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阳离子脂质体的转染机制及转染效率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阳离子脂质体是一种非常具有发展前景的基因载体。简要介绍了阳离子脂质体的结构特点;着重讨论了阳离子脂质体作为基因载体时介导基因转移的机制以及在转染过程中对基因转染效率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阳离子脂质体及其在体内基因转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离子脂质体已经成为基因转移使用最广泛的载体之一。本文从阳离子脂质体的理化特性、质粒/阳性子脂质复合体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质粒/脂质复合体的基因转移机制等方面,对阳离子脂质体及其在体内基因转染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磁性纳米基因载体是一种非病毒基因载体,经过功能性基团修饰后能够连接阳离子转染剂构建细胞转染系统。本文将磁转染技术结合常用的脂质体转染,形成了一种新型动物体细胞转染方法,即称脂质磁转染(Liposomal magnetofection,LMF)。这将为体细胞克隆培育转基因动物提供稳定遗传的细胞系。为构建脂质磁性纳米基因载体复合物系统,本研究利用一种磁性纳米基因载体通过分子自组装与脂质阳离子转染剂结合,用于携带外源基因转染动物体细胞。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观测、ζ电位-粒度等分析表征手段,研究磁性纳米基因载体的形貌、粒径分布、负载及浓缩DNA的方式。结果表明,通过猪肾(PK)细胞的LMF实验,与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介导的转染比较,具有较高的转染率,更重要的是克服了脂质体转染瞬时表达的缺陷。MTT细胞毒性试验结果也显示该方法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因此LMF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高效低毒性的细胞转染方法。  相似文献   

4.
阳离子脂质体介导基因转染的最优化条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阳离子脂质体介导基因转染的最优化条件王瓞林其谁(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31)关键词阳离子脂质体基因转染表达真核细胞阳离子脂质体转染的重要参数有:脂质体浓度和DNA的浓度、细胞密度以及脂质体-DNA复合物与细...  相似文献   

5.
阳离子脂质体转染人类骨骼肌原代细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不同脂质体介导基因转染人类骨骼肌原代细胞的转染效率和基因的表达.将含有β-半乳糖苷酶LacZ结构基因的质粒,用三种不同的阳离子脂质体导入人类骨骼肌原代细胞中,通过X-Gal染色观察不同的转染效率.结果发现,Fugene 6转染效率最高,蓝染细胞达10%,其脂质体与DNA的最佳比例为3∶ 2.Fugene 6可有效地将外源基因导入骨骼肌原代细胞,而且外源基因可以长效高效地表达,有望用来作为基因治疗的载体.  相似文献   

6.
核酸转染技术和阳离子脂质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是一种具创新性的、高效的转染技术,并且逐渐成为介导核酸进入真核细胞的标准方法。因此,如果在使用其他的转染手段并不理想时,宜试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技术。  相似文献   

7.
脂质体介导转染法的原理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脂质体是磷脂分散在水中时形成的脂质双分子层 ,又称为人工生物膜。最初 ,人们只是运用脂质体模拟生物膜 ,研究膜的构造及功能 ,从而发现了膜的融合及内吞作用 ,因而可用作外源物质进入细胞的载体。相对于电穿孔法和磷酸钙共沉淀转染法 ,脂质体介导转染法简便易行 ,成本适中 ,具有较高的转染率和较小的细胞毒性。1 .脂质体的组成和制备1 .1 组成脂质体的脂类  现有的商业化脂质体均为阳离子脂类与中性脂类的复合体 ,如LipofectAMINE、Lipofectin等 ,中性脂类多为二油酰磷脂酰乙醇胺 (DOPE)。其中 ,阳离子脂类…  相似文献   

8.
新型纳米转染试剂转染PNP自杀基因体外杀伤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壳聚糖纳米粒包裹的报告基因pEGFP-N1质粒转染至HEK293细胞,并在HEK293细胞中成功表达荧光蛋白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本室自行构建的PNP基因的真核高效表达载体质粒pcDNA3-PNP转染至HEK293细胞。转染72h后,对转染的HEK293细胞给予前体药6-MPDR至终浓度40μg/ml,一天后,采用MTT比色法测定药物对细胞增值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壳聚糖纳米粒转染试剂转染并给予前体药6-MPDR的实验组活细胞数,与用壳聚糖转染但不给前体药6-MPDR的对照组活细胞数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新筛选出的壳聚糖纳米粒转染试剂可以将PNP自杀基因递送至靶细胞中,并在细胞中进行表达,从而使PNP/6-MPDR自杀基因系统发挥杀伤细胞的作用。分别采用相同工作浓度的脂质体与壳聚糖纳米粒转染试剂转染相同浓度的基因质粒,壳聚糖纳米粒对靶细胞生长数量影响很小,说明的壳聚糖纳米粒细胞毒性大大低于阳离子脂质体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9.
由于大多数阳离子脂质体在血液中的稳定性差,致使它们进一步运用于基因治疗的潜能没能完全发挥出来。本文阐述了血清因素影响阳离子脂质体转染的机制,阳离子脂质体与网状内皮细胞系统的关系以及目前消除血清影响的一些对策和亟待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10.
目前转染细胞时常用阳离子脂质体如Cellfectin,这种方法成本高,效果不稳定,而用电穿孔转染外源基因到昆虫细胞的文献报道极为少见.构建重组杆状病毒基因组GFP/BAC,用电穿孔法和脂质体法转染到昆虫细胞Sf9中,比较两种方法的转染效率.研究发现,两者转染效率分别为86.14%和86.53%.两种转染方法的子代重组杆状病毒能够继续转染Sf9细胞,荧光强度无明显差异.电穿孔转染效率与脂质体转染接近,但电穿孔法操作简便,周期较短,成本很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