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近年来,猪链球菌4型(Streptococcus suis serotype 4,SS4)分离率逐渐上升,但是有关SS4的系统研究报道匮乏。【目的】研究19株SS4临床分离株的病原学特征。【方法】以2株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serotype 2,SS2)强毒株为参考菌株,对19株SS4分离株进行培养特性及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小鼠致病性试验、毒力基因检测、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测定和多位点序列分型。【结果】19株SS4的菌落直径均较2株SS2大,溶血特性和镜检形态与SS2相同;多数SS4菌株(68.4%,13/19)与2株SS2的生化反应结果完全相同,少数菌株(31.6%,6/19)对乳糖、棉子糖、菊糖、蕈糖的发酵结果不完全相同;均可致小鼠脑膜炎和死亡,毒力最强的7株SS4与2株SS2的LD50同处于107-108 CFU/只数量级;均携带2-6种毒力基因,有5种毒力基因型,毒力基因型epf+mrp+sly+gapdh+fbps+orf2+占比最高(36.8%,7/19);均具有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以成膜力弱(1+)为主(89.5%,17/19),在扫描电...  相似文献   
2.
FoxM1是一种原癌基因。它也是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的转录因子。Fox M1是Forkhead Box转录因子家族重要成员,定位于染色体12p13.3,特异性表达于增殖期细胞中,在细胞终末分化时消失,是一个典型的与细胞增殖相关的转录因子,在细胞G/S及G/M期转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它具有Fox M1A、B和C三种剪接异构体。Fox M1B和C在癌组织中高表达,发挥转录激活、促癌发生和发展的作用,而Fox M1A在癌组织中低表达,发挥转录抑制功能。癌组织中Fox M1B/C的优先选择对于Fox M1发挥促癌作用非常关键。因此对这一现象的成因即Fox M1癌相关选择性剪接机制的研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轻简化栽培和优质稻是当前我国水稻生产的主要方向,气象因子是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但在不同轻简化栽植方式下水稻产量与其田间小气候的关系鲜有研究。为探究西南地区不同前作下杂交稻各生育阶段温、光和水等气候因子与水稻产量形成的关系,在2019—2020年,以杂交籼稻‘宜香优2115'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青菜和油菜2种前作,副区为机直播、毯苗机插和人工移栽3种栽植方式,研究杂交稻产量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及水稻植株对温光资源的利用。结果表明: 与油菜-水稻模式相比,青菜-水稻模式下杂交稻积温生产效率和降水生产效率显著提高,进而提高了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2年产量分别提高了12.7%和8.3%。与人工移栽相比,机插稻提高了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全生育期光能生产效率、积温生产效率、籽粒光能利用效率和降水生产效率,2年平均产量提高了4.6%;而机直播全生育期降水生产效率、光能生产效率、积温生产效率、籽粒光能利用效率、每穗粒数和千粒重都显著降低,导致2年平均产量下降了8.7%。与2019年相比,2020年机插稻和人工移栽稻在同一茬口下提前一个月播种造成花后生育期缩短、气温降低和降雨量增多,导致有效积温和光辐射量大幅减少,积温生产效率、光能生产效率、降水生产效率和籽粒光能利用效率以及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大幅降低,进而导致产量严重降低。用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建立的气象因子产量预报方程标准化回归系数显示,水稻产量与阶段生育期或全生育期内有效积温和总辐射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全生育期内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综上,青菜-水稻模式下机插秧与西南地区稻季光温资源匹配度最高,更有利于温光资源的充分利用和获得高产,但不宜过早播种或移栽。  相似文献   
4.
合肥地区鸡沙门菌带菌情况调查及其血清型与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合肥地区临床健康鸡沙门菌的携带率及其分离菌株的血清型与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方法采集父母代鸡和商品肉鸡肛拭样品500份,利用常规法和PCR技术进行沙门菌的分离鉴定,并用凝集试验和ER IC-PCR技术确定分离菌株的血清型与基因型。结果合肥地区临床健康鸡沙门菌的携带率为4.2%(21/500),21株分离菌分属5个血清型,鸡-雏沙门菌14株(66.67%)、纽兰沙门菌3株(14.29%)、明斯特沙门菌2株(9.52%)、茨昂威沙门菌和圣保罗沙门菌各1株(4.76%),分离菌株的基因型聚类分为5个群7个基因型,相同血清型且来源相同的沙门菌基因型一致。结论鸡-雏沙门菌是合肥地区临床健康鸡携带沙门菌的优势血清型,基因型与相同血清型的来源有关。  相似文献   
5.
安徽PRSS发病猪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发病猪继发感染副猪嗜血杆菌(HPS)的情况及分离菌株的药物感受性。方法应用细菌分离培养、形态学检查、生化试验和PCR技术,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从安徽不同地区采集的146头份PRRS发病猪的病料进行HPS检测,并采用标准K-B纸片法对分离菌株进行14种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离鉴定出12株HPS,检出率为8.22%(12/146);12株HPS对氯霉素100%敏感,环丙沙星为91.7%,阿莫西林和新霉素为83.3%,对罗红霉素100%耐药,阿米卡星为83.3%。结论安徽省不同地区PRRS感染猪群中均存在程度不同的HPS感染,各地区HPS分离株表现出形态上的变化特征和一致的生化特性,且有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背景】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由于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新型防治方法的研究迫在眉睫。【目的】探究ssrAB、hilA、hilD基因对肠炎沙门氏菌致病作用的影响,筛选安全可靠的沙门氏菌减毒活疫苗或载体用菌株。【方法】采用自杀性质粒介导的同源重组技术,分别构建ssrAB、hilA、hilD单基因缺失株(ΔssrAB、ΔhilA、ΔhilD)、双基因缺失株(ΔssrABhilA、ΔssrABhilD、ΔhilAhilD)和三基因缺失株(ΔssrABhilAhilD),并比较上述缺失菌株与亲本菌株间生物学特性的差异。【结果】基因缺失后菌株的生长速率无显著变化(P0.05);除ΔhilD生物膜形成能力最强外,其他基因缺失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变化不显著(P0.05);ΔssrABhilAhilD和ΔssrABhilA的LD50值最高,ΔssrAB、ΔhilA、ΔhilD次之;亲本菌株引起的小鼠十二指肠的病变程度较所有缺失菌株明显严重;在所有缺失菌株中,ΔssrABhilAhilD对HeLa细胞的黏附力最低,ΔhilD在小鼠体内的定殖率最高;而机体分泌IL-1、IL-18、IFN-γ的能力与沙门氏菌ssrAB、hilA、hilD基因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构建的7株基因缺失株中,ΔssrAB、ΔhilA、ΔhilD、ΔssrABhilA和ΔssrABhilAhilD有致病力低、生长速率良好、能有效刺激细胞因子产生等特性,具备作为沙门氏菌减毒活疫苗或载体的潜质。  相似文献   
7.
【背景】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是猪革拉瑟氏病(Glasser’s Disease)的病原体,抗生素治疗和疫苗接种对于防控该病效果不明显,建立快速、准确的抗体检测方法尤为重要。【目的】利用表达纯化的HPS转铁结合蛋白A(TbpA)建立检测HPS抗体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方法】PCR扩增HPS的tbpA基因并与原核表达载体pET-SUMO连接,通过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将阳性重组质粒转入Escherichia coli Rosetta(DE3),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产物。以纯化的TbpA蛋白作包被抗原,通过各种反应条件优化,建立检测HPS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并进行临床应用与评价。【结果】该方法的最佳条件:包被抗原浓度为5μg/mL,4℃过夜;5%脱脂奶粉于37℃封闭2 h;血清稀释度为1:1600,37℃孵育45 min;酶标二抗稀释度为1:5000,37℃作用30 min;显色时间为37℃ 5 min。该方法可特异性检测HPS抗体,阳性血清稀释至1:12800仍可检出,与其他猪病原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与全菌体包被间接ELISA、商品化ELISA试剂盒及Western Blot比较,该方法总符合率分别为90.00%、86.67%和90.00%,其中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0.38%、88.46%和92.00%,阴性符合率分别为87.50%、75.00%和80.00%。该方法检测免疫抗体阳性率为80.00%,感染抗体阳性率为19.50%。【结论】基于TbpA蛋白建立的HPS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以及临床应用的可靠性,为HPS的免疫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
[背景] β-内酰胺类(β-lactams)抗生素是防治猪丹毒的常用药物,其中青霉素(Penicillin,PG)更是首选药物。[目的] 运用转录组学与蛋白质组学方法初步探究猪丹毒丝菌(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E.rhusiopathiae)产生PG抗性的机制,为进一步开展E.rhusiopathiae耐药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K-B纸片法和微量稀释法分别测定受试菌株AEr51、AEr31和AErS对26种抗生素的感受性及对PG、阿莫西林(AMX)和氨苄西林(AMP)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n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然后通过转录组学测序(RNA-Seq)技术和串联质谱标签法(Tandem Mass Tag,TMT)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进一步探究猪丹毒丝菌产生PG抗性的分子机制。[结果] AEr51、AEr31和AErS对26种抗生素耐药率分别为34.62%、26.92%和34.62%,其中AErS和AEr31对所有β-lactams抗生素敏感,而AEr51除对PG耐药外,对其他β-lactams抗生素均敏感;AEr51、AEr31和AErS对PG、AMX、AMP的MIC分别为32、4、2 μg/mL,0.25、0.50、0.50 μg/mL和0.125、0.500、0.250μg/mL;RNA-Seq分析显示AEr51/AErS比较组中共筛到668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434个、下调234个,AEr51/AEr31比较组中共筛到403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275个、下调128个,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代谢途径、ABC转运系统、β-内酰胺抗性、双组分信号传导系统等通路,而且与RT-qPCR验证结果基本一致;TMT分析显示AEr51/AErS比较组中共筛到167个差异蛋白,其中上调86个、下调81个,AEr51/AEr31比较组中共筛到159个差异蛋白,其中上调80个、下调79个,差异表达蛋白显著富集于微生物、氨基酸、碳、硫、嘧啶代谢等相关的代谢通路,而且与平行反应监视(Parallel Reaction Monitoring,PRM)靶向验证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ABC转运系统、双组分信号传导系统、β-内酰胺抗性等通路在猪丹毒丝菌对青霉素耐药性产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伴随微生物、氨基酸、碳、硫、嘧啶代谢等生命过程。  相似文献   
9.
唐正露  韩敏敏  曹堃  李亮  李郁 《微生物学通报》2021,48(11):4209-4220
[背景] 相较于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沙门氏菌(Salmonella)基因工程减毒活疫苗具有的优越性逐渐显现,研究也不断深入。[目的] 探究肠炎沙门氏菌G9菌株的4株基因缺失株G9(ΔhilA)、G9(ΔhilD)、G9(ΔssrABhilA)和G9(ΔssrABhilAhilD)的免疫效果及生物安全性。[方法] 以肠炎沙门氏菌基因缺失菌株G9(ΔhilA)、G9(ΔhilD)、G9(ΔssrABhilA)、G9(ΔssrABhilAhilD)及其亲本菌株G9的最佳免疫剂量接种小鼠后,利用间接ELISA法、流式细胞术、MTT法、小鼠攻毒试验及倾注平板法等对各缺失株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G9(ΔhilD)诱导血清IgG抗体效价最高,G9(ΔhilD)和G9(ΔssrABhilAhilD)产生肠黏膜IgA抗体效价最高,4株缺失菌诱导IL-4、IL-10、IFN-γ、TNF-β、MCP-1细胞因子的能力与亲本株G9差异不显著(P>0.05),产生的CD4+/CD3+、CD8+/CD3+ T细胞比率呈上升趋势,而且G9(ΔssrABhilA)和G9(ΔssrABhilAhilD)最高;G9(ΔssrABhilAhilD)诱发的脾淋巴细胞增殖指数最高;免疫小鼠后4株缺失株对G9攻毒提供的保护率为80%-100%,而且小鼠肝脏、脾脏及小肠绒毛无明显病理变化,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攻毒提供的保护率为50%-80%;接种后12 d,小鼠肝脏、脾脏及小肠中定殖的菌株能基本清除,而且在体外能连续稳定传代30代。[结论] G9(ΔhilA)、G9(ΔhilD)、G9(ΔssrABhilA)和G9(ΔssrABhilAhilD)对小鼠的免疫效果和生物安全性均良好,有成为肠炎沙门氏菌基因工程减毒活疫苗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安徽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分子流行病学及流行毒株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应用DNA Star软件,针对22株PCV2安徽分离株和26株GenBank登录的PCV2参考毒株,进行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ORF1和ORF2核苷酸序列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析,并运用MEGA 6.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22株PCV2安徽分离株基因组全长均为1 767 bp,相互之间的核苷酸序列相似度为94.6%~99.8%,与GenBank登录的26株PCV2参考毒株之间的核苷酸序列相似度为92.4%~99.8%.PCV2安徽分离株的ORF1核苷酸序列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参考毒株之间的相似度分别为94.3%~100%和85.4%~100%,ORF2核苷酸序列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分别为85.9%~99.9%和76.9%~100%.ORF2编码的Cap蛋白氨基酸序列在8~30、44~91、121~140及190~224几个区域存在突变,且有部分变异位点位于抗原表位区.22株PCV2安徽分离株分布于两个基因亚型,8株属于PCV2b,14株属于PCV2d.结果表明,PCV2安徽分离株的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较稳定且彼此间亲缘关系密切.ORF2的变异程度远高于ORF1,PCV2d基因亚型己经逐渐过渡成为安徽地区的主要流行毒株.Cap蛋白氨基酸序列在免疫反应区域内的变异可能影响PCV2的免疫原性.本研究结果丰富了安徽地区猪圆环病毒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资料,同时也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