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青海湖鸟岛     
我国著名的青海湖位于青海省的刚察、共和及海晏三县交汇处。它形似鳊鱼,口向西北。东为日月山,北依大通山,南靠青海南山,西邻柴达木盆地。海拔3196m。湖面东西最长106km,南北最宽63km,周长360km。总面积约4573km2是我国最大的内陆高原湖...  相似文献   

2.
用TOPSIS方法评价黄土丘陵区草场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积民  张文军 《生态学杂志》1992,11(3):33-35,58
一、自然概况黄土高原位于我国西北部,西起青海日月山,东抵山西太行山,北至晋陕长城,南达甘陕秦岭,构成一个独具特色的、比较完整的自然区域,其地理范围大致是北纬34°—41°,东经103°—113°之间。高原到处有起伏的黄  相似文献   

3.
黄河流域的史前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园 《化石》1995,(4):7-7
黄河流域的史前文化文园黄河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河。它西起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东至山东监利入海,全长5400多公里。它拥有流域面积达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219条,流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九个省...  相似文献   

4.
青海沙蜥一新亚种及其生态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鬣蜥科(Agamidae)青海沙蜥(Phrynocephalus vlangalii Straucn)广泛分布于青海、甘肃西部及西北部,以及新疆东部及南部,是一种沙生蜥蜴。1975年秋季在四川西北阿坝藏族自治州的红原县调查采集期间,于县城北西47公里处一片沙丘上采到沙蜥属标本4号,曾初步鉴定为青海沙蜥。1978年7—8月,专程又去该处了解现场情况,采集标本,并观察其生态。除在现场观察大量沙蜥外,还带回一批生活标本进行室内饲养,继续观察其  相似文献   

5.
正祁连山位于甘肃和青海境内,是两省的界山,东起乌鞘岭,西止当金山口与阿尔金山相接,东西长约1 000公里,南北宽约300公里。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黄河流域重要水源产流地,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早在1988年就在祁连山北部的中东段设立了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祁连山  相似文献   

6.
长江流域的史前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津 《化石》1995,(4):9-10
长江流域的史前文化文津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在世界上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州的亚马逊河,位居第三。它西起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东雪山的西南侧,东流至祟明岛入海。全长63侧公里,拥有700多条主流,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贵州、湖南、湖北...  相似文献   

7.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举世闻名的大江。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及上海,全长6300公里。大江东去,其流经地区大部份属温湿的亚热带气候,雨水充沛,流量较大,因而是我国主要工农业中心,也是我国人民居住的主要地区之一。但过去传统的提法,一般多倾向于我国新石器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然后再向四周传播,也就是说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8.
马骥  崔颖 《生命世界》1995,(3):16-17
达里架山位于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和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交界处,属于甘南高原北部边缘山系,呈北西至南东走向,最高峰海拔4636米。山顶终年白雪皑皑,半山腰有断壁几十公里,绝岩高数百米,景色十分壮观。山上有多个小型高山湖泊,湖水清澈碧绿,四周牧草环绕,当地人称“海子”。这里气候、地貌、植被垂直分布明显,年均气温8.4℃,全年降水量约264.4毫米。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下达、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与北京动物研究所共同主持的“中国野马、野骆驼考察研究”课题,在大量前期工作基础上,于1981-1983年进行。研究人员多次深入新疆、甘肃、青海境内人迹罕至的山地、戈壁、沙漠进行考察,行程30,000公里,收集了丰富的考察资料,所获12号野骆驼标本超过各国现存标本的总和,写出有关论文、报告7篇,全面地完成了考察任务,并于1985年3月23日在乌鲁木齐通过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10.
宁夏吴忠几种灞河期的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记述了采自宁夏吴忠县南30公里处干河沟组土黄色砂砾层中的四种哺乳动物化石: Tetralophodon cf. exoletus, Hipparion weihoense, Chilotherium (Acerorhinus) cf. tsaidamense 和 Qurliqnoria cheni.其中后三个种过去仅发现于我国的灞河阶.吴忠含化石地层的时代可能是灞河中期,介于青海柴达木和陕西蓝田灞河组两动物群所代表的时代之间.  相似文献   

11.
祁连山中部低海拔地区青海云杉径向生长的气候响应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理模型开展树木径向生长的气候响应机制研究对理解树木生长的生理机制、预估气候变化情景下森林生态系统的变化、提供森林保护管理的建议有重要意义。以祁连山中部低海拔地区青海云杉树轮记录为依据,利用Vaganov-Shashkin模型模拟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的径向生长,探讨青海云杉径向生长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降水对祁连山中部低海拔地区青海云杉径向生长起着决定性作用,5—8月份的降水直接影响当年青海云杉的径向生长,9月份的降水量影响翌年青海云杉的径向生长。根据本研究结果,水分是限制青海云杉径向生长的主要因子,建议青海云杉人工林种植时,可在5—8月份对青海云杉增加灌溉量。  相似文献   

12.
甘肃祁连山青海云杉种群数量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生存分析和静态生命表研究方法,在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查了16个(20 m×20 m)样地,分析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种群数量动态和年龄结构.结果表明,不同种群年龄结构不同,属顶级群落的苔藓-青海云杉林、草类-青海云杉林表现为衰退型种群;灌木-青海云杉林、马先蒿-青海云杉林为增长型种群.1~5龄级存活曲线较陡,种群死亡率较高;5龄级以后存活曲线相对平缓,死亡率较低.采用指数方程和幂函数对生存曲线的类型进行检验,苔藓-青海云杉林、草类-青海云杉林和标准化青海云杉林的生存曲线符合DeeveyⅢ型曲线;灌木-青海云杉林、马先蒿-青海云杉林的生存曲线符合DeeveyⅡ型曲线.种群数量变化的回归分析和青海云杉生态寿命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青海云杉种群存活数变化和生态寿命与种群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青海地区胡芦巴的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P-HPLC法和H2SO4-K2SO4-CuSO4扩散法测定青海产胡芦巴中氨基酸、蛋白质的质量分数,分析青海胡芦巴不同产区间的含量差异,为青海胡芦巴的品质鉴定和产品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石鸡青海亚种的生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鸡青海亚种(Alectoris graeca magna)的分布仅限于我国青海、甘肃和宁夏境内。其生态工作国内做得较少,未有过详细报导。本文依一九六九年二月至十二月在青海兴海县,一九八○年四月至七月中在兰州和同年九月至十二月在甘肃会宁、靖远、庄浪、张川,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西吉、隆德和青海西宁地区野外记录整理而成。从习性、繁殖、食性、换羽、天敌和数量统计等方面,对石鸡青海亚种作初步报导。  相似文献   

15.
青海云杉优良单株半同胞种子及其子代苗表型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东  张宏斌  李秉新  赵祜 《植物研究》2018,38(3):377-383
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乡土树种,适应性强,在水土保持、城乡绿化和荒山造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解青海云杉半同胞种子及其子代苗表型性状变异特点,以青海云杉优良单株半同胞种子及其8年生半同胞子代苗为材料,分析比较不同优良家系半同胞种子及其子代苗表型性状。结果表明:青海云杉半同胞种子的种鳞、种翅、种子表型性状在家系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且家系间和家系内存在广泛变异;青海云杉半同胞种子的种鳞长、种子长、千粒重的三者之间有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8年生青海云杉半同胞子代苗的苗高家系遗传力和遗传变异系数最大(0.951%、19.14%),地径其次(0.737%、10.87%),侧枝最小(0.642%、2.66%);青海云杉半同胞种子及其子代苗表型性状的变异主要是由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16.
曹雪萍  王婧如  鲁松松  张晓玮 《生态学报》2019,39(14):5232-5240
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是我国青藏高原东北缘特有树种,在维系我国西北地区生态平衡、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其分布范围内的69个地理分布样点,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对现实气候条件下青海云杉的潜在分布及其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进行分析,同时结合3种大气环流模型模拟青海云杉在3种气候变化情景(温室气候排放量不同)下未来2050s和2080s潜在分布区的变化。结果表明:Maxent模型对青海云杉潜在分布区的预测具有极高的准确度,所有模型的平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测试值)均高于0.99;Jackknife检验和气候因子响应曲线表明年最低降雨量是限制青海云杉分布的主导因子;当前青海云杉的潜在分布区主要集中于青海东部、甘肃东南部、宁夏大部分地区、西藏东部、四川西部山区以及陕西、新疆和内蒙古部分地区。在未来3种增温情景下,青海云杉在2050s和2080s的潜在分布总面积与当前相比变化不明显,但不同适生等级的潜在分布面积变化较大,其中,中度适生区和低度适生区受气候增温影响显著,中度增温下这些区域在2080s的面积明显增大,而高度适生区(核心分布)则在所有增温情景下均呈缩小趋势。同时,在未来3种增温情景下,青海云杉在2050s和2080s的潜在分布区有向北移动趋势,但其心分布区域(高度适生区)仍然以青海东部、甘肃北部为主,无明显变迁趋势。从气候因素角度考虑,本研究表明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青海云杉依然在西部高山地区,特别是作为我国重要生态屏障的祁连山、贺兰山等山区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并将持续其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7.
形态,染色体特征聚类分析表明过去归入青海沙蜥的天祝,贵德居群被聚为一支,而青海沙蜥的其它居群和红原沙蜥 聚为另一支,证明贵,在祝居群与青海沙蜥有显著区别,应当恢复贵德沙蜥Phrynocephalus putjatia为有效种。贵德沙蜥与青海沙蜥的主要鉴别特重是前者的尾长大于吻肛长,后者的尾短,小于吻肛长,前者背鳞100枚以上,后者背鳞不到100枚。红原沙蜥Phrynocephalus hongyuanensis与青海沙蜥的染色体和形态特征相似,应归隶青海沙蜥。  相似文献   

18.
东祁连山青海云杉种群大小结构及其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大小级结构和聚类的方法分析东祁连山青海云杉种群结构及其增长趋势。结果表明:青海云杉种群大小级结构可划归于增长型、稳定型、成熟型和衰退型;东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大都处于中龄林阶段,属于稳定型种群;种群大小级结构动态与青海云杉林演替序列基本上成线性关系,体现了种群自组织、自发展的趋稳性;成、过熟林种群大小级结构的非线性波动则体现了种群以自恢复、自调节使群落整体达到相对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记述在四川、青海采到的三新种蝗虫。黑胫金蝗Kingdonella nigrotibia,青海金蝗Kingdonella qinghaiensis和白玉拟无声蝗Pseudoasonus baiyuensis.  相似文献   

20.
林莎  王莉  李远航  陈梦飞  贺康宁 《生态学报》2019,39(18):6610-6621
为探讨青藏高原东北缘黄土区典型立地人工林分的土壤水分特性及耗水特性,本研究以青海云杉林地和祁连圆柏林地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持水特性、土壤渗透特性、土壤水分动态和土壤耗水特性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相同土壤水吸力作用下,青海云杉林地的持水性比祁连圆柏好,荒草地的持水性比林地差。(2)青海云杉林地的土壤渗透性总体优于祁连圆柏,荒草地的土壤渗透性最差。相同坡向,上坡位的土壤渗透性小于下坡位。(3)青海云杉林地土壤水分条件总体优于祁连圆柏,而荒草地土壤水分条件优于林地;半阴坡林地土壤含水量随坡位由上至下逐渐升高。(4)生长季期间,青海云杉林地平均耗水量大于祁连圆柏,而荒草地耗水量远小于林地。综上,青海云杉林地的土壤水分特性整体优于祁连圆柏林地,且二者的土壤水分状况都比较好,并未出现土壤干层、土壤水分过度消耗等现象,青海云杉和祁连圆柏在研究区的配置是合理的,可以作为当地的水源涵养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