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2 毫秒
1.
心室颤动阈(VFT)与自发室颤(VF)发生倾向性有关,应用电刺激测定VFT的技术是目前研究VF发生机理的常用方法。植物性神经活动影响正常心脏或急性局部缺血心脏VFT值,此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变心肌细胞内环核苷酸水平所致。  相似文献   

2.
卡托普利对急性缺血心肌早期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对急性心肌缺血早期在体电生理指标的改变,探讨卡托普利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采用S1-S2程控电刺激方法同时测定无心肌缺血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AMI早期缺血组(AMI组)和用卡托普利(浓度0.1mg·kg-1·min-1)灌流AMI早期缺血的卡托普利组对家兔心室易损期(VVP)、室颤阈(VFT)、舒张阈(DT)、有效不应期(ERP)、T波顶点与VVP外缘处的时间关系(TT-VVP)等电生理指标。结果:VVP、VFT、DT、ERP和TT-VVP在假手术对照组与AMI组和卡托普利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AMI组与卡托普利组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1),相对于假手术对照组,AMI组VVP延长,VFT和DT降低,ERP缩短,心室易损期外缘向T波方向延伸增加;相对于AMI组,卡托普利组早期VVP缩短,VFT相对升高,ERP相对延长,心室易损期外缘向T波方向延伸相对减少。结论:卡托普利对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室性心动过速和/或心室颤动的产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观察了江浙蝮蛇抗栓酶(svate)对缺血心肌电生理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静脉注射svate,使阻断冠脉后兔血小板聚集功能和心脏电生理各指标变化明显减轻。缺血50min时,血小板聚集率仅增加4±13%,静息电位减小15.8±0.1%,动作电位幅度降低17.8±0.1%,复极化50%和90%时程分别缩短12.3±0.1%及延长4±0.1%,不应期差值为4.2±7.8%,室颤阈(VFT)降低15.4±8.1%,与单纯阻断组各参数的百分率变化相比,p值均<0.01,证明svate具有改善有效不应期和提高VFT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邬颖  陈庚新  徐学峥 《生理学报》1985,37(3):209-215
本实验以心室颤动阈(VFT)作为心室易颤性的指标,观察胆碱类物质氨甲酰胆碱对大鼠缺血心室 VFT 的影响及其与心肌 cAMP 和 cGMP 水平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氨甲酰胆碱可提高正常心脏和急性局部缺血心脏的 VFT,提高缺血和未缺血心肌的 cGMP 水平,但明显降低缺血心肌 cAMP 水平,使缺血和未缺血心肌的 cAMP/cGMP 比值显著降低,其作用与肾上腺素正好相反。实验结果还表明,急性局部缺血心脏的 VFT 与缺血心肌 cAMP/cGMP 比值之间有密切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 r=-0.905(n=22,P<0.001)。上述结果提示缺血心肌 cAMP/cGMP 比值的提高可能是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缺血时心室易颤期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心室易颤性(或易损性)的研究是缺血性心脏病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以前的研究中,多以室颤阈(VFT)作为心室易颤性的标志,而很少通过观察易颤期(VP)的变化来了解心室的的易颤性。近年来不少资料表明,通过测定VFT来了解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6.
利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流模型,重点观测了早期再灌流时心肌室颤阈值(VFT)、心律、Ca~(2 )含量的同步动态变化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其影响,发现再灌流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增高及心肌室颤阈值的降低与心肌Ca~(2 )含量的变化及Ca~(2 )超负荷的发生在时相上有差异。SOD对再灌流早期(再灌刚开始的1~3min)VFT一过性降低及心律失常发生率有明显抑制作用,而此时心肌Ca~(2 )含量无变化,提示(1)再灌流刚开始时出现的严重心律失常与氧自由基密切相关;(2)Ca~(2 )诱发心律失常的作用似迟于氧自由基。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胃浆膜多导联电刺激和胃排空动物模型。方法在12条英国比格犬的胃大弯浆膜层包埋四对心内起搏电极,距幽门40cm空肠近端行一造瘘口。结果①造瘘管收集食糜的方法简单易行,通过其排空量,能了解不同的电刺激和不同的电刺激参数对胃动力的作用。②胃浆膜多导联电极记录的胃体、胃窦慢波电信号清晰、稳定,能准确地记录不同时间和不同实验的胃慢波变化。③单导联和多导长脉冲电刺激均能控制胃慢波。结论胃浆膜多导联电极是研究胃电生理、胃电起搏及胃电起搏对胃排空的影响较理想的方法。英国比格犬是此模型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8.
电活性微生物是一类能够通过直接接触、导电菌毛或氧化还原介质与电极或者其他细胞进行胞外电子传递的微生物。而在这个过程中,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PS)扮演着重要的角色。EPS是微生物生长过程中通过细胞裂解、水解分泌的高分子聚合物的混合物,主要由蛋白质、多糖和腐殖质等物质组成。来自电活性微生物的EPS的不同组成成分和特性会对EPS的电活性以及电活性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在环境应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为了更全面了解电活性微生物EPS的电活性及其对电活性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的作用,本文总体介绍了电活性微生物EPS的电活性的直接表征方法,再从组成成分、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空间分布4个方面综述了其对EPS电活性的影响及其在电子传递中的作用,介绍了当前电活性微生物EPS在染料废水脱色、重金属吸附、有机污染物的生物转化和渗滤液管理等方面的环境应用,并从表征方法、试验规模和互作机理研究等角度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C族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GPCR)具有七螺旋跨膜域(heptahelical transmembranedomain,HD)、捕蝇夹域(venusflytrapdomain,VFT)和半胱氨酸富集域(cysteine-rich domain,CRD)等功能域,并在体内组成性形成二聚体。该文介绍C族G蛋白偶联受体激活进程中各功能域的构象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构象学效应。  相似文献   

10.
产电微生物是一类具有胞外电子转移能力的微生物,能够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其作为微生物电催化系统的催化剂,已经成为环境和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但目前所发现的产电菌,产电机制有所差异,产电能力参差不齐,菌株的性能从根本上影响了其产电能力,其产电能力不足成为限制微生物燃料电池在工业上广泛应用的主要瓶颈。目前,通过理性设计或定向进化等改造方法,难以实现产电微生物在复杂多样环境中的广泛应用。通过定向筛选策略,建立一套快速、高效的筛选鉴定技术,挖掘环境中性能优异的产电微生物,是促进其广泛应用的有效途径。文中基于产电微生物的种类,总结回顾了现有的产电微生物的筛选鉴定方法,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和探讨双极电凝和缝合止血法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所有患者均于全麻后常规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手术,并进行止血处理.研究组患者均采用双极电凝止血法,对照组患者均行缝合止血法.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激素水平各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FSH、LH、INHB、E2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双极电凝法和缝合止血法对患者的卵巢功能均有影响,但双极电凝法的损伤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模拟高原低氧对小鼠红细胞介电特性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分成平原对照组和模拟高原低氧组,采用Agilent 4294A阻抗分析仪测量小鼠红细胞交流阻抗,通过细胞介电谱、Cole-Cole图、介电损耗因子频谱、损耗角正切频谱以及Cole-Cole方程的曲线拟合分析,观察模拟高原低氧对红细胞介电特性影响。结果:小鼠模拟海拔5000 m低氧4周后,模拟高原组的低频介电常数εl和介电增量Δε较平原对照组分别增加57%和59%;模拟高原组的低频电导率κl和高频电导率κh较平原对照组分别降低49%和11%。结论:模拟高原低氧可以引起小鼠红细胞介电性增加和导电性降低。  相似文献   

13.
赵涤尘  徐屯  孙明智 《生理学报》1988,40(4):326-334
在54只大鼠上,用两支微电极同时记录神经元放电的方法,研究了脑室注射乙酰胆碱(ACh)对丘脑束旁核(Pf)和中脑网状结构(RF)痛反应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脑内ACh含量增加时,Pf和RF中两个痛兴奋神经元(PEN)的电活动同时减弱,两个痛抑制神经元(PIN)的电活动同时加强,Pf中一个PEN电活动减弱的同时RF中一个PIN电活动加强,或者相反。阿托品可以阻断ACh的上述作用。这提示,ACh对不同中枢痛反应神经元的电活动的影响是通过M胆碱能受体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电刺激对脂肪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stem cells,ADSC)向神经元方向分化的作用。方法:在细胞电刺激室内对ADSCs进行电刺激(10Hz,1h),强度选用五个强度,分别为0 V/cm、0.5 V/cm、1.0 V/cm、3.0 V/cm、5.0 V/cm;电刺激后,对细胞进行流式凋亡检测及CCK-8活性检测,明确不同电刺激对ADSCs的影响;同时,应用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ting评估各组细胞神经特异性标志物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MAP-2)与β-tubulin的表达情况。应用RT-PCR检测MAP-2、β-tubulin和neurofilaments 200(NF-200)的mRNA水平,评价不同强度电刺激对ADSCs其向神经方向分化的影响。结果:1V/cm的电刺激,未引起明显的细胞凋亡,同时促进了细胞增殖。此外,1V/cm电刺激后,细胞中的MAP-2和β-tubulin的免疫荧光染色强度及蛋白含量显著提高;MAP-2、β-tubulin和NF-200的mRNA及蛋白量显著提高。3V/cm及更高强度的电刺激可导致凋亡细胞数目显著增加。结论:强度为1V/cm的电刺激可促进脂肪干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向神经方向分化,为神经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5.
Liu H  Lin YH  Cheng JH  Cai Y  Yu JW  Ma J  Gao DM 《生理学报》2011,63(4):311-318
本文旨在观察低频电刺激脚桥核(pedunculopontine nucleus,PPN)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丘脑腹外侧核(ventrolateral thalamic nucleus,VL)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的影响,以探讨低频电刺激PPN改善PD症状的作用机制。通过纹状体内注射6-羟多巴胺制备PD大鼠模型。采用在体细胞外记录、电刺激及微电泳方法,观察低频电刺激PPN、微电泳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及其M型受体阻断剂阿托品(atropine,ATR)、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及其A型受体阻断剂荷包牡丹碱(bicuculline,BIC)对大鼠VL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低频电刺激PPN可使正常大鼠和PD大鼠VL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增加。微电泳ACh对VL神经元具有兴奋和抑制两种作用,而微电泳ATR则主要抑制VL神经元,即使对被ACh抑制的神经元也产生抑制作用。微电泳GABA抑制VL神经元,而微电泳BIC则兴奋VL神经元。另外,在微电泳ACh的过程中微电泳GABA,被ACh兴奋或抑制的VL神经元放电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时辰电针对大鼠杏仁核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法,观察不同时辰电针大鼠一侧"足三里"穴对杏仁核NOS表达的影响.结果电针对大鼠杏仁皮质内侧核群、基底外侧核群NOS的表达有上调作用,并存在时辰差异(P<0.05);电针对大鼠杏仁中央核NOS表达无明显作用(P>0.05).结论电针对大鼠杏仁核NOS表达的影响有时辰差异.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是利用阳极产电微生物为催化剂降解有机废物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在MFC系统中,产电微生物是影响产电性能的核心要素之一。介绍了MFC中产电微生物的最新研究现状,详细讨论了产电微生物的种类、产电机理和产电能力.为产电微生物的富集、驯化、改造和多种菌种优化组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本工作在48只猫上观察电刺激延脑P6-P13中央部分对胃电的影响。并采用直观和微机FFT分析的方法,分别比较Ag-AgCl圆盘电极与环状铂丝电极引导的猫胃电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延脑存在着分别能使胃体部胃电或胃窦部胃电的幅度或频率产生兴奋、抑制或兴奋/抑制的三种不同效应的结构。提示在延脑的中央部分,主要是内侧网状结构,在调整胃功能的活动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利血平对低频电刺激引起的应激的影响。方法给予Wistar大鼠利血平预处理再给予低频电刺激,即刻剥取脑组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脑组织中c-fos和Hsp-70基因的表达。结果电刺激组大脑前额叶皮层(PFC)、中脑腹侧背盖区(VTA)、海马(Hipp)组织中Hsp-70和c-fos水平比对照组相应区域均显著升高,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利血平处理使电刺激产生的Hsp-70和c-fos水平的增加和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的增加均明显减少。结论利血平预处理可减轻低频电刺激引起的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将带有EGFP的质粒电转入树突状细胞,探讨不同电转条件对树突状细胞的电转率和存活率影响。方法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加入刺激因子将其诱导为成熟DC,设置不同电转参数将质粒转入树突状细胞,荧光显微镜检测转染效率及细胞存活率。结果电转48小时后,镜下观察在电转条件为300V,20ms时,细胞存活率及表达率最高,结论选择适当的电转参数及细胞浓度,可明显提高转染效率同时降低细胞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