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1a)和核因子-KB(NF-KB)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研究它们的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指标的联系.方法:应用SP染色法检测HIF-1a和NF-KB在49例口腔鳞癌组织、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结果在口腔鳞癌中HIF-1a和NF-KB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和78.4%,其阳性率及表达等级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中一低分化组和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高分化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HIF-1a表达与NF-KB表达成等级正相关(r=0.45,P<0.05).结论:HIF-1a或NF-KB与口腔鳞癌生物学行为有密切关系,二者的联合检测,有助于口腔鳞癌恶性程度和生物学特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磷脂酶Cε1(PLCE1)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1例口腔鳞癌组织和35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PLCE1和MMP-9的蛋白表达,并分析二者与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PLCE1在口腔鳞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68.85%(42/61),MMP-9在口腔鳞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75.40%(46/61),两者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4.28%(5/35)、17.14%(6/35)。PLCE1和MMP-9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口腔鳞癌组织(P0.01)。PLCE1与MMP-9的高度阳性表达和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及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但与肿瘤TNM分期以及组织分化程度显著相关。口腔鳞癌组织中PLCE1和MMP-9的高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438,P0.01)。结论:PLCE1和MMP-9的过度表达均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密切相关性,并检测二者可能会对口腔鳞癌患者的早期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组织中免疫共刺激分子PD-L1与细胞外基质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的表达、两者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6例口腔鳞癌组织及36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PD-L1和CD147的表达,分析PD-L1、CD147表达的相关性及二者与口腔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PD-L1在口腔鳞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68.18%(45/66),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仅为16.67%(6/36);CD147在口腔鳞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74.24%(49/66),明显高于其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13.88%(5/36)。PD-L1和CD147两者在口腔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与口腔黏膜组织相比均明显升高(P0.01)。统计学分析显示,PD-L1和CD147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及肿瘤的体积等因素无明显相关,但与TNM分期及鳞癌的组织分化程度紧密相关。口腔鳞癌组织中PD-L1与CD147两者相关性分析r=0.342,P值小于0.01,说明二者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口腔鳞癌组织中PD-L1与CD147均呈高表达,并且二者的过度表达可能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合并检测二者可能为OSCC的诊疗及预后指明新的方向,为口腔鳞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4.
口腔鳞癌组织细胞凋亡相关蛋白Fas/FasL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调亡相关蛋白Fas、FasL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10例正常口腔粘膜、 38例口腔鳞癌组织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IL)和 11例转移淋巴结中Fas、FasL的表达。结果 Fas在正常口腔粘膜中广泛表达 ;鳞癌组织表达明显下调 (P <0 .0 5 ) ;Fas表达与口腔鳞癌分化程度有关 ;淋巴结转移癌中Fas表达减弱。FasL在正常口腔粘膜不表达 ;鳞癌组织表达明显上调 (P <0 .0 5 ) ;FasL表达与口腔鳞癌分化程度无关 (P >0 .0 5 ) ;有淋巴结转移者FasL阳性表达率高于无转移者 (P <0 .0 5 )。TIL细胞Fas、FasL阳性表达率为 81.6 %和 84 .2 % .。Fas、FasL在口腔鳞癌的表达有明显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Fas表达与口腔粘膜上皮细胞的自然分化成熟衰老及口腔鳞癌的形成和肿瘤的恶性度有关。FasL的表达上调可能是口腔鳞癌组织免疫反攻击的体现 ,对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星形细胞提升基因-1(AEG-1)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53例口腔鳞癌组织和3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AEG-1和MMP-9的蛋白表达,分析其与口腔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AEG-1和MMP-9在口腔鳞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03%(35/53)、73.58%(39/53),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3.33%(4/30)、16.67%(5/30)。AEG-1和MMP-9在口腔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1)。高表达的AEG-1和MMP-9与口腔鳞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有密切相关性,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吸烟史无相关性。口腔鳞癌组织中AEG-1与MMP-9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74,P0.01)。结论:AEG-1和MMP-9的高表达均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密切相关性,同时检测二者可能会对口腔鳞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MACC1和C-Met在正常口腔黏膜、口腔白斑及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口腔黏膜、20例上皮异常增生白斑、50例口腔鳞癌组织中的MACC1、C-Met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X2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对结果进行判定。结果:MACC1、C-Met蛋白在异常增生型白斑和口腔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76%,35%、66%,均明显高于正常口腔黏膜(17.6%,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C1和C-Met蛋白表达与口腔鳞癌的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口腔白斑及口腔鳞癌中MACC1和C-Met的表达呈现正相关(P0.05)。结论:MACC1和C-Met在上皮不典型增生性白斑和口腔鳞癌中高表达,二者在口腔黏膜白斑的癌变和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DKK-1蛋白和MMP-14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口腔鳞癌石蜡标本62例作为实验组,25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DKK-1和MMP-14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二者与口腔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二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DKK-1的阳性表达率为40.32%,明显低于对照组中(68%),而MMP-14的阳性表达率(72.58%)明显高于对照组(24%)(P0.05)。DKK-1和MMP-14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的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有显著相关(P0.05)。口腔鳞癌组织中DKK-1和MMP-14蛋白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600,P0.05)。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DKK-1的表达下调,MMP-14的表达上调,二者可能参与了OSCC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并有望用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病情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CXXC指蛋白4(CXXC finger protein 4,CXXC4)与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的表达、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为OSCC的早期诊断、治疗、判断预后及预防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XXC4蛋白及EZH2蛋白在6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及20例非肿瘤患者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XXC4蛋白的表达率为35.0%(21/60),明显低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的60.0%(12/20)(P0.05);口腔鳞状细胞癌中EZH2蛋白的表达率为70.0%(42/60),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的25%(5/20)(P0.05)。CXXC4蛋白与EZH2蛋白的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病理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密切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及肿瘤直径大小等无关。CXXC4蛋白与EZH2蛋白在OSCC中表达呈负相关(r=-0.511,P0.001)。结论:CXXC4蛋白的表达下调或缺失以及EZH2蛋白的表达上调或过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可能作为口腔鳞状细胞癌预后预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与口腔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黏膜、12例炎症组织和62例口腔鳞癌中COX-2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口腔鳞癌中COX-2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口腔黏膜和炎症组织(P<0.001).COX-2的表达与口腔鳞癌的部位、大小、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但与病理分级相关性显著,随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强(P=0.002).结论 COX-2很可能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抑制COX-2的活性有望成为口腔鳞癌防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臭氧(O3)应激后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Cs)中E-钙粘素(E-cd)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RT-PCR检测E-cd mRNA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E-cd蛋白的表达。结果:CGRP呈剂量依赖性增加正常以及O3应激后HBECs胞膜上E-cd的表达,而对胞浆内E-cd的表达无明显影响;CGRP对HBECs胞膜上E-cd表达的上调作用可分别被H-89(PKA抑制剂)、H-7(PKC抑制剂)及W-7(CaM抑制剂)部分逆转。结论:CGRP可剂量依赖性增加正常和O3应激后HBECs胞膜E-cd的表达,而对胞浆内E-cd的表达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膜联蛋白A2(Anxa2)和细胞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口腔鳞癌石蜡标本80例为实验组,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nxa2和Stat3蛋白的阳性表达,并进行结果判定,采用x2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二者表达差异性及其相关性。结果:Anxa2、Stat3在病例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3%(65/80)、87.5%(70/80),明显高于对照组中的表达率,25.0%(5/20)、30.0%(6/2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xa2和Stat3蛋白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的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有密切关系。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Anxa2和Stat3在口腔鳞癌组织中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302,P0.01)。结论:Anxa2、Stat3在OSCC的发生和转移过程中均具有重要的作用,且二者间也有相互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蛋白激酶1(DAPK1)、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DAPK1、hTERT在93例OSCC组织及1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OSCC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及其在OSCC浸润前沿中的作用。结果:癌旁正常组织中DAPK1的表达显著高于OSCC组织中DAPK1的表达,且高、中、低分化OSCC组织中DAPK1的表达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OSCC浸润前沿组织中DAPK1的表达低于非前沿部分(P0.05),而DAPK1的表达与OSCC浸润前沿的IFG总分无显著相关性(P0.05)。癌旁正常组织中hTERT的表达显著低于OSCC组织中hTERT的表达(P0.05),且高、中、低分化OSCC组织中hTERT的表达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OSCC浸润前沿组织中hTERT的表达高于非前沿部分(P0.05),且与OSCC浸润前沿的IFG总分有关(P0.05)。DAPK1、hTERT的表达均与OSCC患者的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特别是其前沿组织中DAPK1的表达显著下调和hTERT的表达明显上调,可能通过阻碍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凋亡,共同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生长、分化和浸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是一类极易发生局部侵袭和淋巴结转移的恶性肿瘤,CD9蛋白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分析CD9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诊断明确的口腔鳞癌肿瘤患者石蜡标本合计80例,通过免疫组化手段对CD9蛋白表达水平进行评价,并根据CD9蛋白的表达水平分组,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CD9蛋白的关系。结果:CD9在正常组织和癌旁组织正常表达,在肿瘤组织中表达率低,其表达水平和口腔鳞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最终分期有相关性(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揭示,CD9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CD9蛋白水平的低表达或不表达可能预测着肿瘤具有更明显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并可能成为口腔鳞状细胞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及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微小RNA-375(miRNA-375)基因甲基化及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从2015年9月到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60例纳入研究对象,将术中切除的癌组织标本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在我院治疗的浅表性胃炎患者60例,将经内镜采集到的正常胃黏膜标本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miRNA-375基因甲基化及表达水平,分析胃癌患者的miRNA-375基因表达水平及甲基化与其病理特征的关系,并采用Spearman法分析miRNA-375基因表达水平、基因甲基化与其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miRNA-375基因的表达水平为(0.034±0.02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187±0.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NA-375基因甲基化的阳性率为61.67%(37/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0%(1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胃癌患者的miRNA-375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中、高分化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胃癌患者的miRNA-375甲基化阳性率明显高于中高分化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胃癌患者的miRNA-375基因表达水平与其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基因甲基化与其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的miRNA-375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而基因甲基化的比例明显上升,且二者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可考虑在临床上将其作为监测靶点,从而更好地评价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为肝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1月~2009年8月收治的4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抑癌基因p53的表达,并分析不同肿瘤分化程度患者p53的表达。结果:p53阳性表达率在在肝癌组、癌旁组分别为47.5%和2.5%,在正常组未检测到p53阳性表达,三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6.515,P=0.024);高分化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中低分化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高,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低分化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癌组织中存在p53基因的高表达,其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影响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car cinoma,OSCC)术后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55例手术治疗的原发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与预后相关的因素:年龄、性别、发病部位、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等。结果:平均发病年龄为57.35±12.02岁,牙龈鳞癌的复发转移率最高(45.5%),舌部第二(44%),颊部第三(37.5%),唇癌预后最好(0.0%)。术前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与预后有关。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与术前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术前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合并中低分化与预后差相关。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的预后与发病部位无显著相关性。肿瘤中低分化及术前有淋巴结转移者易出现术后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不同喉癌病人癌组织SP100蛋白进行测量,明确SP100 在喉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探究其与临床病理 的关系。方法:通过对喉癌手术病人切除的癌组织和癌周组织进行固定、脱水、包埋、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判断SP100 阳性细 胞个数以及探究其与临床病理学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正常黏膜上皮细胞和分化良好的癌细胞中,以细胞核内染色为主,在低分 化癌细胞中,在细胞质内呈弥漫性分布。SP100 蛋白在癌旁正常黏膜上皮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比喉癌原发灶中高。SP100 蛋白在 96 例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病理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 ),而与患者性别、年龄、P-TNM 分期、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 (P>0.05)。结论:喉癌组织中SP100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内分布状况在不同分化程度癌细提示在喉癌的不同阶段可能发挥不同的 作用。  相似文献   

18.
徐俊育  陶江丰  刘洋  承峥 《生物磁学》2011,(24):4880-4882
目的:探讨原发性口腔鳞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内皮抑素表达及与肿瘤分期、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6例口腔鳞癌和12例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内皮抑素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36例口腔鳞癌患者术前血清内皮抑素水平,14例健康者血清做对照。结果:内皮抑素主要见于肿瘤组织细胞质。正常口腔粘膜中内皮抑素表达率为7.15%,口腔鳞癌组织中内皮抑素阳性率为76.44%,其中G1、G2、G3级阳性率分别为47.21%、79.17%、90.90%,病理分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鳞癌患者血清中内皮抑素水平(49.62±1.72)n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5.60±0.37)ng/mL(P〈0.05),TNM分期III、IV期肿瘤患者血清内皮抑素水平显著高于I和II期(P〈0.05)。结论:口腔鳞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内皮抑素表达显著升高,并与肿瘤分期、分级相关,检测内皮抑素表达有助于判断口腔鳞癌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Survivin特异性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对鼻咽癌移植瘤的放疗增敏作用,探索提高鼻咽癌疗效的新方法。方法:Survivin特异性SiRNA转染鼻咽癌5-8F细胞系,培养48h后,采用RT-PCR、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分别检测Survivin mRNA和蛋白在5-8F细胞中表达。将Survivin基因特异性SiRNA转染5-8F细胞,培养24h后,用剂量为6GY的放射线处理,培养6h后,收集细胞,进行裸鼠皮下接种,50d后处死裸鼠,对移植瘤进行分析。结果:Survivin特异性SiRNA能有效抑制5-8F细胞中Survivin表达。Survivin特异性SiRNA组,Survivin表达阳性率12.37&#177;1.86%,与对照组阳性率91.93&#177;1.3%和阴性对照组阳性率92.43&#177;2.34%比较,差别具有显著性(p〈0.01)。特异性SiRNA加放射组移植瘤(0.03&#177;0.03g)显著小于特异性SiRNA组(0.28&#177;0.02g,p〈0.01)与阴性SiRNA加放射组(0.17&#177;0.02g,p〈0.01)。结论:Survivin特异性SiRNA增强了鼻咽癌5-8F细胞移植瘤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