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往我们在进行两栖类解剖课时对学生的要求是:通过解剖观察,使学生对蛙或蟾蜍的内外构造进一步得到巩固,并初步掌握解剖蛙或蟾蜍的方法。本学期我们上解剖课时在原有要求上加了一条,就是解剖它们的胃,观察它们的食物,以明确对人类的关系。由于青蛙运动灵活,不易捕捉,学生们往往捕捉蟾蜍来作为两栖类解剖课的实验材料,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解剖观察蟾蜍的消化器官同时解剖它们的胃(蟾蜍应是捉来不久的,胃里食物尚未消化,时间久了胃中  相似文献   

2.
问:初中动物学书上关于蛙的呼吸怎么只说空气的进入而没有呼出?究竟怎样呼出去的呢? 笞:一般的书本里,对青蛙的呼吸都注意在吸入而不大说到呼出.方同志依据苏联的中学教本编译,想过去苏联教本可能也是同样地注重吸入,所以就忘记了别人对这个呼出的疑问.青蛙的吐气,也是经由鼻孔的.青蛙的鼻孔分内鼻孔外鼻孔各一对,内鼻孔开在口盖上,没有活叶瓣(教科书中叫做活塞),外鼻孔线有活叶瓣.活叶瓣只能向内开;气住外冲时活叶瓣就顶住洞口,外鼻孔就被堵住不通了.但这堵住不通,必须口腔底壁往上提得紧,下颚间的肌肉已经提起来使口盖前端受压,带动颔颚小骨(mento-Meckelian)迫到活叶瓣去顶住外鼻孔的时候.要是活叶瓣还不曾顶住外鼻孔时,鼻孔里还是可以出气的.外鼻孔顶住了,空气就只好从口鼻腔里活动;又因为外鼻孔的被顶住,透不出气去,于是空气又从声门回到肺脏来.但是青蛙可以闷在水底里靠口腔和肺脏的空气来回来完成一  相似文献   

3.
角怪     
最近许多报刊介绍福建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珍贵特产动物“角怪”,它是无尾两栖类中锄足蟾科的崇安髭蟾(Vibrissaphora liui)(见题图)。 它栖居在海拔800—1,200米的山溪石缝中,数量较少,不易采获。由于它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与一般青蛙、蟾蜍很不相同。如繁殖季节雄性上颌口缘每侧有一枚大角质刺,繁殖后角刺脱落留有浅色痕迹,求偶  相似文献   

4.
树蛙和湍蛙     
提到无尾两栖类,有些同志自然就会想到青蛙和蟾蜍,进而会联想到它们生活在水田,池塘,草地的环境。两栖动物虽然在生活上有严格的限制因素;比如,温度及水中的盐份等,但是同所有的动物一样,在一定的程度内、县有对于各种环境条件的适应性能。树蛙和湍蛙,就是很好的例子。一般说来,前者是适应  相似文献   

5.
答:我们课本上讲的是青蛙的变态.青蛙是无尾两栖类的代表动物.两栖类的另一大类群,如大鲵、东方蝾螈等属有尾两栖类,它们的变态与无尾类的变态有许多不同之处.在变态过程中,虽然也是由肺呼吸代替了  相似文献   

6.
新疆绿蟾蜍的染色体组型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敏  赵亚江 《动物学研究》1987,8(4):339-342
近年来,有关两栖类的染色体组型已有不少报道。无尾两栖类中蜍蟾属(Bufo)的染色体数目分为两类:2n=22和2n=20(Blain,1972)。我们对采自新疆4个地区的绿蟾蜍进行了染色体组型分析,发现其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44,是四倍体。现将我们的初步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一.主要科学内容本章是继鱼纲之后,通过青蛙的形态构造和生殖发育过程研究两栖类的特征,并有系统地研究两栖类的起源和分类。本章共分五节,包括导言可分四个主要内容:(1) 导言主要是通过蛙为例指出两栖类的基本特征,即“幼体有鳃生活在水中;成体有肺,可以生活在水中或陆上”。以及两栖类跟人生的关系,是为全章中心科学内容。(2)包括前三节:即青蛙的形态和生  相似文献   

8.
徐宁  魏刚 《四川动物》2007,26(2):350-353
在柏菁保护区共采到两栖动物标本267号,经整理鉴定隶属1目、6科、6属、13种。该区两栖动物垂直分布划为3个带:(1)海拔600.1000m为低山河谷农田两栖类带,本带两栖类6种,占总种数的46.15%;(2)海拔1000.1750m为中山台地农田针叶林两栖类带,有两栖类11种,占总种数的84.62%;(3)海拔1750~2200m为中山高原森林两栖类带,仅有1种。柏箐地区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于华中区,但两栖类以华中及华南区种为主。还讨论了中华蟾蜍和华西蟾蜍的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9.
冬季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迫使生活在自然界中的动物产生各种不同的适应方式“越冬”,而青蛙及蟾蜍是行“冬垫”的方法越冬,因此冬季在自然界中就很难采到活青蛙及活蟾蜍作实验材料了。笔者根据蛙类“冬垫”的习性,试验了室内冬季保存活蛙的方法:经1955—1959年分别在济南、泰安两个地区;5个冬季的试验,效果都是很好的。保存  相似文献   

10.
李冬玲 《生物学通报》2005,40(10):44-45
两栖类的骨骼结构较为简单,且取材方便,因此,人们常从两栖类着手,进行骨骼标本的制作。但是传统的两栖类骨骼标本制作方法较为繁琐,制作周期长(大约需1周的时间)。我们对传统方法进行了改进,制成的标本可与用传统方法制成的标本媲美。以蟾蜍(Bufo bufo)为例,具体制作方法如下:1麻醉准备一密闭容器(如标本瓶)作为麻醉瓶,内放一块浸过乙醚的棉花,选取体型较大的活蟾蜍放入麻醉瓶中,将其深度麻醉至四肢僵直,大约需10min。2去皮、内脏及肌肉将麻醉后的蟾蜍仰面放入解剖盘中,左手拉起蟾蜍腹部皮肤,右手拿剪刀沿腹部正中线剪开5cm的小口,然后向上…  相似文献   

11.
2005年调查若尔盖湿地的高原林蛙(Rana kukunoris)和岷山蟾蜍(Bufo minshanicus)的日活动节律,发现阳光充足时两栖类的活动性明显高于多云天气;高原林蛙成体、亚成体、岷山蟾蜍亚成体活动的最低气温为0℃、2℃、8℃;高原林蛙亚成体日活动高峰为中午12:30左右,岷山蟾蜍亚成体日活动高峰为下午15:30左右;高原林蛙亚成体在草地、林地、河边均有一定数量个体活动,岷山蟾蜍亚成体主要集中在河边活动。在若尔盖地区,两栖类可能主要是采用晒太阳(basking)的行为来适应高海拔环境;高原林蛙成体对温度的耐受性比亚成体高,亚成体比岷山蟾蜍亚成体高;高原林蛙与岷山蟾蜍的亚成体在活动时间与活动生境上存在差异,可能是减少种间竞争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三的生物复习时,我们利用青蛙连续进行“用显微镜观察蛙蹼内血液流动的现象”、“观察蛙心脏的节律性搏动”和“脊蛙反射”三个实验,取得较好的效果。有关实验目的、要求与实验步骤详见课本,这里只介绍连续完成这三个实验的有关问题。 1.实验准备一定要充分。包括指导学生预习实验内容及实验所需仪器药品的准备。特别要注意选择具有良好生命力的蛙或蟾蜍。由于蛙的脊休克时间较蟾蜍长(多达数十秒),因此,我们用蟾蜍作材料,且不能用铁叉扦或其它有伤蛙体的捕捉方法。捕来的蛙或蟾蜍要保养在有浅水而阴湿的池中,最大限度地使  相似文献   

13.
自从我们观察到两栖类胚胎的表皮在一定的发育阶段能够传导兴奋性,很自然地想到表皮细胞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联系的问题,想到Rohon-Beard细胞(以下简称R.-B.细胞)。R.-B.细胞自从1860年在七鳃鳗被发现以来,在无尾两栖类的青蛙、蟾蜍、铃蛙都被找到。在有尾类的钝口螈胚胎,Coghill在1914年进行了经典的,比较系统的研究,相当精细地叙述了这种细胞的发育,联系到胚胎的早期行为,他认为这些细胞是躯干部最早的感觉细胞,在背部的感觉神经节建立之前,执行感觉的功能,尽管那时关于兴奋是怎样传入到这种细胞的,还没有定论。  相似文献   

14.
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东缘,该地区分布有3种两栖类:高原林蛙(Ranakukunoris)、倭蛙(Naroranapleskei)和岷山蟾蜍(Bufominshanica),均为青藏高原特有种。研究在保护区内设定了16个50m×50m的样地(每个样格分为25个10m×10m样格),对每个样格中3种两栖类及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根据3种两栖类分布点距离水体的最远距离初步确定若尔盖保护区高原林蛙(Ranakukunoris)、倭蛙(Naroranapleskei)和岷山蟾蜍(Bufominshanica)的陆地核心生境半径分别为:1000m、55m和580m。由于过大的陆地核心生境在实际保护工作中存在操作上的困难,因此本文提出最小陆地核心生境的概念:在某一季节,不同性别和生活史阶段的某种动物的90%个体完成该季节正常生命活动所通过或者利用的陆地。由此概念,根据高原林蛙90%的雌体、雄体和幼体分布确定其最小陆地核心生境半径为51m。最后通过最优化理论对高原林蛙和岷山蟾蜍分布格局与水体距离、草本层盖度、两栖类密度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并指出陆地核心生境的范围与其所在生境景观及本种和其他动物种群状况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蟾蜍是我国各地常见的一种栖动物,但生长“胡子”的蟾蜍却是一种奇异的两栖类;这种奇异的动物就出产在我国西南的峨眉山。它是峨眉山所产种类繁多的动物中比较奇异的动物之—。  相似文献   

16.
幻想星球     
正怪物事务所大拇哥来揭示谜底啦! 2020年第10期的1号怪物是龟甲虫。这种甲虫具有宽大的龟壳状上壳,边缘还是透明的,看起来就像是披着一层薄薄的透明龟甲。别看它精致得像个艺术品,其实,它是一种挺常见的叶甲,喜欢吃花园里的植物。2号怪物是海牛。海牛的两个鼻孔里各有一片像门一样的瓣膜。它们露出水面呼吸时,会把鼻孔"打开",潜入水中后,又会将鼻孔"关闭"。  相似文献   

17.
妊婦尿注入雄蛙或蟾蜍體内,可以引起其排精。許多學者認為這是尿中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刺激睾丸的結果(Galli-Mainini,和Haines)。李銘新和張錫鈞曾報告,腎上腺索引起青蛙的排精,乙酰胆鹼可以抑制青蛙及蟾蜍對妊婦尿的排精反應。本文研究中樞神經系統對於妊婦尿引起的蟾蜍排精反應的影響。  相似文献   

18.
哈士蟆的生态观察和养殖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1)哈士蟆的陆栖生活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上山期,森林生活期和下山期。森林生活期,哈士蟆主要栖憇于阔叶林中,柞木林里很少。(2)哈士蟆有二种冬眠方式,即水下冬眠与地下冬眠。水下冬眠为主要冬眠方式,这种方式又可分为散居冬眠与群居冬眠二个阶段。(3)森林植被的破坏引起哈士蟆数量的变化,其变化过程约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森林区:哈士蟆为优势种,青蛙与蟾蜍数量少。半林区:哈士蟆数量减少,青蛙与蟾蜍数量增多。哈士蟆与青蛙、蟾蜍的数量约处于等同地位。农田区:森林植被全部被垦为农田,哈士蟆的数量极少,或绝灭。青蛙与蟾蜍成为优势种。(4)哈士蟆养殖场需有树林和水源,并需有二类池塘,即产卵孵化池和越冬池。  相似文献   

19.
青蛙外鸣囊是观察弹性纤维的理想材料付崇罗(山东省聊城师范学院生物系252059)雄性青蛙的口角两侧各有一个外鸣囊,由于它薄而富有弹性,平时呈皱缩状态藏于裂孔内而不易看到。当青蛙呜叫时可逐渐鼓起而起着共鸣箱的作用。这是因为外鸣囊的壁内分布着极为丰富的弹...  相似文献   

20.
花背蟾蜍 Bufo raddei Strauch,亦名芮氏蟾蜍(俗称小癞蛤蟆),是乌鲁木齐最常见的一种两栖类。分布在水塘和渠沟的附近、潮湿的盐硷地以及田野中。形态与生态花背蟾蜍体形不大;经常见到的从头前的吻端直至肛门长度均不超过9厘米。共耳后各有一形长而大的毒脉,体背部颜色较深,上面有许多瘤状突起,腹部灰白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