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介绍如何利用“观察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实验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并对实验在环保意识欠缺、微量亚硫酸钠获取方面作出改进。  相似文献   

2.
方淳 《生物学通报》2014,(3):49-50,F0004
浙科版"酶的催化效率"实验存在一些不足。从实验装置、实验试剂、实验步骤等方面对该实验进行改进,改进后的实验结果有3种呈现形式。改进后的实验更加科学合理,操作简单,实验结果更加直观有趣。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对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生物学必修教材第2册103页,实验12“观察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的部分改进。利用洗净的金龙鱼牌5L塑料油瓶和洗净的空矿泉水瓶等废旧物资进行实验操作。材料易于寻找,成本低廉,培养了学生“变废为宝”的节约思想;用NaOH溶液吸收装置内的SO2,避免了环境污染,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4.
在各种大气污染物中,研究比较多的是二氧化硫,它是危害植物的主要气体,它直接破坏植物的叶肉组织,使叶片失绿,严重危害植物的生长发育,浓度高时,会使植物枯死。二氧化硫遇到下雨时,形成“酸雨”,“酸雨”会损害森林、植被,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为了使学生对二氧化硫对植物所带来的危害有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特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探究性实验。  相似文献   

5.
用无色透明的塑料袋代替锥形瓶,套在实验用的叶片上并抽出其中的空气:用锥形瓶、分液漏斗和橡胶塞等组装成“去除空气中二氧化碳装置”;在装置内用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方式去除空气中二氧化碳;经分液漏斗向锥形瓶内注水.并将排出的“空气”注入部分套有叶片的塑料袋中,另一部直接注入空气。  相似文献   

6.
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工业废气的排放使得部分范围空气内的二氧化硫含量较高,因此相应区域内的植物体内也会累积相当量的二氧化硫,本文通过八甲硫基四氮杂卟啉铁对植物叶片进行处理后测定其二氧化硫残留,发现室内降解效率在80%左右,室外在70%左右。  相似文献   

7.
作者根据生物学通报1963年第4期38页刊登任林汉同志的“关于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一文中介绍的方法试行,效果良好,但感到装置笨重,使用不便,同时处理一次只能做1—2节课的演示实验不能连续应用,如班级多,则需要多套的装置器皿,也是不方便的。曾试用500—1000毫升的广口瓶代替玻璃罩来做这个实验,效果相同。而其装置比较简易,方法是:在上课前3—4天组织植物学兴趣小组的学生取两个同样容积的广口瓶(作为—套)瓶底装  相似文献   

8.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是高二(实验修订本·必修)第2册实验9的内容。它是我们感到在新教材中最难做的一个大型必做实验。我们发现做该实验存在以下问题:①实验室空气中酒精浓度高、实验桌上仪器摆放太拥挤易引起严重的安全隐患;②因需要发的临时材料太多而费时太多,以至于不能保证连续2个班的实验;③提取的DNA量太少,鉴定显蓝色太浅,或提取不到失败,[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张志良和瞿伟菁(2002)著《植物生理实验指导》中“钾离子对气孔开度的影响”实验,用于观察钾离子在气孔开张中的作用,可加深学生对“气孔运动——钾离子积累学说”的理解。这一实验容易操作,效果比较明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0.
二氧化硫是对植物危害最大的一种气体。为了验证大气中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危害 ,可利用亚硫酸钠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模拟被污染的大气 ,以此观察污染大气中二氧化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1 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 ,掌握模拟大气成分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方法。2 )了解实验结果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2 实验材料干燥器 ( 2 10 mm)、小花盆、小烧杯、天平、角匙、滴管 ;无水硫酸钠、浓硫酸 ;豆角、葱、玉米。3 实验原理大氧中的二氧化硫 ,由叶片上的气孔进入叶肉 ,生成亚硫酸盐 ,亚硫酸盐会破坏叶片的叶肉细胞和叶绿素 ,使叶片出现一块块的伤…  相似文献   

11.
在进行唾液条件反射分泌实验时,如有一套定时控制的装置,可使实验手续简便,时间亦较准确。现介绍我们设计的一种定时控制装置,供大家参考。本装置系由一个电钟及八个继电器组成,其性能是:(1)控制条件刺激的时间(自5″,10″,15″……至55″);(2)控制施予食物强化的时间(自0″,5″,10″……至55″);(3)记时(5″及10″两种)及记条件刺激和强化的时间。结构及操纵可分为三大部分,见图1。(一)记时部分:用一个具有长三针之电挂钟,六寸大的即可,取出玻璃罩,用膠木板(0.3厘米厚)或其他绝缘板按玻璃罩的大小制成一个环板,环板的内半径要比秒针短些。在相当于0″,5″,10″……和55″的位置,各镶嵌一颗铜质的接触点(0.3厘米大),从每点接出一线;另焊接一线  相似文献   

12.
种子萌发条件演示实验的改进装置--"四折"阶梯网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教版初中《生物》第1册(上)设计的种子萌发条件演示实验中(图1),使用玻璃棒和绳子固定种子,存在4个不足:捆绑种子操作困难,种子稳固性差;种子吸水膨胀后,易被绳子勒断,导致材料损坏,影响观察;玻璃棒位置不固定,当其滑动时,中层种子的水位会发生变化;中层只采用1粒种子处理,难以保证它一定萌发。而重复多做几套装置,又增加了操作的麻烦。我设计制做了“四折”阶梯网架代替玻璃棒和绳子来托载种子。  相似文献   

13.
闫计春 《生物学通报》2013,(9):52-54,F0003
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的配制、酵母菌培养液与葡萄糖浓度的选择、实验装置的改进等方面对“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进行优化,进一步指出实验所存在的问题,以期共同改进。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中生物第1册“探究种子的萌发条件”实验中,为了说明种子萌发需要空气,做了这样一组对照实验:选用同种优良种子分成A、B两组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其中A组完全被水浸没不接触外界空气,B组放少量水浸没种子的一半使其充分与外界空气相接触,然后放在温暖适宜的地方。1预期结果A组由于缺少空气不萌发,B组由于有足够的空气而萌发。2实际结果在多次并选用不同材料的重复实验结果中,A组种子均多数萌发,尤其是一些常见的和常用的种子如黄豆、绿豆、菜豆、蚕豆等在被水完全浸没的情况下都可以萌发。3分析原因水中溶解了部分空气,为种子萌发提供…  相似文献   

15.
九年义务教育 3年制初中生物教材中 ,有几个实验设计我们认为不够完善 ,在教学过程中也多次遇到学生质疑。为此 ,我们将这几个实验略作改进 ,使之更为严密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现介绍如下。1 增补对照实验1 .1 第 1册 (上 )关于“种子呼吸时释放CO2 ”这一演示实验 ,教材中只设计了萌发种子瓶里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一装置 ,有的学生就提出疑问 :空气中也含有CO2 ,是不是空气中的CO2 使石灰水变浑浊的 ?为了消除学生的这一疑虑 ,我们将书上的装置设为甲装置 ,另增设乙装置作为对照 (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结果出现…  相似文献   

16.
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本中"酶的催化效率"的实验材料、实验装置、实验过程等进行改进和创新,既弥补了课本中实验的不足,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胡冬梅 《生物学通报》2005,40(10):29-29
“种子呼吸时呼出二氧化碳”的演示实验,按照书上的装置(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7年级上册第84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操作,存在一定局限.经过在教学中不断研究改进,在材料、时间、对照不变的前提下,笔者摸索出了一种简便易行、成功率较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蒸腾速率的测定”实验是植物生理实验课中的经典实验项目(张志良和瞿伟菁2003)。在多年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按现有的实验指导内容去做的话,无论是实验内容还是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都显得比较简单,学生做了实验后印象不深,对蒸腾速率的概念以及各种外界因素对蒸腾作用的影响等内容掌握得不够深刻和透彻。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问题,同时,也为了配合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我们对这个实验作了一些改革的尝试:实验中由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材料,独立制定实验方案和实际操作,教师只为学生准备必需的实验药品和仪器,在实验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以下是我们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9.
对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学生实验的成功率较低,存在诸如色素带不分离、无色素带等问题。在对实验材料、研磨方法、画线方法和实验装置等进行改进后,实验现象明显,学生实验成功率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20.
针对普通徒手切片法存在的安全性低、操作难度高等不足,利用光盘等简单材料制作植物临时切片的制取装置,大大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操作简单,切片效果良好,适合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