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考察了秋葵籽油对高强度运动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显示,对昆明小鼠灌胃不同剂量(10 mg/kg,20 mg/kg和50 mg/kg)的秋葵籽油4周后,秋葵籽油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提高了小鼠的力竭游泳时间(p<0.05)。秋葵籽油降低了小鼠血清乳酸和尿素氮水平,并升高了血清游离脂肪酸和肝糖原水平(p<0.05)。秋葵籽油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提高了小鼠肝脏组织中SOD、CAT和GSH-Px活性,并抑制了MDA的合成(p<0.05)。秋葵籽油抑制了力竭游泳诱导的小鼠血清CK、AST和ALT水平及肝脏组织NO水平的升高(p<0.05)。此外,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证实了秋葵籽油减轻了力竭游泳诱导的肝脏病理改变。因此,本研究初步结论表明,在高强度运动过程中,秋葵籽油可通过抑制乳酸和尿素氮的积累、增加脂肪动员、降低糖原消耗、减弱氧化应激损伤等多种途径来对肝脏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莳萝籽,以2.1%得油率获得精油,用GC-MS联机对精油进行了成分分析,检测出20种成分,解析鉴定了占精油97.136%的18个成分。主要成分相对含量分别为香芹酮54.587%,柠檬烯18.492%,芹菜脑11.949%。精油的消除NaNO2测定结果可知:当精油用量为0.25 mL时,消除率最大为78.4%。对水蒸汽蒸馏后的残渣用甲醇,乙醇以及丙酮萃取物分别进行萃取,萃取物收率分别为甲醇4.2%、乙醇2.3%和丙酮3.3%;萃取物的消除NaNO2测定结果可知:当萃取物溶液为0.4~1.0 mL时,清除率分别为:甲醇36.0%~39.6%,乙醇30.5%~36.5%,丙酮51.8%~55.8%。  相似文献   

3.
3种植物精油对霉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肉桂 ( Cinnamomum cassia Presl)别名连桂 ,属樟科樟属 ,常绿乔木 ,高 1 0~ 1 5m,多为栽培 ,主产于广西、广东等地 ,云南、福建等省亦有分布。人们可从其叶、枝或树皮、籽中提取精油 ,精油主要用于医药及食品香精[1 ] 。山苍子 [Litsea cubeba ( Lour.) Pers]别名山鸡椒、木姜子 ,属樟科木姜子属 ,落叶灌木和乔木 ,高 8~ 1 0 m,果期 7~ 8月份 ,我国长江以南各省都有分布。民间广泛使用水蒸汽蒸馏法 ,从其果实中提制精油 ,精油主要用于调配食品、化妆品香精 ,合成其它原料及维生素 [2 ]。丁子香 [Stzygium aromaticum( Linn.)Merr.et…  相似文献   

4.
铝对秋葵、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抗铝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基因型:Carazinho(抗铝型)和Egret(铝敏感型)为参比,研究了铝胁迫对秋葵(Hibiscus moscheutos L.)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秋葵和小麦种子的萌发对铝胁迫不敏感;高浓度的AlCl3(50μmol/L)显著抑制主根和侧根伸长,但对侧根数目的影响较小;两种植物的主根伸长对铝胁迫的差异不显著,而秋葵侧根对铝毒的抗性比两个供试的小麦基因型强;50μmol/L的AlCl3显著降低两个小麦基因型的根系生物量,但秋葵的根系生物量与对照比变化不大。表明秋葵幼苗的抗铝性强于两个小麦品种,铝对秋葵、小麦侧根和主根的生长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5.
为比较麝香、麝香酮对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存活的影响,分别单独将麝香、麝香酮加入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混悬液中,用MTT法评价麝香、麝香酮对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存活的影响;另分别在麝香和麝香酮中加入定量的m-NGF,采用同法评价麝香(或麝香酮) m-NGF对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应用麝香、麝香酮对体外培养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存活无明显影响(P>0.05);在加入定量m-NGF的条件下,麝香、麝香酮分别在50~800μg/mL和100~800μg/mL的浓度范围明显促进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存活,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说明麝香、麝香酮无直接促进视网膜神经细胞存活的作用;麝香、麝香酮均与NGF协同增进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存活;麝香酮是麝香中增强NGF生物效应的有效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6.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的方法,对林麝麝香中的甾体成分进行分析,确定了林麝麝香样品含有多种甾体成分的结构,并分析了不同来源的林麝麝香的麝香酮及甾体成分.通过检索NIST05质谱库,进一步确定了麝香中含有16种甾体成分.利用外标法、标准曲线法同时测定了麝香样品中3种甾类成分(胆固醇、苯胆烷醇酮及麝香酮)的含量,麝香酮的定量分析显示所有样品麝香中麝香酮含量均较高(30.1~45.2 mg/g),但甾类成分含量波动较大.聚类分析显示,9个麝香样品聚为两支.利用GC/MS技术检测麝香成分的方法,可以提供麝香较为全面的甾类信息,可高效准确地对麝香进行质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永州薄荷精油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并基于所得精油进行了植物源天然空气清新剂的研制。结果发现:(1)永州薄荷精油的最佳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8、微波时间250 s、微波功率300 W、蒸馏时间2.5 h,在此最优条件下永州薄荷精油平均得率达3.3%;(2)基于薄荷精油与永州另一优势植物资源香姜精油复配研制植物源空气清新剂,发现基于二者的复方精油配方除臭效果优于各自的单方精油,且在二者配比为2∶1(薄荷精油∶香姜精油),总体积分数为6%时对臭气分子清除作用最佳,并表现出良好的趋蚊功效。结果表明,微波辅助可以获得较高的薄荷精油得率,所获精油搭配香姜精油开发多功能空气清新剂可行性强且效果好,研究结果可为永州地方优势植物资源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慧敏 《西北植物学报》2016,36(5):996-1003
以秋葵品种‘清福’为试材,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试验,将秋葵顶芽作为外植体(1.0 cm)接种到添加了0.05 g·L-1NAA的MS基本培养基上,然后分别转入荧光灯(CK,对照)、蓝红复合光(BR3∶1、BR1∶1、BR1∶3、BR1∶4)、蓝红黄(BRY=1∶3∶1)、蓝红绿(BRG=1∶3∶1)和蓝红远红复合光(BRFR=1∶3∶1)下进行光照射,考察不同光质对秋葵组培苗生长和生理特征的光效应,筛选适合秋葵组培苗的最优光质。结果显示:(1)不同复合光质处理的秋葵组培苗鲜质量、干质量、根长、茎长和茎粗不同程度增加,并均以BRY处理最高。(2)不同复合光质处理的组培苗根系活力都显著高于对照,且以BRY处理下最大;各光质处理下的幼苗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也以BRY处理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余处理。(3)组培苗叶片中SOD、POD和CAT的活性均以BRY处理下最强,CK处理下最弱。(4)各处理组培苗叶片中的可溶性糖、蔗糖、可溶性总碳含量和淀粉含量均以BRY处理最高,其次为BRG处理,CK下较低;叶片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总氮的含量均以BRY处理最高,其次为BRG处理,CK下最低。研究表明,蓝红黄复合光显著提高了秋葵组培苗根系活力、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碳氮代谢和光合产物累积,从而有效促进了秋葵组培苗的生长,可以作为秋葵离体培养的优选光质。  相似文献   

9.
华南五种木兰科植物精油成分和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广东南岭自然保护区内野生的毛桃木莲(Manglietia moto)、乳源木莲(M.yuyanensis)、乐昌含笑(M.chapensis)、金叶含笑(M.foveolata)和深山含笑(M.maudiae)5种木兰科芳香植物精油进行了化学成分对比分析和抗氧化活性研究。化学成分鉴定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同时结合了保留指数比较法;精油抗氧化活性采用β-胡萝卜素漂白试验法。深山含笑芳香精油的主体成分以单萜烯为主,另外4种木兰科芳香精油所含成分均以倍半萜类为主。毛桃木莲和乳源木莲精油在成分构成上具有高度一致性,而且在主要成分上具有相似性,这可能表明它们具有非常近的植物亲缘关系。4种精油的抗脂质氧化半抑制浓度分别为6.6g/L(毛桃木莲精油)、9.8g/L(乳源木莲精油)、11.3g/L)金叶含笑精油)和12.2g/L(乐昌含笑精油),在本试验条件下,未能测出深山含笑的半抑制浓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了贮存0、1、2年的北艾和蕲艾精油,采用GC-MS检测精油化学成分,选取10种常见细菌,检测了其抗菌谱和最小杀菌浓度。结果发现:0、1年份北艾精油中小分子挥发性物质较多,随着贮存年份的增加,大分子挥发性物质随之增加;侧柏酮为蕲艾的特有成分。0年份艾叶精油的抑菌活性较高,对沙门菌、枯草芽孢杆菌、沙门菌耐药菌、绿脓杆菌均具有抑制作用。综上,不同贮存年份和品种的艾叶精油在化学成分、抗菌谱和抑菌活性方面均存在差异,综合考虑精油含量和抑菌活性,以0年份的北艾为原料提取精油最佳。  相似文献   

11.
以开花期的椒样薄荷(Mentha×piperita)、薄荷(M.haplocalyx)和苏格兰留兰香(M.×gentilis)叶片部位提取的精油为研究对象,通过GC-MS分析,并采用纸片扩散法研究了3种精油单独使用及与抗生素联合使用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蜡状芽孢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抑制情况。结果表明,(1)椒样薄荷与薄荷精油中含量最高的成分为薄荷醇、薄荷酮和异薄荷酮,苏格兰留兰香精油的主要成分为香芹酮和柠檬烯。薄荷和苏格兰留兰香精油符合欧洲药典与ISO标准,椒样薄荷需要继续改良以提高其精油品质与抑菌功能。(2)精油单独使用时,Pseudomonas aeruginosa ATCC15442对椒样薄荷精油和薄荷精油敏感;P.aeruginosa ATCC27853对薄荷精油和苏格兰留兰香精油敏感。精油与抗生素联合使用时抑菌范围和强度均有所改变:绿脓杆菌的2个菌株对精油与抗生素的组合最为敏感,其中,椒样薄荷精油与头孢他啶的组合对P.aeruginosa ATCC15442显示出最强的增效作用,薄荷精油与头孢他啶混合之后对P.aeruginosa ATCC27853出现拮抗作用。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25923对所有精油以及精油与抗生素混合物均有抗性。(3)椒样薄荷、薄荷和苏格兰留兰香精油的不同成分及其含量差异不仅对精油品质有影响,而且影响精油对测试菌种的抑制作用,可考虑将其作为薄荷属植物品质育种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MYB转录因子家族广泛参与了植物对干旱、盐渍、冷害等非生物胁迫的应答。为了深入研究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L.) Moench]中的MYB类转录因子,该研究以‘北海道1号’秋葵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方法克隆AeMYB1R1基因,并借助生物信息学进行特征分析;采用qRT-PCR荧光定量方法分析其表达模式及其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1)成功克隆获得1个秋葵AeMYB1R1基因;该基因包含1个1 056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52个氨基酸;序列对比和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AeMYB1R1在植物进化过程中具有较高的保守性;AeMYB1R1蛋白分子量为37 891.57 Da,等电点为8.75,含有较多的谷氨酸和较少的色氨酸,以及较多潜在的磷酸化位点和糖基化位点。(2)结构分析显示,AeMYB1R1蛋白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构成,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为疏水性蛋白;同时,氨基酸序列在第104至第156位含有一个保守结构域,表明其属于SHAQKYF类MYB家族转录因子。(3)qRT-PCR结果显示,AeMYB1R1基因在秋葵叶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根和茎,具有组织表达特性;与高温和低温胁迫相比,在盐胁迫和干旱胁迫中AeMYB1R1表达量更高,说明AeMYB1R1可能是秋葵抗盐和抗旱的关键转录因子。研究结果为AeMYB1R1基因在秋葵生长发育和抗逆机制中的功能研究奠定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分泌麝香而闻名。麝香是雄性林麝的香腺分泌的特殊物质。由于过度猎杀取香、栖息地破碎等原因,野生林麝的数量急剧下降至濒危。自1950年代以来,我国开展了人工养殖林麝,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林麝营养需要、饲料加工与饲养管理、遗传特征与选育、繁殖、泌香机理与取香等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方面研究进展不大,所以,林麝种群扩繁速度低,种群规模不大,麝香产量不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林麝香腺的显微与超微结构、麝香的分泌形成过程、利用分子标记研究麝香的分泌、性激素基因与林麝麝香分泌的关系、林麝泌香相关基因组与转录组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研究林麝泌香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植物精油在害虫防治上的应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就应用植物精油防治害虫的研究集中在下列四方面进行了综述:1.精油对昆虫的吸引作用;2.精油对昆虫的忌避、拒食和生长发育抑制作用;3.精油对昆虫的毒杀作用;4.不同精油或精油与化学农药的混用及其产生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不同部位和不同月份千层金精油含量和成分的变化规律,采用水中蒸馏法对2017年1~12月下旬的千层金叶片进行精油提取,利用GC-MS对其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千层金叶片不同部位中,老叶的精油含量为0.282%,新叶的含量为0.268%,而根、茎干、枝条中精油含量极低;在一年之中,8月份的精油含量最高达1.10%,1月含量最低为0.25%;精油主要成分为甲基丁香酚;千层金精油含量在气温高,降水多的时候表现出较高的水平。研究结果阐明了千层金在不同月份和不同部位的精油含量和成分变化规律,为千层金精油的高效利用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麝泌香盛期麝香腺超微结构和麝香分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雄麝特有的麝香腺,由于分泌行使化学通讯机能的信息素(Pheromone)麝香,结构特异。长期以来,国内外对麝香腺的结构和麝香分泌研究甚少,只有解剖学方面的简单描述,故对麝香分泌机理和泌香规律众说纷纭。我国最早(1958)进行过人工养麝和活体取香。随着养麝业的发展,近年对麝香腺进行了解剖、组织学(毕书增等,1980;冯文和等,1981;郑生武等,1984)和泌香机理研究(毕书增等,1980;李复东,1980;颜于宏等,1981),对麝香的分泌、形成与泌香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特别在超微结构的研究方面尚属空白。  相似文献   

17.
中国南方不同地区薰衣草花精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产地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 Mill.×Lavandula latifolia Medik.)鲜花精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产自濮院、厦门、昆明的薰衣草花精油,并用GC-MS方法对其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地薰衣草花精油的得油率分别为6.60%、3.07%、3.17%。精油中分别检出50、59、44个化合物,其中4个化合物(桉叶油醇、α-红没药醇、樟脑和芳樟醇)的相对含量占精油总量的75%以上。三地薰衣草花精油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相同,但含量不同,且精油的组成成分也存在差异。此外,薰衣草精油中的桉叶油醇、樟脑及α-红没药醇的相对含量与海拔及年均降雨量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不同产地的千只眼精油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易门、通海和建水产的千只眼(Murraya tetramera Huang)枝叶分别经水蒸汽蒸馏得到精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方法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共鉴定了27个化学成分。从易门产的千只眼精油中分离鉴定了21个化合物,为精油含量的99.69%;从通海产的千只眼精油中分离鉴定了18个化合物,为精油含量的99.44%;从建水产的千只眼精油中鉴定了20个化合物,为精油含量的99.72%。这些成分除石竹烯为倍半萜外,其余化合物都属于单萜或其含氧衍生物。三个产地的千只眼精油中都含主成分柠檬烯和紫苏醛。  相似文献   

19.
人工合成麝香酮对小鼠早期妊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民间和国外(Comfort,1971)早就流传着麝香有抗妊娠的作用,古代许多医书中也记载了麝香有堕胎的功效。随着计划生育的普及和深入,麝香抗生育的作用又引起人们的注意(张家铨等1965;Comfort,1971)。但天然麝香来源困难,价格昂贵,因此限制了对它的研究和利用,我国自北京中药研究所、山东济南人民制药厂等单位人工合成麝香酮后,科学工作者开始进行人工合成麝香酮的抗生育研究。为了进一步了解麝香酮有否抗妊娠效果及其作用机理,我们对这些问题在小鼠上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以开花期的椒样薄荷(Mentha × piperita)、薄荷(M. haplocalyx)和苏格兰留兰香(M. × gentilis)叶片部位提取的精油为研究对象, 通过GC-MS分析, 并采用纸片扩散法研究了3种精油单独使用及与抗生素联合使用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蜡状芽孢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抑制情况。结果表明, (1) 椒样薄荷与薄荷精油中含量最高的成分为薄荷醇、薄荷酮和异薄荷酮, 苏格兰留兰香精油的主要成分为香芹酮和柠檬烯。薄荷和苏格兰留兰香精油符合欧洲药典与ISO标准, 椒样薄荷需要继续改良以提高其精油品质与抑菌功能。(2) 精油单独使用时,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TCC 15442对椒样薄荷精油和薄荷精油敏感; P. aeruginosa ATCC 27853对薄荷精油和苏格兰留兰香精油敏感。精油与抗生素联合使用时抑菌范围和强度均有所改变: 绿脓杆菌的2个菌株对精油与抗生素的组合最为敏感, 其中, 椒样薄荷精油与头孢他啶的组合对P. aeruginosa ATCC 15442显示出最强的增效作用, 薄荷精油与头孢他啶混合之后对P. aeruginosa ATCC 27853出现拮抗作用。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 25923对所有精油以及精油与抗生素混合物均有抗性。(3) 椒样薄荷、薄荷和苏格兰留兰香精油的不同成分及其含量差异不仅对精油品质有影响, 而且影响精油对测试菌种的抑制作用, 可考虑将其作为薄荷属植物品质育种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