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4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基因欧洲黑杨中Bt基因表达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PCR检测了转基因欧洲黑杨当代和杂交后代群体 ,外源Bt基因在 7年生的转基因欧洲黑杨 1 4个无性系中稳定存在 ,Bt基因在杂交后代中分离比例为 1∶1。转基因欧洲黑杨作母本进行杂交时有落花、落果现象 ,可能是基因改造影响了它们的某些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2.
瓦氏黄颡鱼不同季节鱼体的化学组成及能量密度预测模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王军辉  谢小军 《生态学报》2003,23(1):122-129
以三峡库区即将淹没的嘉陵江下游 段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的成鱼群体为实验对象,于2000年12月至2001年10月期间,分冬、春,、繁殖期、繁殖后、秋季5个时间共采集到标本114尾(体重变幅为47.60-165.30g)。其中冬、春、繁殖后、秋季分别采集雌、雄性标本各10尾;繁殖期的雌性标本为14尾,雄性20尾。测定了这10个样本的鱼化化学组成,估算了其能量密度,并对鱼体的化学组成与能量密度进行了相关分析,以期为三峡工程截流后鱼类种群变动的对比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实验结果表明:各时期样本能量密度均分别与干物质含量和脂肪含量呈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冬季雌性和秋季雄怀样本的能量密度与蛋白质含量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性,繁殖后雌性样本及春季、繁殖期、繁殖后和秋季雄性标本的能量密度与灰分含量也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通过对10个样本各自的能量密度(kJ/g)分别与其干物质含量(D,%B.W.)的直线回归主程的协方差分析(ANCOVA),可将雄性5个样本的回归方程合并为一个公共方程作为预测雄性鱼体能量密度(EA)的模型:EA=-4.33 0.408D,将雌性冬季、春季、繁殖后及秋季的4个回归方程合并为一个公共方程作为预测雌性鱼体非繁殖期的能量密度(EB)的模型;EB=-3.09 0.395D,而雌性繁殖期的能量密度(EC)的预测模型为:EC=-3.16 0.381D。通过讨论发现,该种鱼的脂肪含量占体重的变幅为8.72%-14.3%(B.W),占其干物质含量的变幅为30.5%-43.7%(D.W)。高于文献报道的大多数鱼类的相应的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3.
综述昆虫病原线虫液体培养的研究概况。包括液体培养的研究历史,不同培养基组分对昆虫病原线虫产量的影响,营养源的选择,培养参数在昆虫病原线虫液体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感染期昆虫病原线虫脂肪酸含量,以及昆虫病原线虫应用前景等。  相似文献   
4.
采用同源克隆技术, 从黄金树(Catalpa speciosa)花芽中克隆得到B类MADS-box基因CaspAP3和CaspPI的c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 CaspAP3基因cDNA序列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为696 bp, 编码231个氨基酸残基; CaspPI基因cDNA序列的ORF为639 bp, 编码212个氨基酸残基。蛋白质序列相似性比对和分子系统发生分析表明, CaspAP3属于AP3/DEF进化支, 其C末端包含保守的euAP3基序和PI-derived基序, 而CaspPI聚类于PI/GLO进化支, 其C末端包含保守的PI基序。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表明, CaspAP3和CaspPI基因均仅在花瓣和雄蕊中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 CaspAP3和CaspPI基因在花瓣和雄蕊原基分化期至成熟期均有表达, 这2个基因在雄蕊中表达高峰出现的时间均早于花瓣; 且花瓣中的CaspAP3和CaspPI基因表达高峰均出现在快速伸长阶段; 这与花瓣和雄蕊的形态发育阶段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开花是高等植物内部遗传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共同调节完成的复杂生命过程,是植物进入生殖生长从而具备遗传能力和繁殖能力的象征。使用PCR技术,以楸树(Catalpa bungei)混合芽cDNA为模板分别克隆CbuATX1,CbuATX1-likeCbuATX2 3个基因,并利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这3个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结构进行预测,同时对基因的启动子序列进行顺式作用元件分析,通过qRT-PCR技术检测3个基因在楸树混合芽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量。结果表明:CbuATX1的CDS全长为726 bp,编码241个氨基酸,存在跨膜运输结构,属于HMA蛋白家族,与芝麻(Sesamum indicum)、甜菜(Beta vulgaris)亲缘关系较近。CbuATX1-like的CDS全长为801 bp,编码266个氨基酸,存在跨膜运输结构,属于HMA蛋白家族,与胡萝卜(Daucus carota)、欧洲橄榄(Olea europaea)亲缘关系较近。CbuATX2的CDS全长为1 554 bp,编码517个氨基酸,不存在跨膜运输结构,属于PWWP蛋白家族,与马尾草(Erythranthe guttatus)亲缘关系较近。这3个基因启动子均含有多个真核生物启动子的基本元件,如CAAT-box和TATA-box等,此外,还含有光响应、低温响应、生长素响应,以及与干旱诱导相关的MYB结合位点等3个基因与光响应密切相关,还可能参与外界环境胁迫响应等过程。qRT-PCR结果显示,上述3个基因在1年生普通楸树无性系9-1和突变株系-百日花楸树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量呈现显著差异。通过以上研究以期能够进一步阐述百日花楸树开花的性状,为楸树开花机制的研究和楸树的定向遗传改良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楸树无性系离体培养特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选育的5个楸树无性系(004-1、1-3、2-6、015-1、1-4)进行组织培养比较研究,以明确楸树无性系再生芽增殖和生根培养中遗传因素及外界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楸树不同无性系是影响瓶苗生长的主要因素,继代培养无性系间的方差分量在93.89%~98.16%,芽增殖系数、增殖芽数、芽长、叶数、茎段基部愈伤组织横向膨大、茎段基部愈伤组织纵向膨大在不同无性系间达到极显著水平;生根率、生根数和根长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方差分量分别为92.97%、88.75%、96.25%。5个无性系生长性状以004-1表现最好,增殖系数为10.74,生根率为61.11%,移栽成活率为74.44%,无性系1-4最弱。  相似文献   
7.
以84个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Roem.)种质为材料,对其2个生长性状和18个叶部性状(包含6个质量性状和12个数量性状)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香椿6个叶部质量性状变异类型丰富,呈现出多态化特点,单一性状的主要表型多为1~2个。苗高、地径及叶部表型等14个数量性状在种质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除地径外,其他性状的遗传方差分量均大于环境方差分量,表明此类性状主要受遗传控制。参试的14个数量性状的平均表型变异系数为20.35%,平均遗传变异系数为16.36%;综合表型和遗传变异系数,叶柄长度较其他性状变异大,而叶片夹角稳定性最高,各数量性状(除地径外)遗传变异系数与表型变异系数之差小于7%。香椿种质各性状间Shannon-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相差不大(1.892~2.069),遗传多样性水平高,具有良好的遗传改良基础。聚类分析可将84个香椿种质分为5类,类群Ⅰ表现为生长旺盛、小比叶重型;类群Ⅱ生长较快、叶片较大;类群Ⅲ种质数量最多,属生长缓慢、大比叶重型;类群Ⅳ特征为大叶片、多叶型;类群Ⅴ为小叶片、稀叶型。研究结果表明参试香椿种质变异丰富,遗传多样性水平高,能为良种选育、遗传改良等研究提供丰富的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8.
转Bt基因植物中外源基因时空动态表达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转Bt基因植株中 ,外源基因的时空动态表达对于害虫的防治和转基因安全评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生物测定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ELISA) ,对植物不同组织在同一发育阶段、同一组织在不同的发育阶段以及不同转基因植株的外源基因的时空动态表达进行研究。本文综述了转基因植物中外源基因时空动态表达的研究进展和现状。  相似文献   
9.
欧洲云杉的扦插基质选择和穗条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欧洲云杉6年生母树为采穗母株,系统研究了不同插穗条件对生根和幼苗生长的响应,同时观测了网袋容器基质配比对扦插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扦插后20 d愈伤组织开始形成,37 d时根尖开始出现,50~65 d是生根的高峰期和根系发育期,65 d时扦插苗根系基本形成.不同基质对欧洲云杉插穗生根率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1份泥炭...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20种灌木抗旱形态和生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研究以青藏高原地区采集的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等20种灌木树种为研究对象, 将其二年生幼苗移栽至苗圃培育, 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三年生苗木生物量根冠比(RSR)、叶片蒸腾速率(Tr)、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叶片解剖结构特征和根系特征(长度、表面积、体积和根尖数)指标, 综合分析其抗旱性能差异, 为青藏高原干旱地区灌木树种抗逆性(耐旱)评价指标的建立、优良抗逆性树种的筛选及各种灌木树种的合理立地配置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所选20种灌木为适应长期的干旱逆境, 不同植物种具有不同的抗旱策略。研究中将灌木抗旱机制划分为6个类型: 根系特征抗旱型、叶片旱生结构型、叶片旱生形态型、生物量分配型、节水型、高水分利用效率型。不同属和同属不同种灌木抗旱性有所差异, 沙棘属(Hippophae)植物总体抗旱性不佳, 而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豪猪刺(Berberis julianae)、树锦鸡儿(Caragana arborescens)、绣线菊(Spiraea salicifolia)和蒙古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sp. mongolica)综合抗旱性能较好, 总体上属于根系和叶片抗旱特征明显、低耗水、高生产效率的抗旱性强树种, 可以在青藏高原地区植被恢复树种筛选时优先考虑。根系特征值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叶片结构特征指标之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 但RSR、TrWUEiδ13C与根系特征值和叶片解剖结构特征指标之间总体上相关性不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灌木全根和细根的长度、表面积、体积、根尖数和叶片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因子载荷较高, 能较好地反映青藏高原灌木树种抗旱性差异相关信息。此外, 灌木树种原产地与抗旱性也存在一定的联系, 青海西宁地区采集的灌木树种总体抗旱性优于甘肃天水和西藏拉萨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