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缺翅虫     
缺翅虫,属昆虫纲缺翅目(Zoraptera)。成虫体长2~4mm.是极为罕见的昆虫类群,被称作昆虫中的“活化石”,也一直有“天使之虫”的美誉。缺翅目分布非常广泛,常见于除澳大利亚以外的全球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雨林及季雨林中。但对于每个种类来说,缺翅虫又是典型的窄布种类,90%以上的种类仅仅出现在某一特定的区域,是当地的特有种。这种广布目和窄布种的现象充分说明了缺翅虫是非常古老的类群。其起源与进化跟大陆漂移学说有着密切的关联.称得上是昆虫中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2.
中国缺翅目昆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复生 《昆虫学报》1974,(4):423-427
缺翅目昆虫Zoraptera在1913年首先为西尔维斯特里(F.Silvcstri)所报道,描述了加纳、斯里兰卡和爪哇的种类。随后在美洲及东南亚一带都陆续有所发现。主要分布于南美、中美、非洲、亚洲南部及夏威夷等热带、亚热带地区。旧北区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每种的分布区十分狭窄,尚未发现广布种。 我国过去没有发现这类昆虫,去年我们第一次在自己的国土上,西藏察隅地区,采到了缺翅目昆虫。不仅采到了若虫,同时也采到了成虫。经鉴定为一新种。 我们采到缺翅虫的时候,是在1973年7月中旬的一天,在窘东的一条山谷里,那里是一片原始的常绿阔叶林,高大的乔木使林间显得异常阴湿、树林长势良好,枝叶茂密,林间的郁闭度达0.7—0.8。主要立木有壳斗科的蛮青(木冈)Quercus glauca Thunb.,樟科的柴桂Cinnamomum tamala Nees、桢楠Machilus levinei Merr.、楠木Phoebe farreshii W.W。  相似文献   

3.
长翅目昆虫在地史纪录上可以追溯到早二叠纪,是全变态昆虫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截至目前,29篇关于中国长翅目昆虫化石分类的论著发表,共描述我国长翅目昆虫化石11科28属51种,这些化石分布于从三叠纪到白垩纪的不同地层中.本文通过图表提供了我国已发现的长翅目化石名录并介绍了其分布和年代,回顾了我国长翅目昆虫化石的研究进展,指出了一些分类存在的问题,简要慨述了长翅目中一些科的起源与演化以及长翅目与其它全变态昆虫的关系.我国长翅目化石种类丰富,但在基础分类、系统演化方面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因而许多工作甚至最基础的分类工作亟待开展.  相似文献   

4.
大陆漂移和缺翅虫进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复生 《动物学研究》1982,3(3):269-274
作者于1973—1976年西藏考察期间,分别在西藏东南部的察隅和墨脱两地的原始森林中采到缺翅目昆虫,并于1974年、1975年间在墨脱的汉密采到了缺翅虫的有翅类型。1974年在我国第一次报道了中华缺翅虫 Zorotypus sinensis Huang,1976年再次发表了墨脱缺翅虫 Z.medoensis Huang。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缺翅虫的形态习性、生活环境以及缺翅虫在世界各地的分布状况,结合目前地质学上板块运动学说的进展,使我们得到启示,缺翅虫的起源与进化和大陆漂移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5.
若干吊飞昆虫的翅振模式及翅振频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伟  张志涛 《昆虫学报》1996,39(3):346-252
在吊飞状态下,8目24科50种参试昆虫的翅振模式可以分为3类7型:前动类A、B、C型、双动类D、E型、后动类F、G型、本文介绍了各类,型昆虫翅振模式的特点。昆虫翅振频率与翅形态,翅面积、身体各部分的重量等虫体结构参数有关,其中,影响较显著的是翅负载和飞行驱动器官的发达程度。相关分析表明:动力负载(单位重量的飞行驱动器官所负荷的翅面积)与翅振频率呈负相关;翅负载(单位翅面积负荷的虫体重)与翅振频率呈正相关。试虫中已证实具有典型远距离迁飞行为的蛾类翅振模式均属于前动类B型,其翅振频率、翅负载,动力负载等处于参试昆虫的中间类型。  相似文献   

6.
"古翅类"系统发育关系研究进展(昆虫纲,有翅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古翅类的系统发育问题是六足总纲中有争议的热点问题之一。对现存古翅类(孵蝣目 蜻蜒目)与新翅类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有3种主要观点:古翅类(=蜉蝣目 蜻蜒目) 新翅类,蜉蝣目 (蜻蜒目 新翅类),蜻蜒目 (蜉蝣目 新翅类)。第1种观点得到化石、形态和部分基因证据支持,第2种观点得到较多形态特征支持,支持第3种观点的证据较少。这一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更多昆虫种类、化石以及分子证据的发现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昆虫翅多型现象的控制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翅多型现象是指相同性别的昆虫,在翅长等方面具有二种或更多种不同类型的个体。例如,重要的水稻害虫褐飞虱(Nilaparvata luens)具长翅型、短翅型两种类型;而世界性的害虫蚜虫类,则出现有翅型和无翅型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的(衤责)翅昆虫种类丰富,作者(1990)在第一篇报道中除整理了贵州省此目已知纪录外,增加贵州2个新记录种和1个新种,第二篇(1991)又报道了贵州3个新记录种及1个新种,均刊载在《贵州科学》上。本文为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的(衤责)翅目昆虫研究报告,增加了3个贵州省新记录种并描记2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9.
襀翅目昆虫广泛分布在多种类型的水域中,对水中的化学物质较为敏感,是一类重要的水质监测指标生物。本文回顾了我国襀翅目分类的研究历史,其中Klapálek、Navás、Banks及胡经甫对我国早期的襀翅目分类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总结了我国襀翅目物种多样性的研究现状,即我国已记录襀翅目10科、66属、657种(包括台湾分布的31种、香港分布的4种),约占世界已记录种类的17.8%;我国学者定名的种类占全国记录种类的74.7%,其中1949年建国后的70年间定名的种类占67.4%。此外,还对我国襀翅目昆虫的地理分布及系统发育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其中我国学者共测序襀翅目昆虫全线粒体基因组60种,占已测序种类的90.9%,为襀翅目的分子系统发育研究积累了重要分子数据;同时利用这些数据对襀翅目的分子系统发育进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结果。最后,文章分析了我国襀翅目系统分类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准(礻责)翅目昆虫繁盛于古生代和中生代早、中期。国际上对这类化石研究较早,发表论文较多,如Handlirsch(1904,1906,1911,1925),Sdlards(1909),Pruvost(1912),Martynov(1928,1930,1936,1937,1940),M.Zalessky(1929),G.Zalessky(1939,1951,1955),Carpenter(1949,1950),Sharov(1961,1962)等,其中较为重要的著作为Sharov(1962)对准(礻责)翅目昆虫所作的系统性总结。我国对准(礻责)翅目昆虫的研究较迟,这次发现的标本,属、种虽少,但说明了不仅我国古生代地层含有丰富的准(礻责)翅目化石,而且中生代地层也有该目化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古生代透翅目及同翅目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记述的透翅目(Diaphanopterodea)及同翅目(Homoptera)翅化石采自内蒙古乌拉苏沟二叠系地层的板状页岩中,地层层位不明。透翅目是昆虫纲的一个已灭绝的目,已知生存于石炭纪至二叠纪。此目是研究古翅类与新翅类演化问题的一个重要类群。同翅目在昆虫纲现存目中历史比较悠久,最早的化石记录见于石炭纪晚期,在二叠纪时是昆虫  相似文献   

12.
张魁艳  安淑文  杨定 《昆虫知识》2006,43(2):274-278
介绍了双翅目昆虫翅退化的5种主要类型,即短翅型、狭翅型、小翅型、弱翅型和无翅型;及翅退化双翅目昆虫的一些特殊生境诸如高原、海洋、地表以下之类。同时就双翅目昆虫翅退化的原因和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昆虫的翅     
昆虫纲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纲,分两个亚纲,三十三个目,有100多万种。它占整个动物界种数的80%以上,是植物界种数的兰倍,而未经定名的尚有许多。昆虫不但种类多,种的个体数量大(如一个蜂群多达五万余只),而且分布广(除广阔的海洋外,几乎遍及全球)。昆虫能如此繁盛,是与它惊人的适应能力有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具有翅。这使昆虫在觅食、求偶、避敌和扩大分布等方面具有优越的竞争能力。昆虫的翅是无脊椎动物中特有的结构,这种结构也是昆虫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  相似文献   

14.
黄复生 《昆虫学报》1976,(2):225-227
自从1973年在我国西藏察隅地区采到一种缺翅目昆虫之后,我们于1974年又在西藏墨脱汉密地区采到了另外一种缺翅目昆虫。 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多雄拉南坡的汉密,其海拔为2,100米,这里直接受着南来季风影响,植被复杂,应属于山地常绿阔叶林带。这个地区河谷深邃,树林茂密,环境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异翅目化石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28年秉志命名了早白垩世山东莱阳盆地莱阳组的我国第1种异翅目化石昆虫(莱阳中蝽Mesolygaeus laiyangensis)以来,近30篇关于中国异翅目化石昆虫分类论著被发表,共记述我国异翅目化石昆虫22科85种.由于中国该类群化石没有被系统采集与研究,其中一些分类阶元的可靠性存在一定的问题.显然,目前对中国该类群化石昆虫的了解相当有限;大量的工作,甚至是最基础的分类研究亟待开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概述了现生襀翅目稚虫的食性,其通常分为腐食-植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食性不同,其口器结构差异明显.古生物学家根据化石保存的口器结构,利用将今论古、形态功能分析等手段推测襀翅目化石稚虫的食性有腐食-植食性、刮食性、肉食性,以及因化石保存等因素导致的食性不确定.此外,选取热河昆虫群中襀翅目昆虫的优势种类Perlidae的一代表化石稚虫,对其保存的口器形态及其食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推断其食性为捕食性.  相似文献   

17.
昆虫翅型分化的调控及翅多型性的进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道弘 《昆虫知识》2009,46(1):11-16
翅多型现象普遍存在于各昆虫类群,一些学者就昆虫翅多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根据昆虫翅型的分化,可划分为长翅型和短翅型,长翅型具飞行能力,而短翅型不能飞行。一些昆虫种类,如蚜虫,出现无翅个体,被称为无翅型。除飞行能力外,长翅型和短翅型在行为、生理等方面也存在差异。文章主要就环境因素对翅型分化的影响、翅多型的内分泌控制机理、翅多型的遗传机制及其进化等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8.
建立脉翅目昆虫化石新科-Grammolingiidae fam nov,并描述该科化石3新属6新种;Grammolingia boigen.nov.of sp.nov,Litholingia rhora gen.nov.of sp.nov,Litholingia eumorpha gen.nov.of sp.nov,Litholing-sp.nov给出了新科的属级检索表,描述的有模式标本均采自于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中侏罗世九龙山组地层中,标本分别保存在义县博物馆和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本次发现再次表明目前关于脉翅目昆虫的认识仍然十分贫乏。  相似文献   

19.
襀翅目化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中国及世界襀翅目化石研究进展,列出已发表的化石种类名录、分布及年代,共19科、85属、225种;襀翅目化石世界分布,但主要集中在前苏联地区,中国仅14种.不同地质年代发现的襀翅目种类、数量和特征不同.本文并简要介绍稚虫食性、系统学、古地理和古生态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初步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今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脉翅目(Neuroptera)草蛉科(Chrysopidae)作为一类重要天敌资源,在我国各地非常丰富,大量的标本有待鉴定。本文主要记述2新属及其所属种类,模式标本均保存于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