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翅目昆虫在地史纪录上可以追溯到早二叠纪,是全变态昆虫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截至目前,29篇关于中国长翅目昆虫化石分类的论著发表,共描述我国长翅目昆虫化石11科28属51种,这些化石分布于从三叠纪到白垩纪的不同地层中.本文通过图表提供了我国已发现的长翅目化石名录并介绍了其分布和年代,回顾了我国长翅目昆虫化石的研究进展,指出了一些分类存在的问题,简要慨述了长翅目中一些科的起源与演化以及长翅目与其它全变态昆虫的关系.我国长翅目化石种类丰富,但在基础分类、系统演化方面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因而许多工作甚至最基础的分类工作亟待开展.  相似文献   

2.
杨集昆 《昆虫学报》1955,(3):327-357
撚翅目(Strepsiptera)是昆虫纲中的一个小目,虽然世界已知的仅三百余种,但分布很广。这类昆虫除少数为自由生活者外,绝大多数是寄生的,寄主包括有直翘目(OrChoptera)、半翅目(Hemiptera)、同翅目(Homoptera)和膜翅目(Hymenoptera)四  相似文献   

3.
晚石炭纪——古翅类和新翅类昆虫的大发展生活在晚石炭纪的昆虫,已知有11个目,其中7个目已经绝灭,有4个目(缨尾目、蜉蝣目、直翅目和(虫非)蠊目)一直延续到今天。那时的有翅昆虫已分化为古翅类和新翅类两大类群。古翅类包括原蜻蜓  相似文献   

4.
回顾了世界革翅目昆虫化石研究进展,整理了已发表的化石物种名录、地层分布及地质年代,探讨了不同地质时期革翅目昆虫化石的主要分类单元以及分布特点。简要介绍了有关革翅目昆虫的分类系统。提出了革翅目昆虫化石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将来研究方向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自林启彬先生1978年命名了我国第一个古生代昆虫至今, 中国学者共发表20余篇分类学论著, 描述鉴定我国古生代昆虫共61种, 归属于9目(总目)。这些标本分布于西北、 西南、 华东等9省区, 其中石炭纪47种, 二叠纪14种。本文统计了我国已发现的古生代化石昆虫属种名录以及它们的分布和地质年代, 总结了国内古生代化石昆虫当前的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 并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其中关于化石昆虫普遍存在的脉序差异问题需给予足够的重视, 高级阶元的建立应更加慎重。研究表明我国古生代昆虫已经高度分异, 古翅类、 新翅类均已出现, 且代表着有翅昆虫辐射演化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6.
准(礻责)翅目昆虫繁盛于古生代和中生代早、中期。国际上对这类化石研究较早,发表论文较多,如Handlirsch(1904,1906,1911,1925),Sdlards(1909),Pruvost(1912),Martynov(1928,1930,1936,1937,1940),M.Zalessky(1929),G.Zalessky(1939,1951,1955),Carpenter(1949,1950),Sharov(1961,1962)等,其中较为重要的著作为Sharov(1962)对准(礻责)翅目昆虫所作的系统性总结。我国对准(礻责)翅目昆虫的研究较迟,这次发现的标本,属、种虽少,但说明了不仅我国古生代地层含有丰富的准(礻责)翅目化石,而且中生代地层也有该目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记述的(虫非)蠊盖翅化石采自河南巩县大峪沟煤矿北面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灰黑色粉砂质泥岩中;同层位的共生化石有植物Pecopteris(Asterotheca)orientalis(Schenk), Pecopterissp., Taeniopteris sp.; 瓣鳃类? Anthraconautasp.。二叠纪是研究(虫非)蠊历史演化问题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昆虫化石比较少,本文所描述的宗系(虫非)蠊属(Phyloblatta),是我国二叠纪地层里的首次发现。它的盖翅翅脉还保留有  相似文献   

8.
关于停止使用"同翅目Homoptera" 目名的建议   总被引:32,自引:19,他引:13  
梁爱萍 《昆虫知识》2005,42(3):332-337
长期以来,在我国昆虫学界,“同翅目Homoptera”和半翅目Hemiptera一直被作为2个并列的昆虫目被广泛使用。传统的“同翅目”被分为3亚目10总科,即鞘喙亚目Coleorrhyncha(包括膜翅蝽总科Peloridioidea)、胸喙亚目Stemorrhyncha(包括木虱总科Psylloidea、粉虱总科Aleyrodoidea、蚧总科Coccoidea和蚜总科Aphidoidea)和头喙亚目Auchenorrhyncha[包括蜡蝉子亚目Fulgoromorpha(包括蜡蝉总科Fulgoroidea)和蝉子亚目Cicadomorpha(包括蝉总科Cicadoidea、沫蝉总科Cercopoidea、叶蝉总科Cicadelloidea和角蝉总科Membracoidea)]。近年来,形态学及分子学特征数据的支序分析研究表明,木虱总科、粉虱总科、蚧总科、蚜总科、蜡蝉总科、蝉总科、沫蝉总科、角蝉总科都是单系群;鞘喙亚目、胸喙亚目、蝉子亚目及蜡蝉子亚目也都是单系群,其相互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为:胸喙亚目 (蝉子亚目 (蜡蝉子亚目 (鞘喙亚目 异翅亚目(蝽类)))),它们共同组成了单系的半翅目Hemiptera。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在半翅目中,鞘喙亚目与异翅亚目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蜡蝉子亚目与鞘喙亚目 异翅亚目是姊妹群,蝉子亚目是蜡蝉子亚目 (鞘喙亚目 异翅亚目)的姐妹群,胸喙亚目是半翅目中最早和最原始的一个分枝。因此传统的“同翅目”并不是一个自然的单系类群,而是一个人为的并系类群。目前,在国际昆虫学界,“同翅目”作为一个人为的并系类群已得到公认和普遍接受,并已不再作为昆虫纲的一个有效目被使用。然而,“同翅目”作为昆虫纲的一个有效目在国内一直被广泛使用,为此,作者建议我国的昆虫学工作者今后应停止使用“同翅目”这一人为的并系目名而使用单系的半翅目目名,即将长期以来一直置于“同翅目”的木虱、粉虱、蚧虫、蚜虫、蝉、沫蝉、叶蝉、角蝉及蜡蝉类昆虫与蝽类昆虫一起作为半翅目的成员对待。  相似文献   

9.
"古翅类"系统发育关系研究进展(昆虫纲,有翅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古翅类的系统发育问题是六足总纲中有争议的热点问题之一。对现存古翅类(孵蝣目 蜻蜒目)与新翅类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有3种主要观点:古翅类(=蜉蝣目 蜻蜒目) 新翅类,蜉蝣目 (蜻蜒目 新翅类),蜻蜒目 (蜉蝣目 新翅类)。第1种观点得到化石、形态和部分基因证据支持,第2种观点得到较多形态特征支持,支持第3种观点的证据较少。这一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更多昆虫种类、化石以及分子证据的发现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白蚁的外部形态和分类系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等翅目Isoptera(白蚁)在有翅昆虫亚纲进化的谱系中是属于一类比较原始的昆虫,与蜚蠊目Blattaria昆虫有比较密切的亲缘关系。 白蚁有翅成虫的头部形态、前后翅的等同、翅脉的复杂结构以及腹部的形态,都和低等的有翅昆虫或古代绝灭的昆虫相类似。但白蚁的生活习性和兵蚁的形态特征,在整个昆虫纲中是属于极为进化的一个类群。兵蚁的形态极为特化。双眼的退化、前后翅的  相似文献   

11.
扁足蝇科(Platypezidae)四新属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所描述的扁足蝇科4新属5新种系笔者于1984年秋采于山东省莱阳县南李格庄和团旺,莱阳组第三段。这个地区以往发现的昆虫化石较少,仅秉志(1928)描述过3属3种:Chironomaptera malanura Ping,Coptoclava lo-ngipoda Ping,Mesolygaeus laiyangensis Ping。实际上,莱阳盆地的化石昆虫群种类极其丰富,笔者已经采集到直翅目、(虫非)蠊目、同翅目、异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等类型的化石,不少于50种,其中绝大多数是新发现。现将昆虫化石点交通位置及剖面资料简介  相似文献   

12.
棉铃虫18S核糖体RNA基因的序列分析及其分子系统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瑛  陈晓峰  刘伟  周红章  赵珩 《昆虫学报》1999,42(3):241-247
克隆并分析了鳞翅目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18S核糖体RNA基因(18S rDNA)的全序列,将该序列与鞘翅目、膜翅目、同翅目、双翅目、捻翅目和弹尾目各一种昆虫的同源保守区进行了比较。序列分析结果显示:鳞翅目和双翅目昆虫在18S rDNA结构上彼此较为相似,捻翅目昆虫的18S rDNA分子结构表现出与其它目昆虫有较大的差异,但相对与弹尾目昆虫的18S rDNA较为接近。该结果支持了有关捻翅目属于一个独立的目级分类阶元的论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异翅目化石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28年秉志命名了早白垩世山东莱阳盆地莱阳组的我国第1种异翅目化石昆虫(莱阳中蝽Mesolygaeus laiyangensis)以来,近30篇关于中国异翅目化石昆虫分类论著被发表,共记述我国异翅目化石昆虫22科85种.由于中国该类群化石没有被系统采集与研究,其中一些分类阶元的可靠性存在一定的问题.显然,目前对中国该类群化石昆虫的了解相当有限;大量的工作,甚至是最基础的分类研究亟待开展.  相似文献   

14.
二叠异蝎蛉科是二叠纪长翅目的代表性类群, 也是长翅目的基干类群。二叠纪是长翅目昆虫的繁盛期, 但中国该时期长翅目昆虫化石记录非常稀少, 目前仅报道了1种。本文根据发现于中国安徽省巢湖市瓜德鲁普统银屏组的一枚标本, 建立了1新属1新种––––廖氏巢湖异蝎蛉(Chaohuchorista liaoi gen. et sp. nov.)。该新属的鉴定特征为翅细长, Rs1和Rs2合并为1条脉, Rs4具2分支, M具5分支, M2具2分支。该新发现增加了中国二叠纪长翅目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等翅目(Isoptera)昆虫等翅目(白蚁)昆虫是昆虫纲的一个大类群,它们的行为变化多端,但全部依靠吃植物纤维为生。白蚁的经济对策同大多数社会性膜翅目昆虫有明显不同。它们的能量收益很少与采食对策相关,而主要是取决于食物的消化和利用效率。从社会比较能量学的观点看,白蚁最明显的特点是,它们常常直接居住在食物资源的内  相似文献   

16.
大鼻龙类     
《化石》2021,(3):2-3
正大鼻龙类(Captorhinids)是一类古生代的四足动物,起源于石炭纪(约3亿年前),在二叠纪早期(3-2.73亿年前)很繁盛,到二叠纪晚期就已经灭绝。我国内蒙古大青山的化石是已知最晚的记录。大鼻龙类是爬行类中最早分化出去的一支,早期个体小,头长4厘米左右,可能以昆虫为食。  相似文献   

17.
六足总纲系统发育研究进展与新分类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综述了昆虫分纲、分目的历史变化,包括昆虫分目多少的变化,昆虫是纲级还是总纲级阶元的变化,昆虫各目分类地位系统排列的变化以及六足总纲系统发育研究进展。根据近10年来形态特征与分子测序数据相结合的系统发育研究,整理出六足总纲与系统发育支序分析相一致的分类系统,对昆虫35目的分类运用了10个分类阶元。在此基础上,删减次要分类阶元,提出简明分类系统,既反映每个高级分类单元的单系性,明晰各目的共祖近度,又减少了分类阶元层次,方便各分类单元的识别与鉴定。六足总纲Hexapoda分为4纲:原尾纲Protura(包括蚖目Acerentomata、华蚖目Sinentomata、古蚖目Eosentomata),弹尾纲Collembola(包括弹尾目Collembola),双尾纲Diplura(包括双尾目Diplura),昆虫纲Insecta。昆虫纲分为单髁亚纲SubclassMonocondylia(包括石蛃目Archaeognatha)与双髁亚纲SubclassDicondylia。双髁亚纲分为衣鱼部DivisionZygentoma(包括衣鱼目Zygentoma)与有翅部DivisionPterygota。有翅部分为10个总目、27目。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虫非)蠊是一类历史渊源最长的昆虫,在中晚石炭世已繁盛于世界上了,但至二叠纪则骤然减少,所以这一时期的化石,世界各地均极少发现,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气候强烈改变。化石材料的缺乏对探明二叠纪时期(虫非)蠊的特征和这一类群的历史演化,受到了影响。二叠纪(虫非)蠊的发现对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将是重要的。河南禹县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所发现的(虫非)蠊盖翅  相似文献   

19.
阔翅类化石在国外发现已达一百三十多年了。1825年德克(Dekay)和郝(?)(Hall)在美国纽约州研究志留纪柏梯(Bertie)石灰岩中的动物群时,曾提出“阔翅类”的属名。其后在英国、挪威及苏联爱沙尼亚等地也相继发现阔翅目,于是本目的內容逐渐丰富起来,因而在地层对比方面,本目也起了相当大的作用。1920年安特生(J.G.Andersson)曾在我国河北滦县赵各荘首先发现阔翅类(在第十三层煤层之上的页岩中),经葛利普(Grabau)的研究,命名为“Eurypterus Chinensis”,确定其层位为下二叠纪,并认  相似文献   

20.
建立脉翅目昆虫化石新科-Grammolingiidae fam nov,并描述该科化石3新属6新种;Grammolingia boigen.nov.of sp.nov,Litholingia rhora gen.nov.of sp.nov,Litholingia eumorpha gen.nov.of sp.nov,Litholing-sp.nov给出了新科的属级检索表,描述的有模式标本均采自于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中侏罗世九龙山组地层中,标本分别保存在义县博物馆和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本次发现再次表明目前关于脉翅目昆虫的认识仍然十分贫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