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离体黄瓜子叶节花芽分化与内源激素及多胺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黄瓜子叶节花芽分化期(0—6天)内源激素及多胺的变化。结果显示,子叶培养0—2天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玉米素(ZT)、脱落酸(ABA)等4种内源激素均明显下降,4—5天略有上升,表明0-2天IAA、GA3和ABA的剧降有利于花原基形成,3—5天较高的ZT含量有利于花器官原基的形成。除腐胺(Put)外,精胺(Spm)、亚精胺(Spd)、尸胺(Cad)在0—1天均下降,1—4天上升,4—5天再下降,Put在0—1天急剧上升,而后持续下降,表明高水平的内源多胺总量和Put可能有利于花原基分化,2天后Spm含量上升有利于花器官原基分化,而Cad含量变化可能是区别花芽和营养芽分化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2.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黄瓜子叶节花芽分化期(0-6天)内源激素及多胺的变化。结果显示,子叶培养0-2天生长素(IAA)、赤霉素(GA_3)、玉米素(ZT)、脱落酸(ABA)等4种内源激素均明显下降,4-5天略有上升,表明0-2天IAA、GA_3和ABA的剧降有利于花原基形成,3-5天较高的ZT含量有利于花器官原基的形成。除腐胺(Put)外,精胺(Spm)、亚精胺(Spd)、尸胺(Cad)在0-1天均下降,1-4天上升,4-5天再下降,Put在0-1天急剧上升,而后持续下降,表明高水平的内源多胺总量和Put可能有利于花原基分化,2天后Spm含量上升有利于花器官原基分化,而Cad含量变化可能是区别花芽和营养芽分化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3.
以切花菊(Dendranthema morifolium)品种‘神马’为试材,外源喷施0.1mmol·L-1的亚精胺(Spd)与多胺合成抑制剂D-精氨酸(D.Arg),转入昼10h/夜14h的短日条件下进行开花诱导,测定不同花芽分化时期顶芽内源多胺[腐胺(Put)、亚精胺(Spd)、精胺(spm)]和几种激素[生长素(IAA)、玉米素核苷(ZR)、异戊烯基腺苷(iPA)、赤霉素(GA)]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多胺对激素和花芽分化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外源多胺和多胺合成抑制剂能够显著影响顶芽内源多胺(Put、Spd、Spm)和激素(IAA、ZR、iPA、GA)的含量,顶芽内高水平多胺有利于菊花花芽分化的启动和保持;外源多胺及多胺合成抑制剂可能通过影响内源多胺含量从而影响内源激素或者直接影响内源激素和内源多胺,进而调控花芽分化:内源Put与IAA关系密切,高水平的内源Put不利于IAA的积累;ZR和iPA含量与内源多胺总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外源多胺及多胺合成抑制剂对GA的影响主要在花序分化期和小花分化期,且高水平的内源Spd和Put不利于GA的积累。  相似文献   

4.
在龙眼花芽生理分化期喷施6-BA 200 mg/L+B9 2000 mg/L,跟踪测定其内源多胺含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龙眼花芽生理分化期内源腐胺(Put)、亚精胺(Spd)和精胺(Spm)含量均出现积累,喷施6-BA+B9能明显提高内源多胺含量,特别是Put和Spd的含量。内源多胺与花芽分化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生长调节剂对花芽分化的调控有可能通过多胺来实现或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桂花花芽分化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桂花花芽内4种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玉米素核苷(ZRs)和脱落酸(AB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花芽生理分化期,GA和IAA含量有所增加,但在花芽形态分化开始以后GA的含量呈逐步下降趋势,直至分化结束;ZRs含量在花芽生理分化期呈上升趋势,在形态分化前期含量出现高峰,进入形态分化期后其含量下降;ABA含量在桂花花芽分化初期(苞片分化期)有逐步增加的趋势,在6月22日至7月2日达到最高水平,在花序分化以后至花芽形态分化结束,ABA的含量呈逐步下降趋势,但其变化相对平稳.研究认为桂花花芽分化期需要有高水平的ZRs、低水平的GA和IAA.  相似文献   

6.
以新疆主栽品种灰枣和骏枣的花芽为材料,测定不同分化时期花芽的可溶性糖、还原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SOD、POD、PPO、CAT活性以及内源GA3、IAA、ABA、ZT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它们与花芽分化的关系,为枣花芽分化调控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1)灰枣和骏枣花芽可溶性糖、还原糖和淀粉含量在花芽分化过程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于花原基分化期至雌蕊分化期先降低后升高,至雌蕊分化期到达峰值;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趋势相反,在花原基分化期至雌蕊分化期先上升再降低。(2)在整个花芽分化过程中,其POD、PPO、CAT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从花芽开始分化后逐步降低,最低点出现在雌蕊分化期;两个品种花芽SOD活性在花原基分化期至分化初期时显著上升,之后SOD活性在灰枣中不断降低,而在骏枣中则显著上升。(3)两品种花芽IAA、GA3、ZT含量在分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基本相似,它们均在萼片分化期前呈下降趋势,之后GA3、ZT含量及灰枣中IAA含量逐渐上升,而骏枣IAA含量在萼片分化期至花瓣分化期呈先显著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灰枣ABA含量在花原基分化期至萼片分化期显著上升,而同期骏枣则显著降低,随着分化进程的推进,灰枣ABA含量在萼片分化期后逐步降低,而骏枣则逐步上升并在雌蕊分化期达到峰值。(4)花芽分化开始后,骏枣ABA/IAA、ZT/IAA、GA3/IAA比值快速上升,但GA3/ABA、ZT/ABA的比值呈下降趋势;灰枣ZT/IAA、GA3/IAA在花原基分化期至萼片分化期显著上升后降低,分化结束后低于花原基分化期。研究认为,枣花芽开始分化后会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导致花芽的可溶性糖、淀粉和还原糖含量降低,且整个分化过程中淀粉含量始终高于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两个品种枣花芽分化过程中POD、CAT、PPO活性下降以及骏枣花芽分化过程中SOD活性的上升均有利于枣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变,且枣花芽分化过程中低水平的GA3和IAA、中等水平的ABA、较高水平的ZT,以及较高的ZT/IAA、ABA/IAA和GA3/IAA有利于枣花芽分化和花芽形成。  相似文献   

7.
以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 4个无性系为材料,结合油茶成花的动态观察和花芽分化过程的石蜡切片形态观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花芽中玉米素核苷(ZR)、脱落酸(ABA)、生长素(IAA)、赤霉素(GA) 4种内源激素含量,探讨油茶花芽分化与内源激素的关系。油茶花芽分化过程可分为6个时期:前分化期(10 d)、萼片形成期(20 d)、花瓣形成期(30 d)、雌雄蕊形成期(20 d)、子房与花药形成期(10 d)和雌雄蕊成熟期(20 d),历时3~4个月。油茶不同无性系的花芽分化时间略有不同。油茶花芽中ZR含量相对较低(5.102~16.412 ng·g–1 FW),ABA含量相对较高(76.815~137.648 ng·g–1 FW)。其中,粤华5号和湘林8号的ZR、ABA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岑软3号和岑软2号含量变化趋势一致。油茶花芽中IAA含量相对较高,为49.072~135.622 ng·g–1 FW,随着花芽分化进程,IAA含量均呈先升后降再升的变化趋势。GA含量相对较低,为5.616~13.720 ng·g–1 FW,随时间变化,呈现出不断降低的趋势。其中,不同无性系的IAA、GA含量变化趋势一致,而ZR、ABA含量变化趋势有所差异。ZR有利于花器官形成;高浓度IAA促进油茶花芽分化,低浓度IAA有利于开花;花芽中IAA与ABA存在明显的颉颃作用;GA抑制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8.
棉花花芽分化时期茎尖内源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实验结果表明,从子叶展平后到肉眼可花芽(现蕾),所测几种激素(ABA、IAA、GA3、iPA、ZR)的含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动态变化,而且在花芽分化临界期表现出最显著的变化(出现高峰或出现低峰)。推测所测几种激素均与花芽分化有密切关系。其中ABA、GA3和CTK(iPA、ZR)在花芽分化临界期时,其含量变化均呈现出一个高峰;而IAA则在花芽分化临界期时出现一个低峰。经比较分析得知,随着花芽分化的进行,ABA/IAA、GA3/IAA、CTK/IAA均表现一个较明显的变化规律。即从子叶展平时起,其比值开始上升,到花芽开始分化时达到一个峰值,之后逐渐下降,并维持在一个较稳定的水平。显然,ABA/IAA、GA3/IAA、CTK/IAA在棉花的花芽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由此推测,增加植物体内的ABA、GA3、CTK的含量或降低IAA的含量,都可以促进棉花的花芽分化;反之则抑制棉花的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9.
黄瓜子叶离体培养物分化培养0~8d期间,添加Ca2+有利于花芽分化,花芽分化率可从Ca2+0mmol/L的(7.9±5.6)%上升到Ca2+6mmol/L的(31.7±4.0)%;0~2d和2~4d无钙脉冲处理不利于花芽分化,高钙脉冲处理的花芽分化率比对照略高;4~6d和6~8d高钙脉冲不利花芽分化,而无钙脉冲处理使花芽分化率上升很多。尤其是在4~6d,高钙处理使花芽分化率从(22±1.5)%下降到(15.7±3.5)%。而无钙处理使花芽分化率从(22.4±1.4)%上升到(43±3.5)%。表明0~8d期间不同时间段对Ca2+的需求是有差别的。相关性分析表明0~8d期间外源Ca2+影响花芽分化率与总芽中花芽比例极显著相关,提示Ca2+可能影响子叶向花芽或营养芽分化的趋势。本文结合已报道的黄瓜子叶培养物花原基形成的时程,分析了Ca2+对花原基形成和分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无花果花芽分化与内源激素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布兰瑞克’无花果花芽分化形态学研究的基础上,对花芽分化期无花果新梢第7或第8节位花芽中的玉米素核苷(ZRs)、脱落酸(ABA)、赤霉素(GA1 3)、生长素(IAA)4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无花果花芽分化阶段,GA1 3和IAA初期含量较高,后快速下降,后期稳定在较低水平;ZRs和ABA在初期含量较低,后大幅提高,后期稳定在较高水平。可见,较高水平的内源ZRs、ABA和较低水平的内源GA1 3、IAA,以及较高的ABA/IAA、ABA/GA1 3、ZRs/GA1 3和ZRs/IAA比值有利于无花果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11.
Effect of morphactin IT 3456, an auxin transport inhibitor, on tulip stem elongation induced by indole-3-acetic acid (IAA) was investigated. Tulip stem growth induced by IAA 0.1 % in lanolin paste applied on the top internode after excision of flower bud and removal of all leaves was greatly inhibited by 0.2 % morphactin IT 3456 applied on the 4th, 3rd, 2nd and 1st internode.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the morphactin on tulips stem growth promoted by IAA was restored by additional application of IAA below the morphactin treatment place. Morphactin inhibited also the growth of all internodes induced by flower bud in the absence of leav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a crucial role of auxin in the control growth of all internodes in tulip stem.  相似文献   

12.
平阴玫瑰花芽分化期叶片内源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彭桂群  王力华 《植物研究》2006,26(2):206-210
对平阴玫瑰花芽分化期叶片甲醇提取物进行IAA、ZR、GA3、ABA的分离、纯化和测定。结果发现,所测的几种激素均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其中IAA和GA3在花芽分化期含量逐渐下降,且在分化临界期出现一低峰,而ZR和ABA则完全相反。同时经比较分析得出ABA/GA3, ABA/IAA,ZR/GA3,ZR/IAA也表现明显的变化规律,即比值总体趋势是逐渐提高,且均在分化临界期含量出现一飞跃,显然ABA/GA3,ABA/IAA,ZR/GA3,ZR/IAA在平阴玫瑰的花芽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由此推测,增加植物体内的ABA、ZR的含量或降低IAA、GA3的含量,都可以促进玫瑰的花芽分化;反之则抑制其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13.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并分析了中国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特有树种青海云杉花芽分化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以期为调控青海云杉花期调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s)、玉米素核苷(ZR)和脱落酸(ABA)含量的变化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它们分别在青海云杉花芽生理分化前期和形态分化前期出现高峰;青海云杉叶片ZR/GAs、ZR/IAA之值在花芽生理分化期达到峰值,而ABA/GAs值在花芽生理分化期总体呈递增趋势。(2)青海云杉花芽生理分化期,其顶芽、侧芽中可溶性糖及蛋白质皆出现高峰;形态分化前期,顶芽及侧芽中蛋白质含量下降,但可溶性糖含量持续上升;而花芽生理分化期间,叶片中核酸含量总体皆呈递增趋势。研究认为,较高的ZR/GAs、ZR/IAA有利于青海云杉花芽生理分化,但对维持花芽形态分化可能不是必须的,而高的ABA/GAs、ABA/IAA可能是花芽形态分化能够顺利完成所不可缺少的;可溶性糖、蛋白质、核酸等结构物质和能量物质的积累有利于青海云杉花芽生理分化的完成。  相似文献   

14.
采用石蜡切片和酶联免疫法(ELISA)对罗汉果雄性、雌性、两性花芽分化过程的形态和激素水平变化进行观测,为罗汉果开花调控和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罗汉果雄性、雌性、两性花的花芽分化过程均可分为花芽未分化期、花芽分化初期、花序分化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和雌蕊原基分化期7个阶段。雄蕊原基分化期前,3种花芽分化过程无明显差异,各时期形态特征均依次为:茎端呈圆锥状(花芽未分化期)→茎端经半球形变成扁平状(花芽分化初期)→距茎端5~7节位处分化出穗状花序(花序分化期)→小花原基周围形成5个萼片原基(萼片原基分化期)→萼片原基内侧形成5个花瓣原基(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和雌蕊原基分化期,3种花芽分化过程存在明显差异,雄蕊原基内侧出现雌蕊原基后,雄花芽雄蕊原基继续发育成雄蕊,雌蕊原基停滞生长,退为一个小突起;雌花芽雌蕊原基继续发育成雌蕊,雄蕊原基生长缓慢,退化为小花丝;两性花芽雌蕊和雄蕊原基均继续发育,形成外观正常的雌蕊和雄蕊。(2)内源激素脱落酸(ABA)、赤霉素(GAs)和玉米素核苷(ZR)含量在3种花芽分化过程中变化规律相似,即ABA含量在花芽生理分化期降低,花芽形态分化期升高,而GAs和ZR含量则基本保持不变;吲哚乙酸(IAA)含量在3种花芽分化过程中变化存在明显差异,雌花芽IAA含量在花芽生理分化期升高,花芽形态分化期逐渐降低,而雄性和两性花芽的IAA含量则基本保持不变。ABA/GAs、ABA/IAA、ZR/IAA和ZR/GAs激素含量比值在3种花芽分化过程中变化规律相似,ABA/GAs在花芽生理分化期降低,花芽形态分化期升高,而BA/IAA、ZR/IAA和ZR/GAs则基本保持不变。研究认为,罗汉果花芽分化过程经历一个"两性期",高ABA含量和ABA/GAs比值有利于罗汉果花芽分化,IAA可能对罗汉果花性分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周菊华  钟音 《生物技术》1992,2(5):22-25,F004
在离体条件下,利用不同的培养基对麝香石竹顶芽外植体的花芽发育进行了阶段控制的研究.结果表明,麝香石竹的顶芽外植体在MS+KT1.0mg/L+IAA1.0mg/L+蔗糖3.0%+琼脂0.8%的Ⅰ级培养基上能被诱导花芽发育的启动;然后,将已诱导花芽发育启动的顶芽外植体,转接到MS+KT1.0mg/L+IAA0.5mg/L+蔗糖1.5%+葡萄糖1.5%+琼脂0.8%的Ⅱ级培养基上能进行花芽的进一步发育形成花蕾,且能从一个花蕾继续分化发育重新产生2—3个花蕾;把花蕾再转接到改良的MS+BA2.0mg/L+NAA0.2mg/L+蔗糖1.5%+葡萄糖1.5%+琼脂0.8%的Ⅲ级培养基上,培养一周后花蕾的花瓣张开,花朵全部开放.不同麝香石竹品种,诱导花芽发育启动的效果不同,Scania品种诱导效果最好.花芽发育初期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但随着花芽发育的进程而迅速下降,不同花芽发育时期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强于营养器官.本文为花芽分化发育机理的研究创造了条件,也为鲜花生产探索了新路子.  相似文献   

16.
易仁知  秦俊  黄清俊 《西北植物学报》2023,43(10):1760-1769
以穗花牡荆为研究材料,通过探究其花芽分化进程和生理特性,为花期调控技术提供成花机理。采用物候期观察和石蜡切片相结合的方法并测定花芽分化过程中相关生理指标,研究花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和生理变化。结果表明,穗花牡荆花芽分化为一年多次分化型,其进程可划分为七个时期:未分化期、总轴花序原基分化期、初级分轴花序原基分化期、次级分轴花序原基分化期、小花原基分化期、花器官分化前期和花器官分化后期。同一植株不同位置花芽及同一花序中不同单花分化的进程不同,第一季花期后各阶段的花芽分化形态常存在重叠。花芽分化过程中不同时期叶片和花芽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有上升下降的变化,总体上叶片中营养物质含量高于花芽保证营养供应。花芽分化过程中,IAA、ABA、CTK和GA3整体水平上先升后降有利于花芽分化进行。研究认为,花芽中大量的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积累及较高的碳氮比,有利于穗花牡荆花芽形态分化顺利完成。低水平的GA3/ABA和IAA/CTK有利于花序的形成,ABA/CTK和ABA/IAA比值升高促进小花原基和小花萼片原基的分化, GA3/CTK、GA3/ABA和GA3/IAA比值升高促进花瓣原基、雄雌蕊原基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