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在贵州黄平县调查的311例(男性为159例,女性为152例)(革)家人的体质数据,与我国族群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革)家人上眼睑有皱褶率较高,有蒙古褶率低,眼裂狭窄率与中等型率较高,且多呈眼外角高,鼻根高度中等,直鼻背,男性颧骨体不突出,女性颧骨体较突出,鼻基部多上翘,鼻翼高度中等,鼻孔最大径男性多为倾斜,女性水平率最高,鼻翼宽男性中等型率和宽阔型率较高,女性多为中等型,耳垂圆形率最高,上唇皮肤部高度男性以中等型率最高,女性以低型率最高,红唇厚度中唇率最高;发黑,眼褐、肤黄.2)(革)家人男性头长、形态面高值小;头宽、面宽、鼻高、唇高、眼内角间宽值接近于南亚类型族群,口裂宽值接近于北亚类型族群,额最小宽、鼻宽值介于北亚、南亚类型族群之间,女性形态面高、鼻高值小,头长、头宽、额最小宽、面宽、鼻宽、唇高值接近于南亚类型族群,口裂宽、眼内角间宽值接近于北亚类型族群.3)(革)家人男性与女性身高均属于矮身材.(革)家人男性为圆头型、高头型、狭头型、阔面型、中鼻型,女性为中头型、高头型、中头型、中面型、中鼻型.(革)家人男女性均为中躯干型、宽肩型、宽骨盆型.男性还为中胸型、亚长腿型,女性还为宽胸型、中腿型.4)(革)家人属于蒙古人种南亚类型族群,与周围苗族体质特征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近年来测量的45254例(男19892例,女25362例)中国人的18项头面部测量数据,按地理分区进行统计与主成分分析,发现中国东北、华北人群男性耳较长,两眼外角距离较近、鼻较狭,头、面较宽;华南人群耳较短,眼、鼻较宽,头较狭,面较狭;东北、华北人群女性面较高,面较宽,两眼距离较大,耳较长;华南、西南人群女性面较低,面较狭,两眼距离较近,耳较短。对中国人群和外国人群头面部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中国人群男性、女性头面部特征都相对接近于高加索人种的波斯人、北美白人,与尼格罗人种的非裔美国人差距较大,与南亚人差距也较大;中国男性容貌耳长,眼内角间宽、鼻宽、头宽、形态面高值多小于尼格罗人种的4个人群,形态面高值多小于高加索人种的波斯人;中国女性鼻宽、口宽值小于非裔美国人,容貌面高、眼内角间宽、面宽多大于北美白人、伊朗人。中国地理分区人群头面部特征的共性与人群间长期的融合、具有相似的遗传结构有关,环境因素是其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我国23个群体体质的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作者选取13项指标(头长、头宽、额最小宽、面宽、形态面高、鼻宽、鼻高、口裂宽、两眼内宽、身高、坐高、肩宽、骨盆宽)对我国23个群体体质特征进行了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3个群体可分为南方组、北方组(含两个小组)和中间类群组。南方组与北方组的体质区别主要为体部的长度、宽度的差异。北方组各群体之间头面部指标值差异较大,南方组各群体之间头面部指标值则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4.
中国莽人、僜人、珞巴族与门巴族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于2006—2007年在云南、西藏调查了中国莽人、僜人、珞巴族、门巴族体重、身高、上臂收缩围、小腿围、肱骨内外上髁间径、股骨内外上髁间径、肱三头肌位皮褶、肩胛下位皮褶、髂前上棘位皮褶和腓肠肌位皮褶10项指标值,计算了4个族群的Heath-Carter法体型值。研究结果显示: 1)在南方族群中, 莽人身矮体轻, 身体细瘦, 皮脂菲薄, 肌肉不发达。僜人身矮体轻, 身体细瘦, 男性肌肉较发达, 皮脂厚度中等。女性肌肉发达, 皮脂厚。珞巴族与门巴族均身材高, 体重大, 身体粗壮, 皮脂厚, 肌肉发达。2)门巴族男性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 莽人、僜人、珞巴族男性为均衡的中胚层体型。僜人、珞巴族、门巴族女性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 莽人女性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莽人、僜人、珞巴族男性具有南亚类型族群的体型特征, 门巴族男性具有北亚类型族群体型特征。莽人女性具有南亚类型族群的体型特征, 僜人、珞巴族、门巴族女性具有北亚类型族群的体型特征。  相似文献   

5.
按照国际学术界规定方法, 在广东和江西共调查了650例男性(城市汉族男性为305例, 乡村汉族男性为345例)和704例女性(城市女性为331例, 乡村女性为373例)客家成年人的86项体质指标, 计算了24项体质指数, 统计了指数分型情况, 与中国族群资料进行了比较, 对客家人体质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 结果表明: (ⅰ) 客家人上眼睑有皱褶率低, 有蒙古褶率高, 眼裂狭窄且多呈眼外角高, 鼻根高度中等, 直鼻背, 男性鼻基部多上翘, 女性鼻基部3种类型比例较接近, 鼻翼高度中等型与高型出现率较高且二者较接近, 鼻孔最大径男性水平率与倾斜率较高, 女性水平率最高, 鼻翼较宽, 耳垂圆形率最高, 上唇皮肤部高度多为中等, 红唇多为薄唇, 发黑, 眼褐、肤黄. (ⅱ) 客家人男性头长值大,额最小宽、面宽、唇高、眼内角间宽值接近于北亚类型族群, 头宽、形态面高、鼻宽、口裂宽、鼻高值接近南亚类型族群; 客家人女性头长值大, 额最小宽、面宽、唇高、眼内角间宽值接近于北亚类型族群, 头宽、鼻宽、口裂宽值接近南亚类型族群. (ⅲ) 客家人城市、乡村的男性与女性身高均属于中等身材. 客家人男女性均以中头型(头长宽指数)、高头型、中头型(头宽高指数)、中鼻型、长躯干型、亚短腿型、宽肩型、窄骨盆型率最高. (ⅳ) 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 客家人体质特征介于南亚、北亚类型族群之间, 相对更接近中国北亚类型族群.  相似文献   

6.
对四川、云南尔苏人、木雅人、空格人、八甲人4个族群进行了6项不对称行为特征(扣手、利手、叠臂、利足、叠腿、起步)的调查,结果显示:1)4个族群中,仅尔苏人、木雅人、八甲人叠臂以L型出现率偏高以外,其余不对称行为特征均为R型出现率较高;2)4个族群6项不对称行为特征均不存在性别间差异,但木雅人、尔苏人与八甲人在扣手这一不对称行为特征上存在族群间差异,木雅人与空格人在叠臂这一不对称行为特征上存在族群间差异;3)统计分析了6项不对称行为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仅八甲人多数不对称行为特征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僜人体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西藏察隅县调查了144例(男为60例, 女为84例)僜人成人的67项体质指标, 计算了31项体质指数, 统计了指数分型情况, 对僜人的体质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 (1)僜人上眼睑皱褶率、蒙古褶率极低,鼻翼高度多为中等型, 鼻根高度男多为中等型, 女多为低型, 耳垂、上唇皮肤部高度多为中等型。(2)在藏缅语族中, 僜人头面部的很多指标值小或偏小, 只有头宽值较大。僜人男女均以高头型、狭头型、中面型率最高。此外, 男性还以中头型(头长宽指数)、中鼻型率最高, 女性还以圆头型、狭鼻型率最高。(3)僜人男女均以长躯干型、中骨盆型率最高。此外, 男性以中腿型、中胸型、宽肩型率最高, 女性以亚短腿型、宽胸型、中肩型率最高。僜人男女身材均以矮型率最高, 僜人体部测量指标值均很小。(4)僜人体质特征与独龙族最为接近, 属于蒙古人种南亚类型的体质特征。  相似文献   

8.
白马人是我国的未识别族群之一。我们在四川省平武县调查了白马人233例(男为93例,女为140例)的69项体质测量指标与228例(男为93例,女为135例)的观察指标15项。初步分析了白马人的体质特征。结果如下:1)白马人男性上眼睑皱褶出现率为80.65%,女性上眼睑皱褶出现率则为85.93%。白马人蒙古褶率男性为33.33%,女性则为39.26%。白马人男女眼裂高度以窄型为主。眼外角多高于眼内角。白马人的鼻根高度多为中等型。男女均以直型鼻梁为主。白马人男女颧骨扁平,颧骨体突出。鼻基部多为水平方向。鼻翼高度约占鼻高的1/4,以中等为主。白马人男女多为圆形耳垂。上唇皮肤部高度多为中等。红唇厚度以薄唇为主,眼色多为黑褐色。2)按头面部、体部指数分型,白马人男女均以高头型、阔头型、中鼻型、长躯干型、亚短腿型、宽胸型、宽肩型、宽骨盆型率最高。白马人男性还以中头型、中面型率最高,女性还以圆头型、阔面型率最高。根据男女身高均数,白马人男女均为中等型身材。3)白马人体质特征属于北方族群类型,与赫哲族、俄罗斯族比较接近,与安多藏族距离较远。  相似文献   

9.
隋唐以前欧洲人种的地中海类型一直是喀什地区古代居民的主要种族类型.北亚蒙古人种回鹘人西迁进入新疆后,与其他族群发生长期融合,逐渐形成维吾尔族.目前维吾尔族人种学特征如何,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在维吾尔族最具代表性的喀什地区,采用人体测量方法对喀什维吾尔族560(男273,女287)例成人进行了测量.研究发现,维吾尔族体质中包含明显的欧亚人种的因素,也包含部分南亚与北亚成分,但更多的是东亚类型成分.从体质指数分型来看,喀什维吾尔族男性、女性身高均为中等型(男性已经达到中等型的上限),体重值较大,头较圆、较高,面较狭,中鼻型,头宽度中等(男)或较狭(女),胸较宽,肩较宽,骨盆较宽,躯干较长,腿长中等(男)或较短(女).在中国13个族群中,维吾尔族男性眼外角高率、鼻根中等率中等,有蒙古褶、凹鼻背率较低,维吾尔族女性眼外角高率、凹鼻背率中等,圆耳垂率高、鼻基部上翘率低.南疆维吾尔族比北疆维吾尔族更接近东亚类型族群.南疆维吾尔族头型、鼻型和蒙古族接近,北疆维吾尔族和蒙古族面型相对接近.维吾尔族上眼睑有皱褶率很高,一部分人眼内角有蒙古褶,眼外角多高于眼内角,眼色多为褐色,提示其具有蒙古人种的基本特征.维吾尔族与东亚类型族群面宽、头长、形态面高、头宽值相对接近.维吾尔族头较圆、头较高,上身相对较长,腿相对较短,具有东方人群体质的基本特征.研究发现,维吾尔族体质类型既具有亚洲东方人群特点,也具有欧亚人群特点.在亚洲东方各个类型中,维吾尔族体质更接近东亚类型族群,也具有一定的南亚类型、北亚类型族群的特点.维吾尔族体质特征反映出其多族群融合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0.
2009年至2012年研究组调查了中国南方汉族15154例(男性为7340例,女性为7814例)的身高、体重和16项测量指标,并计算出12项指数,将南方汉族与蒙古人种北亚类型族群、南亚类型族群及东亚类型族群的韩国人、日本人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1)南方汉族头面部主要指标介于北亚、南亚类型族群之间;南方汉族男性更接近于北亚类型族群,而南方汉族女性比男性头面部特征更接近南亚类型族群。2)南方汉族男性头部的长、宽、高、围度小于东亚类型族群,面部比韩国人、日本人狭窄;南方汉族女性头的长、宽、围度、下颌角间宽值小于韩国人、日本人,头较高,面部比韩国人、日本人狭窄。南方汉族男性、女性与韩国人、日本人体质差异较大。3)聚类分析结果提示,中国南方汉族与韩国人、日本人体质差异较大。南方汉族男性体质相对接近于北亚类型族群,女性体质介于北亚、南亚类型族群之间。华南汉族体质在南方汉族中有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1.
本项目对1896例腊尔山区6~16岁苗族学生(男919例,女977例)进行了人体测量,测量了10项头面部形态指标,并根据公式计算13项头面部指数值。结果表明,苗族学生头面部各指标均值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同年龄段头面部各指标均值男生一般高于女生,且多数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的头长宽的、形态面的、形态上面的、容貌面的、颧额宽的、容貌上面的和容貌上面高的指数以及女性的形态面的、形态上面的、容貌面的、颧下颌宽度的、容貌上面高的指数随年龄增长总体趋势是先增加后递减;男性头面高的以及女性的头长高的、头宽高的和头面宽的指数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男女性之间的头长高的、头宽高的和额顶宽的指数比较显示,多数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苗族学生头型以中头型、高头型、阔头型多见,面型以阔面型、阔上面型为主;相对于其他族群,腊尔山苗族男生面型短而宽,头型偏长,女生面型偏短,头型稍偏长而窄。腊尔山苗族学生头面部特征与融水苗族、土家族等族群较为接近,与哈萨克族、新乡汉族相距较远。  相似文献   

12.
中国独龙族与莽人的体质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调查了200例(男为97例,女为103例)独龙族人的体质,在金平县金水河镇调查了56例(男33例,女23例)莽人的体质,计算了体质指数,统计了指数分型情况。研究结果显示:1)独龙族、莽人体质特征接近,并与侗、拉祜、彝、德昂族较为一致。2)在蒙古人种南亚类型诸人群中,独龙族、莽人眼内角间宽值较大,而其他多数指标值偏小。3)独龙族男女均以高头型、狭头型、中胸型、中骨盆型率最高。男性还以中头型、狭面型、中鼻型、长躯干型、中腿型、宽肩型率最高。女性还以圆头型、阔面型、狭鼻型、中躯干型、亚短腿型、窄肩型率最高。4)莽人男女均以中头型(头长宽指数)、高头型、中鼻型、中腿型、中胸型、宽肩型、中骨盆型率最高。男性还以中头型(头宽高指数)、阔面型、长躯干型率最高。女性还以狭头型、中躯干型率最高。女性超阔面型率与阔面型率相等。5)独龙族与莽人蒙古褶率低,鼻根高度较低、鼻宽值多大于我国蒙古人种北亚类型诸人群。  相似文献   

13.
甘肃东乡族体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6,他引:17  
  相似文献   

14.
八甲人与空格人属于我国未识别族群。我们去云南省西双版纳调查了八甲人158例(男为61例,女为97例)与空格人71例(男为46例,女为25例)的86项体质指标,初步分析了八甲人与空格人的体质特征。结果如下:1)八甲人的上眼睑皱褶率男为95.08%,女为98.97%;空格人的上眼睑皱褶率男为80.43%,女为100%。八甲人蒙古褶率男为18.03%,女为29.90%;空格人的蒙古褶率男为32.61%,女为64.00%。八甲人与空格人眼裂高度多为中等,眼外角高于眼内角。八甲人男女鼻根高度多为中等。空格人男性鼻根较高,女性鼻根中等。八甲人与空格人男女均为直型鼻梁,鼻基部多为水平方向。八甲人男女颧骨体不突出。八甲人鼻翼高度约为鼻高的1/4。八甲人与空格人男女鼻翼宽与两眼内角间宽几乎等长,多为圆形耳垂,上红唇多为薄唇,唇皮类型多为中等。八甲人眼色多为褐色,空格人眼色多为黑色。2)根据头面部、体部指数分型,八甲人与空格人男女均以高头型率、阔头型率、中鼻型率、中腿型率、宽肩型率、身材矮型率最高。八甲人男女还以圆头型率、长躯干型率、宽胸型率最高。空格人男女还以中胸型率、窄骨盆型率最高。八甲人与空格人男性还以阔面型率最高,而女性则以中面型率最高。3)聚类分析显示八甲人与空格人体质特征属于南方族群类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夏尔巴人是未识别民族。本文研究中国夏尔巴人体型特点,并通过夏尔巴人与中国其他族群体型比较,从体质人类学角度为夏尔巴人的族源研究提出新的证据。测量夏尔巴人的体质数据,采用Heath-Carter法计算夏尔巴人的体型值,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夏尔巴人与其他族群体型的特点和相似程度,从体质人类学方面对夏尔巴人的族源提出看法。西藏夏尔巴人男性平均体型为均衡的中胚层体型,体脂发育水平中等,骨骼、肌肉比较发达,身体线性度中等。女性平均体型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夏尔巴人女性的体型特点是体脂欠发达,骨骼和肌肉含量中等,身体线性度中等。夏尔巴人男性、女性与怒族、木雅人、尔苏人体型接近。体部特征分析不支持夏尔巴人是藏族分支的观点。体型特征支持夏尔巴人源于党项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在福建漳州地区调查了322例男性(城市男性为149例,乡村汉族男性为173例)和357例女性(城市女性为164例,乡村女性为193例)成人的86项体质指标,计算了24项体质指数,统计了指数分型情况,与我国族群资料进行了比较,对闽南人体质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 1)闽南人有皱褶率高,有蒙古褶率低,眼裂高度眼裂多为狭窄型,眼外角多高于眼内角,鼻根高度多为中等型,直鼻背,颧部突出度多为微弱型;鼻基部男性多呈水平,女性多呈上翘;鼻翼高度多为中等,鼻孔最大径多为斜位,鼻翼较宽;男性耳垂多为圆形,女性多为三角形;上唇皮肤部高度多为中等,红唇男性薄型率、中等型均较高,女性薄型率最高,发黑,肤黄、眼褐。2)总体说来,闽南人头面部测量指标值介于北亚、南亚类型族群之间。3)从指数均数来看,闽南人男女性均为圆头型、高头型、狭面型,狭鼻型。城市女性为狭头型,城市男性、乡村男性、乡村女性为中头型。闽南人头面部指数值更接近于南亚类型族群。4)从体部指标值和体部指数来看。闽南人更接近于北亚类型族群。闽南人体质介于南亚与北亚类型族群之间,男性相对接近于北亚类型族群,女性相对接近于南亚类型族群。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孟高棉语族未识别民族族群特征,研究组以412名(男性220人,女性192人)云南孟高棉语族未识别民族成人为例,运用人体测量学方法对该族群男女头面部与体部58项指标及20个指数进行测量和分析,并选取头长、头宽、面宽、形态面高、身高、坐高、肩宽、骨盆宽8项指标与30个已研究族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男性各项体质指标除大腿围和6项皮褶厚度指标外,都大于女性各项指标,男女身高均以矮型为主;2)孟高棉语族未识别民族男性上眼睑皱褶率为88.2%,女性上眼睑皱褶率为94.3%。男性蒙古褶率为41.8%,女性蒙古褶率为36.5%。鼻根高度男性以中等型为主,女性以低平为主。耳垂类型男性以圆形率为主,女性以三角形率为主;3)依据指数分型出现率得出:孟高棉语族未识别民族男女均以圆头型、高头型、阔头型、狭鼻型、中腿型、中胸型、宽肩型率最高;4)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显示孟高棉语族未识别民族与布朗族、基诺族、布依族、侗族比较接近。遗传因素、环境条件与饮食习惯是这些民族体质特征接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Using standard and internationally validated methods,86 anthropologic characteristics were determined in 650 male(305 from urban areas and 345 from rural areas) and 704 female(331 from urban areas,373 from rural areas) Chinese Hakka adults living in Guangdong and Jiangxi.The data were used to calculate 24 anthropologic indices,which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akka subject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reference ethnic data.There were four main findings of this study.First,a small proportion of Hakka adults had an eye fold on the upper eyelid,but a large proportion had a mongoloid fold.The eye slits were narrow in most adults,had a medium nasal root height and straight bridges,and most of the external angles were prominent.The nasal base was upturned in most men.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three types of nasal base in women were similar.The proportions of subjects with middle and high alae nasi heights were high and similar.Males with a maximum nostril diameter were mostly classified as transverse and oblique,while many women were classified as transverse and had relatively wide alae nasi.The round lobe type was the most common.Upper lip skin height was mostly classified as medium.Lips were classified as thin.The hair was black,eyes were brown,and the skin was yellowish.Second,the head length was long in male Hakka.The minimum frontal breadth,face breadth,lip height,and interocular breadth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North-Asian populations.Meanwhile,head breadth,morphological facial height,nose breadth,mouth breadth,and nose height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South-Asian populations.Head length was long in female Hakka.The minimum frontal breadth,face breadth,lip height,and interocular breadth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North-Asian populations.Head breadth,nose breadth,and mouth breadth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South-Asian populations.Third,the stature of male and female Hakka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was classified as medium.The proportions of male and female Hakka classified as mesocephaly(length-breadth index of the head),hypsicephalic type,metriocephalic type(breadth-height index of the head) mesorrhiny,long trunk,subbrachyskelic type,broad shoulder breadth,and narrow distance between iliac crest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other types.Finally,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es showed that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akka were between those of South-Asian and North-Asian ethnic populations,but were generally closer to those of North-Asian populations i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