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脉冲射频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及血清白介素7受体(IL-7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接收的9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脉冲射频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VAS评分和Lysholm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6个月的优良率为93.33%,与对照组的88.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IL-7R、TNF-α、IG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脉冲射频术和药物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均有较高的疗效,但脉冲射频术的治疗周期更短,更快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提高膝关节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可在临床上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单采富含血小板血浆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到2021年10月收治的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依照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股神经脉冲射频术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单采富含血小板血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近远期膝关节疼痛程度,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膝关节功能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月、治疗后1年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逐渐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IL-6、IL-1、TNF-α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膝关节主观(IKDC)评分、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KDC评分、Lysholm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联合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单采富含血小板血浆治疗能够减轻患者近远期疼痛感,降低患者机体炎症反应,提升膝关节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不同缝合修复方法对3度半月板损伤患者手术效果、膝关节本体感觉以及骨钙素(BG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度半月板损伤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60,关节镜下外内缝合法)和B组(n=60,关节镜下全内缝合法),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评分、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膝关节本体感觉以及BGP、IGF-Ⅰ、MMP-1水平。结果:B组手术时间短于A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6个月IKDC评分、Lysholm评分较术前升高,VAS评分以及BGP、IGF-Ⅰ、MMP-1水平,15°、45°、75°膝关节本体感觉差值较术前降低(P<0.05);B组术后6个月IKDC评分、Lysholm评分高于A组,而VAS评分以及BGP、IGF-Ⅰ、MMP-1水平,15°、45°、75°膝关节本体感觉差值则低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关节镜下外内缝合法相比,关节镜下全内缝合法可缩短手术时间,更好的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提高膝关节本体感觉,还能有效降低BGP、IGF-Ⅰ、MMP-1水平,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对比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WHTO)、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内翻畸形的疗效及对术后下肢力线和创伤应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3月~2022年1月期间接收的膝关节内翻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共计75例。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OWHTO组(n=40)和TKA组(n=35)。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应激指标和术后下肢力线改变情况。结果:OWHTO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TKA组,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少于TKA组(P<0.05)。OWHTO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低于TKA组,ROM、HSS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OWHTO组术后3 d、术后7 d血清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低于TKA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股胫角(FTA)下降,髋-膝-踝角(HKA)升高(P<0.05)。两组术后6个月FTA、HKA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未见差异(P>0.05)。结论:OWHTO、TKA这两种治疗方案治疗膝关节内翻畸形,具有相当的疗效,均可有效改善下肢力线,但OWHTO的创伤小、应激程度轻。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对比主动运动训练和被动运动训练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21年8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TKA患者6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主动组(主动运动训练)和被动组(被动运动训练),各为33例和32例。对比两组生活自理能力、平衡能力、疼痛情况、膝关节功能情况、膝关节活动度和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术后1周、术后2周Barthel指数(BI)、Berg平衡量表(BBS)、美国膝关节外科学会评分标准(KS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视觉疼痛模拟法(VAS)评分均较术前下降(P<0.05)。主动组BI、BBS、KSS评分高于被动组,VAS评分低于被动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3 d、术后7 d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均下降后升高(P<0.05),主动组术后3 d AROM、PROM高于被动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生理职能、生理机能、一般健康、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力、精神健康、情感职能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主动组高于被动组(P<0.05)。结论:与被动运动训练相比,主动运动训练应用于TKA患者,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效果均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分析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CT骨性影像学参数与外侧半月板损伤、术后膝关节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自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诊的106例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外侧半月板损伤,分为半月板损伤组和半月板正常组。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检测骨性影像学参数[胫骨外侧平台塌陷值(LPD)、胫骨外侧平台增宽值(LPW)],比较损伤组与非损伤组的LPD、LPW,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LPD、LPW预测外侧半月板损伤的效能,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LPD、LPW与术后膝关节HSS评分的关系。结果:半月板损伤组LPD、LPW均大于半月板正常组(P<0.05);经ROC曲线分析,LPD、LPW预测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存在外侧半月板损伤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4.13 mm、8.67 mm,AUC分别为0.655、0.750,两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25;LPD<14.13 mm组膝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等级分布优于LPD≥14.13 mm组(P<0.05);LPW<8.67 mm组膝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等级分布优于LPW≥8.67 mm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LPD、LPW与术后膝关节HSS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在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CT骨性影像学参数检测中,LPD联合LPW预测外侧半月板损伤的效能较好,且两者均与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关系密切,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比较单踝关节置换术(UKA)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老年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UKA组(n=50)和TKA组(n=50),采取相应手术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屈伸活动度(RO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健康调查12条简表(SF-12)评分及假体情况。结果:与TKA组相比,UKA组切口长度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更少,手术时间、下地行走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KA组术后2周、3个月及6个月时HSS评分均明显高于TKA组(P<0.05)。UKA组术后2周、3个月ROM均明显高于TKA组(P<0.05)。UKA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明显低于TKA组(P<0.05)。两组SF-12评分中生理及心理维度评分在术后6个月后均明显提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假体翻修病例。结论:UKA相比于TKA具有创伤更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拔河针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远期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加合理方案。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10月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随机化法分为常规针刺组、改良拔河针法组各30例。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改良拔河针法组采用改良拔河针法治疗。分别于疗程结束时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于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级指数(PRI)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改良拔河针法组临床有效率86.67%,略高于常规针刺组的80.00%,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后3个月的PRI评分、ODI评分及SF-36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后3个月的PRI评分、ODI评分及SF-36评分低于治疗后(P<0.05)。组间比较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PRI评分、ODI评分及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改良拔河针法组治疗后3个月的ODI评分及SF-36评分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改良拔河针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可获得普通针刺法相当的临床效果,且在改善患者远期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到2022年12月收治的120例采取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术后康复治疗,观察组采取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治疗效果,位置觉和运动觉,疼痛情况与肿胀情况,膝关节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患肢肿胀值、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前膝关节75度、45度、15度位置觉,伸膝、屈膝运动觉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75度、45度、15度位置觉,伸膝、屈膝运动觉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膝关节主观(IKDC)评分、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相关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康复中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膝关节位置觉和运动觉,减轻远期疼痛情况与肿胀情况,提升膝关节功能,患者生活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隐神经联合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IPACK)阻滞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应激反应、炎性细胞因子及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无锡市中医医院2021年3月~2022年9月期间收治的102例初次行TKA的老年患者分为观察组(超声引导下隐神经联合IPACK阻滞镇痛处理)和对照组(超声引导下隐神经镇痛处理),每组各51例。对比两组疼痛情况、炎性细胞因子、应激反应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膝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8 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β-淀粉样蛋白(Aβ)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8 h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皮质醇(COR)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 h、术后48 h膝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隐神经联合IPACK阻滞用于TKA患者,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可减轻应激反应,抑制炎性细胞因子过度分泌,改善膝关节活动度,麻醉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KOA)患者关节疼痛与软骨下骨髓水肿(BME)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2月到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KOA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并根据有无BME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有BME的患者均纳入观察组,共56例,无BME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共14例,对观察组的BME情况进行评分,并进一步根据BME得分情况将观察组分为1分组、2分组和3分组。采用主诉疼痛分级法(VRS)、视觉模糊评分(VAS)对所有患者进行疼痛评分。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的VRS分级、VAS评分,比较1分组、2分组和3分组的VRS分级、VAS评分,分析BME得分和VRS分级、VA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VRS分级的Ⅰ级比例为17.8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00%,Ⅱ级比例为6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三个分组的VRS分级Ⅰ级、Ⅱ级、Ⅲ级比例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分组的VRS分级Ⅰ级比例显著高于2分组和3分组,2分组的VRS分级Ⅱ级比例显著高于1分组和3分组,3分组的VRS分级Ⅲ级比例显著高于1分组和2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三个分组的VAS评分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分组的VAS评分显著高于1分组和2分组,2分组的VAS评分显著高于1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统计分析显示BME得分和VRS分级、VAS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大部分KOA患者存在BME,而有BME的KOA患者关节疼痛更加明显,且BME越严重疼痛感越强。  相似文献   

12.
人工单髁关节置换在治疗单间室骨关节炎已经有超过30年的历史,尽管早期的报告不尽如人意,但目前是可靠并安全的治疗关节炎的方法。单髁置换术的成功关键在于合适的患者的选择、细致的手术技术和避免对畸形的过度矫正。本文对人工单髁置换手术的发展历史作了简单回顾,然后分别对膝关节内、外侧单髁置换术患者的选择、手术要点、临床疗效、失败原因作一综述,并对其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活动半月板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6月至2010年2月,采用OXFord活动半月板单髁关节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23例25膝。结果:23例患者(25膝)随访3-8个月,无感染、假体位置不良及松动等并发症。HSS评分由术前56.9分提高至术后93.3分。结论:活动半月板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短期疗效优良,成功的关键在于适应证的把握和手术技术的掌握,其远期疗效仍需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活动半月板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6月至2010年2月,采用OXFord活动半月板单髁关节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23例25膝。结果:23例患者(25膝)随访3-8个月,无感染、假体位置不良及松动等并发症。HSS评分由术前56.9分提高至术后93.3分。结论:活动半月板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短期疗效优良,成功的关键在于适应证的把握和手术技术的掌握,其远期疗效仍需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平衡性训练对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CL)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员膝关节MCL损伤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6)与观察组(n=56)。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平衡性训练干预,两组患者干预时间均为4周,分别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膝关节功能变化情况、疼痛程度、膝关节平衡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总体稳定指数(OSI)、前后方向的稳定指数(APSI)、左右方向的稳定指数(MLSI)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OSI、APSI、MLS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膝关节MCL损伤患者实施平衡性训练能较好地改善其膝关节功能,并缓解疼痛,同时可帮助其提高膝关节的平衡能力,增加了满意度,适于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与单髁置换术对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恢复情况。方法:收集我院就诊的94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UKA组和TKA组,每组各47例。UKA组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TKA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KS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KSS评分均升高,VAS评分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KA组相比,UKA组VAS评分水平较低,KSS评分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KA组相比,UK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与全膝关节置换术相比,单髁置换术创伤小、出血量少,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7.
大鼠膝骨关节炎滑膜细胞原代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原代培养膝骨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的方法。方法:取膝骨关节炎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用酶消化法消化、分离细胞,用DMEM培养液进行培养并传代,观察滑膜细胞生长状况、并用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免疫化学鉴定。结果:用酶消化法培养膝骨关节炎滑膜细胞,方法简单、成功率高、细胞形态典型。结论:单一的胶原酶消化法是一种有效的滑膜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可以满足一般实验需求。  相似文献   

18.
为评估髌骨旁内侧入路和经股内侧肌入路两种手术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的早期功能结果,本研究选取50例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数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患者通过髌骨旁内侧入路进行TKA手术,另外一组患者通过经股内侧肌入路方法进行TKA手术。所有患者均只进行一次手术,两组均使用相同类型的植入物。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记录疼痛评分,并在术后3周和6周时获得随访数据,包括股四头肌强度和本体感受。结果表明,TKA术后,经股内侧肌入路组患者在休息和运动时表现出明显较低的疼痛(VAS:平均2.13±1.87与2.84±1.76)和(VAS:平均3.11±2.16与3.21±2.02)。此外,经股内侧肌入路组患者在3周((41.2±17.8) Nm vs (27.3±14.1) Nm)和6周((47.4±19.5) Nm vs (35.6±16.2) Nm)显示出优异的等长股四头肌强度。另外,经股内侧肌入路组患者术后本体感觉良好,而两组患者的运动范围相似。研究初步表明,在早期康复期间,经股内侧肌入路方法比髌骨旁内侧入路更有优势。没有观察到与此方法相关的不良影响。因此,经股内侧肌入路应被认为是TKA中有价值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自2005年6月至2009年10月对62例81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优28膝,良39膝,可10膝,差4膝,优良率82.7%。结论: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以有效改善病人的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