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考察树龄、虫害与巨尾桉叶油成分的相互关系,更好的开发桉树资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树龄(4~6年生)巨尾桉叶油,用GC-MS法对巨尾桉叶油主要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分析不同树龄和染虫状态的桉叶油成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树龄增加,桉叶油总量逐年增加;生长年限不同,桉叶油中物质的组成及相对含量存在差异。主要成分相对含量变化情况为:桉油醇、乙酸松油酯含量随树龄逐年上升;d-柠檬烯、α-蒎烯相对含量在4到5年达到峰值,5年后开始下降;莰烯、β-蒎烯和α-松油醇逐年下降。被云斑天牛感染的林地,桉油醇、α-蒎烯、β-蒎烯、莰烯呈相对下降趋势,而d-柠檬烯、α-松油醇、乙酸松油酯的含量上升。  相似文献   

2.
巨尾桉挥发油对真菌和昆虫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巨尾桉挥发油对真菌和昆虫的化感潜力及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巨尾桉油乳液对真菌和昆虫均有抑制作用.随着巨尾桉油乳液浓度的增大,其对病原真菌(真菌粉蕉枯萎病菌、水稻稻瘟菌、香蕉胶胞炭疽菌和胡椒疫霉病菌)和有害昆虫(斜纹夜蛾和棉铃虫)的取食和化蛹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用GC/MS联用方法,对巨尾桉挥发油进行鉴定,相对百分含量在3%以上的化合物有:α-蒎烯(13.63%)、别罗勒烯(43.22%)、γ-萜品烯(5.49%)、(E)-3,7-二甲基-2,6-辛二烯醇(3.58%)、β-小茴香醇(4.58%)和2-氨基-3,5-二氰基-6-(4-甲氧基苯氧基)-吡啶(3.67%).萜烯类化合物在巨尾桉挥发油对真菌和昆虫的抑制活性中起主要作用,巨尾桉人工林生物多样性较低可能与其化感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石山巴豆和毛果巴豆叶中的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仪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以归一化法计算各个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石山巴豆叶鉴定出39种化合物,占总量的95.96%,主要成分是α-松油醇(17.57%)、桉树醇(11.13%)、乙酸松油酯(9.07%)、倍半水芹烯(8.52%)等;从毛果巴豆叶鉴定出55种化合物,占总量的97.8%,以反式-橙花叔醇(9.48%)、α-松油醇(7.51%)、桉树醇(6.43%)、乙酸松油酯(6.72%)为主要成分。两种植物叶中的挥发油成分均以萜醇、倍半萜烯为主,并且其中多种成分具有生物活性,因此研究结果可为石山巴豆和毛果巴豆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栉叶蒿挥发油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栉叶蒿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用GC-MS结合Kovats保留指数(KI)对比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并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鉴定了38个成分,占挥发油总含量的62.22%.结论:通过对栉叶蒿挥发油的分析,其主要成分为大香叶烯D(7.34%),α-桉叶醇(5.65%),丁香烯环氧物(5.12%)等,为充分开发利用这一植物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该试验以盆栽尾巨桉和降香黄檀幼苗为材料,设置BM处理(尾巨桉接种巨大芽孢杆菌,降香黄檀不接种)、RJ处理(降香黄檀接种大豆根瘤菌,尾巨桉不接种)以及对照组(CK,尾巨桉和降香黄檀均不接菌),探究接种2种促生细菌对尾巨桉-降香黄檀混作幼苗的光合生理、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及分配的影响,明确在混交体系中接种促生菌对促进植物生长的优势。结果显示:(1)BM处理显著降低尾巨桉的叶绿素含量(P<0.05),BM和RJ处理均提高了尾巨桉和降香黄檀的苗高、地径以及叶片的氮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但降低了胞间CO_(2)浓度。(2)RJ处理显著提高了尾巨桉及降香黄檀叶片和全株生物量,BM处理仅显著提高降香黄檀根、茎、叶、全株的生物量和尾巨桉叶的生物量(P<0.05)。(3)各接菌处理条件下2种植物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其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接种大豆根瘤菌和巨大芽孢杆菌均促进尾巨桉-降香黄檀混作幼苗的生理代谢,2种促生菌能通过增强光合作用来促进植株生物量的累积;从植株生物量变化来看,接种菌株的利他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杜虹花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GC-MS)对杜虹花(Callic arpa formosana Rolfe)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用DPPH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从杜虹花叶挥发油中鉴定出48种成分,占总挥发油的90.14%.其中(-)-斯巴醇(20.23%)、β-石竹烯(17.22%)、大根香叶烯(8.06%)和β-桉叶烯(5.52%)为其主要成分.此外,τ-榄香烯(4.18%)、马兜铃烯(3.78%)、异香橙烯氧化物(2.71%)及4-松油醇(2.50%)的含量也较高.抗氧化实验中,3种不同浓度的挥发油均对DPPH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能力,且有明显的量-效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以木本植物巨尾桉幼苗为材料,研究在低温下,硼对巨尾桉叶片膜脂过氧化及体内保护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5℃,以25℃为对照)下,缺硼或低硼(≤10 umol/L)导致巨尾桉叶片相对电导率、超氧物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丙二醛(MDA)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增加;抗坏血酸(ASA)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下降.而15 u mol/L硼可以减轻低温对巨尾桉幼苗的伤害,提高巨尾桉幼苗的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8.
中药砂仁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将Bligh-Dyer溶剂提取法首次应用于植物挥发油的提取,通过GC-MS方法分析,从干燥成熟的砂仁种子和果壳四种挥发油提取物中共鉴定出138种化学成分,挥发油成分主要包括乙酸龙脑酯(5%~47%)、樟脑(4%~17%)、龙脑(1.5%~6%)、莰烯(0.2%~3%)、α-蒎烯(0.2%~3%)、β-蒎烯(0.2%~5%)以及α-柯巴烯(0.1%~2%)等,其中总烯类物质相对含量占总挥发油总成分的10%~40%。从该植物中首次鉴定出蓝桉醇、二环大根香叶烯、薄荷烯醇、二十三烷、二十四烷等新的化学成分35个。所得挥发油对部分真菌及细菌的抑制试验表明其对红色毛癣菌、须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癣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均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活性。因此,砂仁不仅可作为抗菌药物应用于临床,也可以作为食品原料或天然的食品防腐剂用于食品工业的生产。  相似文献   

9.
干旱胁迫下巨尾桉的形态可塑性和生理响应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月龄巨尾桉组培苗为材料,通过模拟雨季和旱季的土壤水分条件试验探讨干旱胁迫下巨尾桉幼苗形态的可塑性及生理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与高水和中水处理相比,低水处理(13%左右土壤体积水分含量,模拟旱季土壤水分)导致巨尾桉幼苗生物量减少,叶片形态发生明显变化,总叶面积、叶片数、平均叶面积和比叶面积减少,而且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但水分胁迫下巨尾桉生物量分配模式不变,叶片脯氨酸含量变化也不明显,叶片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仍维持在正常水平.研究发现,干旱并未对巨尾桉光合能力和水分吸收策略造成过多影响,巨尾桉能通过限制生长、减少水分消耗来应对干旱胁迫,保证植株安全度过干旱同时又不会过度消耗当地环境水分,以利于维持当地旱季的水分平衡.  相似文献   

10.
太子参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太子参在GAP实施过程中产地加工对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影响,采用乙醚回流-水蒸气蒸馏提取法,分别提取晒干和烘干太子参的挥发油,运用GC-MS-DS联用分析技术和气相色谱保留指数法,对晒干和烘干太子参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用GC面积归一法分别计算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晒干和烘干太子参的挥发油得率分别为0.28%和0.13%.晒干太子参挥发油鉴定出9种化合物,其中相对含量最高(87.19%)的成分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烘干太子参挥发油鉴定出15种化合物,其中相对含量最高(77.34%)的成分是2,6-二(1,1-二甲乙基)-4-甲基苯酚,两者挥发油化学成分含量和组成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乌榄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首次对乌榄叶挥发油成分进行了测试分析,并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分离出19个峰,确认了19种化合物,所鉴定的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100%,主要成分是石竹烯(33.47)、α-蒎烯(18.03%)、d-柠檬烯(16.82%)、α-侧柏烯(11.74%)和α-水芹烯(6.51%)。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定莳萝蒿精油的化学成分,并探究其抑菌活性及抑菌机理。该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莳萝蒿精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其化学成分。采用抑菌圈法、二倍稀释法和生长曲线法测定精油的抑菌活性,采用电导率法和扫描电镜法探究精油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1)莳萝蒿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醇类(47.12%)和萜烯类(19.90%),在所有成分中桉油精(12.39%)含量最高,其次为松油醇(8.70%)。(2)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2.57±1.68)mm和(15.36±0.71)mm。(3)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3.25和7.5μL/mL,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7.5和15μL/mL。(4)当精油浓度为1.625和3.25μL/mL时,其分别能够延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生长;当精油浓度为3.25和7.5μL/mL时,其能够完全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当精油浓度为7.5和15μL/mL时,其能够完全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5)经精油处理之后的细菌,其相对电导率明显增大,且随精油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同时其细胞膜发生了萎缩和破裂的现象。研究发现,莳萝蒿精油富含醇类和萜烯类等多种活性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且莳萝蒿精油能够改变细胞的膜结构,导致细菌中的内溶物发生泄漏,从而抑制细菌生长。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人工巨尾桉林叶片挥发物对周边农作物的化感作用,采用不同质量新鲜巨尾桉叶片及由新鲜叶片提取的桉叶油对玉米、辣椒、西红柿等三种植物种子进行处理,观测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状况。结果表明:(1)在三种被测植物中,桉树叶片挥发物对玉米种子萌发影响最小,对辣椒影响最大;(2)当叶片用量小于200g时,桉树叶片挥发物对三种植物种子萌发影响不明显,当叶片用量达400g时,能完全抑制辣椒、西红柿种子萌发,并能极显著降低玉米种子萌发(P0.01);(3)玉米幼苗芽生长随叶片用量的增加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现象,对芽高、鲜重、干重的促进和抑制均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4)当叶片用量小于或等于100g时,桉树叶片挥发物对辣椒、西红柿幼苗生长影响不明显,当用量达到200g时则能极显著抑制辣椒、西红柿幼苗生长;(5)桉叶油对三种测试植物的抑制效果与叶片自然挥发物相似,且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Ahstract In order to find the aroma characteritics of Valeriana officinalis var. latifolia,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essential oil of this plant have been examined. This essential oil was analysed by GC-MS on the Finnigan -4510 instrument. As a resu1t (see Tab1e 1 and Fig. 1 ) 21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The major components are bornyl acetate (50.56 % ), α-pinene (6.76% ), camphene (16. 17% ), β-pinene (6. 48% ), limonene (1.77% ), carveyl acetate (5.47% ), dihydrocarveyl acetate (1.62%) etc. This essential oil having a delicious aroma shows to be suitable for compounding perfume of cigar and food flavor, and cosmetic flavor too.  相似文献   

15.
广西姜黄挥发油两种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广西姜黄那坡县种植的姜黄为原料,以水蒸汽蒸馏法和以石油醚为溶剂的索氏提取法,分别提取挥发油,并用GC-MS分析法对这些以不同加工途径获取的姜黄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比较了不同的加工办法对挥发油的加工得率、主要成分和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广西那坡的姜黄挥发油主要成分为:α-姜黄烯、芳姜黄酮、(-)-姜烯、β-倍半水芹烯、β-姜黄酮、α-姜黄酮、4-(1,5-二甲基-4-己烯基)-2-环己烯酮、β-没药烯。  相似文献   

16.
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和水蒸气蒸馏法分别对北细辛根及根茎进行提取分离,分别得5.5%SFE萃取物和2.8%挥发油。应用GC-MS分析,从北细辛SFE萃取物中鉴定出7种化学成分,占萃取物总量的72.70%,其中甲基丁香酚为44.62%;从细辛挥发油中鉴定出19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8.53%,其中甲基丁香酚为43.02%。两种方法有6种成分完全相同,其中致癌物质黄樟油素SFE法比蒸馏法低2.8倍。北细辛根及根茎超临界萃取物与水蒸汽蒸馏挥发油主要成分相同,但其化学组成存在较大差异,提示药效亦不相同。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剂型改革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GC/MS法分析核桃叶挥发油化学成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水蒸气蒸馏方法从陕西栽培的核桃品种西洛3号提取了核桃叶挥发性物质,用GC/MS法分离确定出20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相对含量)为萜类(84.89%)、芳香烃(3.9%)和酯类(1.34%)化合物,占总检出量约90.84%。  相似文献   

18.
不同品种桉树叶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不同品种的桉树叶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气质联用成分分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桉树叶片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鉴定。在被鉴定的成分中,桉叶油素和4-松油烯醇为窿缘桉、尾巨桉、粗皮桉、尾叶桉、大叶桉五种桉树叶片的共有成分;柠檬桉叶的主要挥发成分为(L)-香茅醛和乙酸香茅酯。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桉树叶挥发性成分种类及其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联用SPME与GC-MS技术分析新鲜、萎蔫、干枯枫杨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SPME与GC/MS联用技术从新鲜枫杨叶挥发性物质中共检测出化合物52种,主要成分是橙花叔醇(15.54%)、吉马烯A(14.22%)、反式子丁香烯(10.19%)、7,8,9,10-四氢化-S-三氮唑(3,4-A)-呔嗪(8.59%)、十六酸(6.22%);萎蔫枫杨叶挥发性物质中共检测出化合物32种,主要成分是α-红没药烯(17.69%)、橙花叔醇(16.64%)、反式子丁香烯(14.26%)、α-桉叶烯(9.14%);干枯枫杨叶挥发性物质中共检测出化合物31种,主要成分是反式子丁香烯(23.30%)、α-红没药烯(17.75%)、α-桉叶烯(12.69%)、橙花叔醇(8.35%)、杜松烯(7.O%).随着枫杨萎蔫程度的变化,三者含有的化合物组分以及其相对含量都发生变化.本研究是首次报道枫杨的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