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北细辛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表面消毒法分别从3种北细辛中分离获得10株形态特征不同的优势内生真菌,经形态学和18S rDNA ITS分子分类学分析鉴定为小丛壳属(Glomerella sp.)、叶点霉属(Phyllosticta sp.)、柄孢壳菌属(Po-dospora sp.)、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 sp.)和镰孢属(Fusarium sp.)。对北细辛优势内生真菌的发酵产物进行体外抗肿瘤和抗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除菌株E3、E4和E10外,其余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肿瘤和抗菌活性;镰孢属(Fusarium sp.)菌株E9对A549、MDA-MB-231和PANC-1肿瘤细胞抑制率达75%以上;小丛壳属(Glomerella sp.)菌株E1和叶点霉属(Phyllosticta sp.)菌株E2靶向FabI的抗菌活性较强,抑制率达59%。  相似文献   

2.
千层塔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丽华  冯俊清  周树良  洪亚辉 《生物磁学》2009,(14):2641-2644,F0003
目的:为从千层塔中分离具有药用价值的内生真菌奠定基础。方法:新鲜千层塔茎段,经酒精和升汞消毒后,接种于PDA平板培养基上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根据菌落形态和孢子等形态特征,结合核糖体基因居间序列(ITS序列)进行菌株鉴定。结果:从千层塔的茎中分离出4株内生真菌。内生真菌I菌落形态和孢子特征与枝状枝孢霉属的特征相符合,ITS序列与GenBank中多条属于枝状枝孢霉的ITS序列相似,鉴定该菌株属于枝状枝孢霉;内生真菌II菌落形态和孢子特征与黄青霉的特征相符合,鉴定该菌株属于黄青霉;内生真菌III菌落形态和孢子特征与尖孢镰刀菌的特征相符合,ITS序列与GenBank中多条属于尖孢镰刀菌的ITS序列相似程度高,鉴定该菌株属于尖孢镰刀菌;内生真菌Ⅳ菌落形态与盾壳霉相似,ITS序列与GenBank中6条属于盾壳霉的ITS序列具有较高的相似性,鉴定该菌株属于盾壳霉。结论:从千层塔中分离和鉴定出4株内生真菌,分别属于枝状枝孢霉、黄青霉、尖孢镰刀茵和盾壳霉。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内生菌的种类,筛选拮抗农作物病害菌的生防菌株,从健康丹参植株中进行内生菌分离,依照形态特征以及16SrDNA序列对菌株进行初步分类鉴定,采用琼脂块法进行拮抗菌株筛选,并选取拮抗活性较强的菌株液体发酵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1)从丹参植株中共分离得到69株内生菌(真菌62株、放线菌7株),其中23株内生真菌属于无孢类群或现有条件不适合产孢,其余真菌菌株中串珠镰孢菌属(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和交链孢菌属(Alternaria sp)为优势菌群;7株内生放线菌均为链霉菌属。(2)病原菌拮抗性实验表明,有44株内生菌对病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拮抗活性,其中12株内生菌对2种及以上靶标病原菌具有拮抗活性,表明丹参内生菌具有一定的广谱抗菌性。(3)放线菌菌株A232的次级代谢产物对白色假丝酵母(Canidia albicans)和苹果腐烂菌(Valsa mali)都表现出较强的拮抗活性,通过形态、培养特征以及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其为Streptomyces luteoverticillatus。  相似文献   

4.
从昆明,石林,西双版纳,思茅等地区的菊科植物根系上群,昆明,石林地区市售洋姜表土,洋姜提取液中污染菌及洋姜表面霉烂处,分离纯化产菊粉酶菌株,共获得105株霉菌,对以上菌株进行了初步鉴定,对产酶情况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发现分属于拟青霉属(Paecilomyces sp.),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 sp.),阜孢霉属(Papularia sp.),丝衣霉属(Byssochlamys sp.),指轮枝孢霉属(Stachylidium sp.)。刚毛菌属(Lacellina sp.)交链孢属(Alternaria sp.),地霉属(Geotrichun sp.)毛霉属(Mucor sp.),枝孢霉属(Claddosporium sp.),金孢霉属(Chrysosporium sp.),镰刀菌属(Fusarium sp.),根霉属(Rhizopus sp.)等13个避的霉菌,是国内未见报道的新的菊粉酶产生菌。  相似文献   

5.
广藿香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对青枯菌的拮抗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广藿香各部位内生真菌的类群结构及多样性进行系统分析,筛选出对青枯菌具拮抗活性的菌株。【方法】采用组织块分离法从广藿香健康植株的根、茎、叶中分离内生真菌,结合形态学和基于ITS-r DNA序列分析鉴定方法分析广藿香内生真菌的类群结构及多样性,并利用双层平板拮抗法筛选对青枯菌具有抑制活性的菌株。【结果】从广藿香中共分离获得313株内生真菌,隶属于30个属,其中链格孢属(占28.75%)、拟茎点霉属(占23.00%)和炭疽菌属(11.82%)为优势类群,此外还分离到炭皮菌属、弯孢聚壳属、Gibellulopsis、新萨托菌属、葡萄座腔菌属、篮状菌属等较为少见的类群。茎、叶内生真菌的定殖率和分离率明显高于根,而根部多样性指数为2.64,要高于茎(2.00)和叶(1.97);广藿香茎与叶、根与茎、根与叶之间的内生真菌相似性指数分别为0.35、0.20、0.19,均小于0.5,显示各部位之间的内生真菌组成不相似程度高。从313株广藿香内生真菌中通过拮抗实验筛选到16株对青枯菌有拮抗活性的菌株,其中GHXR07、GHXR27和GHXR29的拮抗活性尤为显著,分别被鉴定为Talaromyces sp.、Myrothecium roridum Tode和Talaromyces wortmannii(Kl?cker)Benjamin。【结论】广藿香内生真菌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且其类群分布具有一定的组织特异性,其中部分菌株对青枯菌具有明显的拮抗活性。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夹竹桃(Nerium oleander)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并评价其次生代谢产物的活性,该研究对广西夹竹桃(Nerium oleander)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以5种指示菌(其中有3种弧菌)对内生真菌提取物进行抑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1)从广西夹竹桃中共得到19株内生真菌,这19株内生真菌都属于子囊菌门,涵盖5个目7个属,包括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球座菌属(Guignardia)、叶点霉属(Phyllosticta)、新壳梭孢属(Neofusicoccum)、曲霉属(Aspergillus)、隔孢壳科新属(Nothophoma)和间座壳属(Diaporthe),优势属为炭疽菌属(分离率为36.85%)和球座菌属(分离率为21.05%),其中炭疽菌属主要分布于茎,球座菌属全部来源于叶。(2)jing-117(Neofusicoccum sp.)和ye-130(Guignardia sp.)对坎氏弧菌有较为特异的抑菌效果,ye-136(Aspergillus sp.)能同时抑制蜡样芽孢杆菌和坎氏弧菌,ye-135(A...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从广西钦州市采集健康的柳树桑寄生的根、茎和叶中分离并纯化内生真菌,对真菌进行形态学鉴定,提取内生真菌的DNA,采用真菌ITS序列对内生真菌进行分子鉴定。利用A549和H460细胞作为抗肿瘤活性指示细胞,采用MTT法测定真菌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经过初步分离分析,从柳树桑寄生中纯化出27株内生真菌,经鉴定它们分别属于7个目9个属15个种。拟盘多毛孢属和间座壳属为优势属,其中拟盘多毛孢属全部定植于寄生根;其次为新壳梭孢属、拟茎点霉属和球座菌属,各分离到3株;其他包括青霉属、镰刀菌属、炭疽菌属和派伦霉属,各分离到1株。抗肿瘤活性研究表明,有一株与Pestalotiopsis protearum的ITS序列相似性达100%的拟盘多毛孢属菌株Gen24表现有抑制肿瘤细胞A549和H460生长的特性,在真菌乙酸乙酯浸提物浓度为800μg·mL~(-1)时,对A549细胞的抑制率达到了56.92%,对H460细胞的抑制率达到了70.11%。该研究结果表明广西柳树桑寄生内生真菌较丰富,在寄主中的分布表现了一定的组织特异性,而且还存在一些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菌株及其活性物质可供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从白花泡桐根、茎、叶中分离出19株内生真菌,对分离出的真菌分别利用琼脂块法和纸片扩散法进行初选和复选,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和rRNA基因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对抗菌活性菌株进行鉴定。抑菌试验结果显示JSD-8、JM-1和JM-10等3株内生真菌对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CGMCC1.769、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CGMCC1.1103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ATCC10123均有一定的抗菌活性。鉴定结果表明,JSD-8、JM-1、JM-10分别属于串珠赤霉菌(Gibberella moniliformis)、长柄链格孢菌(Alternaria longipes)和托姆青霉菌(Penicilium thomii)。  相似文献   

9.
从华凤仙(Impatiens chinensis L.)、问荆(Equisetum arvense L.)和轮叶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 L.) 3种植物中共分离到内生真菌155株。经鉴定, 它们分属于26个不同的分类单元。以杨桃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香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和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等6种植物病原真菌为指示菌, 对3种水生植物内生真菌代谢产物进行抗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 有37株内生真菌(占分离菌株总数的23.9%)显示出对一种或多种病原菌的抑菌活性。来自华凤仙、问荆和轮叶狐尾藻的抗菌活性菌株比例分别为29.2%、13.9%及37.1%, 都远低于已报道的陆生植物内生真菌中活性菌株的比例。抗菌活性菌株主要分布于枝孢属(Cladosporium)、木霉属(Trichoderma)和地霉属(Geotrichum)等5个属中。  相似文献   

10.
秤锤树叶片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从秤锤树叶片中分离内生菌进行分子鉴定,并接种到无菌组培苗中研究其对植株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从秤锤树叶片中共分离获得7株真菌。扩增出的6个菌株经ITS测序,在NCBI网站上进行基因序列比对,鉴定出其中5株菌株均属于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1株属于子囊菌(As-comycete)。进一步实验表明:分离的菌株多数对组培苗的株高生长影响不大,可初步鉴定其为内生菌,其中的属于球毛壳菌的F和H菌株对无菌苗的株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广藿香是著名药材,青枯病是威胁广藿香生产和质量的主要病害。针对从广藿香茎叶中分离出的1株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Alternaria sp. GHX-P17,研究其代谢产物对广藿香青枯病的防治作用及耐病机制。在室内通过人工接种Alternaria sp. GHX-P17菌株与喷施粗提物稀释液2种方式,于不同时间调查广藿香青枯病的发病率和严重度,并计算其病情指数(disease index,DI)。同时,对处理后不同时间的广藿香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3种保护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Alternaria sp. GHX-P17处理后青枯病DI显著降低,与对照比较,204 h后DI降低为27.16%,方差分析呈显著性差异(P<0.05)。(2)随着处理时间延长,青枯病严重度升高缓慢,严重度等级降低,到204 h时,处理组的严重度明显低于对照,防治效果达到74.65%。(3)处理后的广藿香3种保护酶PAL、POD和SOD活性增强,但3种酶活性高峰出现时间不同。PAL随时间逐渐升高; POD先升高后降低,然后又升高,出现2个峰值; SOD快速升高后逐渐降低。这表明内生真菌菌株Alternaria sp. GHX-P17可以提高广藿香3种保护酶活性,延缓了青枯菌的侵染过程,降低了青枯病的发病程度。该研究结果为植物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活性成分研究及生物农药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广藿香香叶醇合酶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叶醇合酶(geraniol synthase,GES)是香叶醇形成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酶,是萜类代谢途径的限速酶。根据课题组广藿香转录组数据中的GES 转录本序列设计基因全长扩增引物,采用RT PCR方法克隆了广藿香GES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对该基因进行了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了PcGES1基因在4个广藿香栽培种中不同时期茎、叶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广藿香GES基因包含一个完整的ORF框,长1 734 bp,编码577个氨基酸,命名为PcGES1,GenBank登录号为KF926075 ;PcGES1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罗勒GES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最为相近。广藿香GES蛋白定位在叶绿体中,无跨膜区域。PcGES1主要在叶中表达,老叶中表达量最高;从不同栽培种来看,PcGES1在石牌广藿香和高要广藿香中表达模式相似,在海南广藿香与印尼广藿香中表达相似,在海南广藿香老叶中表达最高。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广藿香萜类代谢途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充分开发黄花倒水莲(Polygala fallax)的内生真菌资源,获得具有抗植物病原真菌、抗氧化活性的内生真菌,该文以黄花倒水莲内生真菌为研究对象,使用平板对峙法检测内生真菌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测定内生真菌发酵液的DPPH清除自由基能力和总还原能力,评价内生真菌的抗氧化活性,并对具有强抑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的菌株进行形态和ITS鉴定。结果表明:(1)黄花倒水莲内生真菌中有2株内生真菌对香蕉专化尖孢镰刀菌、柑橘树脂病菌、叶点霉菌、香蕉具条叶斑病菌、茄病镰刀菌、三七根腐病菌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抑菌率在50.3%~91.4%之间,其中HNLF-5对柑橘树脂病菌的抑菌率为73.2%,HNLF-44对香蕉专化尖孢镰刀菌抑菌率为91.4%。(2)内生真菌发酵液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DPPH清除率均在80%以上,总还原能力吸光值范围为0.279 2~0.748 8。(3)HNLF-44菌株为链格孢属真菌。该研究表明,药用植物黄花倒水莲内生真菌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为后续从黄花倒水莲内生真菌中挖掘潜在新型抑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物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Among 67 endophytic fungi isolated from Quercus variabilis, 53.7% of endophytic fungal fermentation broths displayed growth inhibition on at least one test microorganism, such as pathogenic fungi (Trichophyton rubrum, Candida albicans, Aspergillus niger, Epidermophyton floccosum, Microsporum canis) and bacteria (Escherichia coli, Bacillus subtilis,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Moreover, 19.4% of strains showed a broader antimicrobial spectrum, such as Aspergillus sp., Penicillium sp., Alternaria sp., 20.9% of strains showed strong inhibition (+++) to pathogenic bacteria, while only 7.5% displayed that to test fungi. The most active antifungal strain I(R)9-2, Cladosporium sp. was selected and fermented. From the broth, a secondary metabolite, brefeldin A was obtained.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n the antimicrobial potentials of endophytic fungi residing in Q. variabilis and isolation of brefeldin A produced by Cladosporium sp.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从柑橘抗病品种的健康植株不同组织中分离纯化和鉴定内生真菌,并测定其发酵产物对柑橘溃疡病菌的抑制活性,以明确柑橘抗病品种中内生真菌的组成及其产抗柑橘溃疡病菌活性代谢产物的潜力,为柑橘溃疡病抗菌剂的开发奠定基础。该研究通过组织培养法分离内生真菌,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 基于前期的拮抗预试验结果,选取代表性菌株进行发酵培养,通过乙酸乙酯浸提、真空抽滤、旋转蒸发浓缩制备粗提物; 采用带毒平板涂布法测定不同菌株发酵产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柑橘溃疡病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1)共分离得到72株内生真菌,归为2门(Ascomycota、Basidiomycota)、14个属,其中优势属为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球座菌属(Guignardia)、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镰刀菌属(Fusarium)。(2)不同柑橘品种中内生真菌多样性指数为温州蜜柑(桂林)>沙糖桔(桂林)>沙糖桔(梧州)。(3)不同组织中内生真菌多样性变化因地理位置差异而有所不同,采自桂林的温州蜜柑和沙糖桔均为叶片中的内生真菌的多样性高于枝条,而采自梧州的沙糖桔为叶片中的多样性低于枝条,并且采自梧州的柑橘样品与采自桂林的柑橘样品中的内生真菌相似性低。(4)测定了30株内生真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柑橘溃疡病菌的抑制活性,其中29株菌株表现出不同程度抑制活性。不同柑橘品种中的优势属的MIC介于0.312 5~10 mg·mL-1之间,特有属的MIC介于0.156~5 mg·mL-1,共有属镰刀菌属的MIC介于0.312 5~2.5 mg·mL-1之间。研究结果表明柑橘抗病品种中内生真菌具有丰富多样性,并且其发酵提取物普遍对柑橘溃疡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特有属抑菌活性总体优于优势属,共有属镰刀菌属在不同柑橘抗病品种中均具有显著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6.
广藿香药材以广藿香酮含量较高的酮型广藿香为最优质。而广藿香酮为一种萜类成分,其生物合成途径尚未明确。MVA(甲羟戊酸)途径是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重要途径。为了分析MVA途经基因表达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从而获得促进广藿香酮合成的潜在基因,该文以2种酮型广藿香栽培品种(石牌广藿香、高要广藿香)为材料,通过实时定量PCR分析基因表达和主要成分含量测定,并研究了供试材料不同时期的茎、叶中与甲羟戊酸代谢途径相关的HMGR、MK、MDD基因表达及化学成分。结果表明:(1)HMGR基因在石牌广藿香嫩叶中表达更明显;MK基因在石牌广藿香和高要广藿香中表达模式相似,主要在老茎中表达;MDD基因在石牌广藿香叶中比高要广藿香表达量更高,在两种广藿香的茎中表达模式相似。(2)同属于酮型广藿香,石牌广藿香与高要广藿香的化学成分相似,老叶广藿香醇含量最高,老茎的广藿香酮含量更高。(3)MDD和MK基因与广藿香酮的合成正相关。综上结果所述,酮型广藿香两个栽培种MVA途径的基因表达模式相似,MDD和MK基因可能为酮型广藿香萜类代谢途径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17.
广藿香是重要的芳香药用植物,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广藿香进行品种改良,需要建立一个高效的广藿香植株再生体系。该研究以广藿香无菌苗叶片为材料,将叶盘外植体分别置于不同条件下培养,观察、统计其再生植株的数量及生长状况。通过研究15~50 d的苗龄、第2~4节上的叶及培养基中2,4-D、NAA、BA和KT的浓度和配比等因素对广藿香叶盘再生植株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优化培养条件,建立广藿香高效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广藿香无菌苗的苗龄、叶片在茎上的着生位置以及培养基中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浓度和配比都对广藿香的植株再生有显著影响;优化培养条件为以培养30 d的广藿香无菌苗顶芽下第2对展开叶片切割的叶盘为外植体,在含0.1 mg·L-1NAA和0.5 mg·L-1BA的MS培养基中培养28 d,叶盘的不定芽发生频率达到100%,单个叶盘的平均再生芽数为96.5个,经生根培养及温室炼苗,再生植株的移栽成活率达到96%。广藿香叶盘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为其基因转化研究及优良品种的快速繁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药用植物青蒿不同种类的内生菌抑菌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玲玲 《广西植物》2021,41(7):1112-1119
为了研究青蒿不同种类的内生菌抑制细菌和抑制真菌的活性,该研究采用组织块法和研磨法从青蒿的根、茎、叶中分离内生细菌、放线菌和真菌,以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CICC 23657)、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ICC 10275)、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CICC 10384)、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CICC 2487)、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CICC 33032)为指示菌,采用琼脂块法和双层平板法检测内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1)从青蒿植株中共分离到76株内生菌,其中内生细菌19株、内生放线菌34株、内生真菌23株。从分离部位来看,56株来自于茎段、17株来自于根段、3株来自叶片。(2)内生细菌中抑菌活性菌株占总菌株的比例最高,为95%,内生放线菌和内生真菌中抑菌活性菌株的比例分别为41%、35%。(3)内生细菌的抗菌谱较广;虽然内生放线菌的抗菌谱较窄,但其中高抗菌株较多,尤其对酿酒酵母的抑菌效果好。综上结果显示,药用植物青蒿中存在着丰富的有抑菌活性的内生菌,且不同种类的内生菌抑菌活性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