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普通型导管增生和低级别导管原位癌组织中CD44~+/CD24~-和CK5/6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3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D44~+/CD24~-、CK5/6和P63的表达、30例乳腺普通型导管增生组织中CD44~+/CD24~-、CK5/6、34βE12和CK8的表达和30例低级别导管原位癌中CD44~+/CD24~-、CK5/6的表达。结果 3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24例呈CD44~+/CD24~-,30例普通型导管增生中9例呈CD44~+/CD24~-和30例低级别导管原位癌中19例呈CD44~+/CD24~-,3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浸润性导管癌中CD44~+/CD24~-表型与患者的年龄、月经状况、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ER、PR和HER~-2无相关性。3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6例表达CK5/6,30例乳腺普通型导管增生中全部表达CK5/6,30例低级别导管原位癌中8例表达CK5/6,3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D44~+/CD24~-和CK5/6联合使用可用于鉴别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普通型导管增生和低级别导管原位癌。  相似文献   

2.
不同抗原修复液对免疫组化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热处理来修复抗原是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中常用的手段,但使用哪种修复液却存在不同的看法,在长期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同的修复液对有些抗体表达的阳性强度及数量有差异。为此,本实验采用几种不同抗原修复液处理切片进行比较,观察其对IHC染色结果的影响。材料和方法1.材料选择我院外科手术病检乳腺癌标本5例,所有标本均经15%缓冲甲醛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相同病例的标本切片9张,分别用于三种不同抗原修复液进行ER、PR、BRCA1标记。2.试剂抗体ER、PR、BRCA1及SP试剂盒均为Dako公司产品。3.修复液柠檬酸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纤维瘤病样化生性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收集并分析1例纤维瘤病样化生性癌病例的临床特征及病理资料,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文献。结果组织学乳腺纤维瘤病样化生性癌大部分区域为温和的梭形细胞,仅于靠近导管区域细胞密集,并伴轻-中度异型,可见假血管瘤样、黏液样间质,并见胶原化,肿瘤周边可见乳腺增生性病变;免疫组化标记,梭形细胞既表达上皮标记CK(AE1/AE3)、CKH(34βE12)和CK7,,也表达肌上皮的相关标记CK5/6、p63、CD10,而ER、PR、HER-2、SMA、desmin、CD34、CD117和S-100均阴性。随访13个月,尚未发现复发或转移。结论乳腺纤维瘤病样化生性癌是乳腺化生性癌的一种亚型,诊断时需结合组织学特点及免疫标记表达情况,注意与乳腺相关的梭形细胞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4.
免疫组织化学是应用免疫学和组织化学原理,对组织切片中抗原成分进行原位的定位、定性、定量研究的一种技术,在病理科工作中对疑难病例的诊断和分型有重要作用,并对指导临床治疗,了解肿瘤预后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病理科不可缺少的技术支持,因此免疫组化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本室经过长期实践对其流程进行了严格规范,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化流程,现介绍本室流程如下并对常见问题作逐一分析。材料和方法1.材料常规送检病理标本,全自动脱水机,Leica切片机,包埋机等。2.主要试剂ER、PR、CK、CEA、CD20、CD30、CD15、Ki67、S100、NF-κB、P27、P53等一抗及免疫组化染色S-P试剂盒、浓缩型DAB试剂盒、抗体稀释液等,均购自上海长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3.组织材料处理1)固定:组织取材新鲜,固定及时,形态保存完整,抗原物质的抗原性不丢失、不扩散、不破坏是获得良好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的前提。根据组织类型不同其固定时间一般应在6至48h,固定时间不足,会造成抗原丢失,可产生组织表面抗原为阳性表达,中央为阴性表达,固定时间超过72h会使抗原不可逆性破坏,无法修复,而产生阴性表达。本室固定液采用低酒精浓度(75%的酒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表观扩散系数(ADC)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及其预后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并经手术病理确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患者乳腺癌组织样本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患者对侧正常乳腺组织样本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MRI)检查,分别测量两组样本的ADC值,比较不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与正常乳腺组织的ADC值,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的ADC值与肿瘤直径大小、淋巴结转移状态、有无远处转移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Ki-67表达的关系,并分析ADC值与组织学分级及预后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理分级I级的ADC值低于对照组,病理分级II级的ADC值低于病理分级I级及对照组,病理分级III级的ADC值低于病理分级II级、I级及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肿块直径2 cm、无淋巴结转移、ER阴性、PR阴性、Ki-67阴性患者的平均ADC值均高于肿块直径≥2 cm、有淋巴结转移、ER阳性、PR阳性、Ki-67阳性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有无远处转移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ADC值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呈现负相关关系(rs=-0.716,P=0.000);与肿块直径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及ER、PR、Ki-67的表达均呈负相关(rs=-0.316、-0.545、-0.667、-0.598、-0.443,P均0.05),与有无远处转移无相关性(rs=0.091,P=0.887)。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ADC值与癌组织学分级和预后相关指标存在一定相关性,可作为一种临床诊断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光镜下特征性表现为癌巢由呈桑椹状或(和)腺管型的微乳头状癌巢组成,与网状间质间形成明显的空隙(主间质分离)。瘤细胞ER、PR、C-erbB-2、CD44V6阳性;Actin(sm)阴性;EMA在瘤细胞簇外周细胞膜和中间腔缘呈阳性表达。结论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可在病理诊断时作为一种单独的类型提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粉刺性乳痈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粉刺性乳痈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乳腺病变组织ER、PR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水平,分析乳腺病变组织ER、PR的表达与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普通乳腺炎组、乳腺导管扩张组比较,肉芽肿组、脓肿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明显升高,与肉芽肿组比较,脓肿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亦明显升高(P0.05)。普通乳腺炎组、乳腺导管扩张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乳腺炎组、乳腺导管扩张组、肉芽肿组、脓肿组ER、PR的表达水平依次降低(P0.05)。普通乳腺炎组、乳腺导管扩张组ER、PR的表达与血清IL-1β、IL-6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血清TNF-α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肉芽肿组、脓肿组ER、PR表达与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粉刺性乳痈患者ER、PR呈低表达或失表达,且与炎症因子及病情严重程度具有良好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雌/孕激素受体(ER/PR)阴性和阳性乳腺癌的蛋白质表达谱,寻找ER/PR阴性和阳性乳腺癌中差异表达蛋白,为乳腺癌患者提供新的预后预测指标和治疗新靶点。方法:应用蛋白质组学i TRAQ技术建立ER/PR阳性和阴性乳腺癌的蛋白质差异表达谱,鉴定两组乳腺癌的差异表达蛋白,对部分差异表达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蛋白功能注释和分类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应用i TRAQ蛋白质组学技术对乳腺癌组织进行了蛋白组学分析,鉴定出ER/PR阳性和阴性组间有差异表达的蛋白4999种,以ER/PR阳性:ER/PR阴性≥3为上调标准,确定ER/PR阳性组上调蛋白101种。以ER/PR阳性:ER/PR阴性≤0.5为下调标准,ER/PR阳性组下调蛋白122种。GO分析结果显示ER/PR受体阴性和阳性乳腺癌的差异表达蛋白的分子功能、生物过程、细胞定位较为复杂,并且在上调蛋白和下调蛋白上存在分布差异。KEGG通路分析发现部分差异表达蛋白涉及201条信号通路。结论:ER/PR阳性和阴性乳腺癌间存在差异表达蛋白,这些蛋白涉及复杂的分子功能、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检测在乳腺癌患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的68例经过空心穿刺活捡并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ER、PR、P53、Bcl-2,全部采用CEF化疗方案治疗3个月后手术治疗,再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化疗前后乳腺癌组织中以上指标的阳性表达率情况。结果:ER、PR化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53、Bcl-2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ER、PR的阴性和阳性和疗效情况无明显差异性,而P53、Bcl-2的阴性和阳性表达和化疗的效果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免疫组化检测中ER、PR对乳腺癌化疗前后无明显差异性,而化疗可通过抑制P53的表达来抑制乳腺癌增值并通过升高Bcl-2表达来调整肿瘤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原核表达的雌激素受体α(ERα)为抗原制备ERα抗体,分析该抗体应用于临床的可行性。方法:以原核表达的ERα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9株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对9株抗体进行分析鉴定;临床应用免疫组化技术,选出与Leica公司的ER抗体敏感性相近的抗体C6H7,并对其进行106份临床对比实验。结果:9株抗体均为Ig G类,与PR、Ki-67、P53、AFP抗原无交叉,其中克隆C6H7与Leica的ER抗体的对比实验显示一致性较好(κ≈0.979,χ2≈0.021)。结论:以原核表达的ERα制备的单克隆抗体C6H7可用于乳腺癌的免疫组化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ER、PR、C-erbB-2、CD44V6和Ki67的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线性关系,同时分析其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所表现出的临床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3例乳腺癌标本中ER、PR、C-erbB-2、CD44V6和Ki67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03例患者中ER阳性的有57例(55.34%),PR阳性的有49例(47.57%),C-erbB.2阳性的有39例(37.86%),CD44V6阳性的有68例(66.02%),Ki67阳性的有例(90.29%),其中以Ki67的表达率最高,C—erbB.2的表达率最低;不同年龄、淋巴结是否转移对ER、PR、C—erbB-2、CD44V6和Ki67表达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相关(P〈0.05),临床分期越高,PR的表达量越低;C.erbB.2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相关(P〈0.05),肿瘤组织越小,C—erbB-2的表达量越低;ER的表达量和CD44V6的表达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发病率越来越高的中国以至世界,免疫组化检测ER、PR、C—erbB-2、CD44V6和Ki67的阴阳性表达,可以作为乳腺癌发生、发展的评价指标,联合检测更加有助于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减轻乳腺癌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的痛苦,为临床医生选择和评估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一些参考,更为下一步的个体化治疗和基因治疗做了一些前序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化生性癌的病理特征、复发和生存情况。方法:选取我院于200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7例乳腺化生性癌患者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乳腺化生性癌的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组织起源以及治疗预后等。结果:7例乳腺化生性癌PR、ER和HER-2均显示为阴性,广谱CK则显示为阳性;所有入选患者均显示EGFR阳性,其中有3例患者显示p53阳性,4例患者显示CK5/6阳性。此外,3例患者经腋窝淋巴结清扫后显示有2例患者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4例患者经前哨淋巴结活检后结果:显示无癌转移。结论:乳腺化生性癌在临床上属于乳腺癌中较为罕见的亚型,其生物学行为和生存预后均不佳,HER-2和PR、ER等多显示为阴性,容易复发,目前主要治疗方法:为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抗原修复方法及修复液对COX-2抗原表达的影响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光波/微波、高压锅结合枸椽酸缓冲液、EDTA作抗原修复处理,分别用即用型和浓缩型COX-2单克隆抗体对70例乳腺癌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①光波/微波组合-EDTA、CA修复浓缩型COX-2的阳性率均比即用型COX-2的阳性率高(P0.01)。②高压锅抗原修复处理切片的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略比光波/微波的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锅抗原修复处理的切片组织结构破坏程度和掉片情况均比光波/微波处理的重;③EDTA修复处理切片的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明显比用CA修复处理切片的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高(P0.01)。④COX-2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有显著关系(χ2=5.24,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和分级之间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用光波/微波-EDTA修复COX-2抗原,浓缩型COX-2抗体标记可明显提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敏感性,具有定位准确、阳性率高、操作简单、安全、组织结构保存好、不易掉片等优点;COX-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可作为乳腺癌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4.
G蛋白调节因子2(G protein regulating factors2,RGS2)表达水平的变化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为了解RGS2蛋白表达水平与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intraductal proliferative lesions,IDPLs)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对RGS2,CK5/6进行染色,观察其在98例IDPLs(15例普通型导管增生,11例非典型导管增生,72例导管原位癌)和正常乳腺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普通型导管增生中RGS2的表达水平分布不一致,而在其余各型的IDPLs中RGS2蛋白的阳性表达呈均匀性分布;CK5/6蛋白的阳性表达只存在于普通型导管增生中,而其余各型IDPLs均不表达;在IDPLs中RGS2的表达水平与CK5/6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性(r=-0.995,p=0.000);随着IDPLs的级别增高,RGS2的表达逐渐丢失。结果表明,RGS2与CK5/6的联合应用可用于对IDPLs的鉴别诊断;RGS2可能作为检测IDPLs生物学行为和判断IDPLs患者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患者钼靶摄影表现与ki-67、PR、ER、HER-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月入住三明市第二医院普外科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DCIS的患者82例,收集82例DCIS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是否绝经、病理资料、乳腺钼靶等资料,根据乳腺钼靶摄影有无钙化分为钙化组与非钙化组,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是否绝经、乳腺钼靶表现与DCIS患者ki-67、PR、ER、HER-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非钙化DCIS患者ki-67阳性率为58.3%(21/36),PR阳性率为52.8%(19/36),ER阳性率为55.6%(20/36),HER-2阳性率为38.7%(14/36),钙化DCIS患者的ki-67、HER-2阳性率较非钙化患者均明显升高。随着年龄的增长,DCIS患者的ki-67阳性表达率降低,HER-2阳性表达率升高;随着BMI的增加,DCIS患者的PR、ER阳性表达率亦逐渐升高;而未绝经的DCIS患者PR、ER阳性表达率较已绝经患者均明显升高。结论乳腺钼靶摄影表现为钙化的DCIS患者ki-67高表达,其HER-2亦高表达,以上特征可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临床制定个体化诊治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移植肾活检组织C4d免疫组化检测方法 ,寻求其实验的标准化。方法 121例移植肾活检和10例供肾标本根据ALPCO抗体手工免疫组化结果将病例分为四个组:C4d弥漫阳性组、局灶阳性组、阴性组和供肾组,采用ALPCO和ABCAM两种C4d抗体,石蜡切片行手工免疫组化和全自动免疫组化机器套染技术(以下简称机器套染),比较两种抗体和染色方法的染色结果。结果 ALPCO和ABCAM两种抗体手工免疫组化和机器套染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GBM)和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PTC)均有良好着色,在20例ALPCO抗体手工免疫组化为弥漫阳性组标本中,染色强度在+至+++之间,而机器套染均为+,有7例标本机器套染染色强度低于手工染色,但并不改变染色的弥漫程度,另有3例其机器套染为局灶阳性;而ABCAM抗体其手工免疫组化和机器套染染色强度除1例为阴性外,其余均为+,有3例手工免疫组化和4例机器套染为局灶阳性。对于ALPCO抗体手工免疫组化为局灶阳性组的标本,其机器套染和AB-CAM抗体染色重复性较差:其机器套染有1例为阴性,而ABCAM抗体手工免疫组化有2例、机器套染有3例为阴性。ALPCO抗体手工免疫组化阴性组和供肾组标本,其机器套染和ABCAM抗体染色均为阴性,重复性良好。同时机器套染与手工免疫组化相比,拥有更好的染色背景,而且大大缩短了染色时间,更有利于急诊肾活检和免疫组化实验的标准化。结论虽然ALPCO和ABCAM两种抗体染色效果有小的差异,但总体重复性良好。ABCAM抗体在染色过程中尤其是机器套染应注意防止假阴性。手工免疫组化和机器套染联合使用为C4d免疫组化染色提供更为快捷、可靠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后ER、PR、HER2、Ki67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7年12月至我院进行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患者176例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化疗前及术后行经B超引导下核芯针穿刺取病理活检,检测ER、PR、Ki67、HER2的表达,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176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ER阳性为57例,新辅助化疗后ER阳性为69例,新辅助化疗前ER阴性为119例,新辅助化疗后ER阴性107例;新辅助化疗前后状态改变了34例(19.32%),其中12例新辅助化疗前ER阴性转变为ER阳性,22例新辅助化疗前ER阳性转变为新辅助化疗后ER阴性,化疗前后患者ER表达变化有统计学差异(x~2=8.044,P=0.037);176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PR阳性为83例,新辅助化疗后PR阳性为89例,新辅助化疗前PR阴性为93例,新辅助化疗后PR阴性87例;新辅助化疗前后状态改变了82例(46.59%),其中45例新辅助化疗前PR阴性转变为PR阳性,37例新辅助化疗前PR阳性转变为新辅助化疗后PR阴性,化疗前后患者PR表达变化有统计学差异(x~2=6.311,P=0.049);176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HER2阳性为31例,新辅助化疗后HER2阳性为30例,新辅助化疗前HER2阴性为145例,新辅助化疗后HER2阴性146例;新辅助化疗前后状态改变了3例(1.70%),其中1例新辅助化疗前HER2阴性转变为HER2阳性,2例新辅助化疗前HER2阳性转变为新辅助化疗后HER2阴性,化疗前后患者HER2表达变化无统计学差异(x~2=0.522,P=0.945);176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Ki67阳性为104例,新辅助化疗后Ki67阳性为95例,新辅助化疗前Ki67阴性为72例,新辅助化疗后Ki67阴性81例;新辅助化疗前后状态改变了109例(61.93%),其中54例新辅助化疗前Ki67阴性转变为Ki67阳性,55例新辅助化疗前Ki67阳性转变为新辅助化疗后Ki67阴性,化疗前后患者Ki67表达变化有统计学差异(x~2=2.936,P=0.048),经过新辅助化疗后,Ki67出现上调表达最高,为23.86%,同时也是下调表达最高,为38.07%。HER2表达保持不变最高,为98.30%。结论:新辅助化疗会对乳腺癌患者ER、PR、Ki67的表达造成影响,其中对Ki67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蛹虫草菌丝体多糖对乳腺增生患者ER 和PR 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蛹虫草菌丝体多糖对良性乳腺增生患者增生乳腺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良性乳腺增生患者50例,行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乳癖消临床常规治疗;实验组在乳癖消治疗基础上加用蛹虫草菌丝体多糖联合治疗,检测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增生乳腺组织中ER和PR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增生乳腺组织中ER和PR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蛹虫草菌丝体多糖能有效抑制良性乳腺增生症患者增生乳腺组织中ER、PR是表达,为临床治疗良性乳腺增生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建立丙型肝炎病毒(HCV)体外感染细胞模型,观察其感染细胞的HCV抗原表达,用抗HCV抗体和HCVRNA阳性及阴性血清感染MOLT-4细胞,制备细胞片进行免疫酶染色。结果显示HCV感染MOLT-4细胞4天和阴性对照HCV抗原均为阴性;感染后7天胞浆内可见HCV抗原阳性免疫反应产物;15天阳性细胞达到高峰,43天仍可见少量阳性细胞。结果表明HCV体外感染MOLT-4细胞胞浆内观察到HCV抗原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8例乳腺癌组织和20例癌旁组织中HDAC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ER、PR之间的关系。结果:(1)HDAC1蛋白在78例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8.2%(61/78),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1/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乳腺癌组织中的HDAC1蛋白在ER或PR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高于其在ER或PR阳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P〈0.01)结论:乳腺癌组织中的HDAC1蛋白过度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