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广西小叶红叶藤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小叶红叶藤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用DPPH·法、ABTS,+法和铁氰化钾还原法对其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小叶红叶藤挥发油分离出221个色谱峰,共鉴定64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5.72%,主要成分为dl-薄荷酮(53.43%)、(E)-薄荷酮(14.20%)、5-甲基-2-...  相似文献   

2.
贵州老鹰茶(红果黄肉楠)挥发油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常压水蒸气蒸馏提取贵州老鹰茶(Actinoaphne cupularis(Hembsl.)Gamble)的挥发油,挥发油得率0.21%,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定性分析。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NIST化合物谱库检索,应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从Actinodaplme cupularis挥发油中检出138种成分,鉴定出66种成分,占挥发油组成的47.83%,主要成分是异丁子香烯(I*socaryophillene),含量8=28%;其次是大根香叶烯B(Germacrene,1,2,3,4,4a,5,6,8a-octahydro-7-methyl-4-methylene-1-(1-methylethyl)-(1.α.,4a.α.,8a.α.)-),含量6.57%,其挥发油成分主要是萜类。  相似文献   

3.
巴巴拉百合花的天然香气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巴巴拉百合花挥发油进行了提取.通过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离并鉴定了其化学成分.并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共分离出62个峰,确定了其中60种化合物,所鉴定化合物的含量占全油的99.71%.主要化学成分为:萜二烯(59.43%);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20.10%);(R)-4-甲基-1-(1-甲基乙基)-3-环己烯1醇(11.32%);3异丙烯基-5,5-二甲基环已烯(4.05%);2-氨基苯甲酸-3,7-二甲基-1,6-辛二烯-3-酯(3.52%);( )-α-萜品醇(p-薄荷-1-酮-8-醇)(2.22%);β-月桂烯(1.08%)。以上7种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94.72%。  相似文献   

4.
木姜子叶精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产于秦岭太白山的木姜子叶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从分离出的79个峰中鉴定了32种成分,其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90.59%,主要成分为1,3,3-三甲基-乙-氧杂双环[2,2,2]辛烷(59.96%),1,8-桉油醇(8.96%),香茅醛(6.86%),2-甲基-5-(1-甲基乙烯基)环己酮(4.34%)和澄花醇乙酯(3.19%)。  相似文献   

5.
箭叶橐吾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结合标准谱库,对青海产箭叶橐吾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分离鉴定了39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2-甲基丁烯酸(5.001%)、顺-β松油醇(2.082%)、反-β-松油醇(4.069%)、4-甲基-1-异丙基-R-3-环己烯-1-醇(15.467%)、十二烷(2.181%)、十四烷(2.276%)、Tau.-Muurolol(3.108%)、α-杜松醇(5.682%)、十六醛(2.266%)、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3.421%)、三十烷(2.370%)、二十五烷(3.766%)等。  相似文献   

6.
翼蓼和中华抱茎蓼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从翼蓼和中华抱茎蓼中提取其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运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翼蓼中总共鉴定出31种成分,中华抱茎蓼中鉴定出21种成分,分别占到挥发油总含量的84.0%和93.8%,翼蓼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是表蓝桉醇(15.9%)、甲苯(8.6%)、反式橙花叔醇(6.9%);中华抱茎蓼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19.9%)、2,4-戊二酮(17.2%)、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1.7%)、3-甲基-2,3-二氢苯并呋喃(10.7%).  相似文献   

7.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结合标准谱库,对甘肃产灌木亚菊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44种成分,占挥发油成分总量的90.49%,其中单萜、倍半萜类成分较多,这两类化合物分别占挥发油成分总量的42.39%和27.09%。含量居前三位的成分分别是1,7,7-三甲基-双环庚-2-酮(12.83%),桉叶油素(9.94%)和十氢-α,α,4α-三甲基-8-亚甲基-2-甲醇萘(6.46%)。  相似文献   

8.
应用气象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燕子掌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共鉴定出66种组分与燕子掌主要挥发性化学成分以苯乙醇、2,6,6-三甲基-2,4-环庚二烯-1-酮、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十六烷酸甲酯、十六烷酸乙酯、十八烷酸甲酯为主要成分,化合物类型以酮、酯、类等化合物为主,其中十六烷酸甲酯的含量最高,占挥发油总量的26.13%。  相似文献   

9.
GC-MS法分析曼陀罗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曼陀罗中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曼陀罗挥发油中鉴定出58种化合物,占总挥发油量的92.37%.其中主要成分为5,6-二氢-6-戊基-2H-吡喃-2-酮(44.29%)、二苯胺(12.50%)、四十四烷(10.41%)、二十烷(4.19%)、(E)-3-己烯-1-醇(2.38%)、3,7,11,15-四甲基-2-十六碳烯-1-醇(2.28%)等.  相似文献   

10.
棘托竹荪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檀东飞  梁鸣等 《菌物系统》2002,21(2):228-233
利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棘托竹荪的挥发油,得油率为0.45%。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首次对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以FFAP柱分离出36个峰,用质谱法鉴定出28个成分,其主要成分为13-甲基-环氧十四烷-2-酮(23.53%)、亚油酸(17.56%)、芹子烯(12.37%)、棕榈酸(8.20%)、9-十六碳烯酸(7.84%)、(-)-Lepidozenal(7.82%)等,占总挥发油的97.76%,对挥发油进行抑菌试验,其结果为:桔黄青霉、啤酒酵母最敏感,黑根霉、黑曲霉次之,白色假丝酵母、金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稍差。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干制对柚皮中精油香气成分的影响,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干制前后柚皮中精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精油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从鲜柚皮中共检出74种香气成分,占精油总质量分数的99.61%;从干柚皮中共检出45种香气成分,占精油总质量分数的99.45%;两者共有香气成分44种,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98.16%和99.41%.干制后柚皮香气成分中烯烃类化合物的相对质量分数增加;醇类、酯类和酮类化合物的相对质量分数减少.干制对柚皮主体香气成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纳智 《广西植物》2007,27(5):803-804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黄皮叶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挥发油进行了分析,分离出40个峰,鉴定了其中的37种成分,所鉴定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9.87%,其主要化学成分为单萜及倍半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竹叶挥发油的提取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从竹叶中提取了0.11%挥发油,用气相-质谱(MS-GC)联用仪确认了其中14种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4.
圆瓣姜花根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圆瓣姜花根茎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挥发油进行了分析,分离出60个峰,鉴定了其中的51种成分,所鉴定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7.32%,其主要化学成分为单萜及倍半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慈竹叶精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次报道了贵州省慈竹叶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竹叶精油提取率为 0 2 %。用气相色谱 -质谱 (GC/MS)联用仪分离出 87个化合物 ,确认了其中 2 4个 ,主要芳香物质为C5~C8的含氧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鸡屎藤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鸡屎藤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研究,初步鉴定了31种成分,它们占挥发油总量的77.16%,其中含量友上的有乙氧戊烷、乙酸异戊酯、苯甲醛、己酸乙酯、甲酸苯甲酯、乙酸苯甲酯、乙酸-2-苯乙酯、5,6,7,7a-四氢-4,4,7a-三甲基-2(4H)-苯并呋喃酮、十五碳酸乙酯、十六碳酸和癸酸异戊酯等11种成分。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不同年限巨尾桉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生长年限对化学成分组成的影响,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2006~2010年种植的巨尾桉叶片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年限的巨尾桉叶片挥发油产量在0.55%~1.35%之间,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升高。利用GC-MS共鉴定出63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93.00%~97.07%。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物质为:1,8-桉叶油素(55.72%~63.47%)、α-松油醇(9.78%~14.15%)、乙酸松油酯(4.96%~7.06%)、α-蒎烯(0.99%~4.31%)、龙脑(2.40%~4.89%)。由于生长年限的不同,挥发油中物质的组成及相对含量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花清风藤中的挥发性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并结合计算机分析鉴定提取物中挥发油芳香成分,共鉴定出17种化合物,其中有12种烷烃类化合物,1种芳香类化合物,1种醚类化合物,1种杂环类化合物,1种环戊二烯和1种酰胺类化合物。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挥发油中各种成分的相对含量,合计占总峰面积的8.8%。实验结果表明:用水蒸气蒸馏提取小花清风藤挥发油时,提取率为4.18%,其最主要成分为烷烃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雪松松针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使用维生素C为阳性对照,以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作用为指标评价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从雪松松针挥发油中鉴定了37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5.10%,以烃类和醇类为主;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其IC50分别为0.30、0.22及0.96 μg·mL-1,且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可见,雪松松针挥发油中含有多种有应用价值的化学成分,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