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1990~1999年安徽省生态足迹的动态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27,自引:9,他引:18  
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对安徽省1990~1999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时间序列的测度,将安徽省资源利用的动态特征融入到生态足迹模型中,在此基础上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结果表明,1999年安徽省生态足迹在省和国家尺度上都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而在全球尺度上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1990~1999年,安徽省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GDP持续增长,万元GDP的生态足迹一直呈现下降趋势。总体上,安徽省1990~1999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安徽省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可选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深切缅怀著名鸟类和兽类学家、安徽大学教授王岐山先生对我国动物学特别是在鸟兽研究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在王岐山先生诞辰80周年之际,安徽省动物学会、安徽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和安徽大学于2012年12月26日在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联合举办"安徽省鸟兽研究历史回顾与展望暨纪念王岐山先生诞辰80周年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安徽省林业厅、安徽省环境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繁殖鸟类分布格局和热点区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广泛收集了安徽省繁殖鸟类的分布资料,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通过生境适宜性分析,预测物种的分布范围,获得数字化的分布图。将安徽省划分为425个等面积栅格,以此作为基本地理单元,研究繁殖鸟类分布规律,并进行热点区分析。基于分布型物种数的地理单元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鸟类地理分布区大致以大别山北缘-巢湖一线为界分为两大组,两组在区系成分上存在较大的区域分异:东洋型物种在整个安徽境内比例均占60%以上,同时呈现由北向南递增的格局。基于物种组成的相似性的地理单元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繁殖鸟类地理分布单元也可以分成两组,与安徽省气候带的划分基本一致,进一步分析可以划分为7组,体现鸟类地理分布的区域分异与地形地貌等生态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鸟类热点区分析表明,所有繁殖鸟类,以及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CITES附录Ⅰ、Ⅱ的繁殖鸟类物种丰富度高值区都集中在安徽省南部。由此可见,安徽省南部地区是鸟类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4.
《生物学杂志》2010,(3):F0002-F0002
由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安徽省外国专家局、合肥市科学技术协会、合肥学院、德国罗斯托克大学、德国哥廷根应用科学大学、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主办,生物学杂志社等承办的“第三届环境技术及知识转化国际会议”于2010年5月13至14日在安徽省合肥市成功举办。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禽呼肠孤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在安徽省鸡和鸭群中的感染情况。方法应用ELISA方法对采自安徽省205份鸡血清和218份鸭血清进行ARV抗体检测。结果肉鸡阳性率为55.88%,蛋鸡阳性率为92.23%,鸭群感染率为43.12%。结论禽呼肠孤病毒感染在安徽省鸡群和鸭群中感染较为普遍,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1982年3月,安徽省巢县银屏区文化站向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反映该区岱山公社岱山大队银山发现了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这个化石地点是安徽省区测队在1981年底首先发现的。根据这个线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安徽省文物工作队联合组队,到那里进行了调查发掘。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除发现了大量的脊椎动物化石外,还发现了一块人类枕骨化石。  相似文献   

7.
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省博物馆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纪念和县猿人头盖骨发现十周年暨南方地区旧石器文化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10月中旬在安徽省合肥市顺利召开。  相似文献   

8.
正李淼教授团队主要从事硒与植物保护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生物营养强化、矿质营养与植物保护、微量元素与生态安全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发表硒相关学术和会议论文20余篇,申请专利2项。本团队主持多项省级科研项目,如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项目、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发现福建华珊瑚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0年7月26日,在安徽省岭南省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蛇类标本1号,经鉴定为福建华珊瑚蛇(Sinomicrurus kelloggi),为安徽省爬行动物新纪录.标本现保存在黄山学院标本馆.  相似文献   

10.
林地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因子在区域发展和环境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及时获取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信息对林地资源保护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在2000—2015年安徽省林业遥感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完成了安徽省2000、2005、2010、2015年4期林地遥感制图和时空分析,并从时间序列和空间尺度上探讨了2000年以来安徽省林地资源的分布特征、时空动态及其主要驱动力要素。结果表明:在时间上,近15年来安徽省林地面积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在空间上,安徽省林地地区分布不均,空间分布差异性较大,集中分布在皖南地区,沿江丘陵和淮北平原林地比重较少。林地变化活跃区集中在年均气温15—18℃,降水量1000—2000mm,坡度小于15°、高程低于500m的地方。在变化原因上,自然因素影响了安徽林地的总体空间分布特征,但是短期内政策调控、经济发展是林地时空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古生物学会于1983年5月5日至7日在合肥召开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到会代表共74人,其中正式代表58人,列席代表4人,特邀代表及来宾12人。大会总结了安徽省古生物学会,自1979年4月6日成立到现在所做的工作,充分肯定了四年来的工作成绩和在推动安徽省古生物研究工作方面的贡献;同时在会上有20多位同志宣读了论文,进行了学术交流,并研究和讨论了与我省有关的地层和古生物等方面的问题。安徽省地跨南北相地层的过渡区,地层发育齐全,剖面连续完整,化石丰富,历来为国内同行所重视。特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农林蜘蛛76种新纪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鑫生  徐亚君 《蛛形学报》2003,12(2):117-121
1999年5月~2002年10月再次对安徽省的农林蜘蛛进行了调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新增了76种蜘蛛,隶属于17科53属,为安徽省新纪录。  相似文献   

13.
安徽伞形科植物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9月,作者在地处大别山区的安徽省金寨县天堂寨自然保护区进行伞形科植物调查时,发现了安徽省伞形科新分布记录种5个,并对这些种类的生境和地理分布特点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安徽省冬小麦气候灾损风险的时空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小麦是安徽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分析其气候灾损风险变化对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依托安徽省74个区县1973—2014年间的冬小麦单产资料,通过气候减产率逐年序列提取了减产年次数、平均减产率、减产极值等9个评价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安徽省冬小麦灾损风险的时空演变格局。结果表明: 研究期间,安徽省北部特别是沿淮地区为冬小麦气候灾损高风险区域;重心迁移模型显示,安徽省冬小麦气候减产率高值区域由北向南呈显著的移动趋势;全省冬小麦气候灾损风险呈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别是21世纪初以来发生中度以上灾损强度的区县个数明显较少;S-模式主成分分析和气候减产率序列表明,1973—2014年间,安徽省北部地区冬小麦气候灾损风险呈下降趋势,南部地区呈上升趋势。安徽省冬小麦气候灾损风险呈现出明显的时空动态特征,其年代际波动和南北区域差异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生态弹性力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使人们日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基于生态弹性力的概念, 从生境、水文及 气候等 3 个方面构建了生态弹性力评价指标体系, 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得到各个指标在生态弹性力评价中的权重。以安徽省为例, 对生态弹性力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 在 1995—2014 年间,安徽省生态弹性力呈现下降趋势, 主要是受土地利用变化如耕地和林地减少、建设用地增加的影响, 同时地下水资源量的减少对生态弹性力下降有很大作用。从空间分布来看, 安徽省生态弹性力由南向北呈现递减规律, 空间上的差异主要受水资源量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可为安徽省生态弹性力的治理与保护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共描述安徽省石炭纪-早二叠世的(竹蜓)类24个新种及1个新亚种,分别归入2超科, 5科,5亚科,12属。这些材料是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队,近年来在区测普查工作中,测制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安徽省老鸦瓣属药用植物资源分布和开发利用情况。方法:野外实地调查、标本采集鉴定、文献资料查阅。结果:安徽省老鸦瓣属药用植物有4种,皆可药用,发现1个新分类群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为今后深入研究利用安徽省老鸦瓣药用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许建徐键(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合肥230061)(安徽省食品发酵研究所,合肥230061)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也可以表述为:地球上...  相似文献   

19.
作者于1992年5月和1993年6月分别在安徽省大别山区的舒城县小涧冲林场和皖南山区祁门县的赤岭口获得3号黑冠鹃隼 A.L.syama 鸟标本。是该鸟在我国分布的最北限。为安徽省鸟类新记录。  相似文献   

20.
于新民  宋文芳 《生物学通报》1994,29(7):29-29,45
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和发生机理于新民(安徽省蚌埠市第十二中学233010)宋文芳(安徽省蚌埠市传染病医院233000)动脉粥样硬化是危害人体健康的最严重、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它可以发生在不同部位的血管,如发生在脑动脉,会引起脑部缺血而危及生命。如发生在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