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罗利金  罗瑞科 《蛇志》2022,(1):109-111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约46% ~73%脑卒中患者并发吞咽功能障碍,导致患者出现呛咳、吞咽困难等症状,甚至会影响进食与进水,容易出现误吸、营养不良以及吸入性肺炎,病情严重者甚至会窒息死亡.目前,临床上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尚无有效治疗方案,使得患者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本研究就近年来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然而其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晰.研究发现,长链非编码RNAs(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参与了机体多种生理或病理生理过程.在脑卒中患者或缺血性动物模型中,亦发现数百种异常表达的lncRNAs.因此,本综述主要讲述研究比较清晰并与脑卒中相关的lncRNAs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各型SIP患者Hcy浓度改变特点的同时,更深一层地探讨各型进展性卒中病情变化与血Hcy水平的关系.方法:抽取SIP组、SIS组脑卒中患者各50名,发病第1,2,3天清晨空腹肘静脉血5mL,采用全自动快速分析仪及其配套Hcy试剂盒,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血浆总Hcy水平.结果:不论是进展性脑卒中还是稳定性脑卒中,与正常相比,Hcy的水平要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同时进展性脑卒中与稳定性脑卒中相比较而言,进展性脑卒中的Hcy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性脑卒中,P<0.05.结论:SIP患者Hcy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性脑卒中,Hcy增高可能是SIP发展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协同护理干预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本研究从2013.6月~2014.6月来我院神经内科和老年科就诊的脑卒中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干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协同护理干预模式。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统计干预6个月前后,对照组和观察组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协同护理干预模式,能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的照顾能力,有效提高照顾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治疗与身体康复,对于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工作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为脑卒中后急性期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探寻更有效的方法.方法:将35例生命体征平稳、无意识障碍的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偏瘫侧上肢加以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两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对偏瘫侧上肢进行Bm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简式Fugl-Meyer(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定和腕背伸时肌肉最大收缩时肌电(EMG)幅值的测定.结果:经2个月治疗后,两组患者偏瘫侧上肢的Bnnnstrom分级、FMA及EMG幅值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文中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经康复治疗后,偏瘫侧上肢的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提高.但在脑卒中患者的急性期应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较单独使用常规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治疗,能更好地改善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的功能,更显著地促进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恢复及分离运动的产生,同时对促进腕关节背伸肌力的恢复方面提供了电生理学依据.总之,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更显著地促进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为脑卒中急性期肢体运动障碍的康复治疗提供了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我国单一病种致死与致残首因.预防脑卒中事件及其并发症,改善患者疾病结局,是神经病学领域的研究重点.肠道菌群可通过免疫、内分泌和神经等通路,直接或间接影响大脑功能和宿主行为.最新研究表明,脑卒中发生前基础疾病,急性期脑缺血事件,以及卒中后并发症,均与肠道菌群紊乱存在因果关联.本综述讨论了肠道菌群在脑卒中危险因素例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中的病因角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存在由脑到肠,再由肠到脑的因果交互驱动新机制;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参与了脑卒中相关并发症,如脑卒中后抑郁、认知障碍、感染与睡眠障碍等研究进展.此外,益生菌干预等新型疗法有潜力改善脑卒中危险因素、事件与并发症的结局,但仍需进一步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探究益生菌的作用机制与应用价值.脑卒中系列疾病中大脑与肠道存在互作机制,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扮演了重要角色,阐明脑-肠轴相关机制对脑卒中及其并发症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确定脑卒中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的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性.方法 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重症监护病房脑卒中患者发生的医院感染3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0例肺炎患者中,分离出病原菌640株,G-菌396株,前三位的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G+菌184株.真菌60株,以白色念珠菌最多.结论 综合ICU病房中脑卒中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院前急救在脑卒中患者救治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救治的脑卒中患者2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各100例.观察组予院前急救护理,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并观察两组患者的致死率、致残率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致死率、致残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院前急救能降低患者的致死率、致残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予常规运动疗法,实验组50例予CIMT。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步行速度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vs.68%),步行速度评分[(61.25±7.94)vs.46.12±8.5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58.76±8.92)vs.47.95 9.16]、运动功能评分[(85.14±4.68)vs.52.39 9.64]、患者满意度(94%vs.78%)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94%vs.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提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张伟  徐平  汪佩玲  廖力 《蛇志》2021,(1):68-70,76
目的 探讨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 ~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1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100例,观察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第7...  相似文献   

11.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对卒中后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分别在发病后第1和7天,采用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对9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检测血清hs-CRP水平,并选取4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随访并记录患者1月、3月和6月mRS评分.结果: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②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1d和7d血清hs-CRP水平与1月、3月和6月mRS评分,均有明显的相关性.与入院1d血清hs-CRP水平相比,入院7d血清hs-CRP水平与mRS评分相关性更好.③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相比,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7d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结论:与入院1d血清hs-CRP水平相比,入院7d血清hs-CRP水平对卒中后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早期规范康复训练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72小时内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在15~30天左右进行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各项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并且观察组提高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与晚期康复均可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各种功能的恢复,但是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晚期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规律及分布特征.方法:收集2003年2月~2006年10月在我科住院治疗并入选的1025例脑卒中患者,572患者均行头颅CT/MRI,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狭窄程度的计算遵照NASCET测量标准,计算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并对惠者发病的危险因素与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情况的相关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规律研究结果显示,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在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缺血性心脏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吸烟史方面与非狭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筛查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及早发现并对高危人群进行积极干预,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志愿者53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浆NT-proBNP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NT-proBNP与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面积梗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NT-proBNP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非大面积梗死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10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NT-proBNP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NIHSS评分≤10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意识障碍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NT-proBNP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无意识障碍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局为死亡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NT-proBNP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存活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proBNP及D-二聚体水平可以反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对脑卒中患者的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大成 《蛇志》1997,9(2):50-51
总结了32例老年脑卒中合并多器官衰竭临床特点.认为脑卒中合并多器官衰竭是患者死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特点:1.病前患多种慢性疾病.脑卒中发作导致或加重器官功能减退;2.各器官衰竭发生率依次是心、肺、肾、胃肠道.3个脏器以上衰竭死亡率较高,尤其肾功能衰竭可作为预后不良指标;3.病情进展较缓慢,且老年多器官衰竭发生率与其原患疾病相关,所以具有一定可测性,提出前瞻性评价各脏器功能.加强监测各重要器官功能变化,早期识别多器官衰竭,加强重要器官保护和支持,减少医源性损伤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肌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31例病情稳定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6)和对照组(n=15)两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其中治疗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联合运动想象治疗,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训练.两组常规康复训练时间相同.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进行患侧上肢肌力评定,观察患侧上肢肌力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肌力评级与各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肌力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想象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有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肌力的恢复,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蒺藜总皂苷(GSTT)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开放性病例对照研究,将10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5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GSTT(30mg/次,一日三次)口服,于治疗前以及治疗28 d后检测患者CRP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CRP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GSTT可显著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治疗前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RP增高,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GSTT可降低其CRP,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9月我院接诊的12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及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123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和比较两组血清hs-CRP、HbA1c水平的差异,并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s-CRP、HbA1c水平与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Hb A1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6.23±1.97)mg/L、(7.96±0.65)%vs.(2.54±0.85)mg/L、(5.21±0.30)%],NI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08±3.12)分vs. 8.62±3.2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s-CRP、Hb A1c水平与NIH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465,-0.564,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s-CRP和HbA1c水平均明显上调,二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闵卫朵  王连平  路娜 《蛇志》2010,22(2):162-162
脑卒中是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已达到120~180/10万人口。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明显下降,但生存者中约75%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重伤残者达到40%以上,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作为患者最重要的陪护者和支持者,家属易产生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率增高和遗留身体残疾的最常见病因,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高龄老年脑卒中患者除了一些必要的药物治疗外,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和措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旨在总结高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特点及对其护理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