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立南五味子药材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和6种木脂素类成分一测多评法(QAMS),为南五味子药材质量标准提高提供参考。采用UPLC法建立南五味子药材指纹图谱,运用聚类分析(H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指纹图谱进行分析;以五味子酯甲为内参物,建立五味子酯丙、五味子酯乙、安五脂素、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酯丁的一测多评法,并与外标法(ESM)测定结果对比,判断方法的准确性。14批南五味子药材指纹图谱确定了15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了其中7个成分,分别为原儿茶酸、五味子酯丙、五味子酯甲、五味子酯乙、安五脂素、五味子甲素、五味子酯丁,其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5以上;通过聚类分析(H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式分析(OPLS-DA)可以将南五味子药材分为4类,峰1(原儿茶酸)、峰2、峰4、峰6、峰7(五味子酯乙)、峰8、峰9、峰12、峰15共9个成分是导致产地差异性的主要标志物。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测定的五味子酯丙、五味子酯乙、安五脂素、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酯丁含量结果无显著差异。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靠,为南五味子药材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四川地形复杂,气候多样,物种繁多,中草药资源十分丰富。川产道地药材品质纯正,历史悠久,畅销国内外。经过全省中草药资源普查,已经基本摸清了我省中草药品种,其数量较普查前明显增加。例如1960年版《四川中药志》共收载中药1030味,其中植物性中药790味(包括原植物843种),普查后新编《四川中草药名录》植物性中药已达3359种,较普查前增加近4倍。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五味子资源及其保健品开发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五味子是木兰科植物 ,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植物 ,为黑龙江省珍贵的地道药材。产于中国北部的五味子习称“北五味子” ,所以黑龙江省产五味子即北五味子。是中国五味子生药中药用质量最佳的一种。黑龙江五味子主要分布于本省小兴安岭、完达山、张广才岭、老爷岭等山区 ,大兴安岭南部也有零星分布。黑龙江省五味子资源在日益减少 ,所以使五味子资源量得到快速发展是当务之急。五味子富含多种营养成分、药效成份。五味子的药理作用主要表现为对肝脏、衰老、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肾功能的作用。对五味子的开发利用主要为制药 ,现已成为一种新兴的食品工业和饮料行业的重要原料。现已开发的有五味子原汁、五味子果汁、五味子果冻、五味子果酒等。保护五味子野生资源 ,建立人工培育基地 ,完善建立加工型企业 ,一定会使五味子资源量得到快速发展 ,同时大力推动产业化发展 ,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通过查阅标本、文献,走访和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对陕西省6市20县26乡镇五味子属野生植物资源现状及分布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秦岭地区有6种五味子属植物,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红花五味子(Schisandra rubriflora)、大花五味子(Schisandra grandiflora)、铁箍散(Schisandra propinqua var.sinensis)、金山五味子(Schisandra glaucescens)和狭叶五味子(Schisandra lancifolia),分布于海拔500~2800 m之间,华中五味子数量多且分布广,大花五味子相对稀少。根据调研确定不同地区各种五味子的花期和果期,并制定分种检索表,补充了秦岭地区五味子属植物的分布状况。调查显示,分布区内五味子属野生植物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特别是稀少种亟待保护。本研究为道地药材的合理采收和可持续利用、加强对稀少物种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巴戟天应用的名实沿革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乔智胜  苏中武  李承祜   《广西植物》1993,13(3):252-256
通过对古今文献的分析及实地考查认为:南北朝以前使用之主流巴戟天药材的原植物可能为五味子科植物铁箍散Schisandr a propinqua(Wall.)Baill.var.sinensis Oliv.,药材现称川巴戟或香巴戟;唐代至清末广为运用的品种为归州巴戟天,原植物为茜草科植物四川虎刺Dammacanthus officinarum Huang,药材现称鄂西巴戟天或恩施巴戟天;现今药典收载之巴戟天为清末发展的新品种,其原植物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 Morinda officinalis How。  相似文献   

6.
基于多元活性成分同时测定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探讨不同贮藏条件对五味子药材质量的影响。采用超快速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线性离子阱质谱(UFLC-QTRAP-MS/MS)同时测定不同贮藏条件(包装材料,贮藏温度)五味子中木脂素(五味子酯乙、五味子醇乙、五味子丙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甲素、五味子酯甲、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酚、戈米辛D、戈米辛J、当归酰基戈米辛H)及有机酸(L-苹果酸、酒石酸、原儿茶酸、奎宁酸)共15种指标成分的含量;根据15种目标成分的含量,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TOPSIS法对不同贮藏五味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5种化合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1;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6.64%~99.96%之间,RSD均小于5%。灰色关联度分析中r_i的最大差异较小为57.5%,TOPSIS法中C_i值的最大差异较大为81.3%,两种结果均显示S4、S3、S1的综合质量较好,五味子的适宜贮藏条件为以聚乙烯密封袋为外包装存放于阴凉库。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五味子药材内在质量的综合评价,本研究可为五味子适宜储藏条件的优选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评价20种中药提取物对牙龈卟啉单胞菌抑制作用。方法选择20种有较强抑菌作用及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提取物,采用杯碟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比较各中药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抑菌环直径和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水煎剂中黄连、乌梅、五味子、五倍子和黄芩的MIC为0.0488~1.5625mg/mL。油剂中丁香油、香薷油的MIC为0.3906~1.5625mg/mL。结论本实验选择的20种中药提取物中香薷油、黄连、乌梅、五味子、五倍子和黄芩的抑菌敏感度最高。  相似文献   

8.
四川的药用昆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四川是全国中药材的主产区,中草药资源非常丰富。在编写《四川中药志》作药源普查及一些专题调查中收集了一些药用昆虫的资料,现整理报道于下。资料依商品药材与民间用药分别列出,商品药是指我省中药材公司或省外中药材公司经营的而我省又有资源的种类。民间用药是指仅在我省民间流传使用,而中药材公司不经营的种类。商品药中的虫类药据我们所列名录初步统计隶属9目18科36种;民间应用的隶属12目27科56种,总计14目44科92种。每种均按中名、学名、药名、药用部分、效用等项列出(见名录,其中1—36为商品药材,37—92为民间药)。四川药用昆虫名录…  相似文献   

9.
56种中药提取物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既能有效抑制棉花黄萎病致病菌(大丽轮枝菌)菌丝生长又可以提高棉花黄萎病防治效果的中药提取物,对56种中药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及防治效果进行了筛选和鉴定。生长速率法测定结果显示,56种中药提取物中有26种在质量浓度为10 g/L时对大丽轮枝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可达到50%以上,主要集中在五味子、铁箍散、华盖木和黄苞大戟等9种植物提取物中。进一步用这些中药提取物处理棉花植株,统计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发现,黑龙江产五味子(北五味子)的氯仿∶丙酮=3∶2(V/V)段提取物对棉花黄萎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茎切片观察发现,该提取物可以有效抑制大丽轮枝菌引起的维管束褐化症状,且棉花整株表现为黄萎病落叶症状得到缓解。上述研究表明,黑龙江产五味子的氯仿∶丙酮=3∶2段提取物不仅可以有效抑制大丽轮枝菌的菌丝生长,而且可以提高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降低维管束褐化并缓解发病程度。  相似文献   

10.
阿胶,五味子,刺五加,枸杞对双歧杆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本文选用15种传统抗衰老中药对双歧杆菌进行了体外生长促进实验。结果发现刺五加、五味子、宁夏枸杞子及阿胶对婴儿双歧杆菌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用人工智能计算技术估测东北地区北五味子果实资源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五味子植物资源分布广泛,是名贵的地道药材。五味子的结实量、有效成分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在东北选择了3个地区做为研究对象:长白山地区辽宁省新宾县;张广财岭苇河林业局;小兴安岭伊春桃山林业局;本文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了五味子宏观结实量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模拟与仿真模型,计算了五味子结实在有关区域上的分布和资源蕴藏量。研究结果表明:小兴安岭地区五味子结实量较高,是五味子较适宜生长地区。  相似文献   

12.
五味子、黄芪、丹参、枸杞和马齿苋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和抗疲劳功效。然而,尚不清楚该5种中药材组合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将这5种植物药材进行混合提取,得到了复方五味子提取物。然后考察了不同剂量的复方五味子提取物对力竭游泳大鼠的运动能力和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显示,复方五味子提取物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提高大鼠的力竭游泳时间(p<0.05)。复方五味子提取物以剂量依赖性方式降低血清Lac和BUN水平并升高NEFA水平(p<0.05)。复方五味子提取物显著升高大鼠体内SOD和CAT水平,并显著降低MDA水平(p<0.05)。复方五味子提取物显著降低大鼠血清CK、AST和ALT水平(p<0.05),并减弱骨骼肌组织病变程度。本研究表明,复方五味子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疲劳作用,可通过减少乳酸堆积、增加脂肪动员、减弱氧化应激损伤来提高机体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山东省栖霞市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为该地区中药资源利用和保护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按照《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野外调查、标本采集、文献查阅,分析栖霞市的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结果:栖霞市共有药用植物84科221属297种,出产药材432种,其中有105种药用植物和125种药材收载于中国药典中。栖霞市药用植物中,双子叶植物数量最多;单种科和寡种科、单种属占优势;最主要生活型为多年生草本;药用部位主为全草;功效主为清热。分析93种重点药材的蕴藏量,发现有12种药材的蕴藏量超过10 t。结论:栖霞市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应加以合理保护和利用,注重开展药材栽培、探索多种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4.
依托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摸清马尾区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分布、重点中药材品种以及药材栽培等情况。根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要求,通过实地调查、走访以及栽培基地调查等方法对马尾区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查阅相关资料确定野生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生活型等。马尾区野生药用植物种类共计506种,隶属于132科360属,含2~5种的寡种科占绝对优势地位;草本为主要生活型,药用部位集中在根类和全草类;有福建省重点药材50种、特色药材22种。由于长期受人为干扰,马尾区原生植被破坏严重,药用植物种类较为贫乏。因此,可考虑林下种植中药改善土壤环境,实现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药山楂原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黄燮才   《广西植物》1989,9(4):303-310+389
山楂为传统中药,也是保健食品山楂饼等的主要原料,通过对一些省、市、县的商品药材山楂及其原植物的调查,发现中药山楂的原植物有5种1变种,他们是:山楂、山里红(变种)、野山楂、云南山楂、光萼林檎(新种)和台湾林檎,均隶属于蔷薇科。本文提供中药山楂原植物分种检索表,新分类群的描述,药材性状主要鉴别特征和资源分布等。  相似文献   

16.
一、资源概况及其分布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又名山花椒、辽五味、北五味子。为五味子科藤本植物。其果实为常用中药,具有滋补强壮,兴奋之功效。从其种子中分离出的五味子乙素等有效成分,临床上用于治疗肝炎有良好的降酶作用。除其药用外,其果实还可酿酒、作调料原料等,是饮料、医药、食品方面的重要原料。  相似文献   

17.
五味子科植物的木脂素成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五味子科植物分为五味子属 ( Schisandra)和南五味子属 ( Kadsura) 2个属 ,其中五味子 ( S.chinensis)为著名中药 ,其应用已有 2 0 0 0多年的历史 ,一直为我国药典所收载 ,该科其它许多种也在民间广泛应用 [1 ]。 2 0世纪 70年代初 ,我国临床研究中发现五味子能明显降低肝炎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 ,引起广泛研究的热潮 ,并由此开发出治疗肝炎药物联苯双酯 [2 ] 。迄今 ,国内外已对二十余种五味子科植物进行了研究 ,分离鉴定出大约 2 0 0个成分 ,其中 1 50多个为木脂素。五味子科木脂素结构类型多 ,立体化学复杂 ,而且生物活性广泛。除了…  相似文献   

18.
五味子科     
在恩格勒系统中,五味子属和南五味子属隶属于木兰科、五味子亚科。在哈钦松及以后的一些被子植物系统中,将五味子亚科从木兰科中分出,独立为五味子科。在克郎奎斯特系统中,五味子科隶属于木兰亚纲、八角茴香目。五味子科只有2属,约50种,间断分布在亚洲东南部和北美洲东南部。我国2属均产,约有30种,南五味子属主要分布在南方,五味子属则广  相似文献   

19.
北五味子种子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五味子种子育苗技术的研究梁鸣,周德本,周围(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资源研究所哈尔滨150040)北五味子(Schisandrachinensis(Tutz)Baill.)是黑龙江省珍贵的地道药材,随着其利用价值的不断开发和扩展,野生变家植将是解决其资源...  相似文献   

20.
陕西乾县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为契机,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野外实地走访调查,对陕西乾县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栽培情况和药材的市场流通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调查。此次调查完成36个样地共180个样方套,发现药用植物226种,涉及57科198属,其中国家重点调查品种49种,调查栽培品种8种,完成了6种药材的市场流通调查。此次普查基本摸清了乾县野生和种植中药资源的本底情况,该县域内药用植物资源物种数较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更丰富多样,中药材种植产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