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介绍纳米粒载体的制备、优点和应用进展,为纳米粒在新的领域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纳米粒制备方法和基质材料的不断发展以及各个领域的应用为线索来综述.结果:纳米粒的制备方法有离子交换法、乳化法和自组装法,基质材料有蛋白质和多糖等,纳米粒本身无毒性,能增加所载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提高靶向性及效率,在抗肿瘤治疗、神经系统治疗和药物检测等多方面有广泛的应用.结论:纳米粒作为一种载体,在药物临床研究、药理研究和生物分析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有可能开发为其他领域的运送体系,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考察麝香、麝香酮对体外培养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TC0),比较两者的细胞毒性,分别将倍比稀释的麝香、麝香酮试液加入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中培养观察,用MTT法测得存活细胞OD值,经公式计算麝香与麝香酮对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TC0)及对50%细胞产生毒性的浓度(TC50)。结果表明,麝香、麝香酮对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TC0分别为1.29、7 mg/mL;麝香对其的TC50为8.7 mg/mL。说明麝香对体外培养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毒性高于麝香酮。  相似文献   
3.
为比较麝香、麝香酮对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存活的影响,分别单独将麝香、麝香酮加入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混悬液中,用MTT法评价麝香、麝香酮对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存活的影响;另分别在麝香和麝香酮中加入定量的m-NGF,采用同法评价麝香(或麝香酮) m-NGF对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应用麝香、麝香酮对体外培养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存活无明显影响(P>0.05);在加入定量m-NGF的条件下,麝香、麝香酮分别在50~800μg/mL和100~800μg/mL的浓度范围明显促进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存活,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说明麝香、麝香酮无直接促进视网膜神经细胞存活的作用;麝香、麝香酮均与NGF协同增进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存活;麝香酮是麝香中增强NGF生物效应的有效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扇贝裙边糖氨聚糖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U937细胞泡沫化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机理。方法:采用U937细胞与80mg/L的ox-LDL孵育48h建立U937泡沫细胞模型。将培养的U937细胞随机分为六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ox-LDL)、肝素对照组(ox-LDL加100mg/L肝素)和低、中、高浓度的SS-GAG药物组(ox-LDL加200mg/L,400mg/L,800mg/L的SS-GA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细胞分泌的VEGF的量,观察不同浓度SS-GAG对U937细胞泡沫化过程中VEGF表达量的影响。结果:培养的U937泡沫细胞中VEGF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U937细胞(P<0.01),而加入SS-GAG的药物组和肝素对照组则有不同程度降低,以800mg/mL药物组降低最为明显(P<0.01)。结论:泡沫细胞形成过程中伴有VEGF的高表达,SS-GAG能够抑制其表达从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负载维生素D3海藻酸纳米粒和维生素D3的抗佝偻病作用.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组为正常对照组、佝偻痛模型组、负载VD3的自组装海藻酸钠纳米粒(sSAN-VD3)低剂量组(1.70 mg·kg-1·d-1含VD315.0μg)、sSAN-VD3高剂量组(4.2 mg·kg-1·d-1含VD337.5μg)、VD3低剂量组(15.0μg·kg-1·d-1)、VD3高剂量组(37.5μg·kg-1·d-1)6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大鼠在通光条件下用正常饲料饲养,其余各组大鼠置于暗室中,并喂养缺乏维生素D3的饲料,同时各预防给药组按剂量连续灌胃给药35天.观察记录大鼠的体重变化,检测大鼠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3(25-(OH)VD3)、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P)活性及股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结果佝偻病模型组大鼠喂养5周后体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BAP活性明显增高,血清25-(OH)VD3含量及股骨BMD则显著降低(P<0.05);与佝偻病模型组大鼠比较,各预防给药组大鼠体重及股骨BMD均有所增加,sSAN-VD3高、低剂量组和VD3高剂量组大鼠血清BAP活性降低,25-(OH)VD3水平明显升高,与模型组差异显著(P<0.05);与同剂量的VD3低剂量组比较,sSAN-VD3低剂量组大鼠的血清BAP、25-(OH)VD3及股骨BMD等三项指标均显示出更明显的抗佝偻痛作用(P<0.05).结论:负载维生素D3海藻酸纳米粒和维生素D3均具有良好的抗佝偻病作用,以前者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6.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特点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超  李红  鞠传霞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8):1266-1267,1272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常见于老年人,尤其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也是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具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近年来在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研究方面取得许多新的进展。本文就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进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7.
岩藻多糖在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岩藻多糖(Fucoidan)对链脲佐菌素诱导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在SD大鼠建立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随机分为5组,分别用生理盐水、岩藻多糖高、中、低剂量(600mg/kg、400mg/kg、150mg/kg)、二甲双胍(200mg/kg)灌胃给药30天,同时采用正常SD大鼠为正常对照.测定各组大鼠体重、空腹血糖、血脂和血清胰岛素水平.结果:高、中剂量岩藻多糖能够明显降低模型动物空腹血糖水平,降低空腹胰岛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P<0.05),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P<0.05),其作用效果与阳性对照药二甲双胍效果相当.低剂量岩藻多糖作用效果不明显.结论:岩藻多糖有降血糖、调节血脂紊乱的功能,时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牡砺糖胺聚糖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牡蛎糖胺聚糖(O—GAG)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观察它对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内一氧化氮(NO)、丙二醛(iDA)含量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体外培养的方法,建立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牡蛎糖胺聚糖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硝酸还原酶法、硫代巴比妥酸法和硝基苯肼法分别检测细胞内NO的含量、细胞培养液内MDA的含量和LDH的活性。结果: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经牡蛎糖胺聚糖预处理的各保护组(除10μg/ml)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增加(P〈0.05,P〈0.01),NO的含量增加,MDA的含量和LDH的活性降低(P〈0.01)。牡蛎糖胺聚糖(100、200μg/ml)对于正常的内皮细胞有促增殖作用(P〈0.05)。结论:牡蛎糖胺聚糖对氧化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细胞NO含量、减少MDA生成和LDH释放有关。牡蛎糖胺聚糖对正常血管内皮细胞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有促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自组装海藻酸纳米粒(sSAN)在小鼠的体内分布情况,探讨sSAN作为维生素D3药物载体的可行性。方法:用异硫氰基荧光素(FITC)标记sSAN和负载维生素D3的海藻酸纳米粒(sSAN-VD3),将两种标记好的纳米粒分别给予小鼠灌胃,在不同的时间将小鼠处死,分别取血清和肝、肺、肾、脾,各脏器经匀浆后,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其荧光强度,计算血清和各组织中sSAN和sSAN-VD3的含量。结果:经灌胃给药后在小鼠血清、肝、肾、肺中均检测到上述药物,而脾中没有检测到。给药后0.5h和1h,sSAN-VD3-FITC及sSAN-FITC在肝、肺和血清中的含量持续增加,以1h时达峰值浓度,给药2h、4h后,两种制剂的浓度逐渐降低。在肾脏中的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于2h时达峰值浓度,随后逐渐降低。结论:sSAN及sSAN-VD3经小鼠灌胃给药后均可吸收入血,而且口服吸收后在肝、肺、肾和血清中均有一定的分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