)水平的变化,并评估其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血清SP或SS水平较前明显上升或较前明显下降,且研究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同时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研究组患儿(94.87%)较对照组更佳(79.49%)(χ2=4.13,P0.05),研究组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4例,症状均较轻。结论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乳果糖治疗儿童FC的疗效较显著,安全性较好,其作用机制与其能调节胃肠激素的分泌异常,升高血清SP水平和降低血清SS水平,加快胃肠蠕动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贝飞达(双歧三联活菌)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7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接受光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贝飞达治疗.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为97.1%,对照组的临床疗效为89.2%,两组相互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医疗费用以及住院天数与对照组相比,费用降低,住院天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贝飞达联合光疗治疗新生黄疸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贝飞达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贝飞达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疗效,为合理应用贝飞达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60例1个月~2岁的迁延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把他们随机分为贝飞达组和常规组。另30例1个月-2岁的健康儿作为对照组;3组均进行治疗前后粪便中的4种常驻的正常菌群的测定和60例迁廷性腹泻患儿疗效、住院时间及费用的观察。结果贝飞达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且住院时间及费用也明显减少。治疗前60例迁延性腹泻患儿的粪便菌群中双歧杆菌、乳杆菌明显减少,肠球菌、肠杆菌增加,与健康同龄儿比t〈0.05,治疗后贝飞达组粪便菌群中的4种菌群数比常规组增加明显结论贝飞达具有调整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微生态制剂贝飞达(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高脂饮食所致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32只,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12只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12只,贝飞达治疗组:8只,均给予高脂饲料喂养;于喂养12周末正常组及模型组各处死4只,经肝组织HE染色确定造模成功后,贝飞达治疗组给予贝飞达[0.113 g/(kg·d)]灌胃,于16周末全部处死.检测大鼠血清AST、ALT、TC、TG、LDL、HDL、血清内毒素水平,观察其肝组织学变化.结果 模型组于高脂饲料喂养12周末出现脂肪肝,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ST、ALT、TG、TC、LDL、HDL及血清内毒素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贝飞达治疗组大鼠各项指标较模型组均有显著改善,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减轻.结论 微生态制剂贝飞达可能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紊乱,减轻内毒素血症,从而调节肝脏脂质代谢紊乱,对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美常安联合乳果糖治疗老年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79例老年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患者,根据治疗药物分为3组:A组单用美常安组26例;B组单用乳果糖组26例。C组乳果糖联合美常安组27例,疗程均为4周。观察患者服药后起效时间、每天排便次数、排便是否费力以及粪便性状,同时观察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的缓解率。结果服药后24h起效者联合用药组为37.0%(10/27),美常安组为15.4%(4/26),乳果糖组为23.1%(6/26),联合用药组明显高于乳果糖组(P0.05)和美常安组(P0.05);服药4周后A、B、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6.2%(12/26)、50.0%(13/26)、85.1%(23/27),总有效率联合用药组明显高于乳果糖组(P0.05)和美常安组(P0.05),同时美常安组与乳果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A、B、C组对腹痛的缓解率分别为:33.3%、31.3%、65.0%,对腹胀缓解率分别为:45.5%、40.0%、88.0%。同时各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美常安联合乳果糖治疗老年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疗效优于单用乳果糖及美常安,同时起效快,症状改善好,不良反应少,因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首荟通便胶囊联合乳果糖口服液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及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血清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1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75,乳果糖口服液治疗)和B组(n=75,首荟通便胶囊联合乳果糖口服液治疗),记录两组治疗2周后的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前、治疗2周后患者的血清胃动素(MTL)、P物质(SP)以及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临床症状评分。结果:两组治疗2周后粪便性状、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排便间隔等症状评分均下降,且B组低于A组(P<0.05)。B组治疗2周后的总有效率为85.33%(64/75),A组治疗2周后的总有效率为69.33%(52/75),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两组治疗2周后SAS、SDS评分均下降,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治疗2周后血清MTL、SP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首荟通便胶囊联合乳果糖口服液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调节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血清胃肠激素水平,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的影响。方法选取便秘型IBS患者70例,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乳果糖口服液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灌肠,两组疗程均为30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和NLR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1.4%)明显高于对照组(77.1%)。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腹痛/不适评分和便秘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N(%)和NLR水平显著或明显下降,而L(%)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中药灌肠联合乳果糖口服液治疗便秘型IBS有较好的疗效,NLR的测定对评价便秘型IBS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麻仁润肠丸治疗胃肠积热型便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推广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我院门诊收治的120例胃肠积热型便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60例。联合组给予麻仁润肠丸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麻仁润肠丸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排便困难、Bristol评分、排便时间、排便次数及腹胀等便秘症状指标,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两组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联合组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麻仁润肠丸治疗胃肠积热型便秘能够明显改善大便性状,增加肠道的排便次数,降低排粪残留,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罗伊氏乳杆菌(息敏乐)辅助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5个研究中心收治的237例功能性便秘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76)、观察A组(n=78)、观察B组(n=83)。对照组患儿采用饮食调节及排便习惯锻炼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息敏乐治疗,其中观察A组剂量为1次/d,观察B组剂量为2次/d,3组患儿均持续治疗4周并随访2个月。对比3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大便性状评分、排便困难评分、每周排便次数、排便时间、排便间隔、粪便pH值、肠道菌群变化、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B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3.98%)明显高于对照组(80.26%)及A组(85.90%),每周排便次数及肠道乳杆菌数量多于对照组及A组,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排便间隔短于对照组及A组,粪便性状评分、排便困难评分、粪便pH值、肠道产气夹膜梭菌、肠球菌、肠杆菌数量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及A组(均P0.05)。3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伊氏乳杆菌辅助治疗可调节功能性便秘患儿肠道菌群平衡,疗效显著,患儿不易复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雾化吸入阿米卡星在治疗鲍曼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鲍曼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4例,两组均给予全身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全身感染治疗基础上给予阿米卡星注射液呼吸机雾化吸入,观察治疗8d后的两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 IS)、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结果转阴率,同时观察患者氧合指数(PaO2/FiO2)、肝肾功能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73.5%,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47.1%(χ2=4.976,P0.05);观察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转阴率为82.4%,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55.9%(χ2=5.581,P0.05)。两组治疗后GPIS、PaO2/FiO2均较治疗前改善(t≥16.819 0,P0.05),但观察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t=3.187 2、6.262 1,P0.05);治疗后观察组尿量较治疗前增加,对照组较治疗前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747 8、2.483 6,P0.05);两组治疗后对照组尿量显著性低于观察组尿量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926 1,P0.05);治疗后,观察组Cr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67 4,P0.05),对照组Cr较治疗前显著增加(t=9.703 3,P0.05),治疗后对照组Cr显著性高于观察组C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845 2,P0.05)。结论雾化吸入阿米卡星在治疗鲍曼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便秘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前联合应用乳果糖口服液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接受结肠镜检查的便秘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实验组肠镜检查前1天口服乳果糖口服液及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对照组检查前1天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比较两组患者的首次大便时间(开始服药至初次大便时间)、排便次数、大便清澈时间(初次大便至大便清澈时间)、肠道准备清洁度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首次大便时间、大便清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完成肠道准备的排便次数较对照组次数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肠道准备清洁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联合应用乳果糖口服液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可提高肠道清洁度,增加排便次数,缩短大便清澈时间,达到理想的清肠效果,有助于发现微小病变,降低肠镜检查的漏诊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加味芪榔方对药物依赖性便秘患者粪便短链脂肪酸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我院160例药物依赖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分别予以加味芪榔方+乳果糖口服液模拟剂,乳果糖口服液+加味芪榔方模拟剂,疗程均为8周。记录治疗前后患者便秘主要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粪便短链脂肪酸水平及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FAS(full analysis set,全分析集)及PPS(per protocol set,符合方案集)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14%和93.51%,均高于对照组的73.33%和76.39%(均P<0.000 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便秘主要症状总积分、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优于对照组(t=-6.113 6、-7.035 2,均P<0.000 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粪便总短链脂肪酸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t=7.024 6,P<0.000 1)。随访至第2周和第4周时,对照组复发率均高于治疗组(χ^(2)=59.645 2,P<0.000 1;χ^(2)=17.064 5,P=0.000 4)。结论 加味芪榔方治疗药物依赖性便秘的疗效显著,患者复发率低,可能与其能调节粪便中短链脂肪酸水平和改善肠道动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