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竹蝗发生与危害情况 竹蝗是我国主要森林害虫,南方产竹的多数省区普遍发生,而以江西、湖南、四川、广西、福建发生面积最广。为害严重地区,竹林枯黄如火烧,新竹受害即行枯死,老竹被害一次,虽能重生新叶,但生笋细小或不生笋,连续受害两次,亦可枯死。竹蝗不仅为害竹类,在食料不足的情况下,还取食水稻、高粱、玉米等农作物。  相似文献   

2.
三化螟数量与入侵时间对水稻受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庆  古德祥 《昆虫知识》1991,28(5):264-266
基于三化螟为害水稻的特性,建立非线性的为害函数,然后引入一个反映水稻对螟害敏感性程度的加权因子,研究三化螟数量和入侵时间对水稻受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甲螨主要栖居于土壤和枯枝落叶层,取食各种有机物质,但有些种类与植物有关,栖居于树干或产卵于植物表面,为害植物的根系,或取食裂果(Jeppson et al.,1975)。我国四川万县地区农科所(1977)曾报道过甲螨为害水稻,致使叶片枯黄,纵向卷曲,严重地影响了秧苗的生长发育,个别植株甚至枯死。作者之一(王)在广东、广西二省调查时,见人工栽培的纤维植物——剑麻叶片呈现很多直径一至数厘米大小的斑点,其中有甲螨取食  相似文献   

4.
松突圆蚧为害对马尾松针叶主要次生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受松突圆蚧不同程度为害的马尾松针叶主要次生物质的测定表明,不同受害程度的马尾松与其针叶内的次生物质含量呈显著的相关性。黄酮、单宁和总酚含量随着为害程度的加重而发生变化,先增加,后降低,这说明了受害程度的强弱对马尾松诱导化学物质变化有影响,次生代谢物质的合成需要消耗能量和物质,影响主要代谢。这是被害松树针叶枯黄、枝干枯死直至植株枯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闫锋  汪霞  吕静  庞保平  娄永根 《昆虫知识》2010,47(1):96-101
前期研究结果表明,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幼虫为害所诱导的水稻挥发物能对二化螟绒茧蜂Apanteles chilonis Munakata、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和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e)雌成虫的行为产生影响,并且两者的影响效应存在明显差异,但至今仍不清楚2种害虫危害后水稻挥发物的变化情况。利用动态吸附法对健康水稻苗、二化螟或稻纵卷叶螟幼虫为害苗的挥发物进行捕集与鉴定。在3种处理水稻苗中,共捕集到28种挥发物组分,包括萜类化合物、烷烃类化合物、酮类、醇类、水杨酸甲酯和一些未知化合物。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为害均能导致水稻挥发物总量和大多挥发物组分释放量的上升;同时,二化螟幼虫危害能诱导水稻新释放2-heptanonol,(E)-linalooloxide和2种未知挥发物组分,稻纵卷叶螟为害则可诱导水稻产生2-heptanonol,(E)-linalooloxide,MeSA和β-caryophyllene4种新化合物。2种虫害稻株间的比较表明,β-caryophyllene和MeSA是稻纵卷叶螟危害水稻后诱导产生的特有挥发物组分,并且linalool,α-copaene,(+)-cedrol,n-heptadecane和n-nonadecane在二化螟为害苗与稻纵卷叶螟为害苗之间差异显著。这一结果也许可以解释2种害虫诱导水稻挥发物对天敌和害虫行为影响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是为害水稻的重要害虫。本研究旨在明确褐飞虱为害诱导的抗性水稻品种(IR64, ASD7和IR56)挥发物对感性品种TN1抗虫性的影响,为褐飞虱的绿色生态防控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方法】以水稻-褐飞虱-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为研究对象,利用未被为害和经褐飞虱雌成虫为害(褐飞虱为害诱导)的水稻(IR64, ASD7, IR56和TN1)挥发物处理TN1植株,测定TN1植株上褐飞虱单雌产卵量和单雌蜜露分泌量、若虫存活率和卵孵化率;分别利用H型嗅觉仪和Y型嗅觉仪测定褐飞虱雌成虫和稻虱缨小蜂对上述不同处理TN1植株的选择性。【结果】褐飞虱为害诱导的抗性水稻挥发物处理TN1植株后均可降低褐飞虱单雌产卵量,而未被为害的抗性水稻挥发物处理后不影响褐飞虱单雌产卵量。健康TN1植株经褐飞虱为害诱导的IR64挥发物处理后可降低单雌蜜露分泌量,但对卵孵化率和若虫存活率无影响;同时还降低对褐飞虱的引诱作用,而增强对稻虱缨小蜂的引诱作用。且健康TN1植株经褐飞虱为害IR64和TN1诱导的挥发物处理后,其挥发物组分中仅2-庚酮的相对含量发...  相似文献   

7.
董坤  董艳  王海龙  陈斌  张立敏  昝庆安  李正跃 《生态学报》2014,34(21):6124-6136
收集了云南粳稻主产区沾益、寻甸两县106块稻田水稻有害生物为害和产量等信息,并用两种方法对其分析。第一种方法应用聚类分析和对应分析描述水稻有害生物为害类型和产量水平之间的关系,第二种方法应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估计各为害的产量损失。聚类分析确定了7种有害生物为害类型,其中IN1、IN2和IN3为害水平较低,而IN5、IN6和IN7为害水平较高。有害生物为害类型和水稻产量水平之间的对应分析,在前两个轴构成的因子空间内绘出了各为害类型和产量水平的位置,并给出了一条与为害类型紧密联系的产量水平增加路线。该分析暗示与位于该因子平面右边的有害生物为害类型(IN1、IN2和IN3)相比,位于左边的为害类型(IN5、IN6和IN7)将引起水稻更大的产量损失。主成分多元回归分析评估了水稻各种病、虫、草害所造成的减产量及其相对重要性。分析结果表明,高于水稻冠层杂草、蛀茎害虫(白穗)、稻纵卷叶螟、白叶枯病、粘虫、叶瘟病和稻飞虱是该稻作区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的为害因子。  相似文献   

8.
<正> 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等条件的改变,有些小虫发生、危害日趋严重,其中稻(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Linnaeus)(属同翅目蚜科)危害晚稻就是一例。 据资料记载,该虫分布较广,北起黑龙江、内蒙,西至新疆、甘肃,南达广东的海南岛都有分布和危害。主要危害小麦,近几年来,连作晚稻,特别是迟熟晚稻受该蚜虫为害较重,受害水稻可减产2—3成,严重受害常枯死,同时因蚜虫分泌蜜露常引起煤烟病,影响水稻正常的光合作用。该虫除危害小麦、水稻外,尚能取食高粱、玉米及其它禾本科杂草。 该虫主要在麦类上取食繁殖,当小麦成熟  相似文献   

9.
张坚 《昆虫知识》1992,29(1):7-9
<正> 水稻生育期对三化螟Sciropophaga ince-rtulas(Walker)生长发育有很明显的影响。根据这一结果,在三化螟综合防治措施中,提出了利用水稻对三化螟生长发育不利的生育期来避开三化螟卵盛孵期,以减轻三化螟的为害;具体做法是早稻利用早熟稻早播、早植,使它提前齐穗,以避开第二代三化螟的为害。我们通过田间试验对比调查了三化螟对早、迟熟水稻的为害情况,及其对三化螟生长发育和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黄毛鼠为害水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播后至收获均可受黄毛鼠为害,受害高峰期是幼穗形成至抽穗灌浆期。早熟水稻早受害。受害重。以百克体重计,雌鼠为害稻株数比雄鼠多。同一雌鼠,哺乳期比非哺乳期为害稻株多。一只黄毛鼠为害一季水稻损失稻谷3150克。  相似文献   

11.
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与寄主植物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欢  侯茂林 《应用昆虫学报》2019,56(6):1178-1185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ée)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明确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与寄主植物间的关系是防治稻纵卷叶螟的基础。本文综述了稻纵卷叶螟的寄主植物种类、稻纵卷叶螟的寄主选择性及寄主对稻纵卷叶螟发育适合度的影响,总结了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为害与水稻品种、水稻栽培制度间的关系,以及非生物因素对稻纵卷叶螟的寄主适应性和为害的影响,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旨在为稻纵卷叶螟与寄主互作关系的深入研究及其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水稻上的蓟马过去发生不严重,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近几年来,我国南方稻区稻蓟马的发生为害有日趋严重之势。福建省大约于1964年以来,此虫发生有所增长,为害范围不断扩大,成为水稻秧苗期和分蘖初期的一种重要害虫。1973年福建全省各地早季稻蓟马发生严重,大大影响水稻生长。这一年早季各地象治螟一样,开展群众性的治虫运动,连续施药防治两三次,才把蓟马为害控制下来。  相似文献   

13.
在室内研究了水稻品种和氮肥水平对黑肩绿盲蝽对褐飞虱卵嗜好性的影响 ,及其与水稻挥发物的关系。双向选择试验表明 ,黑肩绿盲蝽对不同水稻品种上的褐飞虱卵有着不同的嗜好性 ,但对不同氮肥水平稻株上褐飞虱卵的嗜好性无明显差异。嗅觉试验表明 ,黑肩绿盲蝽对水稻健康苗挥发物的趋性明显地强于空白对照 ,对褐飞虱若虫为害苗挥发物的趋性强于健康苗 ,对褐飞虱雌成虫为害苗的趋性又强于若虫为害苗。不同品种的水稻挥发物对黑肩绿盲蝽的引诱作用存在明显差异 ,但不同氮肥水平的水稻挥发物间差异不显著。上述结果表明 ,水稻挥发物在黑肩绿盲蝽的捕食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文中就如何改进水稻特性和栽培措施以增强天敌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稻田作物被蓟马为害日趋严重,尤以稻蓟马为害水稻更为突出。蓟马为害有二个共同点,一是为害作物的心叶嫩叶,使呈斑点、枯焦、卷缩;一是为害初花,使花不孕,影响结实。过去对稻田作物的蓟马种类及为害情况,报导尚少。近年来我们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5.
70年代扩种杂交水稻以来,二化螟上升为我县水稻主要害虫,各代每年发生面积占水稻面积的70%以上,为害损失日趋严重。本文应用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二化螟不同世代不同种群密度对水稻的为害特性和损失情况,及水稻受害后的补偿作用。通过试验研究,明确了1~3代二化螟的为害动态及其经济阈值,从而对该害虫的合理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白杨枯叶蛾Bhima idiota Graese是杨树防护林带内普遍发生的一种食叶害虫。在辽宁境内主要为害杨、榆,尚可为害唐槭、文冠果、柳和沙果、苹果、梨等果树。大量发生时,能将树叶全部吃光,影响树木正常生长并破坏了林带的防护效能,使大片树木枯死。 在赤峰和宁城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  相似文献   

17.
一、发生及为害 豆杆蝇(Agromyza phaseoli Coquillett)在鲁西南地区发生和为害已有很长历史,是大豆上的一大害虫,比大豆造桥虫发生普遍。据调查菏泽、曹县、成武、定陶、单县、巨野、郓城、梁山、鄄城、东明等县均有发生,除大豆外还为害绿豆、小豆、豇豆、菜豆等。 据外地报导,如苗期发生豆杆蝇,会造成大量心苗枯死、缺苗、断垅、以致重播改种或大幅度减产。在鲁西南地区虽被有发现大量心苗枯死,但大豆年年产量  相似文献   

18.
<正> 斑脊长蝽为萝摩科药用植物上的重要害虫,集中为害植株顶部的嫩尖和叶,致使植株萎蔫,生长受抑及枯死,影响药效,现将有关生物学的研究报道于后。 一、寄主和分布 斑脊长蝽为害白薇Cynanchum atratumBunge和耳叶牛皮消Cynanchum auriculatumRoyle et Wight当白薇和耳叶牛皮消未出苗时,  相似文献   

19.
<正> 大蓑蛾Clania variegata Snellen又名棉避债蛾、大袋蛾、大背袋虫,属鳞翅目蓑蛾科(Psychidae),在彭泽棉区间断普遍发生,局部为害较重。为害多种树木,7—8月间迁往棉田,为害棉叶,取食上部叶片和嫩头,严重时可将嫩头和棉叶全部吃光,影响棉花生长,甚至造成棉株枯死。为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和探索防治措施,现将调查观察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20.
菊天牛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菊天牛Phytoecia rufiventris Gautier又叫菊虎,属于鞘翅目,天牛科,是菊花的蛀茎害虫。它除为害菊花外,还为害向日葵等十多种菊科植物。菊天牛成虫和幼虫都能为害,成虫啃食茎尖表皮,为害后呈长条斑状,产卵时咬伤茎秆造成萎蔫。幼虫蛀食茎秆,使被害菊花不能开花,甚至枯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